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3)
- 2023(6717)
- 2022(5377)
- 2021(5070)
- 2020(3812)
- 2019(9006)
- 2018(8465)
- 2017(15612)
- 2016(8083)
- 2015(9179)
- 2014(9263)
- 2013(8741)
- 2012(8126)
- 2011(7564)
- 2010(7754)
- 2009(7402)
- 2008(7312)
- 2007(6368)
- 2006(5774)
- 2005(5438)
- 学科
- 济(33836)
- 经济(33766)
- 管理(20708)
- 贸(18440)
- 贸易(18432)
- 业(18291)
- 易(17892)
- 企(15492)
- 企业(15492)
- 方法(12627)
- 中国(9664)
- 农(9595)
- 数学(9344)
- 数学方法(9177)
- 业经(8798)
- 制(8210)
- 理论(7928)
- 融(7619)
- 金融(7618)
- 学(7356)
- 财(7329)
- 出(7328)
- 关系(7133)
- 地方(6475)
- 银(6369)
- 银行(6367)
- 行(6203)
- 口(5927)
- 出口(5926)
- 出口贸易(5926)
- 机构
- 大学(123087)
- 学院(122239)
- 济(55182)
- 经济(54195)
- 管理(43231)
- 研究(42857)
- 理学(36891)
- 理学院(36491)
- 管理学(35964)
- 管理学院(35739)
- 中国(32130)
- 财(25918)
- 京(25234)
- 科学(22750)
- 所(20405)
- 财经(20206)
- 中心(18531)
- 研究所(18302)
- 经(18263)
- 经济学(18089)
- 江(17479)
- 范(17186)
- 师范(17080)
- 经济学院(16233)
- 院(16046)
- 北京(15959)
- 农(15006)
- 财经大学(14886)
- 贸(14662)
- 州(14308)
- 基金
- 项目(77220)
- 研究(60983)
- 科学(60749)
- 基金(55754)
- 家(47786)
- 国家(47379)
- 科学基金(39876)
- 社会(39856)
- 社会科(37734)
- 社会科学(37729)
- 省(28696)
- 基金项目(28296)
- 教育(28153)
- 编号(25458)
- 划(24508)
- 自然(22531)
- 自然科(21975)
- 自然科学(21968)
- 成果(21904)
- 资助(21865)
- 自然科学基金(21560)
- 课题(17991)
- 重点(17973)
- 部(17705)
- 发(17253)
- 国家社会(16925)
- 制(16661)
- 性(16449)
- 创(16414)
- 教育部(15737)
共检索到190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庄惠明 黄建忠
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重新审视、梳理、总结了国际贸易理论演化的维度、路径及特征,指出国际贸易理论基本上沿着"自由、干预"、"合作、竞争"两个基本维度演化,不同维度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贸易理论类型,并剖析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存在的冲突与困境,将贸易理论演化与实现经济、社会、人类的全面共同发展结合起来,把握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国际贸易理论 演化 维度 路径 逻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江波
工业化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态变化过程,也是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的变革过程。以往学者只是简单地对工业化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而没有深层次研究工业化理论之间的存在维度、演化路径和演化逻辑。实质上,对工业化理论的研究应持一种全面、系统、开放、多维的视角,且在统一的分析框架内进行。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遵循的演化逻辑与生产力跨越发展合二为一;西方工业化理论遵循的演化逻辑与经济、人口、资源、科技、环境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新型工业化是这两种工业化理论演化路径的统一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爱清
国际贸易理论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其产生和发展都有特定的理论和实际背景,一方面借助于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所提供的新的方法和视角;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更是为了更好地解释现实情况并为各经济体参与贸易并获得利益提供政策上的理论支持。因此,围绕着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的形成和利益的分配这三个基本问题,并且结合对贸易利益的追求而产生的贸易实践,国际贸易理论不断地发展。
关键词:
国际贸易理论 逻辑 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徽
国际贸易理论历经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五个阶段,主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依据不同的假设,贸易理论对影响贸易的边界条件的解释各不相同,对贸易动因解释也不相同;贸易结构从行业间贸易、行业内贸易发展为企业间贸易,国际贸易正在向全球化下的企业分工演变;贸易结果是国际贸易得以持续展开的效果,生产力提升是最终的结果。基于三个基本问题,比较各种国际贸易理论,揭示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并做出评价。
关键词:
贸易动因 贸易结构 贸易结果 理论局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贺龙德
长期以来,构成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是比较优势理论,300年来,一直没有人撼动过比较优势论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中的奠基作用。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出现很多令比较优势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才开始对比较优势论的基本框架提出质疑,并产生了新的理论,如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以波特为代表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论进行了修正,揭示了战后国际贸易新现象的原因所在。本文对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了比较分析,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满东
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价值、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的社会价值、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教育价值、充实精神富裕的精神价值。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应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技能社会、教育均等等维度助力共同富裕伟大实践,通过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富裕;探索职教乡村振兴学院模式,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实现乡村富裕;聚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扩中提低”行动,实现技能富裕;有序推进职教均等化,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富裕;推进“大思政”协同育人范式,助推德业兼修,实现德行富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云锋 刘清杰
本文试图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的风险联动机制提供一个逻辑解释,并从理论维度、历史逻辑和现实路径三个层面探究风险的叠加过程。金融市场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引致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叠加,而家庭、企业和公共债务是金融周期影响经济活动的重要渠道,具体表现为"债务-通缩"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风险的叠加。在财政压力与政绩激励的交互驱动下,我国地方政府一直在寻求土地、债务融资等预算外收入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土地市场价格上涨诱发的房地产市场繁荣,进一步催生了我国房地产金融属性,这为房价波动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间的正向反馈效应奠定了现实基础,也强化了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风险联动中的媒介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姚立新
