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32)
2023(17807)
2022(15340)
2021(14304)
2020(11925)
2019(27458)
2018(26995)
2017(51776)
2016(27617)
2015(31282)
2014(31138)
2013(30714)
2012(28198)
2011(25519)
2010(25322)
2009(23306)
2008(22303)
2007(19104)
2006(16795)
2005(14951)
作者
(78130)
(65434)
(64534)
(61594)
(41587)
(31129)
(29603)
(25624)
(24774)
(22884)
(22126)
(21958)
(20618)
(20514)
(20201)
(19920)
(19394)
(18807)
(18599)
(18559)
(16153)
(15906)
(15518)
(14887)
(14584)
(14499)
(14134)
(13936)
(13085)
(12649)
学科
(130219)
经济(130091)
管理(76656)
(71581)
(57689)
企业(57689)
方法(55007)
数学(48045)
数学方法(47496)
中国(33012)
(31103)
(28338)
贸易(28323)
地方(28254)
(27523)
(27472)
业经(26129)
(25134)
农业(21258)
(20093)
环境(18816)
(18560)
理论(18462)
(18364)
金融(18361)
(17299)
银行(17259)
(16541)
技术(16509)
(16378)
机构
大学(397195)
学院(394644)
(174270)
经济(171042)
管理(154882)
研究(138445)
理学(134368)
理学院(132893)
管理学(130700)
管理学院(129984)
中国(103459)
(84113)
科学(81596)
(75145)
(68276)
研究所(62369)
中心(61058)
财经(61008)
(58454)
(55714)
业大(55123)
(54757)
经济学(54111)
北京(53337)
(51292)
师范(50865)
(50617)
经济学院(48653)
农业(45570)
财经大学(45477)
基金
项目(269650)
科学(213325)
研究(198526)
基金(198114)
(172245)
国家(170909)
科学基金(147051)
社会(128014)
社会科(121518)
社会科学(121487)
基金项目(104228)
(101854)
自然(93870)
自然科(91678)
自然科学(91657)
教育(90489)
自然科学基金(90009)
(86392)
资助(81925)
编号(79586)
成果(63961)
(60709)
重点(60425)
(58423)
(55463)
课题(54455)
国家社会(53802)
教育部(52539)
创新(51910)
科研(51296)
期刊
(188900)
经济(188900)
研究(120753)
中国(70234)
学报(58379)
管理(57275)
科学(55575)
(55459)
(52573)
大学(45166)
学学(42582)
教育(39497)
农业(37174)
技术(35025)
(32931)
金融(32931)
经济研究(32143)
财经(30045)
业经(28170)
(25895)
问题(25182)
(24881)
国际(22911)
技术经济(20275)
世界(19929)
(19586)
统计(18409)
图书(18266)
理论(18013)
资源(17411)
共检索到581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庄嘉霖  陈雯  陈鸣  
本文基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经验,实证探讨了国际贸易对国内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显著促进了1910—2010年区域人口长期增长。本文利用近代条约口岸的时空分布构建工具变量,并采取多种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保持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主要来自工业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与历史沉没投资的要素禀赋塑造效应。本文研究证明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路径依赖性,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重要历史原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雯   庄嘉霖  
本文基于中国近代出口与近现代铁路建设的历史经验,探讨国际贸易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综合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与铁路建设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人口长期增长,两者的影响具有替代性,该替代性在邻近历史口岸或较早开通铁路的地区相对较强。进一步分析表明,铁路一方面能够提升贸易区位劣势地区的企业出口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出口福利空间溢出,增强贸易区位劣势地区对劳动力迁移的吸引力,从而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起到替代性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的资源空间配置效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当今中国统筹对外开放布局优化与国内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连俊华  
在经济新常态下,长三角地区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世界经济交流日渐频繁,国际贸易的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收敛性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地区国际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关系为主线,详细分析了长三角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对比长三角两省一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差异变动,阐述了国际贸易与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关系,然后进行长三角经济的α-收敛检验,利用Hausrnn检验结果进行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检验,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对长三角进行国际贸易提出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邵军  徐康宁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1985-200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GDP与投资和进出口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分析表明,出口和投资在短期内对GDP增长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而进口在短期内对产出会产生负面影响,但经过一定时期后,进口的正面作用逐渐显现。这些研究结果与新古典模型关于资本深化以及内生增长理论关于进口的论断是一致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伯特·卢卡斯  
