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11)
- 2023(16992)
- 2022(14767)
- 2021(14013)
- 2020(11679)
- 2019(27447)
- 2018(26999)
- 2017(51876)
- 2016(27737)
- 2015(31527)
- 2014(31233)
- 2013(30674)
- 2012(27900)
- 2011(25143)
- 2010(25002)
- 2009(22860)
- 2008(22113)
- 2007(18731)
- 2006(16191)
- 2005(14011)
- 学科
- 济(114408)
- 经济(114287)
- 管理(77802)
- 业(72490)
- 企(59928)
- 企业(59928)
- 方法(55778)
- 数学(48958)
- 数学方法(48186)
- 中国(32293)
- 贸(28576)
- 贸易(28563)
- 农(28067)
- 易(27755)
- 财(27024)
- 业经(23883)
- 学(22408)
- 地方(21651)
- 理论(19039)
- 农业(18535)
- 制(18361)
- 和(17530)
- 务(17260)
- 环境(17255)
- 财务(17171)
- 财务管理(17135)
- 技术(16627)
- 融(16550)
- 金融(16548)
- 银(16251)
- 机构
- 大学(391468)
- 学院(388574)
- 济(162365)
- 经济(159127)
- 管理(155619)
- 理学(135928)
- 理学院(134474)
- 管理学(131827)
- 管理学院(131146)
- 研究(130694)
- 中国(98045)
- 京(83402)
- 科学(79069)
- 财(69923)
- 所(63667)
- 中心(58711)
- 研究所(58511)
- 财经(57443)
- 农(57042)
- 业大(55820)
- 北京(52832)
- 江(52648)
- 经(52599)
- 范(50447)
- 师范(50021)
- 经济学(49544)
- 院(48296)
- 经济学院(44830)
- 农业(44710)
- 州(43316)
- 基金
- 项目(271191)
- 科学(214374)
- 基金(199313)
- 研究(197468)
- 家(173529)
- 国家(172214)
- 科学基金(148934)
- 社会(125545)
- 社会科(119234)
- 社会科学(119204)
- 基金项目(104949)
- 省(102319)
- 自然(97370)
- 自然科(95206)
- 自然科学(95185)
- 自然科学基金(93445)
- 教育(90903)
- 划(87220)
- 资助(83440)
- 编号(79872)
- 成果(63613)
- 部(60498)
- 重点(60410)
- 发(56935)
- 创(55880)
- 课题(54091)
- 国家社会(52445)
- 教育部(52296)
- 创新(52239)
- 科研(52020)
- 期刊
- 济(166308)
- 经济(166308)
- 研究(113321)
- 中国(67447)
- 学报(57968)
- 管理(55707)
- 科学(54701)
- 财(51903)
- 农(49926)
- 大学(44924)
- 学学(42181)
- 教育(40129)
- 农业(35506)
- 技术(34702)
- 融(29826)
- 金融(29826)
- 经济研究(28693)
- 财经(27009)
- 业经(26004)
- 问题(23686)
- 经(23191)
- 贸(23042)
- 国际(21060)
- 图书(19824)
- 业(19582)
- 统计(19087)
- 技术经济(18714)
- 理论(17668)
- 科技(17592)
- 世界(17577)
共检索到556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威 王珺 陈昊
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不仅存在着城市化水平的差异,还存在着城市规模分布演进趋势不一致的特点。本文率先关注到这一特点,并从城市初始规模的视角入手,探讨和检验了国际贸易和区域内城市间运输成本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基于1998-2013年中国23个省区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等面板数据,本文发现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大城市发挥其规模经济的优势,获取更强的规模增长动力,从而推动城市规模分布趋于集中。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省区内城市间的运输水平会影响国际贸易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在运输成本较高的省区,贸易开放会促使城市规模集中,而在运输成本较低的省区,贸易开放则会令城市规模分布趋于分散。在中国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有助于运输成本较高的区域避免大城市的过度集聚,实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邓娟 孟烨
一、相关背景北纬10度线是国际海运业的黄金航道,同时又是令人胆寒的恐怖水域所在地,世界海盗高发区恰好分布在这条线附近,其中以亚洲的马六甲海峡、北非的索马里海域和几内亚湾的尼日利亚海域最为出名。据统计,2003-2007年,全球已报告发生的海盗袭击事件共1552起,2008年前两个季度统计数据又高于2007年同期20%(表1)。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继军;
文章构建了一种要素、二个部门、三个地区的空间贸易模型,以考察中国出口贸易的动态区域分布。研究表明:在空间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下,沿海地区的工资租金比下降,催生劳动力向沿海聚集,强化了其地理比较优势;沿海地区以港口为节点的多式联运系统显著降低了国际货运成本,提高了其出口份额;地方保护主义抬高了境内运输成本,梗阻了内地与沿海港口的对接,割裂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循环,不利于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刘易斯拐点的逼近抬高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但没有突破产业集聚的支撑点,短期内沿海地区的"出口奇迹"仍将延续。因此,我们要继续发挥东部地缘优势,发展内河运输和铁路运输,降低境内运输成本;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支撑,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继军
文章构建了一种要素、二个部门、三个地区的空间贸易模型,以考察中国出口贸易的动态区域分布。研究表明:在空间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下,沿海地区的工资租金比下降,催生劳动力向沿海聚集,强化了其地理比较优势;沿海地区以港口为节点的多式联运系统显著降低了国际货运成本,提高了其出口份额;地方保护主义抬高了境内运输成本,梗阻了内地与沿海港口的对接,割裂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循环,不利于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刘易斯拐点的逼近抬高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但没有突破产业集聚的支撑点,短期内沿海地区的"出口奇迹"仍将延续。因此,我们要继续发挥东部地缘优势,发展内河运输和铁路运输,降低境内运输成本;加强中西部地区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向 刘洪银
合理的城市规模布局是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规模分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都对经济发展不利。本文首次使用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了服务贸易与城市规模分布的关系,发现全样本下服务贸易使城市规模分布更加集中,但是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存在差异;与全样本回归结果不同,服务贸易却促使OECD国家城市规模分布更加分散,这与两类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关。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目前发展服务贸易和优化城市体系具有警示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罗丹 陈云峰 笪远瑶
地理大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降低境内运输成本,从而促使企业在贸易开放的环境下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本文基于关税、高速公路与进口供应链,从一般贸易企业的进口投入品方面分析了境内运输成本下降对贸易开放的放大作用,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阐述了关税下降对进口供应链分散度的具体影响渠道,论证了高速公路对关税下降效应的放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关税下降和高速公路开通均能提高企业的进口产品分散度和进口来源地分散度;高速公路开通对关税下降效应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进口供应链稳定性依赖度高、交通运输依赖度高的企业来说,放大效应更明显。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关税 境内运输成本 进口供应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盛斌 王岚
