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0)
2023(15354)
2022(12883)
2021(11925)
2020(10108)
2019(23267)
2018(22642)
2017(43178)
2016(22275)
2015(25050)
2014(24298)
2013(24172)
2012(22216)
2011(20077)
2010(19758)
2009(18144)
2008(17264)
2007(14633)
2006(12942)
2005(11804)
作者
(60621)
(51186)
(50531)
(48397)
(32434)
(24153)
(23087)
(19876)
(19376)
(17827)
(17396)
(16986)
(16164)
(16039)
(15708)
(15656)
(15013)
(14660)
(14650)
(14207)
(12708)
(12099)
(12097)
(11851)
(11542)
(11539)
(10959)
(10469)
(10135)
(9754)
学科
(115666)
经济(115558)
管理(62873)
(57735)
方法(48772)
(46571)
企业(46571)
数学(43435)
数学方法(42936)
中国(28848)
(26574)
贸易(26557)
(25815)
(24973)
(24080)
地方(23347)
业经(21248)
(18729)
(17209)
(16536)
金融(16535)
农业(16272)
环境(15519)
(15140)
银行(15122)
(14550)
地方经济(14498)
(14489)
(14400)
财务(14357)
机构
大学(319942)
学院(315208)
(153330)
经济(150991)
管理(123708)
研究(111804)
理学(107512)
理学院(106384)
管理学(104575)
管理学院(103975)
中国(86728)
(67285)
(66387)
科学(61048)
财经(54285)
(53537)
中心(50566)
经济学(49905)
(49806)
研究所(48482)
经济学院(44940)
(43470)
(42931)
北京(42097)
财经大学(40711)
(40687)
业大(40571)
(38668)
师范(38358)
商学(34939)
基金
项目(213228)
科学(171484)
基金(161924)
研究(156199)
(140686)
国家(139654)
科学基金(121455)
社会(105992)
社会科(101003)
社会科学(100982)
基金项目(84109)
(77084)
自然(76083)
自然科(74465)
自然科学(74447)
自然科学基金(73188)
教育(70755)
资助(66934)
(66018)
编号(59611)
(49572)
重点(47811)
成果(47734)
国家社会(46754)
(45855)
(44246)
教育部(43765)
人文(42256)
创新(41536)
科研(41063)
期刊
(162006)
经济(162006)
研究(98904)
中国(57918)
(51248)
管理(47677)
学报(42952)
科学(42463)
(37084)
大学(34705)
学学(32597)
(29578)
金融(29578)
经济研究(29541)
技术(27626)
财经(27619)
农业(25593)
教育(25286)
(24694)
(23964)
国际(22931)
业经(22229)
问题(21941)
世界(18867)
统计(18633)
技术经济(17209)
(16224)
(15085)
决策(14579)
商业(14158)
共检索到477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发勤  冯帆  符大海  
本文针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检验。本文利用省份-国家层面的引力模型构造了以地理因素:距离、面积和比邻等因素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工具变量,并基于中国1991—2015年省份-国家层面的面板数据发现国际贸易与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倒U型分布关系,当国际贸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正变为负。众所周知,在识别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时应克服其中的各种内生性问题。本文在控制地域与时间两个维度的情况下对两者的因果关系进行IV估计,在降低内生性的同时所得结论更符合当前经贸形势,对了解当今反全球化浪潮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薇薇  
文章尝试从新的视角出发研究资源依赖度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以90个国家1990—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用系统GMM方法作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国际层面上资源依赖度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当经济过度依赖资源产业以致超过临界点后,继续扩大资源产业便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诅咒"效应。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国家并未超过该临界值,资源开发活动不会制约经济增长,但这一"诅咒"效应的切实存在,仍然向各国提供了足够的警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包群  
针对大多数经验文献所采用的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假设,本文考察了贸易开放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模型中贸易开放通过产出效应与技术外溢效应两条渠道影响了经济增长。竞争性均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的增长效应依赖于消费偏好、要素禀赋、研发效率以及技术差距等参数的综合作用,因而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只在特定参数范围内成立,一般情形下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基于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倒U型曲线,而且贸易开放对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征信  [作者] 詹韵秋  
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经济增长数量的抑制效应,而对经济增长质量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分别与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U"型和倒"U"型关系,且数量效应处于抑制区间、质量效应处于上升区间。因而,需要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此来促使其早日越过抑制经济增长数量的区间和进一步接近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最优值。分地区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的效应都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此外,资本、劳动和对外贸易依旧是经济增长数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创新、FDI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加快各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顶层设计,提高参与主体的数字普惠金融意识,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励利  田荣富  尹玉刚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其高水平发展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中国1999-2017年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并分区域考察中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从全国范围而言,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都会对经济增长发挥显著拉动作用;从按照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范围划分而言,内陆地区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积极影响,但是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不显著。同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中国要实施更加灵活的对外贸易政策、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协调发展等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童百利  
