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8)
- 2023(10888)
- 2022(9390)
- 2021(8777)
- 2020(7187)
- 2019(16970)
- 2018(16802)
- 2017(31446)
- 2016(16454)
- 2015(18524)
- 2014(18378)
- 2013(17698)
- 2012(16248)
- 2011(14851)
- 2010(15428)
- 2009(14218)
- 2008(14136)
- 2007(12599)
- 2006(11135)
- 2005(9913)
- 学科
- 济(69409)
- 经济(69346)
- 管理(50040)
- 业(49151)
- 企(44406)
- 企业(44406)
- 方法(32358)
- 数学(26639)
- 数学方法(26032)
- 贸(22412)
- 贸易(22398)
- 易(21737)
- 中国(18755)
- 技术(17829)
- 业经(16831)
- 理论(16100)
- 农(15403)
- 财(14215)
- 学(13338)
- 地方(13241)
- 技术管理(12552)
- 融(12261)
- 金融(12260)
- 制(12233)
- 和(11570)
- 银(11464)
- 银行(11458)
- 行(11048)
- 划(10221)
- 策(10183)
- 机构
- 学院(236925)
- 大学(235587)
- 济(101466)
- 经济(99482)
- 管理(93642)
- 理学(80921)
- 理学院(80123)
- 管理学(78523)
- 研究(78165)
- 管理学院(78091)
- 中国(58857)
- 京(49188)
- 科学(45236)
- 财(44156)
- 所(38172)
- 财经(34988)
- 中心(34941)
- 研究所(34564)
- 江(34448)
- 经(31711)
- 农(31335)
- 业大(31218)
- 北京(31149)
- 经济学(30759)
- 范(30434)
- 师范(30179)
- 院(28825)
- 州(28211)
- 经济学院(27646)
- 财经大学(26021)
- 基金
- 项目(156361)
- 科学(124658)
- 研究(117032)
- 基金(112760)
- 家(97652)
- 国家(96902)
- 科学基金(84318)
- 社会(74168)
- 社会科(70568)
- 社会科学(70553)
- 省(62582)
- 基金项目(58498)
- 教育(55516)
- 自然(53576)
- 自然科(52487)
- 自然科学(52480)
- 划(52025)
- 自然科学基金(51513)
- 编号(47513)
- 资助(46396)
- 成果(38821)
- 创(38176)
- 重点(35712)
- 创新(34697)
- 部(34113)
- 课题(33840)
- 发(33665)
- 国家社会(30753)
- 教育部(29928)
- 项目编号(29637)
- 期刊
- 济(108702)
- 经济(108702)
- 研究(70754)
- 中国(47896)
- 管理(39074)
- 财(32467)
- 教育(31916)
- 学报(31179)
- 科学(30676)
- 农(27793)
- 大学(24873)
- 技术(24244)
- 学学(23125)
- 融(20705)
- 金融(20705)
- 农业(19345)
- 经济研究(19005)
- 贸(17665)
- 业经(17389)
- 国际(16898)
- 财经(16524)
- 问题(14736)
- 经(14443)
- 统计(13088)
- 策(13071)
- 技术经济(12978)
- 科技(12950)
- 业(12215)
- 商业(12144)
- 世界(11407)
共检索到356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宗良 吴丹
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派别的理论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需要结合复杂的现实情况进行思考。本文在梳理现有国际贸易理论优势和不足后,基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结合的视角,构建了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动态综合竞争优势转换点,以及两国贸易产品将随着产品的综合动态竞争优势变化而转换的思路。同时,基于新模型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解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宗良 范若滢
宏观调控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是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理论结晶,不仅对中国适用,还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本文从"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有机结合的视角,构建能够较好刻画现实经济的理性综合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宏观调控理论模型并进行阐释,探索宏观调控的目标调整和政策框架体系,同时分析中国的实践。研究发现,宏观调控是政府作用的重要形式,是一个兼具供给侧和需求侧调控的动态体系,既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平衡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从长期影响经济的潜在增长。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逻辑,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时期面临的突出风险和问题,理性综合选择"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组合,给出具体措施,并在实践中检验、调整。从本质上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模型是宏观调控模型在限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理性综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寒冰 尚玉芳
1990年初,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米歇尔·波特写的《国家竞争优势论》一书,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高度重视,并受到很高评价。此书在学术界被认为足以取代大卫·李嘉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军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技术创新因素在贸易竞争中发挥的作用有限。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国需要转变对外贸易发展观念和调整贸易战略,依托技术创新来建立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竞争新优势 战略调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奎喜 沈建国 杨义群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洪银兴(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我国的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也要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要实现这个转变,必须解决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就是如何认识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汪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技术创新和贸易强国,美国和日本技术创新绩效与贸易结构的优化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并导致贸易竞争力的较大反差。本文借用固定市场份额法,对美日两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技术创新的产业分布和出口市场份额变动的结构效应进行分解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两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技术创新产业选择方向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从而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转换出现了较大差异,美国结构成功转型,贸易竞争优势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日本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转型一直在摸索阶段,结构升级的缓慢是日本贸易竞争优势有所下降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贸易竞争优势 结构性因素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成钢
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作为国际收支项目的主体,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更是作为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两种重要的方式,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早在20世纪中叶,就有学者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少谦
本文综述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研究成果,提出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并以我国1986-2005年(SITC)分类数据为例,拓展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应用EViews4进行时间序列的回归,说明解释变量显著性和序列相关程度,将指数扩展分析提升到实证研究,最后得出基本结论和相应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伟
国家竞争优势论是对以往贸易理论的整合与完善 ,但国家竞争优势论也存在不足———低估了政府作用。只有以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政府等五大关键因素互相作用的新国家竞争优势论 ,才能作为当今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国际贸易理论 新国家竞争优势论 理论基础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项保华 叶庆祥
本文在回顾和归纳了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三条演变路线的基础上,从创新视角提 出了一个整合目前多种主要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该框架整体纳入了行业、组织间关系 和组织内资源能力三个层面的竞争优势因素,并且从创新视角进行了拓展;最后提出了企业构 建竞争优势的对策。
关键词:
竞争优势 创新 整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义乌市成为全国第10个综合改革试点和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级试点。金融业如何把握改革试点机遇,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提升金融在推动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是实现金融服务功能创新和自身转型升级的关键。本利特邀一些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对此予以解析。本期微评由中国人民银行金华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兼义乌市支行党组书记、行长傅赞主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权雄 周任重
已形成的竞争优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文章对竞争优势的动态演进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转型期企业的应对策略。主要结论是:在产业转型、超级和动态竞争以及越来越不确定的动态环境下,由于竞争空间变化、竞争模仿、创新替代及路径依赖等多方面原因,单项竞争优势难以持续。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本土企业必须采取以"创新突破"为主的应对策略,以实现竞争优势的动态更新。
关键词:
企业竞争优势 动态演进 创新突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郭海虹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当前流行的最新国际贸易理论学说,该理论对我国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和进行国际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启示。
关键词:
国家竞争优势 服务贸易 竞争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伟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面对当前数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对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综合模型,包括根据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制定并实施相应合理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建立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文化以克服组织惰性、加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中台以及数字安全建设、变革组织结构,打破内部部门边界,对外共建合作平台以实现价值共创;并基于数字网络理论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应该着眼于积极塑造数字化网络,甚至是数字化企业生态系统,通过吸引异质企业,共同创造价值并通过技术边界资源创造有利环境,以建立并维持竞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