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6)
- 2023(7376)
- 2022(6251)
- 2021(5562)
- 2020(4639)
- 2019(10744)
- 2018(10295)
- 2017(20736)
- 2016(10718)
- 2015(11829)
- 2014(11793)
- 2013(11956)
- 2012(11505)
- 2011(10477)
- 2010(10913)
- 2009(10205)
- 2008(9685)
- 2007(8689)
- 2006(7925)
- 2005(7461)
- 学科
- 济(73012)
- 经济(72972)
- 管理(27076)
- 业(26730)
- 方法(25035)
- 数学(22418)
- 数学方法(22310)
- 企(19684)
- 企业(19684)
- 地方(18028)
- 中国(15430)
- 农(14005)
- 地方经济(13053)
- 学(12369)
- 财(12238)
- 业经(12044)
- 融(10601)
- 金融(10601)
- 农业(10198)
- 贸(10154)
- 贸易(10150)
- 制(10085)
- 易(9786)
- 产业(8988)
- 银(8798)
- 银行(8771)
- 环境(8499)
- 行(8477)
- 体(8375)
- 经济学(7658)
- 机构
- 大学(166732)
- 学院(165290)
- 济(87437)
- 经济(86106)
- 研究(62766)
- 管理(60330)
- 理学(51798)
- 理学院(51157)
- 管理学(50501)
- 管理学院(50167)
- 中国(47305)
- 财(36907)
- 科学(34140)
- 京(34117)
- 所(31544)
- 经济学(29651)
- 财经(29546)
- 研究所(28571)
- 经(26879)
- 中心(26710)
- 经济学院(26558)
- 农(26066)
- 江(24130)
- 业大(22085)
- 财经大学(21903)
- 院(21787)
- 北京(21658)
- 范(20528)
- 师范(20320)
- 农业(20134)
- 基金
- 项目(104806)
- 科学(83686)
- 基金(78819)
- 研究(75900)
- 家(68478)
- 国家(67961)
- 科学基金(58137)
- 社会(53058)
- 社会科(50593)
- 社会科学(50580)
- 基金项目(41197)
- 省(39055)
- 自然(34923)
- 教育(34187)
- 自然科(34114)
- 自然科学(34106)
- 自然科学基金(33561)
- 划(32669)
- 资助(32628)
- 编号(27997)
- 部(24330)
- 发(24323)
- 重点(23987)
- 国家社会(23425)
- 成果(23253)
- 教育部(21373)
- 创(21085)
- 人文(20750)
- 发展(20057)
- 创新(19855)
共检索到256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窦祥胜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和制度等经济增长因素的结构变迁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经济增长因素 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锋华 泰来提·木明
本文利用新近发展的面板协整技术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来判断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情况,然后使用门限回归模型分析能源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否存在一种结构变动,进而促使经济发展在跨越某一阶段后减少对于能源消费的依赖。研究结果表明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并且存在着以能源强度为门槛变量的非线性转化关系,当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时,经济增长是以资本和能源消耗为基础的;而当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时,经济增长则依靠于资本和劳动投入,且两者的影响程度趋同,而对于能源投入的依赖程度下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小松 范金 胡汉辉
本文根据SDA模型对1987-2002年间我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是:总量上,最终需求促进了就业增长,技术变化对就业增长贡献较小,而就业系数下降减缓了就业增长;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的居民消费、第二产业的资本形成及第三产业的政府消费对各产业就业增长均有较大拉动作用;从行业来看,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是大多数行业就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净出口和技术变化对不同行业就业的影响方向不确定,就业系数下降是阻碍就业增长的重要原因。最后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SDA 就业增长 就业结构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王宏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金营 黄乾
通过将所有制变革因素引入我国生产函数模型 ,并利用 1990年和 2 0 0 1年两个时期我国 2 8个省市区的平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检验 ,发现在我国近 1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 ,制度变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一个显著的因素。同时 ,发现我国的制度变迁主要是物质资本增进型 ,而制度创新主要是围绕物质资本展开 ,而由于人力资本增进型制度创新的缺位 ,制约了人力资本效应的最大发挥。目前和将来制度创新的重点需要围绕人力资本增进型展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敦斌
文章简要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优势资源禀赋有效性的发挥,该理论能够解释经济增长发生的条件和可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势资源禀赋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经济体应该随着优势资源禀赋的变化而调整促进优势资源禀赋发挥作用的有效性,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解决原有经济结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创造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优势资源禀赋 有效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艳华
本文建立模型对1978—2007年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物质资本投入。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降低;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但将1978—1999年与2000—2007年两个时期相比较,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在不断加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制度变迁 贡献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蒲晓晔 赵守国
对经济增长动力变迁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三驾马车"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拉动条件,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动力结构 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关雪凌 丁振辉
本文从产值和就业两个角度梳理了1955~2009年间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发现三次产业升级进程明显,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内部,日本制造业升级更加突出。本文定义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种指标衡量,计算结果显示日本产业结构一直处在向高级化和合理化转变的过程中。通过检验日本47个县55年面板数据产业结构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均有正面影响,但是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最后在借鉴日本产业结构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先柱,左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尚恒
制度因素作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变量,其不断的演进和变迁必然深深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长。文章运用我国1998—2014年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就制度变迁对结构转型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权制度、开放制度等制度变迁构造变量通过有利于结构转型而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制度变迁及其构造变量的这种影响呈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产权制度变迁对结构转型的边际效应远大于中西部,但其结构转型的"中间效应"太小,导致产权制度变迁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
关键词:
产权制度 开放制度 中间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敏 李梁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社会积累结构(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SSA)发生变迁。SSA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本文将中国1953—2018年的SSA划分为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SSA阶段1(1953—1964年)、改革开放前的SSA阶段2(1964—1978年)、转型期的SSA阶段1(1978—2010年)和转型期的SSA阶段2(2010—2018年)。本文重点分析了转型期的SSA阶段1与阶段2的不同特点,以考察SSA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以及这种促进作用为何会减弱。本文的经验分析结论显示:(1)中国SSA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周期性;(2)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转型期的SSA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3)转型期的SSA阶段2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未来经济增长的延续有赖于形成新的促进增长的SSA。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 陈钰芬
文章将产业结构变迁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测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利用197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虚高度化"现象。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对重要性却在不断提升;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慧 平芳芳
基于河南省1978~2012年期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产业结构高级化能促使产业结构朝更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结合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为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提出简要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