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91)
- 2023(8584)
- 2022(7053)
- 2021(6402)
- 2020(5183)
- 2019(12083)
- 2018(11635)
- 2017(22378)
- 2016(11480)
- 2015(13201)
- 2014(12806)
- 2013(13101)
- 2012(12628)
- 2011(11671)
- 2010(11625)
- 2009(10985)
- 2008(10516)
- 2007(9193)
- 2006(8485)
- 2005(8140)
- 学科
- 济(78705)
- 经济(78645)
- 管理(30860)
- 业(28864)
- 方法(27750)
- 数学(25131)
- 数学方法(25055)
- 企(21301)
- 企业(21301)
- 中国(20194)
- 地方(17360)
- 农(14642)
- 贸(14639)
- 贸易(14631)
- 易(14277)
- 财(14262)
- 业经(12729)
- 地方经济(12643)
- 融(12137)
- 金融(12136)
- 制(11076)
- 学(10997)
- 银(10578)
- 银行(10572)
- 农业(10314)
- 行(10275)
- 环境(10259)
- 关系(9209)
- 发(8939)
- 体(8726)
- 机构
- 大学(178845)
- 学院(175660)
- 济(100686)
- 经济(99422)
- 研究(69478)
- 管理(64701)
- 中国(55503)
- 理学(55028)
- 理学院(54447)
- 管理学(54034)
- 管理学院(53692)
- 财(43021)
- 京(37403)
- 经济学(35102)
- 财经(34371)
- 科学(34345)
- 所(33958)
- 经(31574)
- 经济学院(31509)
- 研究所(30558)
- 中心(29355)
- 财经大学(25740)
- 北京(24649)
- 院(24302)
- 江(23650)
- 农(22385)
- 科学院(21169)
- 范(20748)
- 师范(20636)
- 社会(20154)
- 基金
- 项目(109249)
- 科学(88388)
- 基金(84420)
- 研究(82570)
- 家(72489)
- 国家(72036)
- 科学基金(61775)
- 社会(59766)
- 社会科(57092)
- 社会科学(57081)
- 基金项目(43152)
- 省(37271)
- 教育(36051)
- 资助(35248)
- 自然(34938)
- 自然科(34162)
- 自然科学(34154)
- 自然科学基金(33621)
- 划(32088)
- 编号(29353)
- 国家社会(27432)
- 部(27011)
- 中国(25685)
- 发(25607)
- 重点(24831)
- 成果(24329)
- 教育部(24170)
- 人文(23170)
- 济(22461)
- 创(22308)
- 期刊
- 济(113125)
- 经济(113125)
- 研究(63651)
- 中国(33712)
- 财(31896)
- 管理(25584)
- 科学(22355)
- 学报(21189)
- 经济研究(21168)
- 融(20484)
- 金融(20484)
- 农(20085)
- 财经(19208)
- 大学(17361)
- 经(16858)
- 学学(16531)
- 贸(16326)
- 国际(16241)
- 问题(15504)
- 世界(14253)
- 农业(14052)
- 技术(13849)
- 业经(13217)
- 教育(11240)
- 技术经济(11073)
- 统计(10000)
- 经济问题(9249)
- 业(8478)
- 策(8347)
- 经济管理(8199)
共检索到280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黎贵才 卢荻
现有文献倾向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流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一是因为国际资本的流入可以被视为是接受国的资本和技术的"净增加",它直接参与接受国的国内资本形成,二是因为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国际资本的流入具有技术"溢出效应"。然而这两方面都没有得到中国现实数据的较好支持。对中国工业企业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作进一步的Malmquist指数分解可以发现,工业企业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来自于规模效率,而非来自于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平行发展仅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拉动了国际资本的流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瑾 景光正 随洪光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省际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增长质量的异质性作用及作用机制。发现社会资本作为替代性的行为规范,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其作用主要在于其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对增长稳定性则具有抑制作用。社会资本的长期作用显著强于短期作用,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程度越深、市场化建设越深入,社会资本的作用越重要。社会资本对增长质量既有直接作用,也通过技术创新和金融优化效应间接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完善正式制度的同时,引导正确的价值方向,提高社会组织治理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经济增长质量 中介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坤荣 滕永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呈现连续回落调整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持续走低,但是并不能简单地判断为周期性调整。由于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和需求结构等长期趋势正在发生逆转,标志着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经济已经进入发展阶段转换时期。为此,必须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增长效益上来,通过在规模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四个维度持续推动改革,激活市场活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发展阶段 增长效率 结构转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承亮 岳宏志 师萍
本文将环境污染排放及治理同时纳入效率测算框架,在构造环境综合指数测算相对绿色GDP的基础上,采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对1998~2008年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FDI和对外贸易对效率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引进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没有使中国成为"环境污染天堂";工业化进程促进了效率改善,但在环境约束下该促进作用受到制约;非国有经济成分的上升有利于效率改善;环境污染治理强度对环境约束下的效率改善具有促进作用,而不考虑环境约束时反而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长青 李子伦 马方
经济增长效率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运用SFA技术对1981-2010年间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性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属于要素驱动型增长,资本对GDP的贡献远高于劳动力;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效率的提高;考察期内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空间仍很大;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特征,但这种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全国及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收敛特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效率 地区差异 收敛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覃东海
