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77)
- 2023(15756)
- 2022(13386)
- 2021(12619)
- 2020(10857)
- 2019(25421)
- 2018(25245)
- 2017(47536)
- 2016(25410)
- 2015(29419)
- 2014(29351)
- 2013(29086)
- 2012(27091)
- 2011(24624)
- 2010(24730)
- 2009(23137)
- 2008(22713)
- 2007(19811)
- 2006(17351)
- 2005(15600)
- 学科
- 济(125443)
- 经济(125328)
- 管理(69858)
- 业(65821)
- 方法(55223)
- 企(53683)
- 企业(53683)
- 数学(48978)
- 数学方法(48253)
- 中国(31105)
- 贸(28335)
- 贸易(28320)
- 农(27712)
- 易(27488)
- 财(26326)
- 地方(25218)
- 业经(23268)
- 学(23162)
- 制(19581)
- 农业(18202)
- 融(18186)
- 金融(18183)
- 理论(17639)
- 和(17234)
- 银(17135)
- 银行(17103)
- 环境(16451)
- 行(16401)
- 务(15788)
- 财务(15722)
- 机构
- 大学(376060)
- 学院(374171)
- 济(168862)
- 经济(165782)
- 管理(143032)
- 研究(130676)
- 理学(123358)
- 理学院(121989)
- 管理学(119736)
- 管理学院(119036)
- 中国(99434)
- 京(78825)
- 科学(76610)
- 财(72828)
- 所(65782)
- 研究所(59846)
- 中心(58839)
- 财经(58779)
- 农(58563)
- 江(53895)
- 经(53397)
- 经济学(53364)
- 业大(52774)
- 北京(50133)
- 经济学院(48012)
- 范(47242)
- 师范(46771)
- 院(46630)
- 农业(46166)
- 财经大学(43499)
- 基金
- 项目(246404)
- 科学(194383)
- 基金(180927)
- 研究(178602)
- 家(157951)
- 国家(156746)
- 科学基金(134238)
- 社会(114845)
- 社会科(109093)
- 社会科学(109066)
- 基金项目(94102)
- 省(93874)
- 自然(86327)
- 自然科(84407)
- 自然科学(84384)
- 教育(83019)
- 自然科学基金(82897)
- 划(79770)
- 资助(76495)
- 编号(71106)
- 成果(57669)
- 重点(55835)
- 部(55832)
- 发(53566)
- 创(50938)
- 课题(49193)
- 国家社会(48606)
- 教育部(48202)
- 创新(47796)
- 科研(47620)
- 期刊
- 济(182123)
- 经济(182123)
- 研究(111117)
- 中国(69288)
- 财(55902)
- 学报(55675)
- 管理(53097)
- 科学(52097)
- 农(51999)
- 大学(42690)
- 学学(40257)
- 教育(36201)
- 农业(35644)
- 技术(34802)
- 融(33584)
- 金融(33584)
- 经济研究(31507)
- 财经(29454)
- 业经(26572)
- 贸(25667)
- 经(25486)
- 问题(24633)
- 国际(23917)
- 统计(21892)
- 业(20401)
- 技术经济(20311)
- 世界(19960)
- 策(19150)
- 决策(17547)
- 商业(17206)
共检索到55790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浩 胡永刚 马知遥
本文先确定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消费波动与产量高度相关、投资波动大于产出的波动、净出口与GDP呈反周期变化。然后分别用封闭经济模型、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和考虑了政府购买冲击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对中国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封闭经济模型仅能解释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的48.26%、24.39%和98.50%;而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可以解释68.70%、69.51%、98.50%和TB/GDP率的97.42%;考虑了政府购买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的解释程度分别是83.91%、81.95%、99.63%和TB/GDP率的209.68%。比较分析表明开放经济模型比封闭经济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朝凤 黄梅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表现出某些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国家的特征:一方面我国居民消费波动的幅度大于产出波动;另一方面,我国的就业波动较为平滑。本文试图从开放经济的角度解释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又鉴于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影响和实际经济表现出的明显的技术进步,为此建立了一个考虑了以国际利率冲击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冲击、资本利用、技术进步和政府支出冲击的小国开放经济三部门RBC模型,并考察了这些机制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本文发现:上述机制对各经济变量波动都有重要的影响;这个模型能够合理解释各宏观经济变量与TB/GDP之间的逆向协动性;该模型能够解释95%以上的中国经济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浩 钟昌标
本文在确定贸易顺差在中国经济中地位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与中国的特征事实较一致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发现,贸易顺差与GDP、消费与就业有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了刺激消费、促进就业的增长与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暂时不宜大幅度地减少贸易顺差,但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刺激消费等手段来减少贸易顺差。
关键词:
贸易顺差 开放的RBC模型 实际经济周期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梓翔 邓翔
趋势冲击是指对于技术增长率的冲击,即技术增长率服从一个随机过程。趋势冲击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周期波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的经济波动特征更为接近新兴市场,因此趋势冲击可能是驱动中国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趋势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的开放经济RBC模型,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大部分经济波动特征;包含政府消费和趋势性冲击的开放经济模型则出现了过度拟合,拟合结果较差。这可能是因为两种冲击存在"叠加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朝凤 黄梅波
本文先确定1979~2009年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消费、投资波动与产出高度相关,产出波动高于消费波动,但低于投资波动。然后,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将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和借贷约束引入RBC模型对中国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本文模型能够解释实际消费、就业、投资和产出波动的82.22%、79.09%、99.75%、99.57%;(2)这一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力要强于未包含劳动的RBC模型、包含资本劳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引入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可分劳动RBC模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吕朝凤 黄梅波
