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1)
2023(10421)
2022(8775)
2021(8216)
2020(6834)
2019(15449)
2018(14897)
2017(27564)
2016(14002)
2015(16136)
2014(14943)
2013(14857)
2012(13968)
2011(12809)
2010(12796)
2009(11718)
2008(11371)
2007(9790)
2006(8662)
2005(7961)
作者
(37878)
(32054)
(31603)
(30168)
(20449)
(15227)
(14200)
(12331)
(11954)
(11170)
(10962)
(10511)
(10357)
(10128)
(9846)
(9765)
(9567)
(9245)
(9192)
(8732)
(7859)
(7541)
(7416)
(7235)
(7077)
(7043)
(7023)
(6755)
(6380)
(6271)
学科
(62458)
经济(62407)
(43838)
管理(42173)
(36183)
企业(36183)
方法(27705)
(25768)
贸易(25754)
(25164)
数学(23912)
数学方法(23767)
中国(21084)
技术(20352)
(15165)
(14972)
(14925)
技术管理(13651)
业经(13165)
(11569)
金融(11569)
(11338)
(11015)
银行(11000)
(10718)
(10605)
出口(10583)
出口贸易(10583)
关系(10491)
农业(10009)
机构
大学(203279)
学院(201320)
(102286)
经济(100921)
管理(78579)
研究(73788)
理学(67795)
理学院(67131)
管理学(66437)
管理学院(66043)
中国(57443)
(43075)
(42382)
科学(38240)
(35389)
财经(34645)
经济学(34051)
中心(32190)
研究所(32063)
(32040)
经济学院(30983)
(27806)
北京(27428)
(26753)
财经大学(26105)
(25846)
(24119)
师范(23926)
业大(23913)
商学(23436)
基金
项目(134408)
科学(108938)
研究(102426)
基金(101265)
(88078)
国家(87456)
科学基金(75540)
社会(70062)
社会科(66989)
社会科学(66977)
基金项目(52232)
(48845)
教育(46719)
自然(44855)
自然科(44007)
自然科学(44000)
自然科学基金(43323)
(41736)
资助(40681)
编号(38133)
(34635)
(32319)
国家社会(31510)
创新(31487)
重点(30593)
成果(30326)
(29705)
教育部(28736)
中国(28639)
人文(27313)
期刊
(104760)
经济(104760)
研究(67105)
中国(43139)
管理(32308)
(31041)
科学(26748)
学报(25393)
(22660)
教育(22555)
(21814)
大学(20709)
国际(20670)
经济研究(20361)
(19995)
金融(19995)
技术(19530)
学学(19248)
财经(17698)
农业(16354)
(15566)
问题(15003)
业经(14495)
世界(14118)
技术经济(12618)
科技(11726)
(11250)
(10499)
贸易(10499)
(10274)
共检索到312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文章利用1994-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结合各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构造贸易溢出变量,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贸易增加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量;中西部地区由于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贸易仅仅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量产生影响,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和中西部应该实施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基于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基于比较优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培源  
以三种专利授权量代理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以进出口贸易中资本品或高技术品所占的比例衡量贸易结构。研究发现:贸易结构的变化显著影响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主要体现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增加,对发明专利的影响则不显著,并且这种贸易溢出的技术创新效应必须以国内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条件。因此,贸易溢出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但最根本的技术创新——技术发明还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德生  
将技术创新、知识溢出范围、经济增长与产品竞争之间建立起理论联系,这是产品创新模型在贸易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扩展。在南北贸易框架下(北方创新-南方模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取决于知识溢出的范围,知识国际溢出有效地剔除重复研究以降低创新成本,而知识国内溢出不利于产品创新和长期增长。南北贸易框架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大国也有高技术部门从事技术创新的事实,本文通过刻画高技术部门创新与低技术部门模仿对两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和相对成本的影响发现,知识的国内溢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与产品竞争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理解和调整贸易竞争政策具有重要含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圆  陈亚丽  
在事实现象的启示下,本文从技术溢出的视角研究了国际贸易的环境技术效应。基于"生产-污染"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假设当通过国际贸易购买国际先进环保技术以达到国内减排标准时,导致的技术溢出与扩散会对进口国环境规制和污染减排起到正向作用。在实证部分利用环境技术专利数据构建国际和国内环保技术知识存量对中国经验进行检验。结果证实了国际前沿环保技术存在对中国的溢出与转移,并且帮助了工业废水和CO2的减排,而国际贸易正是这一过程的有效路径,这体现出国际贸易环境技术效应的实现途径,同时国内的相关技术存量促进了对溢出技术的吸收与利用。研究还发现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政府对社会福利的重视同样对中国节能减排和环境规制起到了积...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仇怡  
本文把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及净出口同时作为解释变量,利用1978-200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相关的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它们各自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基于国际贸易的技术创新效应不太显著,特别是对于国家财政科研拨款的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众  
文章在研究进出口贸易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985—2007年数据,通过改进的LP模型,将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TFP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仅通过进口贸易渠道溢出的国外R&D投入对我国的TFP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出口贸易通过专业水平、规模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渠道对我国TFP增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舜佳  李霞  
