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6)
- 2023(8361)
- 2022(6935)
- 2021(6384)
- 2020(5233)
- 2019(12004)
- 2018(11634)
- 2017(22072)
- 2016(11051)
- 2015(12266)
- 2014(11554)
- 2013(11132)
- 2012(10133)
- 2011(9033)
- 2010(9323)
- 2009(8705)
- 2008(8790)
- 2007(7726)
- 2006(6807)
- 2005(6101)
- 学科
- 济(45580)
- 经济(45529)
- 管理(36485)
- 业(34282)
- 企(31053)
- 企业(31053)
- 贸(19852)
- 贸易(19839)
- 易(19238)
- 方法(17291)
- 数学(13003)
- 中国(12979)
- 数学方法(12820)
- 财(12744)
- 技术(12696)
- 业经(11368)
- 农(10546)
- 理论(10244)
- 技术管理(9755)
- 融(9539)
- 金融(9539)
- 关系(9261)
- 制(8968)
- 学(8695)
- 地方(8634)
- 银(8584)
- 银行(8573)
- 行(8262)
- 出(8121)
- 务(7685)
- 机构
- 大学(154528)
- 学院(153025)
- 济(72705)
- 经济(71541)
- 管理(59552)
- 研究(52072)
- 理学(51028)
- 理学院(50547)
- 管理学(49910)
- 管理学院(49609)
- 中国(40038)
- 财(33809)
- 京(31390)
- 财经(26423)
- 科学(26047)
- 经(24024)
- 所(23992)
- 经济学(23481)
- 中心(23026)
- 江(22257)
- 研究所(21362)
- 经济学院(21163)
- 财经大学(19756)
- 北京(19741)
- 范(19583)
- 师范(19489)
- 院(19398)
- 州(18034)
- 商学(17984)
- 商学院(17806)
- 基金
- 项目(98371)
- 科学(79263)
- 研究(77501)
- 基金(72822)
- 家(62094)
- 国家(61590)
- 科学基金(53631)
- 社会(52107)
- 社会科(49672)
- 社会科学(49661)
- 基金项目(37580)
- 省(36993)
- 教育(34973)
- 自然(31075)
- 划(30860)
- 编号(30715)
- 自然科(30440)
- 自然科学(30432)
- 自然科学基金(29886)
- 资助(27847)
- 成果(25489)
- 创(24111)
- 国家社会(22687)
- 部(22605)
- 创新(22584)
- 重点(22317)
- 发(21780)
- 课题(21109)
- 制(20729)
- 教育部(20466)
共检索到240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青龙
国际贸易理论和现实的最新进展表明,比较优势理论的要素基础需要进一步广义化。一个国家要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除了考虑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制度、生态环境等要素也不可或缺。基于广义要素的成本可定义为"全成本",它是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的动态开放系统。"全成本"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 全成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青龙
无论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所讨论的形成比较优势的成本主要为生产成本。贸易理论和现实的新进展表明,比较优势理论的成本观有日益广义化、多元化的趋势,进而需要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分别纳入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全成本"是以国际贸易中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等机会成本为子系统的动态开放系统,四者有机耦合,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 全成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青龙
从内涵看,"国际贸易的全成本"是某种物品的产权在跨国转移中,发生于国际贸易过程,进而涉及生产和消费、经济和生态、今人和后人,使用一切资源要素的代价总和;从外延看,"国际贸易的全成本"是以国际贸易中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等为子系统的动态开放系统。其中,使用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的机会成本为生产成本;使用制度要素的机会成本为交易成本;使用生态环境要素的机会成本为环境成本;耗费"可持续性"要素的机会成本为代际成本。贸易理论和现实的发展表明,国际贸易的动因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本质是比较成本优势,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同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比较优势理论的"硬核"在于"比较之比较",其...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的全成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锦权 王迎新
在GATS的框架下,国际服务贸易按照其规定的提供方式进行且规模日益呈扩大趋势。然而,现有国内外文献很少对国际服务贸易提供方式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从国际服务贸易定义入手,分析4种国际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的经济学涵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Dunning理论建立了国际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的决定模型,并根据模型对国际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的路径衍变进行了初步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
国际服务贸易 提供方式 商业存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燕 张先锋
贸易成本是国际贸易与专业化分工模型经验研究最终需要处理的问题,但由于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有很多种,不同测度方法的关注视角不同,从而结果也有所差异。对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及进展进行梳理和归纳,探讨这些方法的测度原理以及优劣,并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
贸易成本 TRI指数 直接测度 间接测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丁平 张二震
现如今,各国厂商纷纷瞄准消费大国,通过价格、技术及品牌等手段相互竞争来占领目标市场,获取贸易利益,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态势。对一国而言,拥有较大的国内需求市场,能否为其国际贸易创造优势呢?本文在对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到规模报酬递增理论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格局、利益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国内需求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关键词:
国内需求 国际贸易 本土市场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青龙 伍世安
国际贸易理论和现实的新进展表明: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等在内的"全成本"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基础。在以"国际贸易的全成本"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中,一国政府应以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短期理性与长期理性的相容和统一为目标,以外部成本内部化为基本手段,同时扮演"守夜者""规制者""调节者""守望者"等四大角色,从而谋求贸易增长、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全成本 比较优势 政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杨伟 王胜 李晓丹
