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7)
2023(8641)
2022(7251)
2021(6912)
2020(5662)
2019(13330)
2018(12824)
2017(24311)
2016(12497)
2015(14195)
2014(13762)
2013(13766)
2012(13030)
2011(11972)
2010(11729)
2009(10764)
2008(10483)
2007(8914)
2006(7742)
2005(7358)
作者
(35065)
(29435)
(29093)
(27875)
(18867)
(14229)
(13280)
(11389)
(10942)
(10245)
(10135)
(9682)
(9481)
(9433)
(9179)
(9099)
(8776)
(8589)
(8460)
(8200)
(7426)
(7105)
(6809)
(6659)
(6513)
(6510)
(6499)
(6056)
(5902)
(5877)
学科
(56173)
经济(56120)
管理(30444)
(29835)
方法(26405)
(25928)
贸易(25917)
(25349)
(23404)
企业(23404)
数学(23186)
数学方法(23028)
中国(18153)
(14404)
(13449)
(12170)
(10564)
金融(10562)
(10553)
出口(10543)
出口贸易(10543)
业经(10378)
关系(10375)
(10361)
(9928)
(9835)
银行(9829)
(9580)
地方(8484)
技术(8192)
机构
大学(185748)
学院(180711)
(90666)
经济(89430)
研究(69305)
管理(67055)
理学(57816)
理学院(57143)
管理学(56455)
管理学院(56101)
中国(53751)
(39217)
(39095)
科学(37555)
(34004)
财经(31859)
研究所(31080)
经济学(30904)
中心(29989)
(29486)
经济学院(28067)
(26089)
北京(25044)
(25005)
财经大学(24252)
(24039)
(22670)
业大(22488)
师范(22469)
(21303)
基金
项目(121567)
科学(97789)
基金(94047)
研究(88363)
(82820)
国家(82311)
科学基金(70187)
社会(60948)
社会科(58229)
社会科学(58218)
基金项目(48303)
自然(43556)
自然科(42689)
自然科学(42678)
自然科学基金(42016)
(41643)
教育(39744)
资助(39205)
(36961)
编号(32187)
(29610)
国家社会(27771)
重点(27686)
中国(26664)
成果(26557)
(26180)
教育部(26029)
(25461)
人文(24468)
创新(24041)
期刊
(90760)
经济(90760)
研究(58665)
中国(34634)
(27747)
学报(27745)
科学(25808)
管理(24986)
(22676)
大学(21435)
(21119)
学学(20137)
国际(20089)
(18566)
金融(18566)
经济研究(18415)
财经(16275)
农业(16016)
教育(15642)
(14217)
问题(13769)
世界(13230)
技术(12644)
业经(12024)
(10202)
贸易(10202)
(10130)
技术经济(8537)
国际贸易(8500)
统计(8469)
共检索到276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朝凯  刘宏曼  
文章构建了多国多部门贸易网络模型,并基于中国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网络演化对中国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中国出口贸易韧性具有正外部性。机制检验表明,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能够平抑需求波动、扩大进口规模,间接增强中国出口韧性;但受市场竞争效应影响,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与中国出口韧性总体呈现出“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推动全球贸易网络复杂化、均衡化发展有利于重塑中国对外贸易格局,提升中国出口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非核心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参与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更有助于增强中国出口韧性,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中间品、低技术产品和比较优势产品出口韧性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文章建议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全球贸易网络深度发展,重点提升“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网络的影响力,以此为中国外贸长期稳定增长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陈霜  
本文使用2007—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方法,基于辐网效应理论实证考察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企业出口韧性的因果效应,并构建了理论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提升了核心站点辐网范围内中国企业的出口韧性,同时验证了辐网效应的存在和影响边界;中欧班列主要通过增强内部贸易网络效应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韧性;中欧班列开通对产品多样化、所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集和风险敞口较高的中国企业出口韧性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本文为促进中国企业出口安全稳定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打通制约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堵点提供了可选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新伟  
就有关数字化创新提升出口贸易韧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地区数字化创新有助于提高出口贸易的韧性,提高企业应对国际国内市场风险的能力,且数字化创新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溢出效应两种渠道对地区出口贸易韧性产生影响;数字化创新对出口贸易韧性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边际收益递增与非线性特征,地区自贸区的建立会导致数字化创新对出口贸易韧性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基于此,应大力发展企业数字基建,强化硬件支撑出口企业数字化创新,提高地区数字化创新水平,增强对出口贸易韧性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数字相关产业税收政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贺灿飞  夏昕鸣  黎明  
