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83)
- 2023(4832)
- 2022(4194)
- 2021(3876)
- 2020(3172)
- 2019(7722)
- 2018(7573)
- 2017(14374)
- 2016(7244)
- 2015(8061)
- 2014(8083)
- 2013(7931)
- 2012(7408)
- 2011(6865)
- 2010(7166)
- 2009(6812)
- 2008(6982)
- 2007(6104)
- 2006(5628)
- 2005(5348)
- 学科
- 济(32858)
- 经济(32819)
- 管理(19476)
- 贸(17969)
- 贸易(17958)
- 易(17396)
- 业(16985)
- 企(15320)
- 企业(15320)
- 方法(13071)
- 数学(9653)
- 数学方法(9491)
- 关系(8511)
- 中国(8448)
- 财(8386)
- 理论(8100)
- 学(7301)
- 出(6997)
- 业经(6749)
- 融(6719)
- 金融(6719)
- 农(6585)
- 国际(5990)
- 地方(5902)
- 口(5741)
- 出口(5738)
- 出口贸易(5737)
- 制(5542)
- 银(5284)
- 银行(5278)
- 机构
- 大学(108729)
- 学院(105270)
- 济(50649)
- 经济(49747)
- 研究(39255)
- 管理(37705)
- 理学(31640)
- 理学院(31292)
- 管理学(30787)
- 管理学院(30588)
- 中国(29899)
- 财(23971)
- 京(23448)
- 科学(19588)
- 所(19113)
- 财经(18440)
- 研究所(16971)
- 经(16703)
- 中心(16648)
- 经济学(16407)
- 江(15975)
- 北京(15273)
- 经济学院(14697)
- 范(14587)
- 师范(14513)
- 院(14423)
- 贸(14101)
- 财经大学(13686)
- 农(13056)
- 州(12636)
- 基金
- 项目(62650)
- 研究(49203)
- 科学(49009)
- 基金(45825)
- 家(39288)
- 国家(38999)
- 科学基金(32678)
- 社会(31745)
- 社会科(30256)
- 社会科学(30251)
- 教育(22972)
- 基金项目(22926)
- 省(22191)
- 编号(20283)
- 划(19218)
- 资助(19016)
- 自然(18824)
- 自然科(18399)
- 自然科学(18392)
- 自然科学基金(18037)
- 成果(17899)
- 部(15030)
- 重点(14583)
- 课题(14121)
- 国家社会(13747)
- 发(13628)
- 教育部(13447)
- 性(13417)
- 中国(13012)
- 创(12883)
共检索到175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青龙
无论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所讨论的形成比较优势的成本主要为生产成本。贸易理论和现实的新进展表明,比较优势理论的成本观有日益广义化、多元化的趋势,进而需要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分别纳入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全成本"是以国际贸易中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等机会成本为子系统的动态开放系统,四者有机耦合,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 全成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人友
文章从国际分工的视角,系统梳理、继承与发展早期国际分工理论,尝试给出一个较为完备的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性理论分析框架,为未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 理论基础 研究前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人友
文章从国际分工的视角,系统梳理、继承与发展早期国际分工理论,尝试给出一个较为完备的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性理论分析框架,为未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 理论基础 研究前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人友
文章从国际分工的视角,系统梳理、继承与发展早期国际分工理论,尝试给出一个较为完备的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性理论分析框架,为未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 理论基础 研究前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毓峰 胡雯
在全球化和地方化交相互动的当今,空间组织问题更加凸显出其时代重要性。文章认为,对于空间组织经济学分析而言,除了新经济地理学这一重要理论视角之外,劳动空间分工也理应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文章结合分工经济思想和空间组织思想,初步构建了劳动空间分工的一个概念性理论框架,并指出其独特的方法论特征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青龙
国际贸易理论和现实的最新进展表明,比较优势理论的要素基础需要进一步广义化。一个国家要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除了考虑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制度、生态环境等要素也不可或缺。基于广义要素的成本可定义为"全成本",它是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的动态开放系统。"全成本"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 全成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晓青
将低碳经济的理论应用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简要分析了低碳经济、企业环境成本及环境成本控制的实质,从降低企业环境风险和加强外部环境监督等内外两个方面阐明了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对当前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思路:强化企业环境风险意识;拓展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采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估法以及完善环境成本指标考核体系等。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成本 成本控制 指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范海君
