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44)
2023(19584)
2022(16565)
2021(15315)
2020(13324)
2019(30059)
2018(30078)
2017(57615)
2016(31402)
2015(35310)
2014(35125)
2013(34883)
2012(32236)
2011(29059)
2010(29156)
2009(27523)
2008(27430)
2007(24913)
2006(22044)
2005(20083)
作者
(94504)
(78827)
(78802)
(74615)
(50225)
(37849)
(35699)
(30859)
(29792)
(28212)
(26820)
(26362)
(25303)
(25259)
(24717)
(24459)
(23938)
(23431)
(22976)
(22645)
(19792)
(19491)
(19420)
(18072)
(17821)
(17781)
(17556)
(17553)
(15970)
(15701)
学科
(129394)
经济(129205)
(108258)
管理(102733)
(93951)
企业(93951)
方法(60059)
数学(49598)
数学方法(49019)
(41335)
(39049)
业经(35023)
中国(33650)
(30390)
贸易(30375)
(30159)
(29558)
(27355)
财务(27292)
财务管理(27235)
农业(26316)
企业财务(25796)
(24906)
技术(24438)
地方(22197)
(21975)
银行(21902)
理论(21777)
(21562)
(21158)
机构
学院(459176)
大学(458362)
(191311)
经济(187469)
管理(177036)
研究(154779)
理学(151763)
理学院(150146)
管理学(147629)
管理学院(146804)
中国(119771)
(97132)
科学(95293)
(91824)
(85865)
(79960)
研究所(72140)
财经(72106)
业大(72088)
中心(70987)
(70498)
农业(68088)
(65358)
北京(60931)
经济学(58119)
(55950)
(55115)
(54909)
师范(54143)
财经大学(53272)
基金
项目(301199)
科学(236081)
基金(219529)
研究(213734)
(193966)
国家(192350)
科学基金(163804)
社会(135699)
社会科(128731)
社会科学(128695)
(118020)
基金项目(115810)
自然(108456)
自然科(105943)
自然科学(105907)
自然科学基金(104039)
(99798)
教育(98207)
资助(90610)
编号(84765)
重点(68353)
成果(68325)
(66862)
(64488)
(64083)
创新(59909)
科研(58901)
课题(58800)
(57179)
教育部(56770)
期刊
(211903)
经济(211903)
研究(132129)
中国(88811)
(78238)
学报(76985)
(74437)
管理(69440)
科学(69172)
大学(57969)
学学(55173)
农业(52947)
(44533)
金融(44533)
教育(41694)
技术(41425)
财经(36174)
业经(35034)
经济研究(33556)
(31106)
(30464)
问题(28828)
(27053)
国际(24600)
技术经济(24529)
(22756)
统计(21853)
科技(21598)
世界(21379)
商业(21134)
共检索到691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燕  
使用1999~2010年中国制造业十大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和VAR模型,分析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业工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都会使得中国制造业工资上涨。从制造业的不同行业看,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的冲击会对绝大多数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行业工资产生确定方向的影响,而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的工资影响方向不确定;工资本身的惯性和刚性是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工资变化的主要原因,国际贸易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行业工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不是工资变动的主要原因,但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的工资变化中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喻美辞  
笔者运用2000-2005年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对外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行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将27个细分行业按照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分析了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技术进步等变量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论如下:在不考虑制造业行业特征的情形下,行业的对外贸易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行业的技术进步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在将对外贸易分解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情形下,进口贸易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技术进步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缩小;在考虑制造业行业特征的情形下,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会导致进、出口贸易和技术进步对相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怡  
本文运用我国1998-2006年27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国际贸易的行业间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出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正向的上拉作用,进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负向的下拉作用。但进出口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不同,出口贸易对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均有上拉作用,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大于后者;进口贸易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下拉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上拉作用。基于上述结论,促进出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适当控制最终消费品等产品的进口,有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翟涛  于翠平  
本文将以机器种类数增加为特征的内生技术进步纳入到Acemoglu(2003)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及其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8-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贸易开放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就制造业整体而言,贸易开放缩小了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引致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拉大了工资差距,后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贸易开放引致的技术进步均会拉大工资差距,但是贸易开放会缩小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不显著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明娟  邢孝兵  张建武  
构建一个扩展的劳动力需求动态计量模型,并利用系统GMM方法对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估计,检验国际贸易对制造业行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出口、国内需求对制造业就业有显著正的影响,出口的就业影响效应大于国内需求;进口渗透以及出口导向引起的生产率变化对就业有消极作用,但都不显著;劳动力市场刚性对就业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崇  万兴  胡汉辉  
