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32)
- 2023(2938)
- 2022(2505)
- 2021(2302)
- 2020(2013)
- 2019(4532)
- 2018(4253)
- 2017(8693)
- 2016(4575)
- 2015(5220)
- 2014(5307)
- 2013(5503)
- 2012(5209)
- 2011(4680)
- 2010(4676)
- 2009(4445)
- 2008(4240)
- 2007(3812)
- 2006(3283)
- 2005(3107)
- 学科
- 济(19541)
- 经济(19515)
- 业(13760)
- 管理(13079)
- 方法(10717)
- 企(10617)
- 企业(10617)
- 数学(9427)
- 数学方法(9336)
- 财(6506)
- 融(5806)
- 金融(5804)
- 中国(5595)
- 贸(5525)
- 贸易(5525)
- 易(5394)
- 农(4881)
- 银(4752)
- 银行(4736)
- 行(4563)
- 务(3951)
- 财务(3938)
- 财务管理(3935)
- 人民(3916)
- 制(3866)
- 企业财务(3802)
- 农业(3718)
- 消费(3615)
- 结构(3494)
- 业经(3381)
- 机构
- 大学(69444)
- 学院(68832)
- 济(32649)
- 经济(32154)
- 管理(26052)
- 研究(23977)
- 理学(22180)
- 理学院(21980)
- 管理学(21623)
- 管理学院(21505)
- 中国(20482)
- 财(15628)
- 京(14051)
- 科学(12940)
- 财经(12618)
- 所(12109)
- 经(11568)
- 研究所(11026)
- 经济学(10958)
- 中心(10835)
- 农(10504)
- 经济学院(9982)
- 财经大学(9661)
- 北京(9117)
- 业大(8931)
- 江(8876)
- 院(8505)
- 农业(8329)
- 商学(8257)
- 融(8241)
- 基金
- 项目(43922)
- 科学(34778)
- 基金(33549)
- 研究(30672)
- 家(29419)
- 国家(29193)
- 科学基金(24934)
- 社会(20836)
- 社会科(19820)
- 社会科学(19819)
- 基金项目(17224)
- 自然(16140)
- 自然科(15801)
- 自然科学(15797)
- 自然科学基金(15513)
- 省(15492)
- 资助(14653)
- 教育(14318)
- 划(13513)
- 编号(11554)
- 部(10385)
- 重点(9668)
- 成果(9368)
- 教育部(9202)
- 国家社会(9071)
- 创(8872)
- 发(8779)
- 人文(8660)
- 大学(8579)
- 科研(8577)
共检索到105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奉先
通常认为外汇储备具有抵御外部冲击、平滑居民消费、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循此逻辑,文章构建了三部门模型模拟了货币当局面临资本流动"突然停止"时,出于平滑消费目的的最优储备持有行为。研究发现:中国静态最优外汇储备量约占GDP的19.26%;中国实际储备与最优储备的差额自2010年起稳定在1.8万亿美元;最优外汇储备量与"突然停止"发生概率及其导致的产出损失、短期外债规模、居民存款规模及危机时的资产置换比率、风险规避程度正相关,与银行备付金比率、国际风险溢价程度负相关;从危机应急的角度看,提高银行备付金比率、控制居民存款置换外币比例能有效节约外汇储备,但从长远来看控制国内短期外债规模、确保银行稳健运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饶晓辉
资本账户危机风险已成为影响外汇储备持有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当出现资本账户危机时,为了维持平滑消费,中国所需持有的最适外汇储备。本文采用1993-2010年中国实际外汇储备持有量等相关数据,利用校准法估算出中国最适外汇储备持有量约为GDP的0.275倍。数值模拟分析显示,2004年之前实际中国外汇储备持有量低于最适持有量,2004年后中国实际外汇储备持有量已超过最适规模,且规模存在扩大趋势。
关键词:
平滑消费 外汇储备 校准 数值模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菲
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开放面临的重要障碍。本文运用25个新兴市场国家1976-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突然停止"的投资效应以及货币政策对投资效应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突然停止"会带来投资下降,使经济的长期增长失去动力;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显著缓解"突然停止"对投资带来的冲击,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突然停止” 投资效应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余维彬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管理实践使主流最优国际储备研究思路面临根本性冲击。本文提出,在资本高度流动时代,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保持“适度”国际储备来稳定国际投机资本,并以此促进汇率稳定。从这一分析思路出发,笔者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有如下看法:有迹象表明,中国目前外汇储备水平已对汇率稳定构成了干扰;从动态发展的视角看,中国实体经济需求不足矛盾和脆弱银行体系面临的严峻竞争,都将扩充中国对外汇储备继续增长的包容性。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最优国际储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洁
通过对1991年以来我国资本流动的趋势、特点的分析,探究了资本流动对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并分别从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个方面展开实证分析。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外汇储备 FDI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奉先 贾丽丹
文章基于1985~2018年间68个国家年度面板数据,采用面板Logit模型研究了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对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主权信用评级调整能够显著影响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当主权信用评级上调时,"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下降;反之亦然。中介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在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对"突然停止"的作用过程中,一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中介程度可达24.8%。异质性分析表明,主权信用评级上调、中等主权信用风险经济体和主权信用评级在BBB级以上的投资级经济体、实行有管理的汇率制度经济体,其经济增长的中介作用更大。各个经济体应密切关注信用评级变动冲击,尤其是评级下调带来的"次生灾害",进而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增长,防冲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梁权熙 田存志
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开放早期面临的重要障碍。本文运用20个新兴市场国家1976~2006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突然停止"和银行危机对宏观经济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突然停止"或银行危机都不必然导致产出的大幅下降;如果银行部门不发生系统性的危机,"突然停止"对产出没有显著影响;给定国际资本流动不出现大幅的逆转,银行危机对产出的影响也不显著;"突然停止"和银行危机的叠加则对产出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经济增长率显著下滑。研究结论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构建一个稳固的银行体系对于一国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
