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1)
- 2023(10015)
- 2022(8810)
- 2021(8173)
- 2020(7022)
- 2019(16599)
- 2018(16343)
- 2017(31586)
- 2016(17086)
- 2015(19718)
- 2014(19800)
- 2013(19461)
- 2012(18552)
- 2011(16790)
- 2010(17049)
- 2009(15755)
- 2008(15854)
- 2007(14103)
- 2006(12160)
- 2005(10932)
- 学科
- 济(73700)
- 经济(73613)
- 管理(43729)
- 业(43702)
- 企(34729)
- 企业(34729)
- 方法(33501)
- 数学(28585)
- 数学方法(28320)
- 贸(22758)
- 贸易(22746)
- 易(22009)
- 农(20583)
- 财(18283)
- 中国(17850)
- 地方(16062)
- 学(15484)
- 业经(14669)
- 农业(13575)
- 融(12544)
- 金融(12540)
- 制(12504)
- 理论(12252)
- 和(11613)
- 银(10977)
- 银行(10954)
- 务(10761)
- 财务(10746)
- 财务管理(10715)
- 环境(10584)
- 机构
- 大学(250352)
- 学院(247189)
- 济(107004)
- 经济(104834)
- 管理(91813)
- 研究(87102)
- 理学(78815)
- 理学院(77875)
- 管理学(76660)
- 管理学院(76192)
- 中国(65151)
- 京(53035)
- 科学(51060)
- 财(48683)
- 所(44040)
- 农(41022)
- 研究所(39980)
- 中心(39776)
- 财经(38803)
- 江(36922)
- 业大(35243)
- 经(35206)
- 范(34239)
- 师范(33959)
- 经济学(33755)
- 北京(33409)
- 农业(32502)
- 院(31375)
- 经济学院(30744)
- 州(29335)
- 基金
- 项目(160625)
- 科学(125319)
- 研究(119777)
- 基金(115873)
- 家(101110)
- 国家(99912)
- 科学基金(84043)
- 社会(75362)
- 社会科(71336)
- 社会科学(71313)
- 省(61578)
- 基金项目(61445)
- 教育(55034)
- 自然(52907)
- 划(52508)
- 自然科(51594)
- 自然科学(51576)
- 自然科学基金(50635)
- 编号(49451)
- 资助(47429)
- 成果(41316)
- 部(36827)
- 重点(36576)
- 发(35495)
- 课题(33761)
- 创(33067)
- 教育部(31685)
- 国家社会(31008)
- 科研(30987)
- 大学(30895)
- 期刊
- 济(117249)
- 经济(117249)
- 研究(75262)
- 中国(45587)
- 财(38068)
- 学报(37515)
- 农(37123)
- 科学(33949)
- 管理(30618)
- 大学(28343)
- 教育(26602)
- 学学(26389)
- 农业(25442)
- 融(22119)
- 金融(22119)
- 技术(19713)
- 贸(19509)
- 经济研究(19282)
- 财经(18883)
- 国际(18599)
- 业经(17864)
- 问题(17233)
- 经(16336)
- 业(15121)
- 世界(14480)
- 图书(12061)
- 版(11924)
- 商业(11674)
- 技术经济(11645)
- 理论(11297)
共检索到372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庄宗明 蔡洁
当代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国际贸易对国际冲突的影响也愈发重要。本文通过构建模型考察了国际贸易影响国际冲突的机制,基本结论是:贸易可以减少发起国对目标国的冲突,同时,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贸易能更好地消减国际冲突。本文采用亚洲国家1991~2000年的面板数据所做经验分析也证明了国际贸易对国际冲突的确具有显著的消减作用,并能促进国际合作。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国际冲突 消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庄宗明 蔡洁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冷战的结束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注重从国际社会存在的相互依赖关系中,特别是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中,探讨影响和制约国际和平的种种因素,"相互依赖的世界将是一个和平的世界"的观点随之广为流行。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冲突的净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评述了国外学者在贸易、直接投资和国际冲突的关系方面的观点、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虽然对经济相互依赖的衡量存在分歧,导致结论不完全一致,但大多数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证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能消减国际冲突的观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挺
服务贸易正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本文以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印度为例,对四国在服务贸易中不可操作的因素如区位、制度、文化等特征以及其所参与的国际贸易协定(可操作因素)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亚洲四国内部的服务贸易比引力模型所预测的约高出2.5倍。这可能是因为地缘接近导致四国在文化、宗教以及信仰上存在诸多相通之处,但在对四国政策框架、贸易协定、制度和文化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表明,服务贸易的国际一体化依赖于深层次的制度与文化因素。因此,即使是在完善的贸易协定组织内部,也只在具有共同文化和体制特征的国家之间才可能产生最大的利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蔡洁 周世民
本文通过构建模型考察了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冲突的影响,基本结论是:在一国追求本国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国际直接投资越多则国际冲突越不容易发生,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可以减少发起国对目标国的冲突。文章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27个国家及中国、新加坡1991—2000年的面板数据做实证分析,证明了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冲突的确具有显著的消减作用,并能促进国际合作。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冲突 实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琪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确认亚洲国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影响因素。文章基于会计环境理论,参考前人的研究,选取了经济增长、教育水平、进口渗透、文化关联和资本市场规模五个因素,对48个亚洲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采用R软件,进行了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英联邦有文化关联的亚洲国家比那些没有的亚洲国家更有可能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关键词:
亚洲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泳宏 王璐