2004年6月19-20日,本刊作为主要协办单位,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民营经济与中国发展国际研讨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米尔利斯等一批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和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应邀参加了会议,300多名中外学者会聚一堂,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深入的理论探讨,盛况空前。温家宝总理还会见了卢卡斯、米尔利斯等著名学者,本刊主编王振中教授和孙宝臣社长参加了会见。现将会议主题发言刊出,以飧读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在经济学界向来是很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20年,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奇迹。这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素材和社会实验室,使我们能从中国的经验和案例来分析已有的理论。钟昌标博士的专著《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就是我国学者在探索这方面问题的一次大胆尝试。该书不仅对我国改革开放20年对外贸易发展作了反思性的概括,而且对未来我国外贸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探讨,现实性很强,理论上也不乏创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恺钧  唐玲玲  陆云磊  
文章利用金砖国家1992—201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GMM的方法检验了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环境污染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呈现N型曲线关系,印度处于N型曲线的第一拐点前,中国和南非位于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之间,巴西和俄罗斯处于第二拐点之后。总体上金砖国家的贸易开放度的提升会加剧环境污染,由贸易活动引起的经济增长会使环境恶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均会对污染物的排放产生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恺钧  唐玲玲  陆云磊  
文章利用金砖国家1992—201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GMM的方法检验了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环境污染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呈现N型曲线关系,印度处于N型曲线的第一拐点前,中国和南非位于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之间,巴西和俄罗斯处于第二拐点之后。总体上金砖国家的贸易开放度的提升会加剧环境污染,由贸易活动引起的经济增长会使环境恶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均会对污染物的排放产生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淇中  郭丹  刘涛  
文章根据1993~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29个省、市、自治区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异质协整和因果检验等方法检验了中国FDI、进出口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FDI、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东部地区各因素与经济增长构成了良好的反馈效应;在中部地区,除FDI外,进出口贸易均是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并且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还形成了稳定的反馈效应;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构成了FDI、进出口贸易的Granger原因,而反馈效应仅出现在进口贸易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学武  
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景通常是以考察一国长期供给潜力确定的。但许多学者认为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用共积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分析了 1 989到 1 999年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 ,得出了投资、消费、进口和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两种长期均衡关系 ,在第一种均衡关系中只有投资显著 ,其他变量均不显著 ;在第二种关系中各变量均显著。本文还分析了投资、消费、进口、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动态因果关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延平  
文章通过区分进口与出口,结合我国二元经济特征,分析了国际贸易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通过广东1979~2006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进、出口变动是居民消费变动的原因,出口对居民消费、特别是农业居民消费的影响要大于进口,而对于非农业居民消费而言,进口的作用要大一些;农业居民消费对出口的影响要大于非农业居民消费,而非农业居民消费对进口的影响要大于农业居民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宁  
文章采用几何分布滞后模型(Koyck法)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Almon)法实证检验了1985~2012年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短期与长期影响,研究认为:FDI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系数在0.8819~0.8878之间,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系数在0.7789~0.794之间;FDI、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均存在较强的时滞效应,完全发挥作用效力达到长期一半的时间长度分别为9.523和2.24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李元剑  张勇如  
地理特征对于城市的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择每个城市到十大港口的最短公路运输距离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变量,并详细检验了其作为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外生性。对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我国城市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国际贸易量每提高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132%。在分别控制了政治文化、地理和FDI等因素后,结论仍具有稳健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祺  范氏银  
本文构建了1987-2011年中国省际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贸易开放对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在控制空间效应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东中西部贸易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和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改红  王莉  
本文利用2004-2015年我国25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贸易开放能够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动态正向影响,其中相对贸易开放度的影响更大;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东中部次之;贸易开放可能通过影响地区产业结构演进,进而影响地区经济增长。最后,建议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地区贸易开放度,保持区域发展相对公平,积极构建地区价值链,推动地区外贸由规模型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