研究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逻辑,对建立指导我国外贸发展的新贸易理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只有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逻辑线索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才可能围绕这一主线,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对我国外贸发展真正具有指导性作用的贸易理论。本文准备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兼就刘东勋等三位同志所写《保护贸易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和发展》(见《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第9期,以下简称“《保》文”)一文中的一些观点与刘东勋等同志商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严兵
研究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逻辑,对建立指导我国外贸发展的贸易理论体系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只有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逻辑线索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才可能围绕这一主线,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对我国外贸发展真正具有指导性作用的贸易理论。在这方面,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发表意见,本文也拟进行一些这方面的探讨,兼就《保护贸易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和发展》(刘东勋等,《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第9期)一文中的一些观点与刘东勋等同志商榷。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严兵
研究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逻辑,对建立指导我国外贸发展的贸易理论体系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只有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逻辑线索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才可能围绕这一主线,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对我国外贸发展真正具有指导性作用的贸易理论。在这方面,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发表意见,本文也拟进行一些这方面的探讨,兼就《保护贸易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和发展》(刘东勋等,《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第9期)一文中的一些观点与刘东勋等同志商榷。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淑梅 仓勇涛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面临严峻挑战、全球贸易体系亟需深刻变革之际,中国如何在WTO改革上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合理的生存空间,在全球贸易体系变革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进我国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我国制度性话语权,需要从国际制度演化视角在全球贸易体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和逻辑动因里探寻答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全球贸易体系变革的动因不仅有WTO自身的问题,叠加不断增多的区域贸易协定造成的制度复杂性"内因",以及WTO未能跟上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导致的全球贸易治理赤字"外因",而且有美国转向竞争性多边主义给多边贸易体系带来的制度性危机的"不内外因"。全球贸易体系变革的现实路径需要针对"三因"分类设计,才能实现WTO的现代性、代表性和有效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更为合理。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家章 丁国宁
在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建设贸易强国背景下,中欧班列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助力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能。文章首先从贸易规模、结构、动能、创新和安全等层面分析了中欧班列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其次,分析了中欧班列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面临的关键通道“卡脖子”、去程回程“双向运输”结构不平衡、市场化运营机制不完善、规则标准对接有限、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滞后、国际协作发展水平较低、外部市场不确定性和安全风险等内外部困境;最后,针对困境提出:中国应当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突破内外部发展困境,深化“设施联通”带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着力推动中欧班列贸易通道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供给质量和更高发展韧性目标,进一步赋能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江永 李凤琴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与市场环境,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对于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通过信息传导、风险应对和条件创造等机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异质性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驱动效应在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的企业、产业数字化领域的企业和OFDI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也有来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但这种协同效应会随着关联企业之间数字差距的增大而减小。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助力属地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家章 丁国宁 苏二豆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从理论逻辑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对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首先,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对我国渐进式改革开放模式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了开放理念、模式与战略上的创新。其次,尽管当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创新成果碎片化、产业链不完善、服务业开放程度不高、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限等问题。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破除制约我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实施的针对性;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在自贸区内打造鲜明产业布局;对标国际高标准,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旭 戚聿东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逻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而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体现在驱动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的竞争模式以及赋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我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效率提升是基本前提,跨界融合是必要条件,竞争模式重构促进了动力机制的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是根本目标。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产业升级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