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2)
2023(15356)
2022(12939)
2021(12013)
2020(10113)
2019(23407)
2018(22634)
2017(42981)
2016(22765)
2015(25622)
2014(25048)
2013(24899)
2012(23129)
2011(20940)
2010(20489)
2009(18748)
2008(17886)
2007(14858)
2006(12959)
2005(11514)
作者
(61714)
(51942)
(51322)
(49097)
(32854)
(24770)
(23488)
(20293)
(19645)
(18117)
(17684)
(17576)
(16198)
(16138)
(16138)
(15884)
(15347)
(14918)
(14870)
(14840)
(12669)
(12353)
(12267)
(11942)
(11630)
(11513)
(11092)
(10843)
(10271)
(10026)
学科
(104691)
经济(104571)
管理(62839)
(56726)
方法(49470)
(44615)
企业(44615)
数学(44595)
数学方法(44135)
(28525)
贸易(28510)
中国(28253)
(27711)
(25675)
(24800)
地方(22841)
业经(19796)
(17999)
环境(17982)
(17955)
农业(17025)
(16644)
金融(16641)
(15472)
(14923)
银行(14911)
(14694)
(14347)
(13597)
财务(13552)
机构
大学(322523)
学院(318208)
(146655)
经济(144261)
管理(125430)
研究(110177)
理学(109057)
理学院(107883)
管理学(106241)
管理学院(105648)
中国(85300)
(66693)
(64994)
科学(62202)
财经(52577)
(52393)
中心(51111)
(48188)
研究所(47628)
经济学(47498)
(45407)
(44716)
经济学院(43087)
业大(42882)
北京(41482)
(40697)
(40593)
师范(40267)
财经大学(39367)
(35350)
基金
项目(221402)
科学(177805)
基金(166623)
研究(162706)
(144525)
国家(143486)
科学基金(124581)
社会(108801)
社会科(103585)
社会科学(103562)
基金项目(87606)
(83252)
自然(78581)
自然科(76825)
自然科学(76808)
自然科学基金(75422)
教育(73613)
(70586)
资助(68175)
编号(63260)
(50892)
成果(50366)
重点(50072)
(48053)
国家社会(47124)
(45936)
教育部(44572)
人文(43288)
创新(43213)
科研(42823)
期刊
(149110)
经济(149110)
研究(94990)
中国(58010)
(47865)
管理(44220)
学报(44012)
科学(43483)
(39343)
大学(35127)
学学(33000)
(29857)
金融(29857)
农业(27400)
教育(26645)
技术(26218)
经济研究(25912)
财经(25758)
(24660)
业经(22360)
国际(22224)
(22117)
问题(21329)
统计(17580)
世界(17093)
(15968)
(15566)
资源(15314)
技术经济(15122)
理论(14257)
共检索到469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佟昕  陈凯  李刚  
本文以省域为空间样本,采用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中国省域的碳排放与国际贸易相关因素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我国省域碳排放在空间上存在空间依赖性,碳排放受到本地碳排放和相邻碳排放的共同影响,局域相关也显示出空间集聚特征;国际贸易对省域碳排放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并且有降低的趋势;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的作用也相对较大,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量。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碳减排政策和国际贸易调控措施时,应该积极考虑区域间的低碳技术合作,同时,考虑空间作用机制对碳排放的差异化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薛龙飞  罗小锋  李兆亮  吴贤荣  
科学估算各地区森林碳汇量并探讨其空间关联性特征是制定差异化碳汇发展政策的重要基础。根据1988—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6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论文利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测算了各地区的森林碳汇量,进而检测和比较了省域间碳汇总量空间关联性的方向和强弱,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碳汇的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的森林碳汇量整体呈上升态势,各地区间碳汇量差异明显,其中西藏、黑龙江等地区碳汇量丰富,而上海、北京等地则碳汇增长率较快;2)研究期内的Moran’s I指数整体表现为倒"S"型的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薛龙飞  罗小锋  李兆亮  吴贤荣  
科学估算各地区森林碳汇量并探讨其空间关联性特征是制定差异化碳汇发展政策的重要基础。根据1988—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6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论文利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测算了各地区的森林碳汇量,进而检测和比较了省域间碳汇总量空间关联性的方向和强弱,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碳汇的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的森林碳汇量整体呈上升态势,各地区间碳汇量差异明显,其中西藏、黑龙江等地区碳汇量丰富,而上海、北京等地则碳汇增长率较快;2)研究期内的Moran’s I指数整体表现为倒"S"型的波动变化特征,全国森林碳汇在省域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具备一定关联性;3)我国森林碳汇存在显著的近邻空间溢出效应,森林资源采伐、森林受灾程度和降水量等因素对森林碳汇水平的影响显著。因此,研究认为:我国在发挥森林生态功能时,应当考虑省份间的地理区位因素,合理制定兼具差异化和协调性的森林碳汇发展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舜佳  生延超  
农产品贸易既能给进口地带来种质资源等物化型显性技术,又能带来农业管理经验等非物化型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还可以对农产品进口地以外其他毗邻地区产生后续空间溢出。考虑到隐性知识这一线性模型当中的空间遗漏变量,本文将国际研发知识溢出的线性研究范式Coe-Helpman模型扩展为非线性结构空间模型,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1999-2011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产品贸易知识不仅对进口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首次溢出效应,而且其隐性知识对进口地以外其他毗邻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也产生了显著的二次溢出效应,且二次溢出效应高于首次溢出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易能静  甘畅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刻画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子系统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非均衡特征逐渐下降,空间格局演化较为明显;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西-中-东”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低强度区和较低强度区呈现出围绕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组团式连片扩张的发展态势;2)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空间正相关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的空间演变态势,在空间关联类型上以H-H和L-L集聚为代表,并且L-L集聚地区显著增多;3)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建设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易能静  甘畅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刻画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子系统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非均衡特征逐渐下降,空间格局演化较为明显;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西-中-东”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低强度区和较低强度区呈现出围绕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组团式连片扩张的发展态势;2)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空间正相关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的空间演变态势,在空间关联类型上以H-H和L-L集聚为代表,并且L-L集聚地区显著增多;3)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建设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玉鸣  
