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5)
- 2023(9078)
- 2022(7663)
- 2021(6920)
- 2020(5905)
- 2019(13277)
- 2018(13252)
- 2017(26051)
- 2016(13792)
- 2015(15686)
- 2014(15393)
- 2013(15553)
- 2012(14561)
- 2011(13112)
- 2010(13050)
- 2009(12195)
- 2008(11985)
- 2007(10777)
- 2006(9716)
- 2005(8752)
- 学科
- 济(58627)
- 经济(58565)
- 业(41737)
- 管理(39395)
- 企(29668)
- 企业(29668)
- 方法(28450)
- 数学(25583)
- 数学方法(25464)
- 贸(23296)
- 贸易(23287)
- 易(22715)
- 农(18417)
- 中国(18400)
- 财(16567)
- 技术(14601)
- 农业(12583)
- 制(11708)
- 业经(11551)
- 银(11059)
- 银行(11014)
- 融(10720)
- 金融(10720)
- 行(10594)
- 出(10483)
- 学(9658)
- 收入(9621)
- 环境(8934)
- 关系(8768)
- 技术管理(8693)
- 机构
- 大学(210288)
- 学院(209027)
- 济(98641)
- 经济(97111)
- 管理(78849)
- 研究(73104)
- 理学(68388)
- 理学院(67723)
- 管理学(66849)
- 管理学院(66496)
- 中国(55646)
- 京(43521)
- 财(43202)
- 科学(42428)
- 农(38629)
- 所(37716)
- 财经(34930)
- 研究所(34209)
- 业大(33114)
- 中心(32195)
- 经(31960)
- 经济学(31742)
- 农业(30955)
- 经济学院(29242)
- 江(29183)
- 北京(27597)
- 财经大学(26078)
- 院(25880)
- 范(24015)
- 师范(23664)
- 基金
- 项目(137196)
- 科学(107053)
- 基金(101292)
- 研究(96669)
- 家(90155)
- 国家(89470)
- 科学基金(74744)
- 社会(64581)
- 社会科(61635)
- 社会科学(61621)
- 基金项目(53621)
- 省(51360)
- 自然(47329)
- 自然科(46267)
- 自然科学(46251)
- 自然科学基金(45435)
- 划(44287)
- 教育(43467)
- 资助(41362)
- 编号(37125)
- 部(31630)
- 重点(30924)
- 发(29803)
- 创(29206)
- 成果(29116)
- 国家社会(28057)
- 创新(27573)
- 教育部(26975)
- 科研(26651)
- 人文(26075)
- 期刊
- 济(101498)
- 经济(101498)
- 研究(62562)
- 中国(37327)
- 学报(34914)
- 农(33608)
- 科学(30911)
- 财(29808)
- 管理(27965)
- 大学(26097)
- 学学(25105)
- 农业(23081)
- 融(20976)
- 金融(20976)
- 经济研究(18795)
- 贸(18632)
- 国际(17886)
- 技术(17805)
- 财经(17175)
- 业经(16364)
- 问题(15490)
- 经(14826)
- 教育(14703)
- 业(12454)
- 技术经济(12303)
- 商业(11453)
- 世界(10818)
- 科技(10462)
- 理论(10402)
- 统计(9924)
共检索到310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申 杨红彦
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显示在1999~2009年期间,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主要是行业内部劳动力再配置的结果;利用中国工业部门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方法对国际贸易、技术变革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国际贸易具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我国工业部门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而技术进步则存在显著降低工业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这与我国工业部门在研究期内的技术进步具有劳动节约型特征有关。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国际贸易 技术变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周礼
文章利用1997~2008年中国工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以及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997~2008年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主要是由行业本身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致,行业结构变动的效应很小。人均资本量的增加、资本产出比的降低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是导致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和出口贸易的增长则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以及鼓励出口贸易将抑制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快速下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申广军 周广肃 贾珅
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引起研究者和政策界的重视。现有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但是关于企业的市场力量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尚未得到一致的意见。本文扩展了Kalecki(1954)的理论模型,提出企业市场力量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假说,因为企业通过市场力量获取的收益中,工人只能分成其中的一小部分。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中国工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和加成系数,并以此研究市场力量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力量越强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越低,并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变量、样本和模型设定都十分稳健。1988—2007年间,逐步增强的市场力量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10%;对于连续存在的企业,解释力度为30%。市场力量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和内销企业、轻重工业和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异质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秋运 魏下海 张建武
本文试图为理解当前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下,研究国际贸易、工资刚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国际贸易会提高世界水平的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替代弹性,工资刚性促使要素在部门间重新配置,这使得这种影响进一步恶化。利用1995—2007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确认了上述理论预期,也即国际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工资刚性进一步恶化了这种影响。即便在控制其他潜在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劳动收入份额 工资刚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珅 申广军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主要关注企业风险的影响。通过扩展Holmstr?m&milgrom(1987)的经典模型说明,企业风险降低使劳动者努力程度提高,产出水平和工资都得以增长,但是产出增长更快,因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实证研究支持上述分析,企业风险与劳动收入份额正相关,并且在使用替代性的风险指标和不同的模型设定下都有稳健结果。对影响机制的考察发现,企业风险降低时,人均产出比工资增长更快,且工资结构中固定工资份额下降,这与理论分析的预测一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盛斌 牛蕊