本文以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教授的研究为线索全面和系统地回顾与评述了近30年来新贸易理论与经济地理学的最新发展进程、脉络、特点与影响。本文认为新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拥有共同的技术观念(内部规模经济、多样性偏好、"冰山"运输成本),在解释经济活动模式与空间区位选择上相互支撑,并为两个领域的未来研究奠定了全新的视角与基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文
研究城市规模分布,有益于正确认识现有的城市数量和规模,为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市辖区年末总人口为指标计算,2008年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为1.2169,基本符合位序—规模法则;而以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为指标计算的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为1.0061,城市规模分布的均匀程度降低。除了极少数例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落后的省区相对较低;与省区层面比较,国家层面的城市规模分布更均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淑云 孙泽生
文章试图矫正传统分析中未考虑买卖价差导致的进口竞争的疏漏和不足并予以扩展。相较于传统分析,推行出口补贴的出口国福利损失更小,同时还诱致产生了相同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现象。通过引入运输成本因素的分析表明,在出口补贴政策激励下,运输成本的大小将决定相应的贸易模式、贸易量和福利结果。随着运输成本的降低,贸易模式将从单向出口向产业内贸易演变,这时运输成本的耗费成为福利损失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基于出口国内非均质运输成本的研究发现,较高的国内运输成本使不同类企业的市场相分割,还使得出口补贴的分配呈现有偏性。如果国内运输成本下降,将形成低效率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导致大量的运输成本耗费。
关键词:
出口补贴 运输成本 贸易模式 产业内贸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兴科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贸易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影响愈发凸显,其对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设也将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文章从运输成本角度出发,检验了贸易不确定性对终端零售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不确定性的增加会提高零售市场价格,而运输成本的下降则有利于降低零售市场价格,贸易不确定性在低运输成本地区对零售市场的价格冲击更大。此外,易腐品和低价格产品对运输成本的敏感性更大。在国内消费市场加速发展、国内物流网络渐趋完善的背景下,贸易不确定性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在加大国内物流体系建设的条件下,要主动采取措施,深化多边贸易合作以降低贸易不确定性。同时,要主动调整进出口结构,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的发展弹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兴科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贸易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影响愈发凸显,其对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设也将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文章从运输成本角度出发,检验了贸易不确定性对终端零售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不确定性的增加会提高零售市场价格,而运输成本的下降则有利于降低零售市场价格,贸易不确定性在低运输成本地区对零售市场的价格冲击更大。此外,易腐品和低价格产品对运输成本的敏感性更大。在国内消费市场加速发展、国内物流网络渐趋完善的背景下,贸易不确定性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在加大国内物流体系建设的条件下,要主动采取措施,深化多边贸易合作以降低贸易不确定性。同时,要主动调整进出口结构,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的发展弹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盛科荣 金耀坤 纪莉
基于57个国家和地区的截面数据,构建了首位城市规模、首位度、4城市指数、变差系数和偏态系数5个指标来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的多维度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人口规模、经济发展阶段、对外经济联系、区域政治因素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的发展直接与生产条件的区域组合联系在一起。区域人口规模和人均GDP规模的扩大将提高首位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城市人口在高序位城市的集聚程度,对外贸易联系的增强倾向于降低城市人口在高序位城市的集聚程度,首都虚拟变量影响着首位城市和其他高序位城市的相对规模,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民主化程度的增强倾向于降低首位城市规模和首位度。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对外贸易 政治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庆 吴传清 罗翔 曾菊新
根据"五普"和"六普"城镇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按照国际上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阈值标准筛选城市样本,采用统计分布检验、空间基尼系数、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和省域三个层面考察中国城市规模的统计分布模式、空间分布特征和结构演化态势。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但并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和齐普夫分布;城市规模结构呈"金字塔"格局,城市规模差距过小;受行政区划变动的影响,城市规模分布呈现集中化趋势;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增长趋势差异明显。(2)2010年,仅东北地区城市规模服从帕累托分布,其他区域城市规模既不服从帕累托分布也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四大板块内部城市规模差距均过小,且并不存在梯度或反梯度分异规律;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首位城市规模相对优势不突出;2000—2010年,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差距在缩小,而其他区域城市规模差距则在扩大。(3)绝大部分省份内部城市规模发展过于均衡,但也有部分省份城市体系"一城独大"特征明显;省域城市规模差距的地域差异显著,但未表现出梯度或反梯度分异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晓丽 沈得芳 张玉
利用我国2002-2012年省级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分析出口贸易对我国各省区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出口贸易能够显著促进城市集中度的提高,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以帕累托系数衡量的城市集中度增加0.36个百分点。出口贸易对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的集中,对中部地区城市人口集中的影响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对西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表现出一定的分散化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