应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各省域的能源消费行为、决定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我国各个省域的能源需求主要由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决定,价格机制在调控能源需求方面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用空间滞后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和空间误差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能源消费行为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检验证实:邻近区域的能源消费行为未能影响到本地区的能源消费,但能源利用效率等被忽略的因素对邻近区域的能源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初春  吴福象  
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2年—2015年间的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考虑到经济发展中的差异性,构建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对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间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且呈现非均匀分布的特征;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并且需要考虑到空间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仅仅考虑经济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但是考虑到地理因素后表现出了显著的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且产生的影响最大,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当然,从业人员规模、投资规模、人口城镇化的不断完善也将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艾洪山  张亚斌  亓朋  
本文基于12180家企业面板数据估计了内资非出口企业与内资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外资非出口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内资非出口企业与内资出口企业、外资非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平均工资差距。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邻省外商直接投资对本省内资企业工资具有显著负效应;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非相邻省份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省内内资企业工资有显著正效应。同时,省内国际贸易对内资企业工资影响显著为正;由于区域间产业趋同现象的存在,相邻省份的贸易对省内内资企业的工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为缩小收入差距,要求我国消除区域壁垒,建立统一市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爱军  
为了厘清中国出口贸易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通过建立包含非期望产出、序列DEA的超效率模型,计算了省际碳排放效率。Moran’I指数分析表明,效率呈现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碳排放效率变化的因素以及出口贸易对碳排放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效率随着出口贸易的增加呈现出倒U型曲线特征;出口贸易对可变规模报酬下的省际碳排放效率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化等因素对碳排放效率具有负向作用,技术创新对于碳排放效率没有改进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有  刘万岚  
有关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的最新经验研究都是在Coe和Helpman(1995)计量模型(简称CH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CH模型的扩展涉及到:R&D溢出变量的不同设定形式;其它溢出渠道的引入;人力资本的具体作用。本文对国外关于进口贸易与技术溢出的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揭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彩梅  赵树宽  
在对200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知识产出数据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知识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因此,在知识生产函数中引入空间滞后项,构建了知识生产的空间滞后模型。通过计算经过空间过滤的全要素知识生产率,测算出我国省域知识溢出吸收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R&D支出、R&D人员和实际利用FDI的知识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8583、0.1635和0.1096。知识溢出吸收量呈"中部隆起"状,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存在必然正相关关系,并且空间集聚现象非常明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惠  卞艺杰  王树乔  
以2003~2012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技术进步视角出发,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各省份工业碳排放效率,运用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各省份出口贸易和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演进过程,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考察出口贸易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最高,依次为中部、西部地区和东北综合经济区;核密度曲线展现出口贸易整体处于上升态势,工业碳排放效率呈现双峰趋同;在考虑空间因素后,出口贸易对本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改善产生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也有碍于所有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优树  罗运兰  
在分析贸易便利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8—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这一影响。研究发现:省际贸易便利化水平逐年稳步提升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不同地区差距明显,呈现东中西梯级递减的不均衡格局;贸易便利化是产业结构的重要驱动力,能显著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具有稳健性;贸易便利化各维度的改善也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作用大小依次为制度环境的优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海关效率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涵  杨晓昕  尹鹏  
采用2000-2016年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测度了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效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国际贸易强度的影响作用与溢出效应,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较高且成收敛态势;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提升能有效增强参与国际贸易强度,但具有市场竞争的门槛约束;对外开放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具有正向作用与溢出总效应,而市场竞争度则相反;高技术产业国际贸易强度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各变量对四大经济区的作用与空间溢出均呈现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