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2)
2023(5976)
2022(5128)
2021(4507)
2020(3875)
2019(8988)
2018(8788)
2017(16522)
2016(8632)
2015(10177)
2014(9857)
2013(10033)
2012(9672)
2011(8786)
2010(8918)
2009(8021)
2008(7943)
2007(7107)
2006(6403)
2005(5978)
作者
(27610)
(23075)
(23018)
(21779)
(14844)
(11274)
(10487)
(9128)
(8626)
(8189)
(7898)
(7724)
(7675)
(7568)
(7539)
(7207)
(7081)
(6838)
(6742)
(6672)
(5782)
(5771)
(5740)
(5458)
(5290)
(5210)
(5105)
(5046)
(4800)
(4717)
学科
(38670)
经济(38614)
(25323)
管理(24684)
(23242)
贸易(23234)
(22710)
(20958)
企业(20958)
方法(18260)
数学(15634)
数学方法(15484)
(14068)
技术(12318)
(11529)
(10426)
出口(10401)
出口贸易(10401)
中国(9517)
(9141)
(8208)
关系(7684)
业经(7052)
(7010)
金融(7010)
技术管理(6952)
(6328)
地方(6321)
国际(6095)
理论(5834)
机构
大学(133696)
学院(131617)
(63064)
经济(62038)
研究(51313)
管理(46767)
理学(39643)
理学院(39241)
管理学(38633)
管理学院(38418)
中国(38099)
科学(29998)
(29098)
(27117)
(26582)
(25313)
研究所(24526)
中心(21898)
财经(20841)
业大(20768)
经济学(20560)
农业(20401)
(20155)
(19095)
(19021)
经济学院(18828)
北京(18571)
(16558)
财经大学(15481)
(15292)
基金
项目(86532)
科学(66834)
基金(63447)
研究(60746)
(57400)
国家(57028)
科学基金(46706)
社会(38834)
社会科(37091)
社会科学(37081)
基金项目(32142)
(32133)
自然(30189)
自然科(29523)
自然科学(29510)
自然科学基金(29024)
(28048)
资助(27469)
教育(27442)
编号(22606)
(20192)
重点(20173)
(19167)
(18450)
成果(18294)
创新(17509)
国家社会(17101)
教育部(16989)
科研(16931)
课题(16501)
期刊
(66688)
经济(66688)
研究(42483)
中国(27662)
学报(23749)
(22047)
科学(20690)
(19740)
管理(18446)
大学(17837)
(17381)
国际(17140)
学学(16884)
农业(15570)
技术(13250)
经济研究(12858)
(12365)
金融(12365)
教育(12094)
财经(10452)
问题(10284)
(9591)
世界(9454)
业经(9102)
(9075)
(8810)
贸易(8810)
技术经济(8502)
国际贸易(7540)
科技(7075)
共检索到211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秋珍  陈昭  
本文从价值生产角度出发,构建了国际贸易利益失衡分配框架下的技术溢出理论模型,利用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1990~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检验国外技术溢出与国际贸易利益失衡分配的变动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国内研发支出能够减小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单位美元包含的劳动时间差距,改善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间贸易利益分配失衡状态,而且改善程度大于通过进口方式吸收国外技术溢出获得的技术进步;通过进口方式获得的国外有效技术溢出也可以缩小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劳动时间差距,然而其系数不显著;通过出口方式获得的国外有效技术溢出值使得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劳动时间差距反而增大。加入人力资本后,这3个变量系数符号没有发生变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玲  段世德  
中美贸易的技术溢出对中国而言,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增强贸易利益的获取能力;对美国而言,能扩大对华产品出口和技术输出,改善国际收支,优化产业结构并提升经济发展的绩效。我国应利用外贸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借助科技创新增强贸易利益的获取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真  
本文从价值生产角度出发,构建了国际贸易利益失衡分配框架下的技术溢出效应模型,对技术溢出的动力条件、能力条件,以及技术外溢对于溢出国和吸收国贸易利益变动的影响进行了数理证明和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验证了有效技术外溢、自主创新以及国内人力资本存量都对我国与G7间的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圆  陈亚丽  
在事实现象的启示下,本文从技术溢出的视角研究了国际贸易的环境技术效应。基于"生产-污染"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假设当通过国际贸易购买国际先进环保技术以达到国内减排标准时,导致的技术溢出与扩散会对进口国环境规制和污染减排起到正向作用。在实证部分利用环境技术专利数据构建国际和国内环保技术知识存量对中国经验进行检验。结果证实了国际前沿环保技术存在对中国的溢出与转移,并且帮助了工业废水和CO2的减排,而国际贸易正是这一过程的有效路径,这体现出国际贸易环境技术效应的实现途径,同时国内的相关技术存量促进了对溢出技术的吸收与利用。研究还发现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政府对社会福利的重视同样对中国节能减排和环境规制起到了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苏为华  孔伟杰  
国际贸易和FDI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两个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岭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得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现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正处于对外贸和外资的技术溢出有正向效应的阶段,FDI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敏感度更高。国内R&D投入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下国际技术外溢和扩散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外部推力。但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仍然偏低,执法力度薄弱,削弱了我国对国外FDI技术溢出的吸收水平,影响了外资的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贡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众  
