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4)
- 2023(10579)
- 2022(9259)
- 2021(8337)
- 2020(7343)
- 2019(16883)
- 2018(16519)
- 2017(31663)
- 2016(17419)
- 2015(19651)
- 2014(19419)
- 2013(19179)
- 2012(17936)
- 2011(16338)
- 2010(16375)
- 2009(15372)
- 2008(15187)
- 2007(13613)
- 2006(11750)
- 2005(10402)
- 学科
- 济(69999)
- 经济(69920)
- 管理(47591)
- 业(44820)
- 企(35528)
- 企业(35528)
- 方法(33855)
- 数学(29595)
- 数学方法(29354)
- 贸(23655)
- 贸易(23646)
- 易(22942)
- 农(19111)
- 财(18564)
- 中国(16573)
- 学(16162)
- 地方(14527)
- 环境(14495)
- 业经(13907)
- 农业(12358)
- 制(11988)
- 融(11621)
- 金融(11619)
- 务(11410)
- 财务(11397)
- 财务管理(11369)
- 和(10699)
- 银(10683)
- 企业财务(10654)
- 银行(10632)
- 机构
- 大学(255732)
- 学院(253373)
- 济(106671)
- 经济(104693)
- 管理(93567)
- 研究(89374)
- 理学(81367)
- 理学院(80405)
- 管理学(79079)
- 管理学院(78620)
- 中国(65442)
- 科学(56485)
- 京(53168)
- 农(51458)
- 所(46945)
- 财(46290)
- 研究所(43171)
- 业大(42742)
- 农业(41322)
- 中心(40527)
- 江(37538)
- 财经(37521)
- 经(34029)
- 经济学(33357)
- 北京(33047)
- 范(32760)
- 州(32453)
- 师范(32316)
- 院(31774)
- 经济学院(30597)
- 基金
- 项目(172262)
- 科学(133168)
- 基金(124866)
- 研究(119386)
- 家(111555)
- 国家(110650)
- 科学基金(92277)
- 社会(76228)
- 社会科(72295)
- 社会科学(72268)
- 省(67095)
- 基金项目(66850)
- 自然(61193)
- 自然科(59735)
- 自然科学(59709)
- 自然科学基金(58646)
- 划(57644)
- 教育(54626)
- 资助(50722)
- 编号(46920)
- 重点(39359)
- 部(38327)
- 成果(37774)
- 发(37329)
- 创(35826)
- 科研(34305)
- 计划(33671)
- 创新(33616)
- 课题(32365)
- 教育部(32152)
- 期刊
- 济(110421)
- 经济(110421)
- 研究(70154)
- 学报(47664)
- 农(45403)
- 中国(44140)
- 科学(39872)
- 财(35319)
- 大学(34464)
- 学学(32712)
- 农业(30654)
- 管理(30093)
- 教育(22491)
- 融(21844)
- 金融(21844)
- 贸(19077)
- 经济研究(19045)
- 技术(18455)
- 国际(18413)
- 财经(17980)
- 业经(17870)
- 业(17427)
- 问题(16376)
- 经(15383)
- 版(13610)
- 世界(12870)
- 商业(12774)
- 技术经济(12019)
- 科技(11897)
- 业大(11887)
共检索到366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徐睿 高翔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了2001~2016年期间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对其国内就业市场的冲击效应,并将该冲击效应分解至全美50个州。在州一级的层面上,分析各州由于国际贸易带来就业损失与该州联邦国会议员意识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影响传导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在106-114届国会(2001~2016年)期间,国际贸易带来就业损失占某个州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越高,该州联邦国会议员的意识形态越趋向保守主义。通过结构分解分析技术(SDA)发现,就业损失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主要是由于该州共和党与民主党议员人数比例变化所致。就业损失占比越高的州,选出了更多和更高比例的共和党议员。如果仅考虑国际贸易引起就业损失单一因素对美国各州政治选举环境的影响,当国际贸易带来就业损失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提高时,美国各州将选出更多的共和党众议员。参议员由于任期时间更长和选区利益驱动力较弱,其意识形态的变化不如众议员显著。2000年以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选举结果,尤其是"铁锈地带"各州议员选举结果在实证方面支持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国际贸易 选举环境 美国州级 意识形态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慕菡 王立军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致力于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更加开放的中国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国。但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格局使得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外贸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建国 徐苹苹
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依据中韩两国产品贸易数据,考量萨德事件对中韩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萨德事件引发的中国消费者抵制运动使得韩国向中国的出口损失幅度达到近30%,受影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替代性较高的日常生活消费品领域,韩国对华电子产品贸易并未受到萨德事件冲突的影响,侧面说明了中国官方表现出相对理性与克制的态度,韩国向中国出口的后果更多地来自民间自发性消费抵制;冲突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使得第三方出口国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从萨德事件中受益,这些国家扩大了对华出口,但是这种进口替代效应具有短期性,随着时间的推延逐渐消失。
关键词:
政治冲突 消费者抵制 萨德事件 贸易转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严建苗
自由贸易政策将提高世界范围内的要素配置效率,增进各国的经济福利。贸易保护经常盛行的国际贸易政策演进,却往往与这种基于比较优势的古典处方相矛盾。一般认为,造成这种反论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贸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巧萍
绿色时代的到来,使国际贸易与环境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带来了机遇,也产生了冲突。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中环保条款的发展和深化,指出贸易措施与环保措施不协调之处。并认为,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国际贸易从组织结构、贸易流向到通行规则等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屏 甘菊 崔雅郡
