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5)
- 2023(15802)
- 2022(13158)
- 2021(12165)
- 2020(10447)
- 2019(24258)
- 2018(23365)
- 2017(44549)
- 2016(24241)
- 2015(27410)
- 2014(27160)
- 2013(27218)
- 2012(25589)
- 2011(22819)
- 2010(23030)
- 2009(21811)
- 2008(22129)
- 2007(19819)
- 2006(17207)
- 2005(15954)
- 学科
- 济(112488)
- 经济(112365)
- 业(95567)
- 企(84483)
- 企业(84483)
- 管理(83663)
- 方法(53393)
- 数学(43897)
- 数学方法(43600)
- 财(36711)
- 农(33577)
- 业经(31704)
- 中国(29962)
- 贸(25229)
- 贸易(25207)
- 务(25180)
- 财务(25153)
- 财务管理(25106)
- 易(24637)
- 企业财务(23826)
- 农业(23594)
- 制(22818)
- 技术(19711)
- 和(18735)
- 地方(17983)
- 策(17660)
- 划(17620)
- 理论(17440)
- 融(17349)
- 金融(17347)
- 机构
- 学院(354932)
- 大学(354842)
- 济(161098)
- 经济(158322)
- 管理(142695)
- 理学(122304)
- 理学院(121120)
- 管理学(119653)
- 管理学院(119001)
- 研究(118658)
- 中国(96593)
- 财(76166)
- 京(74257)
- 科学(66463)
- 财经(60284)
- 所(59207)
- 农(57897)
- 经(54950)
- 中心(54943)
- 江(53526)
- 研究所(53032)
- 经济学(50467)
- 业大(48089)
- 北京(47294)
- 经济学院(45821)
- 农业(45411)
- 财经大学(44682)
- 院(42295)
- 范(42043)
- 州(41733)
- 基金
- 项目(227002)
- 科学(181541)
- 基金(169305)
- 研究(168447)
- 家(145845)
- 国家(144593)
- 科学基金(125672)
- 社会(111040)
- 社会科(105523)
- 社会科学(105493)
- 基金项目(88589)
- 省(85504)
- 自然(79088)
- 自然科(77335)
- 自然科学(77313)
- 教育(76906)
- 自然科学基金(76089)
- 划(72050)
- 资助(69677)
- 编号(66653)
- 成果(54020)
- 部(52847)
- 重点(50703)
- 创(49408)
- 发(48589)
- 国家社会(47286)
- 教育部(46020)
- 创新(45563)
- 业(45445)
- 课题(45147)
- 期刊
- 济(176979)
- 经济(176979)
- 研究(108118)
- 中国(69170)
- 财(63052)
- 管理(55388)
- 农(52782)
- 学报(48769)
- 科学(47897)
- 大学(38217)
- 融(37004)
- 金融(37004)
- 农业(35957)
- 学学(35913)
- 教育(32262)
- 技术(31512)
- 财经(31084)
- 经济研究(29167)
- 业经(28293)
- 经(26793)
- 问题(23748)
- 贸(23729)
- 业(22796)
- 国际(21406)
- 技术经济(20695)
- 世界(19876)
- 统计(18056)
- 财会(17106)
- 商业(16773)
- 策(16509)
共检索到542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妍妍 李磊 庄媛媛
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营商环境与企业绩效调查的相关数据,文章使用回归方法和PSM方法分析了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具有显著影响,拥有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将增加企业出口的概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也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将扩大出口企业的销售规模。进一步用PSM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结果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兰健 张洪胜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2000—2009年的合并数据,研究了城市集群商业信用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中体现在促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上。具体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控制集群企业数目和集聚程度后,结论保持稳健。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依据企业是否更换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检验都证实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应重视集群商业信用等非正规融资在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华 许和连 杨晶晶
文章基于"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假说,利用中国企业面板数据,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出发,纳入出口状态变量,分别采用固定效应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和Olley-Pakes半参数估计法克服潜在的同步性偏差和选择偏差问题,在从微观角度充分控制企业异质性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出口行为与我国企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相对非出口企业高出20%-30%左右,我国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而对"自我选择"效应的检验结果警示,本土企业以低劳动力成本而非高生产率作为出口竞争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低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保证中国开放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远 余淼杰
Melitz(2003)提出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讨论了企业的生产率对其出口决策的影响。通过在Melitz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信贷约束,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的信贷约束如何同生产率一起影响着它的出口决策。本文发现,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以下情况下企业更容易进入出口市场:(1)项目成功率高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得来自金融中介的外部融资;(2)外商投资企业享有较小信贷约束。用中国制造业的企业数据检测理论假设,发现了有力的证据支持本文的模型预测结果。
关键词:
信贷约束 异质企业 生产率 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灵燕 崔喜君
基于融资的新视角,本文运用192家民营企业面板数据经验分析了FDI对民营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出口更为依赖外源融资能力;外商直接投资仅对合资民营企业和处于产业集聚区的非合资民营企业的出口起到融资缓解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当地融资则加剧了未处于产业集聚区的非合资民营企业出口的外源融资困境;对合资民营企业而言,出口融资约束的缓解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商直接投资,而非合资民营企业出口融资约束的缓解则主要依赖于金融市场改革。
关键词:
FDI 出口 融资约束 民营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玲 高翔 黄建忠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从成本加成视角剖析了企业俘获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加成率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DVAR,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后续的机制分析也验证了以下理论预期:一方面,加成率通过提升产品定价能力抬高了出口产品价格,进而提升了企业出口DVAR,即"产品价格效应";另一方面,加成率提升带来的生产效率改进降低了企业边际成本,同样也提升了企业出口DVAR,即"边际成本效应",且"边际成本效应"要大于"产品价格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涂远芬
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服务业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并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具备较高生产率的服务业企业会主动选择出口市场(自我选择效应),进入出口市场后又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出口学习效应);而中国制造业企业未出现自我选择效应,仅发现了出口学习效应。这一结论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
出口 自我选择效应 出口学习效应 生产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威剑 李梦洁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出口目的国市场收入分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工业企业与中国海关的匹配数据,在控制目的国市场规模和企业层面特征的情形下,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目的国收入不平等性程度的提高会使得该国整体的质量偏好程度下降,这一方面会抑制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另一方面也会使得企业选择性地向该国出口低质量产品。分样本检验的结论表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内收入不平等性的提高会显著阻碍向该国出口的产品的质量升级,最终使得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充斥着大量低质量的产品。
