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45)
- 2023(8816)
- 2022(7428)
- 2021(6869)
- 2020(5724)
- 2019(13320)
- 2018(12882)
- 2017(24586)
- 2016(12650)
- 2015(14819)
- 2014(14354)
- 2013(14679)
- 2012(14071)
- 2011(12949)
- 2010(12780)
- 2009(11841)
- 2008(11553)
- 2007(10073)
- 2006(9167)
- 2005(8669)
- 学科
- 济(63437)
- 经济(63380)
- 业(34114)
- 管理(33481)
- 方法(29086)
- 数学(26184)
- 数学方法(26034)
- 企(24826)
- 企业(24826)
- 贸(22631)
- 贸易(22619)
- 易(22072)
- 中国(19429)
- 农(15031)
- 技术(13717)
- 财(12277)
- 学(11735)
- 融(11349)
- 金融(11349)
- 业经(11047)
- 出(10935)
- 银(10768)
- 银行(10735)
- 制(10705)
- 地方(10543)
- 行(10414)
- 农业(10311)
- 关系(10295)
- 环境(9234)
- 口(8570)
- 机构
- 大学(196249)
- 学院(191797)
- 济(98643)
- 经济(97329)
- 研究(79584)
- 管理(68353)
- 中国(61818)
- 理学(58018)
- 理学院(57380)
- 管理学(56643)
- 管理学院(56309)
- 科学(44950)
- 京(43411)
- 所(41422)
- 财(40185)
- 研究所(37728)
- 农(34870)
- 中心(33552)
- 经济学(33274)
- 财经(32245)
- 经济学院(30218)
- 经(29825)
- 院(28711)
- 北京(28342)
- 业大(28043)
- 农业(27873)
- 江(27100)
- 科学院(24616)
- 财经大学(24261)
- 范(22452)
- 基金
- 项目(126400)
- 科学(99550)
- 基金(95303)
- 研究(89434)
- 家(86214)
- 国家(85677)
- 科学基金(70853)
- 社会(60191)
- 社会科(57516)
- 社会科学(57507)
- 基金项目(48040)
- 自然(44353)
- 省(44251)
- 自然科(43389)
- 自然科学(43374)
- 自然科学基金(42679)
- 资助(40914)
- 教育(39429)
- 划(39335)
- 编号(31848)
- 部(30281)
- 重点(29758)
- 发(28795)
- 中国(27910)
- 国家社会(27675)
- 创(26591)
- 教育部(25702)
- 成果(25690)
- 创新(25330)
- 科研(24340)
共检索到305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小平 卢现祥 朱钟棣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本文采用DEA方法将中国32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分别就出口和进口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1998—2003年期间,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提高;贸易开放度高的行业并不比贸易开放度低的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口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不显著;但进口显著地促进了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所以,调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模式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进步 生产率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钟世川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1978—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核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度量技术进步偏向情况。结果显示:1987年后我国工业及大多数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增长率比较低且1990年后主要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效率的上升速度小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且资本生产效率下降的速度大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同时,大多数行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越突出,则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越明显。这说明我国工业及行业技术偏向的选择并非是适宜技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燕萍 彭峰
本文采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并运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对国际贸易、自主研发与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9年间,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出现了下降趋势,但其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显著。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并没有促进其生产率增长,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持续的自主研发,而立足于自主研发途径的技术吸收也促进了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因此,在研发设计新产品过程中,高技术产业应具备生产中间产品的能力,减少对中间产品进口的依赖。促进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主要取决于研发投入,但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应注重通过管...
关键词:
国际贸易 自主研发 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平 朱钟棣
本文采用6种计算外国R&D资本的方法和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首次就国际R&D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技术效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我们从这6种方法的比较中发现:当采用有缺陷的两种方法时,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负或者溢出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的结论;而采用其他的四种方法,能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正的结论。因此,从计算方法本身及其结论的比较来看,通过国际贸易渠道的R&D溢出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论更可靠。同时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国内本行业R&D与其他行业R&D对行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阻碍作用。因此,加...
关键词:
国际贸易 R&D溢出 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燃 骆乐 韩鹏
本文运用1999~2005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密集度以及资产负债率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并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化、规模效率等指标值大于"三资"企业;另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较显著的正影响,而资本密集度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先海 刘毅群
物化于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变量。本文对Solow的时期性增长模型进行了扩展,并据此分析了物化性技术进步在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中的作用。研究认为,要保持我国工业的持续性增长,必须改进资本投资结构,注重效率资本的积累,加大对物化有最新技术的设备投入,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率,也可以缓解资源供给限制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物化性技术进步 设备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平 李小克
本文基于Kmenta近似技术从标准化CES生产函数中推导出包含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的TFP增长率函数,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下TFP增长率变化的驱动机制,刻画了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效率增长、资本深化水平及其增长率的协同效应对TFP增长率变化的作用机制。利用中国工业数据对理论机制的检验表明: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效率增长相对滞缓的资本,引发的"资本低效率陷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工业的TFP增长潜力,而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融合推动了TFP增长率增长;相比较而言,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解释了现阶段中国工业TFP增长率的大部分增长。本文为开发和引进有利于TFP增长率提升的适宜技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晓慧
文章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表明,1993-2008年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6%,其中技术效率改善0.4%,技术进步率为0.2%,不同时期生产率增长的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对流通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流通业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万飞 晏梦灵 任菲
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如何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为基础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进行分析,对24家移动互联网上市企业2010—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组成部分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较低,其处于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指数较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大鹏 朱迎春
本文应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了1996—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通过对高技术产业2002年前后各效率变化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深层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1)2002年后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的快速下降。同时技术效率变化取代技术进步成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因素。(2)高技术产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转变,但技术创新能力差,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是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瓶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钟惠波
本文将工业行业归为十个行业大类,结合行业特征,综合分析国际技术溢出和国内R&D在生产率增长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国际技术溢出显著地促进了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提高了技术效率,是我国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2)与国际技术溢出相比,国内R&D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并不显著,这可能和国内R&D过度集中于垄断程度较高的重工业部门有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谷成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扶玉枝 徐旭初
运用Bootstrap-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浙江省粮食和一般经济作物类、蔬菜水果类、畜禽水产养殖类等三类营销合作社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其分解指数,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结果显示:2004—2009年间,三类合作社年均TFP增长率分别为4.34%、1.95%和4.37%,且在5%水平上有意义;技术进步的提高速度呈加快趋势;技术效率表现出下降或增速减缓的趋势;2007年以来政府的扶持效果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上;不同产品类型合作社的TFP增长方式存在差异。政府的政策应以提高技术进步和促进落后合作社追赶先进合作社为核心。
关键词:
合作社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丽霞
笔者采用1978年~2012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借鉴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一种新的测度模型SBM-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核算与分解。实证表明,与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相比,传统的MalMquiSt指数容易导致"技术倒退",致使粮食tFP的估算"被动"提高;我国粮食tFP的空间非均衡性明显,西部地区粮食tFP增长水平最高,东部地区稍低一点,中部地区最低;我国粮食tFP呈上升趋势,且表现出"u"型波动变化特征;我国粮食tFP增长的源泉主要是...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俊玲
以Baldwin (2015)对贸易的划分方式为基础,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深化,构建适宜研究需要的全贸易分解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消费品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中间品出口贸易和非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效应。这不仅说明贸易结构调整的正向溢出效应正逐步显现,同时也说明参与全球化生产活动对中国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需对不同类型贸易间的差异给予必要关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