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引入偏向性技术变迁与中性技术冲击的包含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1979-2009年间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中国的特征事实较一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力要强于未包含劳动的RBC模型、包含资本劳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引入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可分劳动RBC模型,说明这一模型更符合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与正的中性技术冲击具有正财富效应相反,正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冲击具有明显的负财富效应特征;我国1979-2007年间推行的降低劳动弹性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工业化发展战略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的增加、资本积累与GDP产出的提高,故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宏 费方域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是建立在坚实的微观基础上的。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必然要考虑来自经常项目的冲击。文章介绍了RBC理论下关于国际贸易一系列的微观基础、理论发展演变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实际经济周期 贸易 贸易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本文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构建中国三部门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并对改革后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考察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及财政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在包含政府部门的RBC模型中,技术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可以解释70%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中国经济波动是技术因素、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综合影响的共同产物。此外,本文证实改革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娄莹 李宏彬
本文首次采用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大样本数据库(WIOD),对价值链贸易对国家间经济周期的联动性影响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并对中国的现实经验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1)价值链贸易显著影响着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并且对双边贸易对双边产出联动性的影响具有"放大"效应;(2)从全球范围看,经济距离、产业内贸易是影响价值链贸易作用发挥的两个重要因素,经济距离越长,价值链贸易的影响就越弱,而产业内贸易则对价值链贸易的影响也具有"放大"作用;(3)中国的现实表现与国际规律基本一致,价值链贸易不仅独立地影响着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而且对双边贸易对双边产出联动性的影响也具有"放大"作用,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湘雄 李浩
文章采用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英国和巴西1978~2011年的经济数据,建立VEC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并基于七国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得出结论:首先,大部分国家都显示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趋同性,但存在差别。其次,国际贸易及他国的经济对中国GDP同时存在着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贸易波动会在相当程度上引致GDP波动。最后,双边贸易往来对双边经济协动促进作用的大小一样,但各国固定效应不同。
关键词:
经济周期 传导机制 VEC模型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轶群
经济不确定性是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考虑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探讨了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内在机理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大部分,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贡献最大;另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均具有长期性,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变量以负向冲击为主,而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的冲击与此相反。此外,消费习惯形成仅在短期内可以弱化外生变量的冲击,从长期来看,消费习惯形成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贾玉成 张志超
使用2006—2014年41个国家对华贸易摩擦数据,研究经济周期与国家形象对贸易摩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贸易摩擦具有"逆周期"特征,经济下行趋势加剧贸易摩擦;积极(或消极)国家形象对贸易摩擦具有负向(或正向)作用,相对国家形象也有相似结论;经济周期与积极(或消极)国家形象的乘积项对贸易摩擦有负向(或正向)影响,即经济周期会扩大积极(或消极)国家形象对贸易摩擦产生的负向(或正向)作用;贸易摩擦与体现经济周期"非对称性"的经济增长动力差异以及意识形态差异均呈正相关关系。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扩大内需以及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是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不二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卜文辉 陈德胜 宿媛媛 陈炜
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投资规模是否过度一直是实务界和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文章采用实际GDP增长率、资本形成总额、银行部门提供的国内信贷、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市场资本总额和CPI作为系统关键变量,通过VEC模型分析投资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关键词:
过度投资 经济周期 VEC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祁祥 郑伟 肖志光
本文使用研究经济周期的指标和方法,对保险周期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保险业在1980~2008年间经历了频率相对较低、幅度相对较大的扩张型周期性波动;新兴市场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保险周期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波动幅度较大,主要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后者则主要取决于微观市场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
保险周期 经济周期 滤波 比较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梦黎
文章基于扩展的RBC模型,分析创新、产能变动等对中国经济周期运行和部分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解释82.51%的产出波动、89.00%的投资波动、67.52%的资本存量波动和65.41%的消费波动,总体解释力较好;创新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虽然创新会产生滞后的市场性产能过剩,但会随着新一轮创新自行化解;政策性补贴却加重了非市场性产能过剩的产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这类产能过剩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产能变动 经济周期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