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9)
- 2023(16105)
- 2022(13959)
- 2021(13065)
- 2020(11040)
- 2019(25241)
- 2018(24873)
- 2017(48514)
- 2016(25724)
- 2015(28997)
- 2014(28666)
- 2013(28194)
- 2012(25570)
- 2011(22910)
- 2010(22645)
- 2009(20868)
- 2008(20048)
- 2007(17030)
- 2006(14547)
- 2005(12551)
- 学科
- 济(100411)
- 经济(100288)
- 管理(74852)
- 业(73775)
- 企(61121)
- 企业(61121)
- 方法(49984)
- 数学(43059)
- 数学方法(42481)
- 财(27887)
- 中国(26698)
- 贸(26470)
- 贸易(26456)
- 易(25702)
- 农(25546)
- 业经(22281)
- 学(20269)
- 地方(18520)
- 理论(18453)
- 务(18056)
- 财务(17984)
- 财务管理(17945)
- 制(17929)
- 融(17056)
- 金融(17054)
- 企业财务(16923)
- 银(16917)
- 银行(16884)
- 农业(16704)
- 和(16093)
- 机构
- 大学(359136)
- 学院(356839)
- 济(145888)
- 管理(145664)
- 经济(142936)
- 理学(126830)
- 理学院(125546)
- 管理学(123382)
- 管理学院(122740)
- 研究(113275)
- 中国(87208)
- 京(74557)
- 科学(67491)
- 财(66881)
- 财经(54396)
- 所(54312)
- 中心(52134)
- 业大(50756)
- 农(50740)
- 经(49639)
- 研究所(49532)
- 江(49070)
- 北京(46657)
- 范(45840)
- 师范(45475)
- 经济学(43896)
- 院(41929)
- 财经大学(40890)
- 州(40275)
- 经济学院(39811)
- 基金
- 项目(247884)
- 科学(195595)
- 研究(183175)
- 基金(181494)
- 家(156464)
- 国家(155198)
- 科学基金(134852)
- 社会(116097)
- 社会科(110089)
- 社会科学(110061)
- 基金项目(96262)
- 省(95049)
- 自然(87785)
- 自然科(85775)
- 自然科学(85755)
- 教育(84402)
- 自然科学基金(84174)
- 划(79940)
- 编号(75196)
- 资助(75044)
- 成果(59857)
- 部(55410)
- 重点(54574)
- 创(51507)
- 发(51467)
- 课题(50209)
- 教育部(48317)
- 创新(47994)
- 科研(47658)
- 国家社会(47610)
- 期刊
- 济(151068)
- 经济(151068)
- 研究(106085)
- 中国(60167)
- 学报(51945)
- 管理(51874)
- 财(50420)
- 科学(48004)
- 农(44662)
- 大学(40752)
- 学学(38293)
- 教育(37498)
- 融(32749)
- 金融(32749)
- 农业(31439)
- 技术(31028)
- 财经(25519)
- 经济研究(25120)
- 业经(24913)
- 经(21710)
- 贸(20518)
- 问题(20233)
- 国际(18959)
- 图书(17645)
- 理论(17465)
- 技术经济(16783)
- 商业(16551)
- 业(16488)
- 科技(16280)
- 实践(15924)
共检索到510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国姣 杨来科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在贸易规模与贸易利益的核算方面存在不足。文章理顺了全球生产网络分工改变贸易利益内涵的途径,并从属权利益境遇下的跨国公司利润、价值增值和要素的实际收入等方面阐述了贸易利益的新分配机制,阐述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静态贸易利益和动态贸易利益的研究进展。接着进一步分析了国际贸易中全球价值链因素下的分工风险和贸易风险问题。最后指出未来需深入研究的方向:一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贸易利益的具体传导机制,二是全球生产网络下的贸易利益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三是关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风险共担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桂梅 张平 崔凤茹
诸多学者已经关注到当前国际分工对中美贸易利益和风险的影响。中美贸易中价值链分工因素及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两国贸易利益与风险问题已有的一些研究,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 中美贸易 贸易利益 贸易风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艳 王岚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凸显"重复计算"问题,贸易规模与贸易利益不相匹配,并且贸易利益的属地和属权统计因跨国公司的行为而不同。本文在梳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利益内涵改变途径的基础上,从贸易利益来源多样化、贸易利益获得主体微观化和贸易利益分配复杂化等方面阐释贸易利益内涵的变迁,并从国家、要素和企业层面分别总结了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贸易利益的测度方法。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是拓展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利益之间相互影响及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二是关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进口贸易利益,三是分离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创造的贸易利益,四是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贸易利益理论和测算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丽娟 赵佳颖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立敏 乔治
全球政治、经济、公共卫生、环境等不确定性会给高度依赖国外资源的各国带来被违约和供应中断风险。全球价值链嵌入是会带来扩大风险的极化效应,还是控制风险的平衡效应,已成为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背景下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运用权力-依赖理论,将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相互依赖分解为共同依赖和权力劣势两个维度,采用2018年版增加值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对中美两国2005年以来的35个细分行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国际贸易利益均随共同依赖的增大而增长,并随权力劣势的增大而减少。第二,以权力网络扩展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作为调节变量降低因权力劣势而面临的被违约和供应中断风险,弱化权力劣势对国际贸易利益的负向作用。进一步检验调节作用机制发现,外企进入数量的增加和外企中外资持股比例的提升是全球价值链嵌入发挥风险控制作用的重要渠道。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期间及其前后、行业技术密集度和贸易方式上表现出异质性。全球金融危机显著扩大了权力劣势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调节效应也显著增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技术行业的调节作用强于高、低技术行业,但在高加工贸易比例行业中没有发挥显著作用。本文不仅扩展了对国际贸易利益影响因素的分析,也为我国在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背景下如何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常冉 杨来科 王向进