本文以中国和印度为研究对象,从资本总量和结构上考查了国际资本流入对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计量模型检验得出结论: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同向变动,外国证券投资与经济增长反向变动;在印度,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稳定,外国证券投资以及外债等其他投资与经济增长有稳定的同向变动关系。外资在两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有明显区别,中国主要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企业竞争力,刺激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印度主要是通过借外债和吸引外国证券投资,补充本国资金不足,增加本国的消费和投资,刺激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坤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施永
以贸易开放吸收能力为视角,通过理论模型推导了基于贸易吸收能力的资本项目流入经济增长效应,并利用东、中、西部1990~2009年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贸易开放吸收能力的资本项目流入经济增长效应影响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东部地区,资本项目流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由从弥补其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阶段逐渐跨越到了通过技术溢出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阶段,而在中、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还没有能够为资本项目流入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提供健全的贸易环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武力超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官方发展援助以及劳工汇款的国际资本流动逐年增加,但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把这三者放到一个框架下考察它们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本文使用134个发展中国家1980-2010年数据和面板三阶段最小二乘法(EC3SLS)弥补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引入政府治理指标研究不同地区政府治理水平的差异是否会对国外资本流入本国的经济绩效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FDI和劳工汇款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有更好的政府治理环境时,这一正向影响有所加强。ODA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其本身而言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反映了ODA援助目标的有效性问题,但是当政府效能较高的情况下,ODA的经济效应会有不同的效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正 陈旭东
"营改增"是中国税制的重大改革,对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营改增"影响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理论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继而采用我国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计量检验"营改增"对我国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以"营改增"为主线索的新一轮税制改革,不但能直接提升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还通过提高资本回报率、改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资本深化以及增加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等中介效应来提升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长期来看,"营改增"影响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政策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滞后性保持稳定。另外,本文提供了"营改增"影响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研究的新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承亮 岳宏志 李婷
本文以1985~2007年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偏低,存在区域差异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基于资本驱动的,技术效率的贡献较低。经济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影响力度不大,外资依存度的影响力度略高于贸易依存度。金融机构的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均对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但整体上金融发展对效率的提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小鹰
论文以1996—2016年全国和省际数据为样本,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了采用Tobit模型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和环境管制能力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人力资本和非国有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邵军 徐康宁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1985-200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GDP与投资和进出口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分析表明,出口和投资在短期内对GDP增长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而进口在短期内对产出会产生负面影响,但经过一定时期后,进口的正面作用逐渐显现。这些研究结果与新古典模型关于资本深化以及内生增长理论关于进口的论断是一致的。
关键词:
资本投资 国际贸易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仕陈 文学洲
长期以来,尽管关于国际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论,但世界各国普遍将利用外资(尤其是FDI)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政策。利用1982-2013年中国的相关数据,本文检验了国际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国际资本总体上有助于经济增长。其中,FDI和OI与GDP呈正相关关系,PI与GDP呈负相关关系。但2005年之后,国际资本影响国内经济的程度和方向都出现了趋势性变化,并加大了经济波动。因此,我国应适时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及其影响的监管和检测,并根据检验结果及时调整外资政策,从而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充分发挥国际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
关键词:
国际资本 协整理论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