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85)
2023(3464)
2022(3042)
2021(2947)
2020(2535)
2019(6139)
2018(5823)
2017(12068)
2016(6386)
2015(6997)
2014(6964)
2013(6914)
2012(6679)
2011(5995)
2010(6322)
2009(5846)
2008(5768)
2007(5279)
2006(4663)
2005(4440)
作者
(17689)
(14554)
(14341)
(13997)
(9464)
(6889)
(6728)
(5723)
(5410)
(5152)
(4943)
(4850)
(4844)
(4606)
(4605)
(4519)
(4327)
(4315)
(4214)
(4083)
(3786)
(3537)
(3464)
(3432)
(3305)
(3283)
(3236)
(3125)
(2926)
(2894)
学科
(29840)
经济(29815)
管理(21937)
(20548)
(18905)
企业(18905)
方法(14134)
数学(11765)
数学方法(11712)
(11066)
中国(7715)
(7255)
(6789)
金融(6789)
(6688)
贸易(6687)
(6568)
业经(6186)
(6117)
国家(5850)
(5639)
(5550)
(5447)
地方(5440)
银行(5433)
(5424)
财务(5423)
(5419)
财务管理(5409)
企业财务(5255)
机构
大学(96129)
学院(93674)
(46124)
经济(45429)
管理(38058)
理学(32948)
理学院(32634)
管理学(32379)
管理学院(32181)
研究(31781)
中国(24913)
(23322)
(19469)
财经(18204)
(16718)
科学(16436)
经济学(15616)
(15528)
经济学院(14234)
研究所(13954)
财经大学(13770)
中心(13588)
(12973)
北京(12257)
(11466)
(11296)
商学(10992)
商学院(10893)
业大(10874)
(10440)
基金
项目(59833)
科学(48433)
基金(46161)
研究(43902)
(39344)
国家(39106)
科学基金(34240)
社会(30374)
社会科(29097)
社会科学(29091)
基金项目(24042)
(21382)
自然(21077)
自然科(20630)
自然科学(20626)
自然科学基金(20320)
教育(20068)
资助(19643)
(18307)
编号(16200)
(14593)
成果(14029)
重点(13396)
国家社会(13257)
教育部(13107)
(12539)
人文(12507)
(12446)
(11809)
大学(11733)
期刊
(48892)
经济(48892)
研究(30610)
(18637)
中国(15167)
管理(14671)
学报(12583)
科学(12206)
(10836)
金融(10836)
大学(10275)
学学(9831)
财经(9821)
(9155)
经济研究(9009)
(8514)
国际(8253)
(7599)
问题(7118)
技术(6617)
业经(6122)
农业(6042)
教育(5911)
世界(5854)
技术经济(4851)
商业(4425)
现代(4398)
理论(4264)
统计(4251)
经济管理(4237)
共检索到140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伟  覃东海  
20世纪90年代之后,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在结构上发生了根本变化,FDI取代银行贷款和官方资本流入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外部金融资源。发展中国家纷纷运用财政和金融等政策激励乃至规制变革等手段,互相竞争以激励FDI的流入。它们相信FDI不仅会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为引资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FDI较低的波动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金融危机的威胁或在危机爆发时降低危机的破坏性。而经验研究表明:国际资本的流入构成与引资国政府FDI激励政策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一国的政府治理效率可能更为重要。本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一国政府若希望改善其国际资本的流入结构,应关注政府间FDI内流的激励竞争的底线和相互协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斌  廖园园  
产业标准的国际竞争是国际协调型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产业标准国际竞争模型,确立以下观点:与其他产品相比,政府对产业标准的国际竞争具有采取更大力度的支持措施的内在动力;标准的成长路径遵循先国内、后国外的发展模式;相比之下,生产较小网络效应产品的厂商更希望产品兼容;在不同兼容模式下,厂商的兼容激励可能会与社会激励不一致,政府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转移支付或政府间合作等方式引导厂商行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明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政激励是导致地方政府展开竞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采用增值税分成率衡量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并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财政激励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分成率与企业投资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分成率较低时,税收分成率的提高会加强地方政府为吸引资本而展开竞争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企业投资;当分成率较高时,税收分成率的提高会增加地方政府努力征税,增加税收收入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企业投资。总之,税收分成率的变化能够改变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程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明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政激励是导致地方政府展开竞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采用增值税分成率衡量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并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财政激励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分成率与企业投资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分成率较低时,税收分成率的提高会加强地方政府为吸引资本而展开竞争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企业投资;当分成率较高时,税收分成率的提高会增加地方政府努力征税,增加税收收入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企业投资。总之,税收分成率的变化能够改变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程度,影响地方政府的竞争策略,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水平。因此,在中国未来的分税制改革中,政策制定者应当更加重视分税制度所带来的财政激励效应,权衡利弊,努力实现税收收入和经济的共同增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葛夕良  
地方政府间减税竞争与协调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对瑞士、美国和德国的地方政府间减税竞争经验及其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应积极面对地方政府间减税竞争,构建合适的国内地方政府间减税竞争新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业安  赵晓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逄旭东  颜彦  
当前,各级政府之间不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或财政领域,都存在着竞争。本文认为政府间纵向竞争本质上是政府间不断博弈的过程,为了在横向竞争中取得优势,下级政府积极从上级政府手中争取各种优惠政策与经济利益。文章结合政府竞争的最新实践,主要从各级政府间纵向竞争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结合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竞争成本逐渐凸显的现实,本文建立市场分割模型、重复建设模型和政治竞争模型,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分析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及其竞争后果,并探讨使地方政府行为从竞争转向合作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研究发现:市场分割、重复建设是地方政府过度利用地区经济发展权的后果,政治竞争根源于单一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而适当的制度安排可以在保持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积极性的同时,约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有利于区域经济体系的完善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薛钢  曾翔  董红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毓峰  阎星  
本文简要介绍了城市政府间制度竞争的概念和维度, 主要分析了我国城市政府间制度竞争的一些实践形式和特点, 并试图说明我国城市政府间制度竞争的强度, 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规范我国城市政府间制度竞争和增强我国城市政府制度竞争能力提出一些原则性思路: (1) 以WTO制度作为我国城市参与国内国际制度竞争的基本约束规则; (2)用竞争政策和竞争法来阻止有害的城市政府间制度竞争行为; (3) 确立自由原则, 提高城市政府制度竞争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皮建才  
与传统文献的视角不同,本文从发达地区的角度出发,在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框架下分析了区域市场整合的成本与收益。文章认为,地区收入差距是阻碍市场整合的决定性力量,正外部溢出效应是推进市场整合的决定性力量,而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则会对这种力量的对比和权衡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央政府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政绩考核方法或在相同的政绩考核方法下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高市场整合的程度进而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士亮,刘芳  
政府间竞争是国内政府间关系的重要方面,它是以地方分权改革是为前提和基础的。形成政府间竞争规则的有效供给机制和维护机制,要在纵横两个维度上继续推进分权改革,做好立法权、司法权的合理分配问题。同时还要避免出现分权“过度”,为良性的政府间竞争创造条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葛夕良  
国际财政学界普遍认为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适度的税收竞争有助于发展经济、限制政府规模无限制扩大等;另一方面,过度的税收竞争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从而影响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本文对瑞士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现状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对我国当前进一步的财政分权以及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模式构建的启示性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季燕霞  
我国行政编制下的各级地方政府是经济运行中的特殊利益主体。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受不同的经济体制运行要求的影响,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内涵与方式动态地演变。地方政府间竞争对我国在改革中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担当了市场化渐进的中间过渡角色,也是经济制度创新的重要推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