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1)
2023(5413)
2022(4748)
2021(4316)
2020(3691)
2019(8388)
2018(8168)
2017(15204)
2016(8433)
2015(9656)
2014(9530)
2013(9421)
2012(8999)
2011(8148)
2010(8621)
2009(7806)
2008(7699)
2007(6759)
2006(6199)
2005(5875)
作者
(24507)
(20268)
(20090)
(19296)
(13037)
(9831)
(9322)
(7697)
(7683)
(7336)
(7091)
(6817)
(6439)
(6423)
(6420)
(6394)
(6057)
(6041)
(5884)
(5865)
(5325)
(4875)
(4862)
(4767)
(4668)
(4579)
(4546)
(4519)
(4082)
(4035)
学科
(33927)
经济(33874)
(19371)
管理(18569)
方法(15323)
(14822)
企业(14822)
数学(13430)
数学方法(13296)
(10034)
中国(9752)
(9445)
贸易(9438)
(9253)
(7807)
金融(7807)
(7182)
(7111)
银行(7090)
(6998)
(6869)
业经(6735)
(6546)
农业(6338)
理论(6125)
地方(6005)
教育(5218)
世界(4579)
关系(4555)
(4467)
机构
大学(122036)
学院(118090)
(52412)
经济(51327)
研究(44588)
管理(42778)
中国(36178)
理学(35721)
理学院(35264)
管理学(34734)
管理学院(34507)
(26079)
(25091)
科学(24652)
(22367)
中心(21457)
(20678)
研究所(20129)
财经(19454)
(19136)
(17745)
(17007)
师范(16847)
业大(16803)
北京(16782)
经济学(16681)
农业(16134)
(15298)
经济学院(15122)
(15018)
基金
项目(74940)
科学(59033)
基金(55423)
研究(55307)
(49397)
国家(48554)
科学基金(40525)
社会(36082)
社会科(34361)
社会科学(34350)
基金项目(28559)
(27496)
教育(26191)
自然(25029)
自然科(24478)
自然科学(24471)
(24130)
自然科学基金(24074)
资助(23291)
编号(21640)
成果(19370)
(17486)
重点(17036)
(15754)
国家社会(15601)
课题(15572)
(15328)
教育部(15254)
大学(14567)
人文(14453)
期刊
(58605)
经济(58605)
研究(41268)
中国(26907)
学报(19158)
(18823)
金融(18823)
(18580)
(18288)
科学(16848)
教育(16028)
管理(15734)
大学(14890)
学学(13560)
农业(12294)
国际(10311)
财经(9754)
经济研究(9352)
(9148)
技术(9040)
(8482)
问题(8101)
业经(7609)
世界(7495)
图书(7386)
(7010)
理论(5963)
(5932)
(5904)
论坛(5904)
共检索到195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韩文秀  
从历史经验看,一个国家货币演变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具备一些重要的条件,经历过一个曲折的过程。大致来说,共性因素包括: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发达而开放的金融体系,信誉良好而坚挺的货币,庞大的贸易盈余和对外投资,广泛的文化政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文秀  
国际货币、国际语言都既是国际媒介工具,又是文化载体,既具有全球性公共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国家民族的烙印。国际货币、国际语言与国家实力是三位一体关系,国家实力是本源,国际货币、国际语言地位是结果。超主权或主权性质的单一世界货币、单一世界语言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具有可行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陶士贵  刘睿辰  
货币作为一国官方指定的特有的经济交流媒介,与语言一样都是有着国家民族印记的文化载体,它们不仅在本国国内履行着相应的职能,有时还承担着国际交流媒介的责任。可是当今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百多种货币,更有几千种语言,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货币和语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增刚  
研究国际组织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从国际公共产品形成的角度研究国际组织的存在及发展方向问题等。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演进进行经验检验,可知为民族国家提供需要的公共产品是国际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文秀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成为各方讨论的一个热点。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问题也引起国内外关注。本文拟结合影响国际货币国际地位的因素变化,着重从人民币与现有的主要国际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智  黎鹏  方晓萍  
本文运用各时期的历史数据分析不同国际货币体系下英镑与美元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成因,利用GIS方法描述英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空间分布状况,发现无论在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的相互依存格局是国际货币实现空间拓展的主要原因,而在位货币的网络外部性效应将延缓在位国际货币的空间收缩。上述分析的政策含义在于现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得不偿失,人民币国际化应走谨慎、渐进的国际区域化之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冠群  周寂沫  
