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77)
2023(21216)
2022(18420)
2021(17062)
2020(14716)
2019(33858)
2018(33629)
2017(64795)
2016(35563)
2015(40359)
2014(40535)
2013(39818)
2012(36970)
2011(33329)
2010(33649)
2009(31293)
2008(31095)
2007(27909)
2006(24383)
2005(21700)
作者
(107346)
(89334)
(88980)
(84757)
(56793)
(43069)
(40678)
(35210)
(33772)
(31952)
(30223)
(30106)
(28605)
(28474)
(27907)
(27755)
(27331)
(26501)
(25848)
(25653)
(22471)
(22175)
(22136)
(20394)
(20207)
(20112)
(20013)
(19866)
(18223)
(17769)
学科
(137956)
经济(137783)
管理(101100)
(96560)
(79683)
企业(79683)
方法(66520)
数学(57987)
数学方法(57117)
(38061)
中国(37874)
(37540)
(31957)
(31780)
业经(30043)
(29216)
银行(29068)
(27529)
(27521)
贸易(27505)
(26652)
地方(26255)
(25408)
金融(25399)
农业(24766)
理论(24609)
(24235)
财务(24135)
财务管理(24080)
企业财务(22776)
机构
大学(513593)
学院(512373)
(199970)
经济(195455)
管理(195392)
研究(172958)
理学(168591)
理学院(166621)
管理学(163197)
管理学院(162283)
中国(133797)
科学(110689)
(109839)
(95031)
(94848)
(89548)
业大(82212)
研究所(81786)
中心(79492)
(76116)
财经(75802)
农业(75535)
北京(69375)
(68727)
(66039)
师范(65206)
(62269)
(61817)
经济学(60381)
财经大学(56318)
基金
项目(345984)
科学(268495)
基金(248735)
研究(244199)
(220288)
国家(218490)
科学基金(185046)
社会(150612)
社会科(142579)
社会科学(142539)
(136401)
基金项目(130983)
自然(124134)
自然科(121248)
自然科学(121212)
自然科学基金(119020)
(115732)
教育(114060)
资助(104749)
编号(99423)
成果(80906)
重点(78284)
(75266)
(72807)
(71175)
课题(69600)
科研(67179)
创新(66499)
计划(65433)
大学(63848)
期刊
(214298)
经济(214298)
研究(147500)
中国(96906)
学报(91595)
(85190)
科学(78843)
(72940)
管理(70361)
大学(67534)
学学(64027)
农业(56623)
教育(55557)
(54501)
金融(54501)
技术(44452)
财经(37081)
业经(35372)
经济研究(34935)
(31668)
(29745)
问题(28440)
(25997)
统计(25490)
科技(24557)
技术经济(24248)
图书(24199)
理论(24149)
(23873)
业大(23575)
共检索到752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党超  
本文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继发传导机制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选取多个与传导机制和银行稳定性经营有关的指标,采用IBSS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敏感变动情况。研究认为,直接传导机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力大于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大于继发性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党超  
本文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继发传导机制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选取多个与传导机制和银行稳定性经营有关的指标,采用IBSS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敏感变动情况。研究认为,直接传导机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力大于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大于继发性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方方  方霄  
本文主要研究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综合指数,并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目前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并未产生不利影响,反而出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长新  张桂霞  
本文通过构建IBSS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后,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国际资本结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出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结构未对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还需要从加强宏观经济和完善银行体系自身着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乔桂明  黄黎燕  
文章基于我国13家商业银行2002-2009年面板数据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银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情况,揭示了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组样本银行年度效率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明星"银行则无明显变化;(2)研究组银行与对照组银行年度效率指数差值由负转正,说明外资参股比例较高的银行生产效率有明显提升;(3)对照组银行是我国的"明星"银行,其整体生产效率均值最高,其次为股份制银行组,最后为国有银行组;(4)商业银行生产效率在外资参股磨合期内出现普遍下降,但磨合期结束后有明显提升;(5)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晓静  董慧  吴比  林思闪  
本文截取2004~2014年数据,对影子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子银行整体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但其不同组成部分作用结果不同。因此,应建立全面、及时、共享的监管体系;加快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升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鸣  张翼  
本文尝试采用市场信息法,利用银行股票价格所包含的信息估计银行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并以国内上市银行为例,运用CAPM和GARCH模型估计了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银行财务困境发生的概率,实证结果表明市场信息法能够提前对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做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于会计信息评估银行稳定性方法的不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其安  张媛  刘星  
以2000年1月——2008年6月的上证综合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利用GARCH模型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环境、政府调控政策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反映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财政政策的调控功能基本上处于失效状态,利率政策在现实经济环境中也未能发挥作用,货币供应量政策因其直接影响股票市场资金供给而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论文研究结果能够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某些"异常现象"进行比较合理的解释。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许长新  张桂霞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本文通过构建IBSS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后,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国际资本结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出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结构未对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还需要从稳定宏观经济发展和完善银行体系自身入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隽  
实证结果表明,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商业银行的稳定性逐步提高;同时银行业的集中和外资的进入,促进了银行业的稳定。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蕙  
综合考量样本特征及研究目的,选取Panel Data模型,量化分析2009—2018年近十年间外资战略投资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总体影响,并区分样本金融机构性质,细化研究外资战略投资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种类型的异质性影响。在衡量银行体系稳定性时,对Z-score法进行了改进,将风险因素纳入测度过程中。研究发现:(1)外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总体利大于弊,且外资参股份额变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更为显著,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影响依次递减;(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有利于被参股银行的稳定性,银行业集中度、利率波动和汇率波动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形成负向影响;(3)从影响程度来说,被参股的城市商业银行稳定性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银行业集中度和利率波动水平等变量变动相对更为敏感,股份制银行次之,国有商业银行最低,而对汇率波动水平变动的敏感度刚好相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凌亢  赵旭  张彦伟  吴九红  
我国金融改革实践表明 ,银行体系的稳定是以牺牲银行效率为代价的。本文运用Gorton&Winton理论模型 ,对我国银行体系效率与稳定性关系的分析表明 ,银行倒闭是不可避免的 ,虽会带来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但因银行体系效率提高而增加的福利远大于因银行倒闭而损失的福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慧君  顾金宏  
本文基于阶段论分析方法,从演化和发展的角度研究外资银行渗透对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选取1999-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银行业开放的过程中,伴随外资银行的渗透,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演化过程可粗略地显示倒"U"形态,与阶段性理论基本相吻合。此外,在危机期间,外资银行在我国采取的微观战略也是影响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艳  
把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从功能的角度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界定和估算,根据金融稳定的内涵从金融机构平稳运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市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和资产价格平稳四个方面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稳定性指数,并用FGL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有滞后期,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不容忽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艳  
把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从功能的角度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界定和估算,根据金融稳定的内涵从金融机构平稳运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市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和资产价格平稳四个方面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稳定性指数,并用FGL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有滞后期,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不容忽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