将城乡收入差距纳入到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框架中,通过中国198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对贸易开放、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倒U型曲线关系,其拐点值为1.223;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不仅与贸易开放有关,而且还与贸易开放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有关;贸易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互补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是否在临界值范围内,并计算出此临界值为2.597。研究结果对当前省际间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应该实施差别化的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蒋坦  
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只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吗?本文在产品种类增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中,集中考察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在理论上论证了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此外,运用平滑转换回归(STR)方法对中国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贸易开放程度的高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减少,但两者始终保持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丽英  刘后平  
本文依据我国产权制度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征,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将制度和政府效率引入增长模型,分类检验了要素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制度越完善,对经济增长越有利,但制度效应的发挥依赖于政府效率的高低。由于我国近十年来政府行政运行成本不断膨胀,政府效率不断降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权制度与对外开放政策的发挥,降低了制度的促进作用。各省市区经济贡献的测算结果显示,物质资本的投入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产权制度的完善和对外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了正的贡献;政府效率的低下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作用,同时技术进步对各省市区经济效率提高的影响差距较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武春友  谢风媛  
文章应用门限面板数据模型,采用1997-200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入境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门限效应,即入境旅游收入占GDP的百分比低于2.36%时,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当该比例高于2.36%时,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两种状态下的地区其经济增长均不具有条件收敛性,入境旅游发展缩小区域差异的作用没有得到验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建新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一阶差分广义距方法结合1985至2005年我国28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进口贸易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结果发现:进口贸易不但提高了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还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在吸收能力变量中,只有作为综合技术水平的TFP促进了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此外还发现,人力资本构成中只有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TFP及收入水平显著正相关。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许广月  
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异质面板协整检验和面板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中国30个省市区1986—2006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结论表明:(1)从长期来看,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中部和东北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2)从短期来看,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东北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该结论为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费长期战略与短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洁  
基于中国工业产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际贸易的技术转移及其技术外溢效应对中国技术水平提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渠道来自OECD成员国的技术转移对中国工业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和日本通过国际贸易对中国工业产业技术进步的拉动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詹新宇  崔培培  
文章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以中国200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动存在持续性,转移支付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显著为负。(2)从五大方面指数看,转移支付对创新、绿色和开放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对协调和共享的影响显著为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转移支付通过抑制创新、绿色和开放而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3)从地区数据层面看,转移支付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却为负。(4)将转移支付分为一般用途转移支付、特殊用途转移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德平  孙佳  
本文基于中国渔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以渔业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为视角,利用1995—2010中国大陆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实证了中国金融总体发展水平、结构变迁,以及信贷、股票和保险发展的渔业经济增长效应。结果显示:中国金融总体发展水平对渔业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总体结构变迁并不利于渔业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信贷和保险市场发展显著地促进了渔业人均GDP增长,但保险市场促进程度相对较小;信贷和保险市场发展对渔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股票市场发展对渔业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文章在对结果进行解释后,提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阚大学  
文章首先对FDI影响人力资本形成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DI规模较小时,工资效应占主导,FDI不利于人力资本形成,而FDI达到一定规模后,知识技术经验外溢效应占主导,FDI将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FDI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然后文章基于1990-2010年我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证实了FDI对人力资本存在U型的非线性影响,并进一步估算出FDI和人力资本之间U型关系的临界值,从FDI的均值来看,东部地区位于U形的右边,FDI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而中西部地区位于U形的左边,FDI不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