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07)
2023(16869)
2022(14295)
2021(13233)
2020(11278)
2019(25831)
2018(25606)
2017(49581)
2016(26921)
2015(30220)
2014(30153)
2013(29832)
2012(27418)
2011(25006)
2010(25353)
2009(23315)
2008(22673)
2007(19900)
2006(17497)
2005(15405)
作者
(81202)
(67769)
(67396)
(64130)
(43391)
(32445)
(30388)
(26616)
(25735)
(23988)
(23018)
(22845)
(21698)
(21456)
(20930)
(20839)
(20140)
(20095)
(19401)
(19340)
(17089)
(16776)
(16553)
(15660)
(15305)
(15038)
(15004)
(14744)
(13710)
(13215)
学科
(124016)
经济(123893)
管理(75545)
(71003)
(58888)
企业(58888)
方法(53983)
数学(47160)
数学方法(46416)
中国(28444)
(28197)
(27459)
(26064)
地方(25312)
业经(25009)
(20698)
贸易(20689)
(20026)
理论(19589)
农业(19333)
(19013)
(17910)
(17510)
金融(17507)
环境(17251)
(16595)
银行(16522)
技术(16300)
(16161)
财务(16083)
机构
大学(396508)
学院(393341)
(161428)
经济(158159)
管理(152330)
研究(135752)
理学(132766)
理学院(131218)
管理学(128516)
管理学院(127839)
中国(99120)
科学(86514)
(84154)
(70312)
(69831)
(68872)
研究所(64310)
业大(62547)
中心(59687)
财经(57234)
(55885)
农业(54508)
北京(53081)
(51985)
(51166)
师范(50559)
经济学(49370)
(48529)
(45405)
经济学院(44248)
基金
项目(270257)
科学(210847)
基金(196238)
研究(190006)
(173745)
国家(172380)
科学基金(146469)
社会(119940)
社会科(113708)
社会科学(113673)
(105088)
基金项目(103783)
自然(97707)
自然科(95455)
自然科学(95427)
自然科学基金(93685)
(89478)
教育(87611)
资助(82266)
编号(75599)
重点(60914)
成果(60868)
(58878)
(57309)
(55598)
课题(52536)
科研(51958)
创新(51942)
计划(50609)
教育部(50015)
期刊
(176460)
经济(176460)
研究(114119)
学报(69301)
中国(69214)
科学(61610)
(61582)
管理(55879)
大学(51398)
(51344)
学学(48905)
农业(42378)
教育(39063)
技术(33779)
(32205)
金融(32205)
经济研究(29748)
财经(28258)
业经(26917)
(24209)
问题(22713)
(21905)
技术经济(20318)
统计(19264)
科技(19260)
(19172)
业大(18218)
图书(18129)
理论(17907)
(17662)
共检索到568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高翔  王铮  
国际资本流动是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构建了一个经济一体化格局下包含创新机制的多国多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设计了两种国际资本流动模式,对不同国际资本流动模式驱使下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格局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1)当前国际资本流动模式是介于投资回报率均衡模式和资本吸引力模式之间的混合模式,这种情景将使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2)在混合模式情景下,各部门都存在产业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幅度普遍高于资本密集型产业;(3)国际资本流动模式的改变对国家间经济关系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范雪薇  缪驰远  苟娇娇  吴怡  张棋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建以来迅速发展,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模拟和未来预估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数据支持。论文系统回顾了CMIP1到CMIP6的发展历程,包含理论框架、未来情景构建、国际参与情况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论文全面总结了CMIP模式对全球及中国区域气温、降水及其他变量的模拟能力,并重点比较了CMIP3、CMIP5和CMIP6模式的历史试验模拟结果。随CMIP的不断发展,模式在物理参数化方案、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其模拟能力也随之不断改善。但模式对区域尺度气候特征的模拟能力仍然有限,尤其是对于中小尺度降水变化特征的模拟,并且不同模式的模拟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最后,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展望了CMIP模式的可能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若谷  
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国际经济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中国也不例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剑  
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特点和模式何剑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面临着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区域内各国既有合作的深厚客观基础,又有合作的强烈主观愿望。在亚太地区,或者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瑾玫  徐振玲  
本文将测算隐性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再加上BOP中可识别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测算出我国1991—2010年短期资本流入流出规模。以此为基础,采用协整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分别分析显性和隐性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金融稳定的影响。结果显示,显性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对金融稳定影响较小;隐性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影响较大,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较为复杂,无法用简单的线性关系表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元福  
随着全国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对外贸应用型人才呈现出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但当前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存在各门课程不成体系、课程和环节组织设计难度大、毕业论文与实习脱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专业教师协调联动,统一制定教学案例;实施情景教学;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合理安适实习与毕业论文,构建基于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坤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受阻,这也使得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再次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热议话题。全球金融危机后,流量失衡的调整并未逆转全球经济失衡的趋势,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应当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就存量失衡分解的对比分析和全球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回归分析展开考察和实证研究,实证结论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推动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其模式在2013年之后出现了转变;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估值效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弹性汇率对顺差失衡调整和逆差失衡调整作用相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逆差失衡国,其调整模式与顺差失衡国以及其他逆差失衡国存在明显的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玲  王成  
运用GTAP模型模拟中国发生资本流动逆转的情景,评估在不存在银行危机的情况下不同规模的资本流动逆转对实体经济的短期影响,验证了资本流动逆转影响实体经济的论断。研究表明,资本流动逆转会使中国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受损、GDP和居民收入水平下降、贸易条件恶化、总出口增加、总进口减少,同时生产要素和各行业的产出、价格、进出口也受到影响,且该影响会随着资本流动逆转规模的增大而扩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风清  
随着中国制造业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田素妍  周力  苗玲  
本研究基于2000—2008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通过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与情景模拟了国际贸易模式的环境效应,结论表明:①在现有能源结构下,任何一种贸易模式都无法协调经济增长与污染总量的矛盾关系;②鉴于环境或者经济代价,国际贸易模式转型的逻辑路径在于,"产业内贸易"优于"产业间贸易"、"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优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高技术型垂直产业内贸易"优于"低技术型垂直产业内贸易";③现阶段,提升技术效应的传导强度,引导贸易模式向"高技术型垂直产业内贸易"转变,应是我国实现"高增长、高创新、低排放"的次优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敬丽华  
"面向岗位,能力为本"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也是创新型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在众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遵循教学与岗位技能相结台,一直是高职院校坚持的基本原则,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三战式"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在这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这种培养模式对丰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马宁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冯雷  
加工贸易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已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本质内涵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独特方式,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规律 启动加工贸易。受香港加工业蓬勃发展与内地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引导,以来料加工形式开展的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平  许家云  
文章通过构建企业创新生产函数并引入国际人力资本流动因素,对中印两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并重点考察了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技术创新主要来自高研发投入和以FDI技术溢出为代表的国际技术扩散,而印度则更多地依赖国际人力资本流动引致的技术创新、内需及制度方面的政府支持,以FDI为代表的国际技术扩散对其技术创新作用甚微。印度在国际人力资本流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比中国更具优势,中国技术创新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印度依靠人才国际化推动创新的模式相比潜力相对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