“突然停止” 银行危机 产出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奉先 贾丽丹
在构建了一个包含消费者、生产者和银行在内的三部门模型基础上,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冲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利用199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发生会显著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研发投入发挥着中介作用且被融资约束所调节,即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中有49.3%通过抑制企业研发投入来实现,这其中受到融资约束调节的中介作用高达84.7%。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有效监管、预警和对冲“突然停止”冲击,完善政府补贴机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促进企业创新,激励企业积极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对实现“新常态”下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稳健提升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永久
本文首先通过外汇储备增量分析 ,找出了能较好解释外汇储备变动的三个主要变量 :贸易差额、外商直接投资 (FDI)和外债增加额 ,在此基础上运用 OL S方法建立了我国外汇储备持有量方程 ;然而 ,在借鉴国外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基础上 ,通过分析我国实际外汇需求 ,构建了我国适度储备量方程 ;最后论述了外汇储备持有量和适度量不一致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并主要结合进口这一变量阐述了利用上述持有量 -适度量模型进行外汇储备规模管理和调控的思路。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持有量-适度量模型 应用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奉先 封文华
以全球64个主要经济体1980~2021年的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文章考察了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对他国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影响。研究发现:(1)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紧缩会使“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提高2.9%~6.2%,这一结果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分类型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紧缩会使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显著提高,但不会对直接投资产生显著影响;(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程度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和汇率制度弹性低的经济体中,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对“突然停止”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4)机制分析表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紧缩会通过加剧汇率贬值预期、促进全球金融风险上升来诱发“突然停止”;宏观审慎政策能有效缓冲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对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但不同类别的宏观审慎工具的抵御效果存在差异;(5)进一步分析表明,美联储货币政策对“突然停止”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这些发现为中国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冲击,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以有效防范资本异常流动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田存志 彭幼霞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脆弱的国内金融体系会波及国际资本市场,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发生剧烈波动甚至"突然停止"。运用面板Probit模型考察1976-2012年22个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一国金融脆弱性对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的金融脆弱性对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具有显著的负影响;金融开放会放大一国的金融脆弱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
突然停止 金融脆弱性 金融开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权 裴晓婧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出现新的动态。这表明资本账户开放条件下金融危机风险是最优外汇储备规模决策的重要变量。在传统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金融危机发生概率这一变量,新的最优外汇储备测算模型获得了更强的解释力。拟合结果表明大多数东亚经济体近年来甚至存在储备不足,"东亚经济体持有超额外汇储备"确实是一个伪命题。但是,这一结果只有用"极度谨慎",也就是"金融危机恐惧"才能解释。此外,中国即便考虑了金融危机恐惧,外汇储备仍显过度。
关键词:
外汇储备 金融危机 资本账户开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鲁秀 杜荣耀 胡海鸥
根据我国误差与遗漏的经济事实放松国际收支分析经典范式的隐含假定,采用综合账户差额的反面表述法,分析综合账户差额、地下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变化、误差与遗漏的结构,认为地下资本流动是连接外汇储备和误差与遗漏的纽带,提出地下资本流动影响外汇储备变化的直接机制与间接机制,误差与遗漏正是通过间接机制影响账面外汇储备变化,估计间接机制的规模并对账面外汇储备变化和外汇市场缺口进行调整。地下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变化、误差与遗漏之间的理论联系与逻辑表达式,为分析外汇储备变化的测量误差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杰英 闫飞宇
美元加息引发的大规模资本外逃严重减缓了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速度,外汇储备作为一种保障金融安全的手段,可以有效预防资本外逃风险。基于此,在A.Ben-Bassat和Daniel Gottlieb模型基础上,构建出包含资本流动因子并将外汇储备视为资本外逃的内生性因素的新型最优外汇储备模型。同时测算出金砖国家以预防资本外逃风险为目的的最优外汇储备量。实证结果表明,除中国、俄罗斯外,其余金砖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预防资本外逃风险的效果较差,金砖国家之间还应加强相互合作,促使外汇储备在成员国间达到最优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