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58)
- 2023(17509)
- 2022(15053)
- 2021(13730)
- 2020(11881)
- 2019(27111)
- 2018(26531)
- 2017(50637)
- 2016(27125)
- 2015(30353)
- 2014(29965)
- 2013(29611)
- 2012(27389)
- 2011(24690)
- 2010(24675)
- 2009(22912)
- 2008(22321)
- 2007(19944)
- 2006(17399)
- 2005(15327)
- 学科
- 济(127393)
- 经济(127189)
- 管理(76986)
- 业(73405)
- 企(61603)
- 企业(61603)
- 方法(55286)
- 数学(47603)
- 数学方法(47077)
- 财(30369)
- 贸(30222)
- 贸易(30211)
- 中国(29730)
- 农(29576)
- 易(29349)
- 地方(26238)
- 业经(25790)
- 学(25528)
- 制(20792)
- 农业(19152)
- 和(18718)
- 务(18259)
- 财务(18206)
- 财务管理(18161)
- 理论(17762)
- 融(17616)
- 金融(17612)
- 环境(17247)
- 企业财务(17147)
- 技术(16612)
- 机构
- 大学(394644)
- 学院(392007)
- 济(172175)
- 经济(169006)
- 管理(150955)
- 研究(135032)
- 理学(131097)
- 理学院(129616)
- 管理学(127407)
- 管理学院(126698)
- 中国(99730)
- 科学(82216)
- 京(81409)
- 财(75640)
- 所(68081)
- 农(67732)
- 研究所(62218)
- 中心(61584)
- 财经(61107)
- 业大(59872)
- 江(57083)
- 经(55575)
- 经济学(53859)
- 农业(53602)
- 北京(50313)
- 范(49359)
- 师范(48733)
- 经济学院(48566)
- 院(48476)
- 财经大学(45389)
- 基金
- 项目(266555)
- 科学(210187)
- 基金(197080)
- 研究(187416)
- 家(174338)
- 国家(172735)
- 科学基金(147821)
- 社会(123275)
- 社会科(116383)
- 社会科学(116348)
- 基金项目(104538)
- 省(103007)
- 自然(97205)
- 自然科(95079)
- 自然科学(95050)
- 自然科学基金(93394)
- 划(87046)
- 教育(85747)
- 资助(80363)
- 编号(72782)
- 重点(60321)
- 部(59256)
- 成果(58081)
- 发(57166)
- 创(55510)
- 科研(52250)
- 创新(51994)
- 国家社会(51780)
- 教育部(50924)
- 课题(49718)
- 期刊
- 济(185285)
- 经济(185285)
- 研究(111257)
- 中国(69979)
- 学报(66094)
- 农(59933)
- 财(59217)
- 科学(58803)
- 管理(54650)
- 大学(49506)
- 学学(47164)
- 农业(40399)
- 技术(32566)
- 融(32547)
- 金融(32547)
- 教育(31770)
- 经济研究(31560)
- 财经(30554)
- 业经(27893)
- 经(26391)
- 贸(25717)
- 问题(25238)
- 国际(23206)
- 业(22144)
- 技术经济(20349)
- 统计(20217)
- 版(19201)
- 世界(19141)
- 策(18422)
- 商业(18399)
共检索到575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林青 谭畅
新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构观认为,国家的贸易地位受出口结构的制约和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运用出口优势产业组合的数据构建反映国家之间竞争态势的国家空间地图,通过分析其分布特征和结构参数证明竞争效应的存在,即国家可以依靠优势产业组合而非单个优势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调配出口篮子从而改变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位置,进而影响经济绩效。本文通过可视化技术呈现了2002-2013年国家空间的主体演变过程,展示了国家空间稳定性和动态性的双重特征;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实证分析证明了单个国家在国家空间中的位置特征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曲线关系。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结构和贸易地位,并针对研究发现的中国的"新常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奕荣
根据"污染避难所"假说,环境规制的严格程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优势,从而影响其世界贸易格局。本文采用了2013年34个国家的样本,从污染较轻行业产品出口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实施日益严格的环境规制制度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参与污染较轻行业产品贸易格局的状况,探索现代世界贸易体系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美国和西欧等国家处于污染较轻行业贸易的核心区域;土耳其、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处于污染较轻行业贸易的边缘区域;巴西和南非等国家处于污染较轻行业贸易的半边缘区域。随着对环境质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各国迎来了污染较轻行业的发展机遇,各国应根据目前所处的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娜 陈兴鹏 张子龙 高鸿欣
选择中国西部的9省区和18个相关国家,基于两个不同的空间尺度(省区尺度和国家尺度)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空间关联网络,采用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4个时间断面的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构拓扑图,并对关联网络的拓扑学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省区尺度的贸易网络密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国家尺度的贸易网络密度则保持稳定增加;四川、重庆处于省区尺度贸易网络中心地位,陕西、宁夏、青海则处于边缘地位,新疆、甘肃逐渐向边缘移动,云南、广西则逐渐向中心移动;欧洲国家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春露 寗家洋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的进步,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增长的关键力量。特别是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中,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提升服务贸易出口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2-2022年间RCEP成员国的相关数据,旨在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效率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RCEP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在经济自由度较高的国家中,数字经济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说明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效果发挥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作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建议我国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提升整体经济自由度,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潜力,推动服务贸易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黎峰
本文通过国际分工地位及贸易收益的理论分析及跨国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一国的行业贸易收益由该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决定,国际分工参与度及行业生产效率对贸易收益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国际分工地位,随着部门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两者的影响逐步增强。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部门应加快提升其国际分工地位,同时着重加强中间品本地配套;而全球价值链上游的部门应进一步推动部门开放,同时加快提升行业生产效率,以获得更大的贸易收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仇怡 黄丹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了2008—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结构特征,测算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心位置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对不同收入国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贸易结构比较松散,意大利、土耳其、韩国、俄罗斯、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位于网络核心,共有23个国家(地区)发挥"中介"或"桥梁"作用,影响着其余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超过四成的沿线国家(地区)与非贸易伙伴国具有较强的间接贸易关系。贸易网络中心位置的提升能显著促进母国技术进步,间接贸易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大于直接贸易;中高等收入水平国家直接和间接贸易地位和贸易强度的提升均显著促进了技术进步,低等收入国家贸易强度的提升也能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远 张嘉敏
