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03)
- 2023(15600)
- 2022(13581)
- 2021(12754)
- 2020(10543)
- 2019(24846)
- 2018(24837)
- 2017(48131)
- 2016(26250)
- 2015(29883)
- 2014(30039)
- 2013(29604)
- 2012(27407)
- 2011(24942)
- 2010(25484)
- 2009(23363)
- 2008(22945)
- 2007(20198)
- 2006(18120)
- 2005(16392)
- 学科
- 济(109895)
- 经济(109771)
- 管理(71507)
- 业(69772)
- 企(56668)
- 企业(56668)
- 方法(47356)
- 数学(40377)
- 数学方法(39626)
- 中国(31374)
- 农(29967)
- 贸(27231)
- 贸易(27213)
- 易(26379)
- 地方(26209)
- 财(25111)
- 业经(24989)
- 学(22118)
- 农业(20117)
- 制(19754)
- 理论(19693)
- 银(18133)
- 融(18101)
- 金融(18098)
- 银行(18090)
- 和(17622)
- 行(17302)
- 环境(16759)
- 技术(16026)
- 务(14929)
- 机构
- 学院(372911)
- 大学(372372)
- 济(150609)
- 经济(147252)
- 管理(145523)
- 研究(127231)
- 理学(124731)
- 理学院(123323)
- 管理学(120866)
- 管理学院(120198)
- 中国(96309)
- 京(80958)
- 科学(77084)
- 财(68463)
- 所(64507)
- 研究所(58108)
- 农(57050)
- 中心(57019)
- 江(55311)
- 财经(53753)
- 业大(52743)
- 北京(52302)
- 范(51713)
- 师范(51340)
- 经(48565)
- 院(46226)
- 州(45785)
- 经济学(44296)
- 农业(44198)
- 师范大学(41321)
- 基金
- 项目(244042)
- 科学(191243)
- 研究(183014)
- 基金(174071)
- 家(150307)
- 国家(148990)
- 科学基金(127472)
- 社会(112801)
- 社会科(106789)
- 社会科学(106758)
- 省(96021)
- 基金项目(91408)
- 教育(85354)
- 自然(81840)
- 划(80620)
- 自然科(79946)
- 自然科学(79932)
- 自然科学基金(78420)
- 编号(76941)
- 资助(73329)
- 成果(63935)
- 重点(54839)
- 发(54547)
- 部(53756)
- 课题(53657)
- 创(50394)
- 项目编号(47026)
- 创新(46811)
- 教育部(46342)
- 科研(45893)
- 期刊
- 济(171513)
- 经济(171513)
- 研究(115217)
- 中国(74544)
- 管理(54934)
- 学报(53738)
- 农(53112)
- 科学(50472)
- 财(50189)
- 教育(49614)
- 大学(41286)
- 学学(38298)
- 农业(37285)
- 融(35509)
- 金融(35509)
- 技术(33988)
- 业经(29087)
- 经济研究(27562)
- 财经(25212)
- 问题(23278)
- 贸(21900)
- 经(21551)
- 图书(21102)
- 国际(20302)
- 业(19726)
- 技术经济(18150)
- 理论(18038)
- 商业(17518)
- 科技(17132)
- 世界(17074)
共检索到567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钱书法 王卓然
在国际贸易的等价交换中,价值转移问题因事关贸易双方的利益得失而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生产价格理论,借鉴新增长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建构国际贸易价值转移的经济模型,分别解析产业结构变动、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扩大条件下价值转移的数量变动及其演变趋势,由此扩展、深化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理论,进而引出对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实践的若干重要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关春华
近年来,不完全契约理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贸易研究中,侧重从企业微观角度来解释和预测贸易现象,指出不完全契约,关系专用性投资,交易成本等因素对贸易活动及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影响。这些理论扩展了原有的贸易理论,开辟了贸易理论的新方向,并将更好地解释及指导世界贸易活动及企业活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顶 陈诗阳
现有文献对于国际贸易摩擦的研究大多从国家层面开展,但国家间摩擦的背后实际是企业的行为和利益在起作用和影响着政府的贸易政策选择,所以,从微观企业角度解析贸易摩擦更加富有针对性和现实价值,也是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本文通过扩展一个政治经济模型框架,引入企业行为变量,剖析了企业行为引起国际贸易摩擦的过程和机理以及影响摩擦发生的因素,并由此给出对于企业和政府解决贸易摩擦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企业行为 贸易摩擦 政治经济模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贾涛
在宏观经济学中常使用两个以微观为基础的基本模型来分析消费和投资的优化问题:其一是拉姆赛提出的无限期界模型;其二是萨缪尔森和戴蒙得提出的世代交叠模型。结合这两个基本模型的假设,可以构造一个扩展的无限期界的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分析,我国需求的支撑重心要逐步从过分倚重固定资产投资,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均衡支撑过渡;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应从目前的投资主导型向居民消费和社会投资双轮驱动型转换。
关键词:
消费—投资优化模型 居民消费 社会投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春顶 王领
新-新贸易理论又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其以微观企业为贸易的研究对象和出发点,以企业异质性假设为主要特征,研究企业的贸易、投资及全球组织生产行为及其经济效应。本文以经典的新-新贸易理论模型框架为基础,抛弃了其中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不可知且服从随机分布的假设,将企业技术选择文献中关于技术和产品边际生产成本可预知的假定引入,对现有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补充,得到均衡结果和相关结论并分析了其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文圣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在只有收入水平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得到"两个国家收入水平越接近,代表性重叠需求越大,贸易可能性越大"的结论。两国的代表性需求重叠的可能性会随假设条件的不断改进(更加结合实际)而变化。我国企业习惯于被动供给的国际贸易模式,根据重叠需求理论的扩展,应该依据国内外的重叠需求可能性,实现真正的供给创造需求,或者通过技术创新,增加某商品的国内外需求重叠的机会,增强出口供给的主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韦韬 彭水军
随着全球生产链的形成以及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跨国界分隔,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各国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国际贸易中的隐含能源和碳排放。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中国除燃气和新能源外均属于隐含能源净出口国,生产侧排放增加远超过消费侧排放增加,且前者增加的40%是为了满足国外需求,而消费侧排放增加仅16%来源于进口的增加;(2)研究期间主要发达经济体生产侧能耗和碳排放几乎没有变化,但消费侧能耗和碳排放却在逐渐增加,属于隐含能源和碳排放净进口国;新兴经济体的生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韦韬 彭水军