文章采用贸易增加值核算法对2005-2014年中美贸易进行价值结构分解和竞争力测算,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失衡并全面剖析贸易利益结构。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对中美贸易顺差严重高估,并对行业竞争优势产生误判。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没有带来相匹配的贸易获利,尤其知识型制造业缺乏创新技术被"低端锁定",美国服务业处于价值链上游且具备竞争优势,贸易获利能力强于中国。同时,中国出口拉动美国贸易利益的同时,推动了多区域贸易发展的格局,中国出口贸易利益分布以东亚地区为主但布局趋于多元化。美国出口利益结构均衡,对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推动作用相对突出。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贸易失衡 WWZ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建忠 任希丽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国内增加值统计相对于传统的总值统计,是国际贸易统计方法的重大进步,提高了识别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客观度。用KWW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对基于国内增加值衡量的中韩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韩国平均每年在中韩双边贸易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约为中国的1.5倍,主要原因是韩国比中国具有更高的商品"价格倾斜"优势,该优势是由中韩之间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出口商品结构、相对需求强度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钱学锋 刘钊
近30多年来,在科技革命的持续影响下,信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全球经济日益深化,国际分工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全球价值链所影响和改变的不仅是贸易流量的表面统计特征和经济属性,还呼唤深层次的国际贸易规则与政策体系的根本变革。特别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疫情影响深远,更是加剧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仅对全球价值链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对国际贸易规则和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贸治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对外积极推动WTO改革,深化区域贸易协定,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对内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有效应对全球价值链时代国际贸易政策体系调整的内在要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亚君
伴随着中国全球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升级,加剧了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本文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对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新局面进行全面分析,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化解国际贸易摩擦探索新思路。文章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外国际贸易冲突机理分析展开,重点研究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国际贸易冲突对中国的影响,发现对产能、就业及居民收入和政府税收发生负面影响;压缩中国就业的空间;形成国内国民经济通货紧缩压力;对国内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形成收缩性影响;形成较为紧张的财政收支格局;但同时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也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应对国际贸易冲突提出了加强外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价值链全面改造升级、优化外贸结构和外贸增长模式和企业提升国际贸易摩擦的应对能力等措施。本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当前全球价值链和国际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希望为解决中国化解国际贸易摩擦探索新思路。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贸易冲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玉焕 常润岭
一、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国家和经济体参与到今天的全球经济中,形成越来越多的跨国价值链。通常情况下,价值链包括以下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分销和到达最终消费者。这些活动可以在同一公司或不同的公司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常荣平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常荣平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出口行业集中度过高。商品贸易量并非是决定中美隐含碳贸易额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在于各行业碳排放系数的差异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差异。因此,中美两国在贸易和气候变化方面应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努力,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磊 徐琳
针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对既有国际贸易统计体系产生的挑战,本文首先就目前国际货物贸易统计方法改革之进展进行讨论;其次,尝试就其对我国外贸统计的影响开展分析;最后,对各类改革方案之利弊进行讨论,并对未来我国外贸统计改革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贸易统计方法 贸易增值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段世德 王跃生
贸易利益是要素所有者从出口产出中获得的可支配收入增量。中国对美国出口品的生产,因进口中间品而虚增了中国的产出。在这个过程中外国资本分享了中国出口的好处,不能用中国的出口产出替代中国要素的出口产出分析中国的贸易利益。本文结合中国关境产出的资本权属,剔除进口中间品的产出转移,核算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贸易利益。从1995年到2011年,中国出口共获得3 089亿美元的贸易利益,名义贸易利益获取效率为13.76%,实际贸易利益获取效率为17.78%,劳动者报酬是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要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利益获取能力,需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增加中国投入要素的可支配收入。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利益 中间品 增加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蓉 许培源
产品多样化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产品多样化与国际贸易收益的相关研究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展开:(1)产品多样化的界定与测度。产品多样化内涵丰富,其测度方法包括集中度指数、Feenstra指数和贸易增长扩展边际三类;(2)出口产品多样化与经济增长。出口产品多样化可通过资产组合效应、"出口中学"和"发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出口"自选择"效应等推动经济增长,基于多国样本的经验研究大都证实了出口产品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但针对单一国家的经验研究结论不一;(3)进口产品多样化的福利效应和增长效应。理论和经验研究均表明,除了静态的消费者福利效应外,进口产品多样化还具有动态的增长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