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36)
- 2023(5893)
- 2022(5033)
- 2021(4814)
- 2020(3988)
- 2019(9159)
- 2018(8681)
- 2017(17372)
- 2016(9230)
- 2015(10291)
- 2014(10186)
- 2013(9804)
- 2012(9368)
- 2011(8473)
- 2010(9041)
- 2009(8334)
- 2008(8390)
- 2007(7600)
- 2006(6914)
- 2005(6385)
- 学科
- 济(36414)
- 经济(36363)
- 业(27689)
- 管理(26561)
- 企(22007)
- 企业(22007)
- 方法(13082)
- 中国(11776)
- 农(11741)
- 财(11698)
- 数学(11182)
- 数学方法(11014)
- 贸(9566)
- 贸易(9563)
- 易(9409)
- 融(9359)
- 金融(9359)
- 策(9016)
- 银(8440)
- 银行(8436)
- 制(8273)
- 行(8144)
- 农业(7616)
- 业经(7250)
- 务(6515)
- 财务(6503)
- 财务管理(6489)
- 及其(6338)
- 地方(6334)
- 企业财务(6201)
- 机构
- 大学(130130)
- 学院(129573)
- 济(61326)
- 经济(60122)
- 管理(49744)
- 研究(48576)
- 理学(41759)
- 理学院(41327)
- 管理学(40807)
- 管理学院(40539)
- 中国(38476)
- 财(30736)
- 京(27213)
- 科学(24837)
- 所(23944)
- 财经(23186)
- 中心(21965)
- 研究所(21325)
- 经(21194)
- 江(19693)
- 经济学(19174)
- 农(17954)
- 北京(17952)
- 院(17366)
- 财经大学(17258)
- 经济学院(17200)
- 范(17189)
- 师范(17082)
- 州(15391)
- 业大(14739)
- 基金
- 项目(79313)
- 科学(63556)
- 研究(62399)
- 基金(58708)
- 家(50730)
- 国家(49855)
- 科学基金(42306)
- 社会(40500)
- 社会科(38429)
- 社会科学(38421)
- 基金项目(29398)
- 教育(28725)
- 省(28510)
- 自然(25362)
- 编号(25353)
- 资助(25193)
- 划(24952)
- 自然科(24765)
- 自然科学(24758)
- 自然科学基金(24337)
- 成果(22789)
- 部(18952)
- 课题(17987)
- 重点(17660)
- 发(17353)
- 性(17352)
- 国家社会(16896)
- 教育部(16823)
- 创(16218)
- 人文(16201)
共检索到212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明兴 罗俊伟
国际资本从一个充裕的国家流动向一个资本稀缺的国家,是基于资本稀缺国家的资本边际产品高于资本丰裕国家。在一个完全的市场中,资本流动能够使得全球范围内储蓄和投资的配置更富于效率,并为厂商和个人的投资风险分散及跨时期交易提供了便利。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许多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平
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将保持企稳向好的趋势,但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增大以及紧缩政策后续效应等因素,未来经济复苏仍存在着不确定性。在此前提下,国家宏观调控总体应延续"稳增长,调结构"的思路;同时,还应在保持经济增速和稳定价格水平之间找到平衡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牛若峰
国家工业化发展阶段与宏观政策方向牛若峰近来我国农民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议论颇多。一个很重要的共识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农民隐性失业严重。我认为这些问题与经济发展战略安排、工业化发展阶段和宏观政策具有密切关系。我想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与各位同仁共...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于辉
近两年,我国宏观经济正经历着流动性过剩,其生成机理在于全球资金宽松、国内制度性支撑、持续的高储蓄率高经济增长率、投机因素的交互作用,带来股市、房地产价格虚高,通货膨胀新问题。当前的宏观调控正面临着抑制投资与防止投机资本流入、调控尺度与金融风险等诸困境。下一步应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再分配机能,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和个人净储蓄下降,进一步实施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措施及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达到抑制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缩小收入差距等多重目标。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生成机理 宏观政策 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宏观形势总体判断的依据(一)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总体来看,我国当前宏观调控主要面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入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敏强
20世纪70年代初期,阿吉、科利和波特等人对跨国资本流动的程度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们创立了“抵消系数”模型,以估算国内资产净额抵消系数,间接地度量资本的流动程度。本文拟对“抵消系数”模型作简要的评价,并运用修改的简化“抵消系数”模型对东亚六国1975-1997年间资本流动的一般状态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作经验分析。
关键词:
抵消系数 资本流动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凯瑟琳·曼 张玲
贸易便利化指标的正向变化会改善国际供应链环境,并使整个国家贸易量增加。一国国内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比参与国际谈判降低关税更能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改善的贸易便利化指标能很好地平衡国际收支,因为出口商更愿意花大力气促进全球供应链环境的改善。改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遵守国际标准是关键因素。每个国家因国情不同,需要改革的领域也各有差别。标杆测评工具关注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产品和模式、贸易便利化指标的现状,以及对产品供应链的投入等因素,可以帮助决策者制订最适合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方案。
关键词:
供应链物流 贸易便利化 改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少维