2016年3月,穆迪和标准普尔公司降低中国主权评级展望至负面,惠誉公司保持A+等级未变。在全球经济金融敏感时期和人民币国际化长期进程中,清醒认识主权信用评级对国际货币博弈的影响极为必要。主权信用评级对国际货币博弈具有影响三大评级机构影响力的形成。信用评级机构基本职能是评估证券及其发行者信用等级并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依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威廉·R.怀特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使经常账户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还会形成资本从大国向小国大规模溢出的效应,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根源。若不消除,全球经济失衡在未来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债权国和债务国都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采取共同行动完善国际货币体系,降低全球经济失衡的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义明  潘英丽  
本文发现美元对油价的影响在2001年前不明显,2001年后明显增强。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重新考察了美元对油价的影响机制。认为美元主要通过其在国际上承担的三种职能来影响油价,其中计价与价值储存效应为负,结算效应为正;2001年以前,价值储存效应比较弱,计价与结算两者效应一负一正倾向于相互抵消;而2001以后,价值储存效应明显加大,三种效应两负一正,美元对油价的负面影响显著提高。另外,分析表明中国因素不重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兰  
本文从国际货币契约视角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发展。文章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最根本属性在于无约束的纯信用本位货币特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正是在这种信用货币本位下的储备国道德风险作用的集中表现。本文对关于国际货币地位形成的"抵押资产契约"说进行评析,并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通过货币竞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来克服无约束的信用本位的弊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爱宗  黄梅波  
当前,国际货币无约束的供给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来源,因此,如何约束现行体系下国际货币的供给行为便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考察了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对国际货币供给行为的约束机制,认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提高,但是这依赖于国际货币地位的对称性。结合欧元发行之后的情形,本文认为欧元相比美元实力仍有差距,同时二者还没有展开实质意义上的竞争,这使得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效应的发挥受到制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彩虹  
一、国别性货币发行的价值基础现在流通于世的货币,大多是由各国发行的纸币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银行制度性支付手段(如支票、汇票、期票等等)。在银行制度开始进入社会生活时,由银行发出的各种银行凭证流通于社会,是足额地有着商品性货币(黄金货币)价值支持的,流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津含  陈建  
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货币的发展过程,电子支付的便利、密码技术的发展使数字货币大量涌现。从货币学派基本理论:货币本质论、货币数量论、购买力平价理论三方面来探讨数字货币与各国主权货币、黄金货币的差异,发现数字货币独特的比较优势,因此判断未来法定数字货币会以主权货币的补充货币、替代现有主权货币、成为国际本位三步走的方式最终成为新的国际本位。在数字货币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行繁荣发展的同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需要相关领域的重点关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胜  
本文拓展了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模型,在引入国际货币和不完全汇率传递的框架下重点考察了最优货币政策问题。研究表明最优货币政策不仅取决于国际货币的比重,而且还受到汇率传递程度、经济开放度、货币需求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货币份额的下降和汇率传递程度的上升都能提高宏观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从而改善纳什均衡的福利水平;然而国际货币的存在和不完全汇率传递却可以为两国的货币政策合作提供更多的福利改进空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双宁  
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系列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整套安排和惯例。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告诉人们,必须加快改革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其中主要有三大改革,除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外,再有一项就是加快推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美国无监控的货币发行权、美元铸币税的独享权以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权,虽为历史形成,但已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种种弊端。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世界货币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人民币的发展前景做了预测,并提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和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