随着全球生产链的形成以及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跨国界分隔,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各国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国际贸易中的隐含能源和碳排放。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中国除燃气和新能源外均属于隐含能源净出口国,生产侧排放增加远超过消费侧排放增加,且前者增加的40%是为了满足国外需求,而消费侧排放增加仅16%来源于进口的增加;(2)研究期间主要发达经济体生产侧能耗和碳排放几乎没有变化,但消费侧能耗和碳排放却在逐渐增加,属于隐含能源和碳排放净进口国;新兴经济体的生产侧和消费侧能耗分别增加了81.7%和81.3%,且发达经济体消费引致的新兴经济体隐含能源和碳排放远大于后者消费引致的前者隐含能源和碳排放;(3)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人均消费侧能耗和碳排放都远高于新兴经济体,而中国的人均消费侧能耗和碳排放水平都较低。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波 游晓霞
小岛清模型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互补效应,其实质就是贸易创造效应。本文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同时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替代效应。因而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净效应,要依据不同产业而定。在小岛清模型的理论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三个模型来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菲菲 黄承锋
中巴伊土国际通道是联通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的通道,是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建设和发展互惠互利的通道。本文利用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序列,使用人均GDP、人口规模、距离、经济开放度、物流绩效指数、区域贸易协定等指标,运用扩展引力模型对中国与通道沿线国家在传统贸易环境和通道联通后贸易距离下的贸易潜力进行比较,量化评估中巴伊土国际通道的联通对沿线国家贸易潜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巴伊土国际通道的建设会缩短贸易时空距离,有效提升中国与通道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在中巴伊土国际通道规划建设时,应注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明英
本文在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和显性比较优势大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重点研究了自由贸易协定和相对贸易自由度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与美国差距较大且市场份额日趋变小;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比较劣势地位;进出口双方的人均GDP、自由贸易协定、我国相对贸易自由度的提升会显著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我国与客源国的地理距离会显著抑制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群锋 杨汝岱
网络是传递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已有文献关于网络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外部网络的讨论。本文试图将企业自生贸易网络引入到标准引力模型框架中研究网络对于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当期的出口网络会影响下期的出口行为,并以此构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搜寻强度指标,在标准引力模型框架中讨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以及相应的虚拟地理距离对出口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自生贸易网络及相应"虚拟距离"后,引力模型能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更好的解释力。网络搜寻强度提高一个标准差,会使得出口关系的出口概率上升3.1%、存活概率上升3.0%、出口额上升36.5%;贸易网络的出口促进效应,会依对应"虚拟距离"衰减,且企业自生网络对应的"虚拟距离"比物理距离有更强的解释力。文章还从信息传播、制度质量、产品差异等角度对影响机制做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贸易网络 出口行为 信息壁垒 引力模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崔凡
萨缪尔森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在美国原来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里的技术进步,会导致美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和福利的下降。但从现实数据看,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扩大恶化了中国的贸易条件。从长远看,中国基于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纵向对外贸易的比重将逐步下降,而基于规模经济为基础的横向贸易的地位将逐渐上升。
关键词:
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 技术进步 规模经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慧 黄建忠
文章基于伯格斯模型,分析检验了服务贸易的净进口与我国货物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之间的关系,初步证明了该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一步地,文章对2004-2008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有所趋缓这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服务部门的净进口对我国货物贸易条件的影响不尽相同。文章得出的政策启示在于:当考察我国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时,要同时注意到货物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可能带来的福利损失;我国在制定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战略时,采取逐步开放和参与的战略尤为重要;另外,可以优先加强对通信、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以及电影音像五大类服务部门的扶持以促进其出口。
关键词:
伯格斯模型 服务贸易 贸易条件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罗勇 张悦
资金短缺与信贷约束同生产率一样,都是企业国际化路径的绊脚石。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构建融资约束对企业国际化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融资成本的增加要求企业有更高的生产率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较高的负债资本比对企业国际化有抑制作用,且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更显著。因此应发展金融市场,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