本文运用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解析了江苏制造业28个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变化,进一步分析了贸易开放、贸易竞争和人力资本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江苏制造业技术进步效应有所放缓,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或技术效率改进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显著;贸易开放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贸易竞争力则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改进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江苏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目前还主要受到资本深化所带来的技术效率改进的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傅元海  叶祥松  王展祥  
借鉴OECD制造业分类法将制造业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技术产业三类,利用1999—2012年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均不对称。理论上,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响机理与作用不尽相同。运用两步稳健系统GMM进行估计发现,自主创新促进制造业结构趋于合理但不能促进其升级:外资不会自动发生技术溢出优化制造业的结构。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技术进步路径:在消化吸收外资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能促进制造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但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寻求高端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突破,制造业结构升级才会伴随高附加值化;提高本地产业技术能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曾国彪  刘书祥  
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就业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就业正相关。从行业内部看,中低技术行业中技术进步促进了就业需求,而高中技术行业,行业垄断程度高,技术变化增长明显,但是技术效率低下,不利于改善这些行业就业吸纳能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敬水  于思源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份2852份农村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运用Gini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进行统计测算;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户人均收入及收入差距由于农户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地区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农户人均收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地理环境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爱贞  钟国强  
机械设备作为资本品,其出口增长被视为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升级的标志;其进口被视为获得国际R&D溢出的重要载体。本文采用DEA法将中国6个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增长。实证分析发现,1993—2010年期间,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增长;装备制造业出口对其技术发展有抑制作用,中间品和成套设备进口对其技术发展都有积极效应。可见,装备制造业进口国外高端设备获取知识和技术溢出的同时,却疲于占据国外中低端市场,把自己锁定在低端分工水平上而抑制了技术发展。因此,需要同时调整装备制造业现有的国际贸易模式和自身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欢  王燕  
技术进步方向是影响要素收入份额的重要原因,但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因素却被忽略了。本文利用1980-2011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测度了技术进步方向,并考察了技术进步方向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大多数制造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都是偏向资本的,1996年是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方向的转折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96-2011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原因,并重点考察了国际贸易的作用。结果表明:国际贸易是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国际贸易使中国复制了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方向。致使中国技术进步方向有偏的影响因素还包括资本深化、国有经济比重降低、研发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瑶  
本文借鉴成本函数的研究方法,采用我国1993~2010年19个工业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影响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相对工资变化的因素。通过计算行业的VSS和回归估计发现,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才是拉动我国相对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外包对相对工资差距起到微弱的缩小作用。根据行业的要素密集度,本文继续将工业行业划分为3个子样本,进一步考察了这些因素对不同要素密集型部门的相对工资的影响,结论与总体回归基本一致。本文的结论与理论预期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和中国加工贸易的特点决定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建中  王曼曼  
基于我国区域制造业集聚的时空异质性分析,考虑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实证考察了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绝大多数省份呈现高度制造业集聚(MI≥0.05)状态,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则呈现中度制造业集聚(0.02≤MI<0.05)状态,且随着时间延伸,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逐渐往东部地区集聚;对于技术进步路径变量,自主研发创新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绿色创新绩效呈现微弱或不显著负向影响;制造业集聚与绿色创新绩效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制造业集聚与自主研发创新的协同效应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而制造业集聚与技术引进及国内技术购买的正向协同效应却受到抑制,甚至负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立卓  杨文举  唐丽淼  
利用改进的C-H模型,就贸易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对中国各制造业部门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研发资本存量对制造业各行业的TFP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8项吸收能力都对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吸收溢出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获得技术具有学习能力的"门槛效应";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技术上已存在瓶颈。改革意愿和制度因素与贸易的交叉项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TFP影响均不显著。因而,在新常态背景下,改变我国贸易结构,提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喻美辞  
本文运用我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从进口贸易R&D溢出效应的角度解释了我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扩大的现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贸易通过R&D溢出的途径使我国制造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制造部门显著增加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和工资收入,扩大了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我国制造业的相对工资差距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效应,进口贸易的R&D溢出对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部门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