通过新增控制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1997-2006年中国28个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从贸易流量和贸易政策两个方面检验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会减少中高技术部门的就业,但促进了中低技术部门的就业。以进出口额为代表的贸易流量指标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工业部门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即出口增长拉动了就业,而进口增加对就业则是消极的。但在具体影响程度上,贸易流量对中低技术部门的冲击均大于其对中高技术部门的冲击。
关键词:
贸易 贸易自由化 就业 中国工业部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牛蕊
笔者利用1997年~2009年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检验了贸易在不同工业行业中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提高了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收入,降低非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同时贸易也扩大了产业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贸易对工资的影响不仅依赖于劳动力熟练程度也依赖于行业技术水平。
关键词:
贸易 工资 委托工资回归法 中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彬琳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劳动要素份额变化对工业部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劳动要素份额的"U"型变化规律,将2000-2013年的全时段数据分成劳动要素份额下降与上升两部分,分别检验其对工业部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要素份额下降阻碍了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劳动要素份额上升促进了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与技术进步,但对工业部门效率的影响呈现先阻碍后促进的异质性。前期劳动要素份额的下降降低了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在提高资本要素份额的同时减少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与动力,同时大大降低了对低层次产业与低生产率企业的淘汰门槛,...
关键词:
劳动要素 生产率 技术进步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锋
依据扩展的托达罗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贸易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者;资本深化在前期有利于劳动者,但资本深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却不利于劳动者;城乡之间劳动力自由流动障碍的减少,有利于劳动者。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秋锋
依据扩展的托达罗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贸易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者;资本深化在前期有利于劳动者,但资本深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却不利于劳动者;城乡之间劳动力自由流动障碍的减少,有利于劳动者。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玖立 张龙
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关税数据,本文采用倍差法(DID)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报酬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显著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分所有制进行回归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主要是由私营企业带动的。进一步研究揭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源于在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及低劳动生产率企业的进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磊 谢建国 张二震
在一般均衡框架内构建了一个贸易"引力模型",采用我国和160个国家(地区)间14年的进口贸易数据,研究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与进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每提升1%,将引起进口下降1.97%~4.61%。这主要是由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以非消费品为主和进口企业融资严重依赖内源性融资导致的,因此在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初次收入分配结构改革中,应辅以刺激居民消费性进口需求和多元化企业进口融资渠道等政策措施,以稳定我国进口贸易规模。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进口贸易 初次收入分配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其云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中国2001-2010年贸易开放、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可见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正影响,技术进步则表现为负影响。除此之外,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效应的因素还有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及人力资本;而外商投资、资本产出比及银行部门扩张对其有负影响。从空间溢出效应看,贸易开放、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和银行部门扩张在空间上具有溢出效益,其他变量的空间溢出效益不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滕瑜 朱晶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我国的中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对我国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分配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我国工业部门31个细分行业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first-differenceGMM)方法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工业部门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最终产品贸易对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收入的负向影响,中间产品贸易对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并且,中间产品贸易的影响作用大于最终产品贸易。随着我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中间产品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的增加会加剧我国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扩大。
关键词:
中间产品贸易 收入分配 工业行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秋运 张建武
本文使用1997~2007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国际贸易、最低工资和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旨在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中国所出现的一系列看似不相关且互相矛盾同时在时间上又耦合的现象。研究发现国际贸易背景下最低工资的扭曲使得资本和劳动要素在部门间再分配,导致我国资本密集型部门不断深化以及劳动密集型部门渐趋萎缩,最终使得我国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即便在控制其他各种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潜在因素,其结论也具有稳健性。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国际贸易 最低工资 扭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