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区域出口韧性表现出危机第一阶段(2008—2009年)的抵抗力、危机第二阶段(2009—2011年)的恢复力、产品结构转换提升力。论文构建了区域-产品层面的区域出口贸易韧性指标,通过区域出口贸易额、产品结构等不同层面刻画了金融危机后各区域抵抗力、恢复力的空间差异。实证研究表明:相关多样化产业结构不仅在短期可以增强区域产品的抵抗力,在长期还可以提高区域产品的恢复力并且助推区域产品实现结构升级;应急型税收政策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危机冲击,但其影响范围及作用时间均是有限的;外企出口占比高的区域产品对区域产品结构升级影响不明显,但加工贸易方式推动了区域产品在危机中的结构升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焦兵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生产和贸易对于全球经济具有全局性的重要影响。本文综合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三大主要国际能源贸易产品,构建国际能源贸易网络,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国际能源贸易网络的韧性进行测度分析,并对3类能源产品贸易网络中全球十大经济体的抗冲击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韧性角度看,国际天然气贸易网络的综合韧性较低,国际石油贸易网络的综合韧性中等,国际煤炭贸易网络综合韧性水平最高,这说明国际煤炭贸易网络在受到冲击时的破坏影响较小,网络结构稳定性较好。天然气国际贸易网络主要依赖少数核心国家支撑,网络韧性水平较低。从动态韧性角度看,中国在全球能源贸易网络中的中转能力与扩散能力都表现出较好水平,在能源贸易网络节点抗干扰性表现分层中几乎都处于第一或第二层。最后,根据国际能源贸易网络的韧性特征,提出加大中国、中亚和西亚间的油气管道建设以及建立中国-中亚-西亚能源经济圈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保障中国能源供应链安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伟   王芯芮   龙燕   赵晞泉   刘志高  
文章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内涵,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测度贸易网络韧性的分析框架,从节点韧性和结构韧性2个维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韧性开展综合测度,探讨其演变过程、发展特征和趋向。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联系日趋紧密,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升,不均衡态势逐渐显现,贸易网络拓扑结构呈现由松散向紧密发展、由多极向单极演变的趋势;(2)“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节点韧性具有明显异质性,并处于动态演化中,逐渐形成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为强韧核心的贸易格局;(3)综合考虑连通性、抗毁性、恢复性和稳健性4个维度,随着时间演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结构韧性有所提升,网络结构异质性不断增强。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提升贸易网络连通性和稳健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畅通走向更高水平和更宽维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行云  霍伟东  陈若愚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测算了企业层面的贸易网络结构,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贸易网络结构对企业出口市场的进入与退出行为、贸易目的国的选择行为以及出口生存效应一系列出口行为决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强联结的贸易关系网络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降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出口所面临的沉没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的市场进入,尤其有助于企业进入高收入水平国家。此外,本文采用生存分析模型就贸易网络结构对企业出口的生存行为进行分析发现,贸易网络结构的增强促使企业更好地维持其在新市场的贸易关系,降低企业的市场退出风险,从而显著增加其出口持续时间。因此,贸易网络结构的增强无论在出口的短期效应,还是在生存效应方面都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行为,贸易网络结构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来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文韬  杨汝岱  
本文探讨国际贸易网络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首先以2000—2016年跨国双边贸易数据为基础构建国别贸易网络指标体系,衡量一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相对位置,并由此对接中国企业层面出口数据构建企业出口网络指标,再进一步在引力模型中研究企业贸易网络对出口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将企业贸易网络指标引入到引力模型后,模型对于企业出口动态的解释力更强。企业当期的一阶、二阶和高阶贸易网络指标提高一个单位,会使得企业—市场下期成功出口的概率分别提升4.86%、4.70%和8.93%,出口额分别增加68.55%、65.25%和128.86%,成功存活的概率分别提升5.97%、5.76%和10.90%。在基准回归中加入扩展地理距离项与控制不同层面固定效应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国企业的出口会根据不同层面的目的地网络信息进行调整,网络信息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影响存在产品异质性。动态分析表明,相较于地理距离,企业贸易网络指标对企业出口动态有着更强的解释力。本文提出了将网络分析方法与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昭玲  高晓彤  
全球范围的疫情蔓延和保护主义兴起对中国企业提高出口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通过构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指标并借助生存分析法,研究了企业贸易网络对贸易关系出口恢复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企业既有贸易网络能通过降低出口恢复时的固定成本和缓解危机期间的受冲击程度,有效提升中断贸易关系在危机后的出口恢复概率。此外,贸易网络对中断贸易关系的恢复程度也具有明显提升作用。本研究为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已有贸易优势,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罗超亮  符正平  刘冰  王曦  
