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1)
2023(8604)
2022(7242)
2021(6723)
2020(5725)
2019(13531)
2018(12902)
2017(24838)
2016(13152)
2015(15444)
2014(14593)
2013(15226)
2012(14530)
2011(13379)
2010(13246)
2009(12483)
2008(12028)
2007(10382)
2006(9216)
2005(8566)
作者
(38845)
(32353)
(32287)
(30809)
(21110)
(15777)
(14587)
(12616)
(12599)
(11502)
(11393)
(11061)
(10626)
(10467)
(10404)
(10242)
(9671)
(9532)
(9518)
(9153)
(8106)
(7887)
(7874)
(7480)
(7333)
(7329)
(7220)
(6829)
(6571)
(6500)
学科
(66350)
经济(66284)
(35802)
管理(34872)
方法(34679)
数学(31711)
数学方法(31504)
(28401)
企业(28401)
(20351)
贸易(20342)
(19995)
中国(19606)
(16997)
(14389)
(14066)
(13295)
(11481)
金融(11481)
(11085)
业经(11006)
(10161)
银行(10136)
(9833)
(9814)
地方(9585)
(9488)
出口(9477)
出口贸易(9477)
农业(9402)
机构
大学(202372)
学院(195469)
(97571)
经济(96264)
研究(74990)
管理(73875)
理学(63859)
理学院(63180)
管理学(62420)
管理学院(62069)
中国(59526)
(43618)
(43366)
科学(41519)
(37790)
财经(35061)
研究所(34310)
经济学(33305)
中心(32519)
(32471)
(32342)
经济学院(30268)
北京(28130)
(27088)
(26959)
财经大学(26636)
业大(26557)
农业(25840)
(23053)
师范(22754)
基金
项目(130132)
科学(103984)
基金(100409)
研究(91962)
(89035)
国家(88426)
科学基金(74967)
社会(63135)
社会科(60321)
社会科学(60310)
基金项目(51052)
自然(47418)
自然科(46415)
自然科学(46398)
自然科学基金(45683)
(44716)
资助(43588)
教育(41801)
(40184)
编号(32689)
(31837)
重点(29885)
国家社会(28671)
中国(28100)
教育部(27729)
(27715)
成果(27128)
(26530)
人文(25692)
科研(25463)
期刊
(98545)
经济(98545)
研究(63871)
中国(37969)
学报(32010)
(31973)
科学(29654)
管理(28209)
(27362)
大学(24733)
学学(23235)
(21374)
金融(21374)
农业(18968)
经济研究(18804)
财经(18643)
(18306)
国际(17519)
(16102)
教育(15111)
技术(14399)
问题(14132)
世界(13678)
(12190)
业经(11974)
统计(10845)
技术经济(10273)
(9070)
理论(8281)
(8264)
共检索到301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学信  
文章从国际交换价值的角度研究了一价定律的内涵,提出了"国际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且证明了国际购买力平价是严格意义上的均衡汇率。2009年人民币贸易品购买力平价为6.70元人民币/美元,而国际购买力为5.49元人民币/美元,后者可作为确定人民币汇率处于均衡水平的参考。文章还简化了净出口函数,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近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其次是因为"J曲线效应";(2)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改善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以提高国际购买力平价,而不是调整人民币汇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娟,张思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俊钢  段果  
为避免单独分析物价或汇率研究而导致国际国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数据分析失效,本文将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综述,同时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汇率和物价通胀率进行实证分析。运用这种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避免进入过去国际金融学研究经常对市场进行分割以及隔离法宏观分析的套路,有利于为20世纪的价格理论体系提供相互联系而统一的研究范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志萍  
本文介绍了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开放经济理论的基石———购买力平价及实际汇率的相关实证检验方法。以发达国家双边汇率作为样本数据进行检验 ,发现在样本期间足够长、样本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 ,PPP假设成立。此外 ,由于实际汇率对PPP的均值复归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 ,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建立非线性汇率动态模型。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温建东  黄昊  
文章综述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实证检验结果,对25个国家和地区1975年以来的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偏离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从静态来看,发展中国家名义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从动态来看,发展中国家在追赶过程中其名义汇率变动向购买力平价趋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娟  
作为最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被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但是重点针对亚洲新兴市场的研究依然有限。本文对七个亚洲新兴市场进行了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均衡关系的实证检验分析。针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作者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1957-2011年的汇率(以美元作为基础汇率)及季度价格水平(本文采用CPI作为价格水平指数)。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长期均衡在亚洲新兴市场中均不成立。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或许会导致其不理想结论的因素,并针对文章的实证研究得出新的改进方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柏满迎  郑海涛  刘小平  
本研究在分析Fisher-购买力平价(PPP)指数的缺陷基础上,给出了改进Fisher-PPP指数的基本原理和两种改进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PPP指数形式;并利用这种改进的PPP指数,以1995年为基准年份,测算中国与美国制造业的产出PPP,并与Fisher-PPP指数进行了对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芳东  
全球国际比较项目(ICP)大约每隔5年或6年调查一次,在2005年一轮ICP结束之后,亚洲开发银行应用简缩信息法把中国2005年基准期的购买力平价(PPP)数据更新到2009年。据亚行测算,2009年中国PPP值为1港币等于0.633元人民币,高于2005年的0.606元人民币,相当于汇率的72%。4年间随着价格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币实际购买力有所趋弱,购买力平价与汇率之间差距缩小。本文对亚行更新2009年PPP数据的方法、结果及其问题作详细分析、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芳东  
在世界银行公布200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PPP)数据以后,国际社会提出了种种质疑,本文分别从我国价格水平变化和经济增长变化之间的关系、地区和城乡之间价格差异、代表性和可比性商品之间价格差异及其对PPP的影响方面,论证我国PPP数据的合理性。研究发现,我国PPP值和价格水平指数具有明显的宾大效应,即相对价格水平偏低,而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价格水平和PPP值呈较大幅度上升趋势。我国地区价格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相关度减弱,国内宾大效应不明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可比性和代表性产品之间价格差异较小,抽样分布对PPP影响有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芳东  
对购买力平价和汇率在GDP国际比较中的重新评价——兼评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地位余芳东ABSTRACTBasedonthesummarizationofthetheoryandthepracticeofU.N.Internation-alCompari...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希义  任若恩  
本文首次以购买力平价作为货币换算系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精确计量了我国商业银行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效率差距。研究结果证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生产效率平均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最好的商业银行的四分之一,差距很大,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投入过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任兆璋  宁忠忠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葛兰杰因果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并不遵循购买力平价理论。因而不应以该理论为依据要求人民币升值。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吕德宗  杜金柱  
购买力平价作为其他汇率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中汇率决定的重要依据,仍然备受关注。特别是伴随着计量技术和数理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不断累积。购买力平价之谜便是其中的重要命题之一。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脉络和购买力平价之谜的内涵,然后采用中国、日本和美国三国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单位根、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多角度验证了购买力平价之谜和购买力平价的有效性,并对购买力平价对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解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  
我国将于2012年通过购买力平价换算GDP参与国际比较项目(ICP),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是否成立是我国能否顺利参与这一项目的关键。在中外购买力平价(PPP)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三变量模型,对1950~2009年间人民币汇率及其中美CPI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为我国参与ICP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