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85)
2023(19393)
2022(16421)
2021(15156)
2020(13248)
2019(29978)
2018(29913)
2017(57660)
2016(31400)
2015(35223)
2014(34955)
2013(34744)
2012(32031)
2011(28776)
2010(28856)
2009(27267)
2008(27311)
2007(24585)
2006(21607)
2005(19623)
作者
(92054)
(76910)
(76784)
(72919)
(48920)
(36923)
(34884)
(30083)
(28942)
(27421)
(26143)
(25688)
(24511)
(24363)
(23912)
(23701)
(23333)
(22796)
(22250)
(22092)
(19163)
(18944)
(18864)
(17562)
(17377)
(17264)
(17208)
(17070)
(15494)
(15155)
学科
(130363)
经济(130178)
(108315)
管理(102609)
(93524)
企业(93524)
方法(62064)
数学(51711)
数学方法(51145)
(43563)
(39344)
业经(35165)
中国(33442)
(30846)
(30627)
贸易(30611)
(29767)
(28041)
财务(27984)
财务管理(27926)
农业(26700)
企业财务(26460)
(23027)
银行(22967)
(22763)
技术(22303)
地方(21938)
(21841)
(21774)
金融(21769)
机构
学院(455305)
大学(454696)
(192090)
经济(188366)
管理(178495)
理学(153318)
理学院(151762)
管理学(149362)
研究(148853)
管理学院(148543)
中国(117270)
(94977)
(93757)
科学(89519)
(81157)
(75506)
财经(73773)
中心(69228)
业大(68959)
(68865)
研究所(67841)
(66947)
农业(64183)
北京(59394)
经济学(58777)
财经大学(54545)
(54022)
(53533)
(53488)
经济学院(53367)
基金
项目(298105)
科学(234606)
基金(218617)
研究(213500)
(191414)
国家(189818)
科学基金(162997)
社会(136873)
社会科(129943)
社会科学(129907)
(116042)
基金项目(115421)
自然(106792)
自然科(104348)
自然科学(104314)
自然科学基金(102503)
教育(97916)
(97825)
资助(89932)
编号(85191)
成果(68987)
重点(66973)
(66484)
(63685)
(62964)
创新(59105)
科研(58154)
课题(58046)
国家社会(57161)
教育部(57057)
期刊
(210474)
经济(210474)
研究(130772)
中国(85101)
(75879)
(73957)
学报(72223)
管理(68810)
科学(65241)
大学(54911)
学学(52243)
农业(49728)
(46148)
金融(46148)
技术(39217)
教育(38258)
财经(37050)
业经(35024)
经济研究(33523)
(31776)
问题(28893)
(28560)
(27240)
国际(24301)
技术经济(23653)
统计(22706)
(21856)
理论(21501)
商业(21489)
世界(20984)
共检索到680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怡  
本文运用我国1998-2006年27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国际贸易的行业间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出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正向的上拉作用,进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负向的下拉作用。但进出口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不同,出口贸易对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均有上拉作用,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大于后者;进口贸易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下拉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上拉作用。基于上述结论,促进出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适当控制最终消费品等产品的进口,有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明娟  邢孝兵  张建武  
构建一个扩展的劳动力需求动态计量模型,并利用系统GMM方法对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估计,检验国际贸易对制造业行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出口、国内需求对制造业就业有显著正的影响,出口的就业影响效应大于国内需求;进口渗透以及出口导向引起的生产率变化对就业有消极作用,但都不显著;劳动力市场刚性对就业有显著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燕  
使用1999~2010年中国制造业十大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和VAR模型,分析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业工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都会使得中国制造业工资上涨。从制造业的不同行业看,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的冲击会对绝大多数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行业工资产生确定方向的影响,而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的工资影响方向不确定;工资本身的惯性和刚性是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工资变化的主要原因,国际贸易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行业工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不是工资变动的主要原因,但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的工资变化中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喻美辞  
笔者运用2000-2005年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对外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行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将27个细分行业按照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分析了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技术进步等变量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论如下:在不考虑制造业行业特征的情形下,行业的对外贸易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行业的技术进步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在将对外贸易分解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情形下,进口贸易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技术进步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缩小;在考虑制造业行业特征的情形下,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会导致进、出口贸易和技术进步对相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苍峰  
本文采用1999~2003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说明制造业行业是否存在外资行业内横向溢出和行业间纵向溢出效应(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temGMM),克服了要素投入的内生性问题和前期的生产率冲击后,实证结果表明,对制造业的内资而言,外资的后向联系效应作用明显,说明后向联系确实是外资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而行业内溢出效应和前向联系效应表现为不明显的正向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对中国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解和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别对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同,都与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外资影响和要素禀赋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品差异程度、规模经济、外资影响和研发费用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文章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莫莎  周晓明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对制造业效率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2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与制造业整体相比,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更大;将服务贸易分类考察时发现高技术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作用更显著;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晶  彭琴燕  国肖娜  李会敏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间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毋庸置疑,合理的收入差距可以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然而收入差距过大,无疑会对行业的均衡发展、社会的公平分配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而,厘清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进而探寻缩小或根治行业收入差距的有效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金融业和制造业为例,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因素包括行业人力资本水平、行业劳动水平和行业垄断程度,且这三个因素对行业收入差距都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樊文静  肖文  潘娴  
制造业服务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擎,服务贸易则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主要途径。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服务贸易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的作用机制,并着重剖析了技术距离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上,深化服务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技术距离会弱化服务贸易的正向影响;基于技术距离的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当中外技术距离扩大至一定水平后,服务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的挤出效应愈发明显;服务贸易对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投入服务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但对非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产出服务化的推动作用远大于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春艳  
本文在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从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生产率进步机制角度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具体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就制造业总体而言,贸易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机制来影响行业工资,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2)具体而言,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进出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作用于行业工资差距;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进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工资差距的动因;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出口贸易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运苏  彭恒文  
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经济调整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中国的产业内贸易额并没有与其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格外必要。本文在区分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前提下,利用制造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费用、外资等与中国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负相关;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与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都呈正相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余振  葛伟  陈继勇  
目前,中国—东盟FTA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贸易结构效应,对于区域内贸易利益的分配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研究制造业贸易结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通过GMM方法对中国—东盟FTA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结构的关系做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东盟FTA区域内部壁垒强化了中国贸易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反应,即内部关税的下降,有利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产品生产和出口;优惠幅度强化了规模报酬递增和成本需求关系的产业对中国市场潜力的反应,即区域内外关税差异越大,中国的大市场和良好工业基础对产业吸引力越大,越有利于这些产业的出口。因此,中国在推动该自贸区深入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多的利益协调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阚大学  
利用2000—2010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行业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对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出口与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存在负相关关系,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的出口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与之相反;三大区域的进口均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三大区域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是国内投资和技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傅京燕  冯会芳  
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会影响制造业各分行业成本的变动,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水平、能源消费量及要素市场价格的改变。采用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GDP水平、碳排放量、能源消耗量、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等数据,以每吨60元碳价水平为基准测算碳价冲击对制造业总体及各分行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碳价冲击有助于提高制造业整体的增长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要素的需求,并可能改变要素市场上各要素的相对价格。为进一步研究制造业不同行业的异质性,将27个目标行业划分为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研究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行业组在受到气候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克新  杨朝均  黄平  
在将绿色工艺创新分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运用2003-2009年27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 I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FD I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产生了正向的直接影响,而对两种绿色工艺创新产生了负向的间接影响。总体来看,FD I对我国制造业两种绿色工艺创新均产生了负向的综合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