文章在研究进出口贸易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985—2007年数据,通过改进的LP模型,将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TFP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仅通过进口贸易渠道溢出的国外R&D投入对我国的TFP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出口贸易通过专业水平、规模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渠道对我国TFP增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文章利用1994-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结合各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构造贸易溢出变量,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贸易增加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量;中西部地区由于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贸易仅仅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量产生影响,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和中西部应该实施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基于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基于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舜佳  李霞  
传统贸易环境技术效应研究忽略了对外贸易知识溢出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对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嵌入知识溢出变量,基于非物化型知识空间溢出属性将其在空间维度扩展成非线性结构,检验对外贸易知识溢出环境技术效应的空间差异性及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二分性。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与辖域内、外经济增长同时构成倒U型关系,但人均收入水平还未逾越能激发清洁生产技术自主创新的"拐点";对外贸易知识溢出的环境技术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其中辖域内物化型知识溢出引致的生产规模效应大于非物化型知识溢出引致的资源集约效应,辖域内贸易环境技术效应为负;非物化型知识跨区域溢出在辖域以外的其他地区引致资源集约效应,辖域外贸易环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国际贸易使国外R&D的外部性扩展到国内,于是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可以突破单一国家的限制,国际贸易成为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由Coeand Helpman开创的通过构造"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变量,以国际R&D溢出分析框架研究贸易的技术溢出的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研究。宏观层面,学者们从计量方法、国外R&D测算、溢出渠道、溢出条件几个方面拓展了CH模型;中观层面,国内外行业内、行业间的R&D溢出得到区分和比较,行业的技术特征对溢出效果的影响得到关注;微观层面,研究的结论相当多元,难于得出进出口贸易提高企业生产率的结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继勇  刘威  
本文在分析美中贸易的"产品内分工"特征与贸易利得衡量标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当前美中贸易失衡中的利益分配实际上是一种各方"互利"的格局,但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以附加值计算的中国企业实际获益要大大小于其他经济体企业,同时,美国贸易逆差的损失可以通过其潜在收益加以弥补。因此,中国应从建立基于"所有权"原则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构建贸易利益分配核算指标体系、重点调整产业与贸易结构以及适当调整外资引入方向等四个方面入手,逐步增加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中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实际获益。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大伟  周德群  王群伟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在不断加强。国际贸易技术溢出能够促进一国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已被诸多学者所证实。运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测算中国各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基于国际贸易视角检验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国际贸易技术溢出促进了中国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平  朱钟棣  
本文采用6种计算外国R&D资本的方法和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首次就国际R&D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技术效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我们从这6种方法的比较中发现:当采用有缺陷的两种方法时,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负或者溢出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的结论;而采用其他的四种方法,能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正的结论。因此,从计算方法本身及其结论的比较来看,通过国际贸易渠道的R&D溢出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论更可靠。同时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国内本行业R&D与其他行业R&D对行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阻碍作用。因此,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有  刘万岚  
有关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的最新经验研究都是在Coe和Helpman(1995)计量模型(简称CH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CH模型的扩展涉及到:R&D溢出变量的不同设定形式;其它溢出渠道的引入;人力资本的具体作用。本文对国外关于进口贸易与技术溢出的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揭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晓磊  张为付  崔凯雯  
一、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揭开了世界上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的序幕。在此之后,中美两国之间的互相喊话不断升级,贸易摩擦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具体进展如表1所示。除了提高进口商品关税外,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的显著特点是美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许志波  钟昌标  
文章首先通过将贸易成本引入H—O模型,从理论上探讨贸易成本对国际贸易利益及利益分配的影响,随后运用1978~2009年测算出的贸易成本等相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从实证上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两群体间存在差异,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贸易成本会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及其分配,当农产品贸易成本高于非农产品时,贸易成本会增强国际贸易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