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4)
- 2023(14284)
- 2022(12465)
- 2021(11577)
- 2020(9771)
- 2019(22866)
- 2018(22335)
- 2017(43243)
- 2016(23120)
- 2015(26329)
- 2014(25738)
- 2013(25847)
- 2012(23855)
- 2011(21701)
- 2010(21396)
- 2009(19651)
- 2008(18900)
- 2007(16078)
- 2006(14048)
- 2005(12400)
- 学科
- 济(98913)
- 经济(98806)
- 管理(63255)
- 业(60260)
- 方法(49332)
- 企(48524)
- 企业(48524)
- 数学(43506)
- 数学方法(43146)
- 贸(27014)
- 贸易(27001)
- 中国(26716)
- 易(26216)
- 农(24780)
- 财(23066)
- 业经(19952)
- 学(18828)
- 地方(18267)
- 农业(16459)
- 制(16002)
- 融(15387)
- 金融(15386)
- 环境(15346)
- 理论(14685)
- 和(14647)
- 银(14486)
- 银行(14440)
- 技术(14368)
- 务(14009)
- 财务(13949)
- 机构
- 大学(335823)
- 学院(330639)
- 济(144574)
- 经济(142009)
- 管理(132221)
- 理学(115645)
- 研究(114678)
- 理学院(114408)
- 管理学(112709)
- 管理学院(112135)
- 中国(85495)
- 京(71090)
- 科学(67860)
- 财(61904)
- 所(56524)
- 研究所(51917)
- 农(51399)
- 财经(51175)
- 中心(50385)
- 业大(48709)
- 经(46956)
- 北京(45200)
- 经济学(44893)
- 江(44210)
- 范(42325)
- 师范(41974)
- 院(41563)
- 经济学院(40800)
- 农业(40596)
- 财经大学(38473)
- 基金
- 项目(229837)
- 科学(181651)
- 基金(169915)
- 研究(168410)
- 家(148092)
- 国家(146959)
- 科学基金(126092)
- 社会(108546)
- 社会科(103211)
- 社会科学(103184)
- 基金项目(89982)
- 省(85930)
- 自然(81014)
- 自然科(79170)
- 自然科学(79152)
- 自然科学基金(77780)
- 教育(76444)
- 划(73308)
- 资助(70686)
- 编号(66837)
- 成果(54040)
- 部(52411)
- 重点(51268)
- 发(48793)
- 创(47532)
- 国家社会(45704)
- 课题(45493)
- 教育部(45356)
- 创新(44427)
- 人文(44011)
- 期刊
- 济(147265)
- 经济(147265)
- 研究(99769)
- 中国(57040)
- 学报(51270)
- 科学(47468)
- 管理(46267)
- 农(45189)
- 财(43311)
- 大学(39187)
- 学学(36809)
- 教育(33069)
- 农业(32267)
- 融(27623)
- 金融(27623)
- 技术(26345)
- 经济研究(25866)
- 财经(24628)
- 贸(22626)
- 业经(22133)
- 经(21050)
- 国际(20628)
- 问题(20457)
- 业(17606)
- 世界(16510)
- 图书(16366)
- 技术经济(16127)
- 理论(15854)
- 科技(15141)
- 商业(14577)
共检索到475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大伟 周德群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可以促进一国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这一理论假设条件下,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得出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并且通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格兰杰原因,增加进出口能够提高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全要素能源效率 VAR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大伟 周德群 王群伟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在不断加强。国际贸易技术溢出能够促进一国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已被诸多学者所证实。运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测算中国各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基于国际贸易视角检验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国际贸易技术溢出促进了中国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溢出 全要素能源效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为付 潘颖
本文从世界福利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能源税对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影响的数学解析模型,分析了在征收能源税情况下世界出口国、进口国和能源国的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问题。结果表明,在考虑国际贸易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全球经济福利情况下,世界范围内存在一个最优的能源税税率,按这一税率征收环境污染税可以提高全球经济福利,也可改善因国际贸易而造成的全球环境恶化的现状。
关键词:
能源税 国际贸易 环境污染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兵 谢俊
基于1980-2010年49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考虑了能源结构的RAM-DEA方法分别测算各国或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解出各类能源的无效率贡献,并计算出各国的最优能源结构。实证结果表明,高等收入国家及中低等收入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都相对较高,而中高等收入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则相对较低,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人均收入水平呈U型曲线关系。样本中有15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另有19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下降趋势,5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保持平稳,10个国家的能源效率始终最优。总体上,非化石能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测算了1990~2006年全国30个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基本结论是: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一直处于效率前沿面上,中西部地区均远离前沿面。2000年之前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2000年后收敛趋势减弱。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能源价格提高对全国及三大地区能源效率改进有积极作用,工业化水平提高对全国及东、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改进有促进作用,对中部有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兵 张技辉 张华
本文运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影响环境约束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样本期间整体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其中西部地区下降的幅度最大;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广东、辽宁、上海、北京、天津和海南6省市均在生产边界上,而云南、新疆、河北和贵州具有低水平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人均GRP、外商直接投资、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能源结构、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以及能源价格都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均衡地区经济发展,弱化当...