经济专家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幅,物价涨幅(CPI)提高,但不会出现超过10%的严重通货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增幅提高。如果当前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财政政策要由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建设性支出要减少,公共性支出要到位;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并针对目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关键词:
经济预测 宏观经济政策 热点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建平
1992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高增长,年终CNP增长12.7%,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平均增长8.9%的水平,对此国际国内经济界人士一致指出,经济高增长的原动力是投资高增长。相对于高速增长的投资,消费需求呈相对平稳的态势,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增长率仅及投资增长率的一半不到,与上年实际消费增长率基本持平,与近十年来的增长率相比只增加1.3个百分点。面对这种形势,国内一部分人士认为,当前投资需求与总需求的关联度已不高,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讨论的核心是如何准确认识和理解自然利率,并尝试建立以自然利率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决策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在一个简单理论架构下对影响自然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分别利用半结构化模型、宏观计量模型和DSGE模型估计中国的自然利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探讨分析基于自然利率的宏观政策选择,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而言,中国自然利率水平近年呈现出逐步下降特征,实际利率仍高于自然利率平均水平。(2)长期内,自然利率变化主要受潜在产出增速下降、TFP增长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受政策和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此外,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增速降低、资本形成效率下降、政府支出不足、去杠杆政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自然利率产生影响。(3)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应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避免追求名义扩张,促进以提升自然利率和潜在产出为目标的实际扩张。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投资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更加重视稳定经济预期,降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大宏观"课题组 陈彦斌
编者按:宏观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对处在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国尤为如此。一方面,中国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运用宏观政策"稳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的房价波动风险、债务风险与信用风险等多种金融风险并存,运用宏观政策"防风险",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重要目标。
关键词:
政策评价 指标设定 双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哲希 韩少华
宏观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稳定"。以此为标准,本报告对2018年中国宏观政策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就经济稳定而言,虽然经济增速完成了预期目标,但是应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特别是消费和投资需求较为疲软。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宏观政策在稳定经济尤其是稳定总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改善空间。就金融稳定而言,2018年防控金融风险取得一定成效,流动性风险与不当的金融创新风险有所缓解,结构性去杠杆也取得积极进展。但是,房地产泡沫、高债务与信用违约等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强防范。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宏观政策 经济稳定 金融稳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顾志群 焦微玲
一、产业低度化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1998年79,748亿元,跃居世界第七位。水泥、钢铁、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品已居世界前列。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二位。这种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瑞东
在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分别在3月27日和4月8日召开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为国内下一步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一,会议强调全球疫情蔓延正在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凯
本报告对2018年美国主要宏观政策进行了系统性评价。2018年美国实施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的宏观政策组合。这一政策组合对于美国自身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对新兴经济体更是产生了巨大的负外部性。具体而言,美国财政政策力度偏大,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相冲突,这不仅使美国经济出现偏热迹象并加大了通胀风险,而且推升了政府债务风险,还通过使美联储加息力度被动加大而增大了股市回调压力和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也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到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此同时,美国宏观政策组合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2018年美国宏观政策组合不仅使中国实体经济投资和出口受到负面冲击,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实质性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加大了中国汇市和股市的波动。本报告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