逆全球化和贸易大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大了关税的可操作性。本文以关税吸收概念作为研究对象,突出进口国关税调整对出口国出口价格的影响;以往文献多以进口国消费者价格为研究主体,采用关税传递或者关税不完全传递的表述。本文全面梳理行业、产品和企业层面关税吸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关税吸收源于可变质量和可变加成;从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率两个维度区分不同理论模型并指出各自的适用;在Antoniades(2015)、Ludema和Yu(2016)的研究基础上,构建度量关税吸收幅度的一个双重异质性企业模型框架。在梳理上述文献的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总结性评论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青龙
成本是使用或耗费各类资源要素而引起的代价或价值牺牲。形成成本的资源要素具有本质上的有用性、数量上的稀缺性、归属上的产权性和计量上的价值性。导致成本发生的经济资源不仅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管理等传统要素,而且包括制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新兴要素,成本的承担主体可能有企业、政府、社会乃至后人,其他支付方式包括货币或非货币支付、直接或间接支付、自己(本国)或他人(他国)支付等。从本质上说,国际贸易是产权的跨国(或地区)转移,它会通过种种途径和机制影响各国的生产、消费、经济社会制度、资源要素流动、生态环境乃至今人和后人的生活水平,其间发生的成本包括了由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构成的...
关键词:
成本 要素 国际贸易 全成本 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学锋 范冬梅
成本加成定义为产品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偏离,其大小通常度量了企业的市场势力和贸易利得。自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被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以来,企业成本加成就因其所蕴含的丰富福利内涵与政策含义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贸易文献关于企业成本加成由外生不变到内生可变的理论演进过程,归纳和评述了测度成本加成的两类主要方法,考察了内生可变成本加成的五大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内生可变成本加成与贸易利得的关系,并发掘现有研究不足以及今后研究拓展的方向。
关键词:
成本加成 市场势力 贸易利得 资源误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樊瑛
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将"产业"作为研究单位,企业则因被认为具有同质性而不予考虑。由Melitz等领军的"新新贸易理论"研究,则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提出了国际贸易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新的前沿。本文围绕企业异质性这个焦点,就国际贸易异质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贸易政策与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出口与企业FDI选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
异质企业 生产率 沉淀成本 出口 FDI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雷晓薇 梁玥颖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文化因素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术界展开了关于文化距离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研究,主要体现在从文化距离的概念及测度出发,以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为主要脉络,分析文化距离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文化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的研究在文化距离对货物贸易影响的研究视角、关于文化距离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的系统分析以及文化距离对分类型文化产品进出口影响等方面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雅芳 许培源
肇始于TPP,在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中,不断出现以规则一致、竞争中立、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等边界后措施为代表的新规则。这些新规则的变化正在引起全球贸易的内容和体系的变化,对世界投资格局,尤其是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布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献梳理包括:(1)新规则的研究,包括新规则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演化趋势。(2)新规则产生的影响,包括各项贸易投资新规则对投资的影响,即: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新规则对投资流向、流量及区位选择的影响,价值链视角下新规则对产品内分工及地位的影响,国际经济体系视角下新规则对全球经济治理主导权的影响。文献梳理表明:(1)新规则覆盖内容较为宽泛,尚未完全体系化,但其整体上围绕着贸易和投资完全自由化展开,此外,新规则折射出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定和寻求竞争优势的诉求。(2)对新规则产生影响的研究集中于对国际投资的影响,且多为定性研究。量化评估新规则对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价值链分工及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主导权等方面的影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此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发达国家实施新规则带来的负面冲击以及如何参与和制定新规则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楠 黄卫平
知识产权保护(IPRs)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高技术产品贸易、对外直接投资(FDI)和技术转移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1994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定》(TRIPS)作为加入WTO的条款,得到大多数国家响应和支持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何种影响纷纷展开了研究,研究的结果主要表明了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国际贸易,特别是高技术产品贸易、FDI和技术转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那些模仿能力强的国家较为明显。其中高收入国家的诉求是中低收入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避免其技术因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和平 祁春节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能完全解释"贸易丢失之谜",需要从制度因素去寻找答案。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较高的制度质量降低国际交易成本,糟糕的制度质量就像无形的贸易壁垒阻碍贸易的发展,制度质量差异是比较优势的源泉。文化传统、社会信任等非正式制度同样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正式制度,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较为薄弱。未来应拓展和深化非正式制度对国际贸易影响方面的研究,构建一个包含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总体制度分析框架,系统地探讨总体制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以便更全面地刻画制度质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