利用2005年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27个国家的煤炭贸易数据构建煤炭贸易网络,对网络密度分布、强度分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QAP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考察了国家间煤炭贸易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煤炭贸易网络较为不均衡,仅存在少数几个贸易大国贸易中具有"引领"作用,其中俄罗斯对外出口联系最多,中国在2009年以后成为煤炭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煤炭贸易流量呈现显著负相关;两国是否均为WTO成员国和是否存在陆地接壤同煤炭贸易水平的关系为显著正相关。各国人口数量差值、替代能源比重差值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丝绸之路经济带 煤炭贸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远 张嘉敏
利用2005年~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27个国家的煤炭贸易数据构建煤炭贸易网络,对网络密度分布、强度分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QAP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考察了国家间煤炭贸易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煤炭贸易网络较为不均衡,仅存在少数几个贸易大国贸易中具有"引领"作用,其中俄罗斯对外出口联系最多,中国在2009年以后成为煤炭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煤炭贸易流量呈现显著负相关;两国是否均为WTO成员国和是否存在陆地接壤同煤炭贸易水平的关系为显著正相关。各国人口数量差值、替代能源比重差值以及是否使用同种语言和煤炭贸易的关系并不显著。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丝绸之路经济带 煤炭贸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溶花
本文以2011—2020年世界小麦贸易数据构建小麦国际贸易网络,从复杂网络视角分析小麦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研究发现,小麦国际贸易网络的密度和互惠性均较低,网络紧密性偏低;相对入度核密度与相对出度核密度分布图的波峰对应值低,大多数小麦进口国和出口国的伙伴有限;出口的网络中心势显著大于进口的网络中心势,世界小麦进口主体分散但其进口来源有限,而世界小麦出口主体集中但其出口流向众多;在小麦国际贸易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仍是少数核心国家。。
关键词:
小麦 国际贸易格局 复杂网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继峰 张亚雄
美、欧发达国家为促进本国绿色产业发展,以"碳关税"为突破口,在国际贸易中试图设置绿色壁垒。本文以剖析碳关税的潜在影响为例,建立了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系统分析框架,并利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SIC-GE)定量测算了各方面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碳关税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要小于对名义价格水平的影响;对高耗能产品出口抑制作用明显,而对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影响很小,甚至会有刺激作用。
关键词:
贸易保护 碳关税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葛纯宝 袁小金 于津平 李娜
本文基于UNCTAD-Eora增加值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评价了2003—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及其空间溢出对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沿线国家增加值贸易网络联系趋于紧密,已形成以新加坡、中国、马来西亚和俄罗斯为核心且结构稳定的“多极化”分布格局;沿线各国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呈现少数高、多数低的非匀质分布,相对地位变动具有阶段性特征。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既会直接促进本国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提升,也会通过空间溢出促成邻近国家贸易便利化,从而间接更强积极影响本国网络地位。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贸易便利化直接与间接效应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段呈现明显异质性,其中相比于高网络地位国家,低网络地位国家贸易便利化直接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制度环境与海关环境便利化的直接与间接促进作用强于物理基础设施、商业规制和电子商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焕璐 贺妍婷 张超群
文章基于2008年~2017年国际大豆进口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国际大豆进口贸易网络的整体密度、相对点度数、邻接距离以及聚类系数,并用QAP分析法研究国家间贸易情况与边境和使用货币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国际大豆进口贸易网络密度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美国、荷兰、加拿大、德国在贸易网络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的网络中心地位仅次于荷兰,位居第二;网络中贸易国家间邻接距离较小,聚类系数较高;国家间更倾向于与边境不相邻的国家进行大豆贸易。
关键词:
大豆进口贸易 社会网络分析 QAP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邬佩琳
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选取了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2年6个年度的数据,通过计算网络密度、中心性、点度数和聚类系数指标,对国际稀土贸易格局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国际稀土贸易的网络比较稀疏,联系并不紧密;中国和俄罗斯因稀土储量优势成为国际稀土贸易中重要的出口国;美国凭借稀土资源和技术双重优势成为国际稀土贸易中重要的出口国;日本、荷兰、德国、英国、奥地利因拥有技术优势也是国际稀土贸易网络中的核心节点。
关键词:
国际贸易格局 稀土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斌
基于2000—2012年国际铁矿石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国际铁矿石贸易的网络密度、中心性及聚集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第一,国际铁矿石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不高。虽然国际铁矿石贸易波及近一百个国家,但真正意义控制铁矿石国际贸易网络的只有澳大利亚、巴西等几个国家。第二,在国际铁矿石贸易网络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国家是巴西、澳大利亚、日本和德国,中国没有对国际铁矿石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第三,国际铁矿石贸易网络的集聚系数变化幅度不大,但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铁矿石贸易 贸易格局 社会网络分析 中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贵翔 李明权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析了2001~2015年国际新鲜水果贸易格局的演变,并探究了影响水果贸易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5年来各国间新鲜水果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和扩张;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始终处于国际新鲜水果贸易网络的核心位置,同时中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在逐渐增强;各国间的地理相邻关系、所处纬度带、水果关税水平、是否建立FTA、检验检疫措施等因素对国际水果贸易影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