关键词:
目的国市场 收入分配 出口企业 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辛大楞 张宗斌 车维汉
本文首次使用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我国1040家服务业企业数据,并综合利用Probit模型及其边际效应和oLS估计等多种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服务业企业参与到出口行为以及出口密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营时间的增加以及具有国际承认的质量认证可以有效提高服务业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密集度。而从企业所在的地区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教育水平、FDi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等因素对此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进行敏感性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服务贸易 企业 出口概率 出口密集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首陈霄 陆依雯
文章使用2002~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影响。文章的研究发现,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在显著的产品升级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自动化对进口中间品质量的产品升级效应仅发生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则体现为劳动替代效应。此外,企业在垄断行业以及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越好,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正向影响越大;与半成品相比,工业自动化更能促进企业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质量的提升。机制分析发现,工业自动化会通过创新效应、效率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提高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文章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主要是由广延边际变化引起,而集约边际变化并不显著,且工业自动化与进口中间品质量存在联动效应,共同推动企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文章从进口中间品质量角度丰富了工业自动化在企业升级转型中作用的研究,为中国更好地利用工业自动化的机遇提升企业价值链的地位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余骁
文章基于扩展的MO模型,将企业出口模式选择和出口动态效应引入该模型加以讨论,论证了不同出口模式选择下加成率的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不同出口模式可能对企业加成率动态的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渠道。文章认为出口模式选择通过"出口中学效应"和"需求冲击适应效应"分别从成本渠道和价格渠道影响企业加成率。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静态来看,直接出口企业加成率高于间接出口企业;(2)动态来看,企业间接出口后加成率下降,而直接出口后企业加成率提升;(3)东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民营企业表现出更大的动态"加成率效应";(4)针对理论模型中影响渠道的检验显示,直接出口企业的正向"出口中学效应"和"需求冲击适应效应"均显著超过间接出口企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文雁兵 孙莹
本文通过拓展Melitz (2003)提出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阐明了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促进企业出口的理论机制,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当企业生产率较低时,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促进了企业出口,也降低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生产率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与此同时,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越严重,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明显。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国际标准认证的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家云 佟家栋 毛其淋
本文旨在考察人民币汇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利用高度细化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首次从微观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发现:(1)人民币升值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是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通过对出口贸易进行分解,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但不利于退出企业;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新进入产品的质量提升,不利于退出产品,并且对持续存在的产品质量提高具有积极影响;此外,相比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质量提高更快。(3)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的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显著缩短了出口低质量产品的企业的出口持续期,但却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盛斌
贸易与投资逐渐成为企业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文章构建了可用于分析融资约束与企业国际化的理论模型,发现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实现出口,融资能力最强的企业则可以对外直接投资。这一发现对出口依赖度较高且金融市场尚发育不完全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进一步减少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金融市场摩擦,帮助最有竞争力和最高效率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从而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实现贸易增长方式转型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出口 OFDI 企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程超 赵春玲
本文采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将信贷需求、需求方配给、供给方配给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应用双重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中小企业需求方配给和供给方配给的影响因素。而且,识别了风险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两种重要的需求方配给机制,并进一步探究影响风险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需求方配给是信贷配给的主要形式,金融市场上存在多种形式的非价格配给。传统的硬信息贷款技术所引致的非价格条款往往将规模较小、硬信息不充分但具有成长性和拥有研发投入需求的企业排除出信贷市场。尽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信贷需求更强,但却更不愿意表达出来。对于银行审批流程和放贷偏好的预期,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因交易成本或风险成本过高而主动退出信贷市场。未来的改革应在继续增加银行业竞争的同时,深入到贷款技术创新、非价格条款改善以及银行治理结构等微观层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工会谈判力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证据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产业竞争力——来自行业层面的证据
最低工资标准与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
出口行为对企业生存时间的强心剂效应研究——来自1999—2008年中国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国际市场出口需求与中国企业创新行为——基于企业专利数量和质量的经验研究
进口竞争能否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分析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企业层面数据的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产业层面的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演变——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