国际政治冲突对经济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重点。近年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冲突时有发生,但国内的实证分析较少。本研究以中日关系为例,选取钓鱼岛争端和靖国神社参拜等事件,研究政治冲突对贸易的影响。基本识别、双重差分及配对分析表明,中日间政治冲突对日本向中国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而短期效应相对显著。具体而言,在冲突发生后第一个月,日本出口中国商品额的增长幅度是同期日本出口美国和韩国、以及除中国以外世界其他地区的80%到90%左右。本文所揭示的政治冲突短期效应意味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政治冲突的影响,也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谢地 张巩
传统贸易模型和新贸易模型均认为贸易可以产生双赢的结果,通过贸易各国的福利水平都会得到提高。当然,这个结论是建立在规模收益递减、完全竞争市场等严格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原始模型的假设进行修正,即考虑到产业具有保留性,后来者通过学习技能能够实现追赶的情形,就会发现贸易国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国家利益冲突,对一国最有利的结果往往不利于另一国。这就意味着国际贸易在某些条件下是一种零和竞争的结果。国际贸易中的国家利益冲突使各国频繁使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以应对贸易引发的竞争。当前,从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内在动机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会有更多的产业与美国在贸易领域展开竞争。中美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正逐步被竞争关系取代,遏制中国的崛起与赶超,同时为美国能够在中国发展中谋取更大的利益,是美国的现实诉求。如果美国无法达到这一既定战略目标,中美贸易战就有可能一直处于持续并升级的重复博弈之中。据此,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我们应保持强大且理性的战略定力,制定符合多重博弈特征的博弈应对策略。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国家利益冲突 多重博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经济学家们先是注目于欧洲,后是北美,现又注视着远东,他们等着这一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国家是否将联合组成第三个贸易区.迄今为止,几乎还没有什么迹象表明亚洲将很快建立区域性贸易集团而对欧洲统一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作出反应.一部分障碍是该地区地理分散、文化差异和缺乏政治领导.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建国 徐苹苹
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依据中韩两国产品贸易数据,考量萨德事件对中韩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萨德事件引发的中国消费者抵制运动使得韩国向中国的出口损失幅度达到近30%,受影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替代性较高的日常生活消费品领域,韩国对华电子产品贸易并未受到萨德事件冲突的影响,侧面说明了中国官方表现出相对理性与克制的态度,韩国向中国出口的后果更多地来自民间自发性消费抵制;冲突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使得第三方出口国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从萨德事件中受益,这些国家扩大了对华出口,但是这种进口替代效应具有短期性,随着时间的推延逐渐消失。
关键词:
政治冲突 消费者抵制 萨德事件 贸易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刚 魏蔚
考察了价格贸易条件对亚洲7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菲律宾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都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增长。而价格贸易条件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却呈现出差异性,随着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菲律宾和土耳其(1)的价格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的国内物价水平反而会上升。VEC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当受到价格贸易条件变动冲击时,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的经济虽然会一时偏离长期均衡状态,但通过误差修正过程影响人均实际GDP,其经济仍将恢复均衡。而印度和马来西亚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对人均实际GDP的影响并不显著。针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分析,当价格贸易条件变动造成经济不均衡时,通过误差修正过程调整物价,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经济会重新恢复均衡状态,但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并不能对中国、菲律宾和土耳其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贸易条件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VEC模型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成
作为东亚货币与金融合作的重要组成,汇率协调往往被认为是促进区内贸易整合的关键举措。但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显示,汇率波动与贸易的关系并不明确。通过对1996-2011年间中国、日本、韩国及六个东盟成员国家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发现在贸易引力模型的框架下,除极少例外,各个样本国货币汇率波动对双边贸易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这一结果在不同的模型设定、回归方法以及汇率波动度量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通过汇率协调促进区内贸易的逻辑值得商榷,而东亚货币与金融合作的重点也需要新的反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丽丽
劳工问题是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中争论激烈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贸易——劳工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处理贸易——劳工问题的两派观点进行剖析,提出应对这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态势,不仅要在观念上正确看待贸易与劳工问题,而且在国家和企业层面都应积极应对。
关键词:
劳工标准 贸易 双边贸易协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翊烜 扈钟方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贸易便利化测度体系,首先运用均值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十七个亚洲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之后基于拓展的引力模型,探究其对中国对外直接贸易的影响。本文通过具体实证发现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差异显著,除贸易便利化外,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贸易也有显著促进作用;税负水平、距离成本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效应。本文认为,中国在稳定贸易便利化程度较高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同时,需要推动中亚、西亚和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促进贸易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