传统贸易环境技术效应研究忽略了对外贸易知识溢出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对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嵌入知识溢出变量,基于非物化型知识空间溢出属性将其在空间维度扩展成非线性结构,检验对外贸易知识溢出环境技术效应的空间差异性及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二分性。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与辖域内、外经济增长同时构成倒U型关系,但人均收入水平还未逾越能激发清洁生产技术自主创新的"拐点";对外贸易知识溢出的环境技术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其中辖域内物化型知识溢出引致的生产规模效应大于非物化型知识溢出引致的资源集约效应,辖域内贸易环境技术效应为负;非物化型知识跨区域溢出在辖域以外的其他地区引致资源集约效应,辖域外贸易环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艳  张群  吴石磊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影响中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和环境规制产生的技术溢出对中国的技术创新有显著作用,其中由于中国吸收能力较差使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为负,而环境规制对创新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利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以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考察在它们的不同区间内,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且通过不同指标衡量环境规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不同指标衡量环境规制的各模型中,环境规制始终有利于进口贸易发挥技术溢出效应,但随着环境规制的加强,当环境规制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不同环境规制衡量指标对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作用有所差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涵  杨晓昕  尹鹏  
采用2000-2016年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测度了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效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国际贸易强度的影响作用与溢出效应,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较高且成收敛态势;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提升能有效增强参与国际贸易强度,但具有市场竞争的门槛约束;对外开放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具有正向作用与溢出总效应,而市场竞争度则相反;高技术产业国际贸易强度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各变量对四大经济区的作用与空间溢出均呈现差异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景峰  韩笑  
文章利用200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从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口贸易获得的R&D资本存量、科学家与工程师可用性、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等方面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技术溢出对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倒"U"型曲线,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门槛效应;进口国从中国的贸易进口得到的R&D资本存量有助于各国环境技术创新;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投入能够显著促进环境技术创新,而国家企业吸收技术水平对环境技术创新产生负向影响。最后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类骁  韩伯棠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贸易溢出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贸易溢出显著地存在环境规制强度的双门槛效应,且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只有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过特定门槛值时,贸易溢出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环境规制强度除作为门槛变量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间接作用外,还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政府支持度、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永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营商环境“内外兼修”,这意味着在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将进一步提升各类服务的便捷高效程度,实现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便利化。在政策的推动下,外国直接投资(FDI)和进口贸易规模将持续稳步扩张,更多国际先进知识将流入我国,这为我国服务业技术创新提供了知识基础。我国服务业内资企业在获取以知识为核心的创新要素后,将通过人才、资金等要素将其组合成技术创新成果。因此,本文在收集2018-2020年我国服务业数据后,通过回归分析检验由FDI和进口贸易所引起的国际知识溢出对服务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和进口贸易的国际知识溢出显著促进服务业技术创新,且FDI的国际知识溢出对服务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当FDI和进口贸易同时发挥作用时,两者共同的国际知识溢出对服务业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最强。服务业研发经费、服务业资本投入、服务业研发人力资本投入、服务业内资企业固定资产均能显著促进服务业技术创新,其中服务业研发经费和人力资本投入的促进作用较强。政府支持未能显著促进服务业技术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煌  张秀英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贸易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估算了我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直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还能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倒逼技术创新间接影响贸易发展。总体上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煌  张秀英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贸易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估算了我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直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还能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倒逼技术创新间接影响贸易发展。总体上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苏为华  孔伟杰  
国际贸易和FDI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两个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岭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得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现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正处于对外贸和外资的技术溢出有正向效应的阶段,FDI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敏感度更高。国内R&D投入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下国际技术外溢和扩散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外部推力。但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仍然偏低,执法力度薄弱,削弱了我国对国外FDI技术溢出的吸收水平,影响了外资的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