本文基于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贸易网络演化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发现:经济体的GDP、贸易额比重同时存在发送效应和接收效应,研发支出、贸易自由度仅存在发送效应;趋同效应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关系更易在GDP和产权保护度接近的经济体间产生;接壤网络、殖民网络和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对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形成和维持有着正向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贸易网络在演化的进程中保持着整体相对稳定的演进趋势,出口产品的经济体呈现出一种分散的趋势,但存在日益明显的等级结构,互惠贸易关系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动态延迟特性。本文克服了传统方法仅关注外生因素和静态分析的局限,刻画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贸易网络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为我国深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消除潜在贸易摩擦,维持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贸易网络中的优势地位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鹏杨  刘维刚  唐宜红  
在贸易摩擦冲击下仍能保持出口稳定是企业出口韧性的重要体现。本文探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应对贸易摩擦、提升出口韧性中的作用。本文借助企业多工厂出口模型并引入数字化参数,理论上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贸易摩擦冲击的应对效果和作用渠道。进一步地,利用2001—2015年的整合微观企业数据,将反倾销作为冲击展开“准自然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命题。研究发现:以反倾销为代表的贸易摩擦给中国企业出口带来了明显冲击,造成涉案企业出口平均下降5.9%,并提高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概率;反倾销对非数字化转型企业出口冲击明显而对数字化转型企业影响不显著,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缓解涉案企业遭受的负面冲击,相比非转型涉案企业,将促进出口平均提升15.8%;数字化转型缓解了反倾销对涉案产品的直接出口抑制,同时又促进了涉案产品的跨国转移和向非涉案产品出口转换,这是应对反倾销冲击的主要渠道;数字化转型具有企业出口的成本跨越效应,降低了既有产品的出口成本和拓展新市场、新产品的出口成本,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出口促进效应,这是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出口韧性的根源。本文的研究从数字化转型视角为提高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琨玟  赵景峰  王长明  
出口韧性在贸易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通过真实出口贸易变化与预期出口贸易变化的比较测算2020年1月~2021年12月出口韧性,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Kernel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探究其时空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时空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自新冠疫情蔓延以来,中国经济基本盘承受住了超预期冲击因素的影响,出口贸易总体实现稳定增长,出口表现较强韧性。相比于出口恢复力,出口抵抗力呈现较大的地区差异;出口韧性表现为波动式变化,具有时序变化的阶段性,并存在地区与空间异质性。从国内宏观因素看,防疫政策力度与医疗水平是最重要的两项因素;从国际贸易因素看,出口贸易伙伴数量与最大出口国疫情严重程度是最重要的两项因素。最后基于结论为提升中国出口韧性的时间演化路径与空间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美  佟家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人才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使用2000~2016年中国企业出口数据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等数据考察了国际人才网络对中国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人才网络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这一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出口额的增长上,还体现在出口产品种类数的增长上,且上述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降低贸易中的不确定性和贸易成本是国际人才网络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拓展分析表明,相比于非"一带一路"国家,国际人才网络对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大,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这一促进作用有所增强;此外,国际人才网络对出口的积极作用主要来源于来华留学生中的学历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上国际人才网络与出口目的国的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成替代关系,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目的国制度的缺失。文章证实了国际人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为中国加大力度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一带一路"人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昭玲  高晓彤  
通过构建不确定性下的动态出口决策模型,本文揭示了企业贸易网络对出口扩张的促进作用和影响机制。随后,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与BACI数据库,本文构建了企业自身和邻近企业贸易网络与社群网络强度的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企业自身与邻近企业的贸易网络可以有效促进新贸易关系的实现;第二,贸易网络主要通过降低企业出口中的不确定性发挥作用;第三,企业更倾向于在已出口的目的地社群实现新贸易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企业加强现有贸易网络的维护和共享,提升出口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