回顾我国的猪肉产品出口历程,不难发现以下规律或特点:80年代中期以前,国外进口肉类加工产品时,只要我国检验检疫机构检验产品卫生质量合格并签发检验证书后,产品就可以顺禾IJ通关,但80年代中期以后,进口国不但要求出口国出口食品的卫生质量符合要求,还要求出口国食品加工企业也符合其要求。90年代中期以后,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但要求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工厂卫生条件都符合其要求,而且开始关注食品原料的生产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环境污染情况、动物饲养阶段的动物卫生状况以及动物防疫体系等。这种变迁的趋势体现了国外“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理念,同时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环境因素在猪肉产品国际贸...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圆
本文根据1995~2008年制造业的污染排放和国际贸易数据,从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分析了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在某些污染密集型行业上中国具有出口优势,但随着新型国际分工的深化,进出口贸易结构越来越偏向于具有典型全球生产网络特征的"清洁"行业,使得国际贸易在结构效应上利于中国的环境,而环保技术上的大幅进步(技术效应),却是制造业在进出口贸易量激增的情况下并没有出现污染物大规模排放的最主要原因。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结构效应 技术效应 污染强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百红 顾学华
美国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化是美国与世界各国合作交流与冲突斗争的产物,其反过来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按照时间顺序着重梳理了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发展变迁的历史,得出美国国际贸易政策经历了保护主义贸易政策—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公平贸易政策的辩证循环发展过程。同时,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认为,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的根源在于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其实质是资本的自由和竞争。生产社会化的深入发展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必然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为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和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余北迪
通过对我国国际贸易与生态环境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国际贸易对中国生态环境的负的规模效应大大超过了正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因此,总效应为负。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实施一系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政策措施,在享受国际贸易带来的收益的同时消除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环境效应 “绿色”政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力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是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贸易的环境效应所探讨的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是贸易与环境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将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区分为六个方面,即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收入效应、产品效应和法规效应,进而分别从理论模型到实证研究不同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
关键词:
贸易与环境 环境效应分析 南北贸易模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鑫然 刘伟
环境具有外部性,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各国纷纷制订环境政策加以限制。但是,由于国家间存在环境禀赋,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各国的环境政策也不尽相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不同的环境政策势必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本文拟通过分析来加以说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蕾 吴国蔚
本文从环境成本转移的概念出发,利用统计数据,计算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环境成本,进而分析贸易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出口在我国占主要优势,且出口增长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进口贸易中,化学工业、采矿业、塑料、橡胶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的净进口向国外转移了最多的环境成本;纺织业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品的净出口则向我国转移了最多的环境成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敬智 王青 顾晓薇 胡伯
由于各国资源禀赋条件和生产、消费水平不同,各种资源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有利于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全球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但出口国为了提供出口商品,需开采本国资源,这一方面降低了本国资源的保障程度,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的生产和本国资源开采加大了本国的环境压力;为发展本国经济发生的进口则对进口商品来源国的环境产生压力。因此国际贸易总是伴随着环境负担的转移。为了定量衡量实物国际贸易中附带的环境负担转移,本研究运用生态包袱概念和算法计算了中国1990年~2002年国际贸易对本国环境和别国环境引起的环境压力,并对中国这一时期的实物国际贸易做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2002年间...
关键词:
实物贸易 环境负担 生态包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梅妮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为解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其核心在于该理论独特的分析工具:超边际分析方法。采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引入交易效率和偏好,对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新的分析,可以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本文通过建立同时存在李嘉图外生比较技术差异和交易成本的新兴古典模型,探讨了交易效率和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从改变交易效率、偏好结构的角度出发,制定有利于本国的贸易政策,从而改善其外贸条件,进一步促进其国际贸易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