关键词:
环境约束 方向性距离函数 全要素能源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袁一堂 王潇
一国参与国际经济的主要形式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一直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形式。随着国际投资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参与国际投资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维护与扩大竞争优势的主要形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尹今格 雷钦礼
本文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的视角构建了技术偏向程度的数理模型,并逐个将中间品贸易、创新产品贸易和技术溢出分别纳入模型以分析各自对技术偏向程度的影响。然后,基于理论框架构建了分析技术偏向程度的计量模型,使用1990—2010年我国工业的数据进行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价格对技术偏向程度的影响不显著,要素禀赋影响显著,进口与出口影响显著且创新产品贸易的作用占主导地位,但远不及要素禀赋的影响大。总的来看,国内因素仍然对我国工业技术偏向程度起着决定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亚琼 秦放鸣 刘琦平
中国油气进口存在依存度高、进口区域集中和运输风险较大等问题,确保中国油气进口安全稳定是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则是关键所在。文章基于Malmquist的DEA方法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油气能源伙伴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能源效率及其他因素对中国油气进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不高,且石油领域劣于天然气领域;提升中国能源效率可一定程度缓解石油进口压力,但会进一步促进天然气进口;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可缓解中国油气进口压力,但当前的影响作用尚小。未来,可从提高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扩大清洁能源占比、多元化油气进口渠道和加大油气能源储备建设等方面改善中国油气进口情况。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油气贸易 一带一路 能源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亚琼 秦放鸣 刘琦平
中国油气进口存在依存度高、进口区域集中和运输风险较大等问题,确保中国油气进口安全稳定是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则是关键所在。文章基于Malmquist的DEA方法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油气能源伙伴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能源效率及其他因素对中国油气进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不高,且石油领域劣于天然气领域;提升中国能源效率可一定程度缓解石油进口压力,但会进一步促进天然气进口;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可缓解中国油气进口压力,但当前的影响作用尚小。未来,可从提高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扩大清洁能源占比、多元化油气进口渠道和加大油气能源储备建设等方面改善中国油气进口情况。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油气贸易 一带一路 能源结构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彭湘君 余翔
一直以来,关于国际贸易是否影响国内物价水平还存在争议。在当前新的经济环境中,研究入世以来中国国际贸易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国际贸易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及其影响路径的实证检验表明:我国进出口额与国内物价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进出口贸易通过影响国内货币供应量和国内总供需而间接影响价格的这两条影响路径显著存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相对微弱。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扬
研究贸易开放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于“双碳”目标下提升我国能源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0年我国地级市的数据,探讨不同城市贸易开放对当地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开放不仅在短期对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长期也会有效推动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增长;分区域进行稳健性检验,其结果依然成立。基于研究结论,应当进一步推动贸易对开放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积极影响,重点关注能源效率较低但有一定提升空间的城市;吸引优质外资流入,提升绿色技术水平;采取综合措施协调贸易、能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全要素能源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关兵
本文沿着新贸易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在核算1998~2007年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完全修正最小二乘估计法,实证分析了出口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出口增长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出口依存度、人力资本能促进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研发水平和对外直接投资阻碍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全要素生产率 FMOLS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旨在通过这些政策来倒逼能源效率提升,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以2004—2017年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的影响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使用超效率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2004—2017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值为0.71,能源效率值偏低,且区域差异很大。(2)通过ML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可知,相对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技术创新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3)通过静态面板估计与动态系统差分法面板估计可知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U"型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旨在通过这些政策来倒逼能源效率提升,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以2004—2017年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的影响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使用超效率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2004—2017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值为0.71,能源效率值偏低,且区域差异很大。(2)通过ML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可知,相对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技术创新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3)通过静态面板估计与动态系统差分法面板估计可知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U"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