无论是投资贸易替代论还是投资贸易互补论,以及后来的学者对贸易与投资进行实证分析之后的新发现,都是对不同时期下的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研究成果,是随着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虽然体现出了替代和促进关系,但是这种替代和促进的程度是不容易准确的测量出来,也是经验研究不容易把握的。国际直接投资不仅对国际贸易存在着量的作用,还存在质的作用。在国际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分析中,应该更多地运用定性方法,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杨伟 王胜 李晓丹
逆全球化和贸易大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大了关税的可操作性。本文以关税吸收概念作为研究对象,突出进口国关税调整对出口国出口价格的影响;以往文献多以进口国消费者价格为研究主体,采用关税传递或者关税不完全传递的表述。本文全面梳理行业、产品和企业层面关税吸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关税吸收源于可变质量和可变加成;从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率两个维度区分不同理论模型并指出各自的适用;在Antoniades(2015)、Ludema和Yu(2016)的研究基础上,构建度量关税吸收幅度的一个双重异质性企业模型框架。在梳理上述文献的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总结性评论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耀中 刘志忠
本文运用一个绝对优势的修正模型考察了本币升值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了得自 本币升值的利益,并对日本稳定增长时期日元升值的社会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指出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关键词:
本币升值 利益 日元 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勇涛 朱雪忠 詹映
本文在战略转换内容学派、过程学派及其他有关战略转换过程模型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构了专利战略转换过程模型,随之阐释了模型建构的各个要素。通过对促进模型产生和运行的压力/阻力、认知、控制和反馈四个作用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模型内在的运行机理。此外,也对专利战略转换过程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这些研究,以期建立一个系统的专利战略转换过程逻辑认知体系,为企业正确有效地实施专利战略转换提供指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刚毅 佘廉 纪丰伟
本文基于应急执行力的行政特征与内涵,提出一个包含时间、资源、过程、决策以及技术5个维度以考量政府应急执行力的分析框架,旨在超越突发事件或灾害的具体形式,从整体性视角刻画政府应急执行力的不同构面并为应急执行力的体系构建提供指导。
关键词:
应急管理 执行力 概念性框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小碧
现有理论重点关注国际贸易的基础、结构及结果,而忽视了对国际贸易主体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以及国际贸易服务由谁提供、为什么由其提供的国际贸易空间嵌入方式研究。文章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内生比较优势、交易效率对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劳动分工结构的演进,进而对国际贸易方式变迁作用机理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内生比较优势与交易效率优势的动态变化是国际贸易买卖双方选择劳动分工模式的根本动力,分工模式的演进伴随着国际贸易方式由独立式向嵌入式演进的初期萌芽、形成发展到全面拓展跃迁。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不仅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效应,而且具有缩小贸易各方收入差距的分配效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内生比较优势与交易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梁碧波
人类无穷的欲望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原始动力,而技术和制度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推动着国际贸易模式向更高的层次演进。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在"二元边际"上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国际贸易模式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点上的非均衡分布。国际贸易模式的演进与升级,又对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明显的影响和冲击。在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背景下,将贸易政策的调整对象由最终产品划分为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这两大类型,就更能体现产品内贸易模式下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调节功能,并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述忠
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未来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来说,也将是一场彻底的革新。我国应适时抓住重组赶超的历史机遇,选择最佳的发展模式,去抢占“新文明”经济时代下生存和发展的国际空间。本文从静态的李嘉图方程组出发,采用均衡和非均衡动态分析的方法,研究生物经济背景下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最优格局及发展趋势。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农业经营的主体———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发展是最为迫切,也是最为重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