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5)
- 2023(11756)
- 2022(9800)
- 2021(9061)
- 2020(7042)
- 2019(16428)
- 2018(16209)
- 2017(30727)
- 2016(16794)
- 2015(19010)
- 2014(19037)
- 2013(18765)
- 2012(18217)
- 2011(16839)
- 2010(17598)
- 2009(16082)
- 2008(15939)
- 2007(14466)
- 2006(13236)
- 2005(12480)
- 学科
- 济(74400)
- 经济(74313)
- 管理(43380)
- 业(41583)
- 企(32187)
- 企业(32187)
- 中国(24261)
- 方法(23283)
- 农(21949)
- 地方(21218)
- 数学(18985)
- 数学方法(18698)
- 业经(17408)
- 贸(16270)
- 贸易(16251)
- 易(15711)
- 财(15578)
- 融(15424)
- 金融(15424)
- 学(14996)
- 制(14858)
- 农业(14642)
- 银(14620)
- 银行(14590)
- 行(14261)
- 理论(13706)
- 策(12553)
- 发(12074)
- 地方经济(11404)
- 和(10923)
- 机构
- 学院(242004)
- 大学(239799)
- 济(102750)
- 经济(100310)
- 研究(93675)
- 管理(85232)
- 中国(73606)
- 理学(70500)
- 理学院(69635)
- 管理学(68455)
- 管理学院(68010)
- 科学(54554)
- 京(53181)
- 财(49339)
- 所(48588)
- 研究所(43402)
- 农(42817)
- 中心(42124)
- 江(40303)
- 财经(36681)
- 北京(34941)
- 范(34448)
- 师范(34045)
- 院(33914)
- 农业(33186)
- 经(33181)
- 业大(33119)
- 州(32668)
- 经济学(31173)
- 省(29088)
- 基金
- 项目(147383)
- 科学(114668)
- 研究(112334)
- 基金(102796)
- 家(89677)
- 国家(88843)
- 科学基金(74269)
- 社会(68614)
- 社会科(64898)
- 社会科学(64887)
- 省(58578)
- 教育(52716)
- 基金项目(51882)
- 划(49754)
- 编号(46851)
- 自然(45856)
- 自然科(44734)
- 自然科学(44719)
- 自然科学基金(43926)
- 资助(43906)
- 成果(40846)
- 发(37639)
- 课题(35358)
- 重点(34256)
- 部(32618)
- 创(30838)
- 发展(30439)
- 展(29913)
- 性(29170)
- 年(28828)
- 期刊
- 济(128384)
- 经济(128384)
- 研究(82885)
- 中国(60362)
- 农(41210)
- 教育(37516)
- 财(35849)
- 学报(35570)
- 管理(35454)
- 融(33566)
- 金融(33566)
- 科学(33522)
- 农业(28044)
- 大学(27342)
- 学学(25291)
- 技术(23119)
- 业经(20853)
- 经济研究(20480)
- 财经(18408)
- 国际(16607)
- 问题(16566)
- 贸(16055)
- 经(15990)
- 业(14799)
- 世界(13586)
- 坛(12472)
- 论坛(12472)
- 图书(12223)
- 职业(11676)
- 技术经济(11144)
共检索到406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栗亮 盛雯雯
文章从国际货币政策合作理论建模、国际货币合作收益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际货币政策合作理论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在后危机时代新的国际经济背景下,国际货币政策合作实践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文章从中国角度出发,得到了中国未来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合作的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政策合作 合作收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梁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基金组织对资本流动及资本流动管理的态度出现转变,提出不同国家在实现资本账户开放时应达到某种门槛值并按一定次序进行,赞成在特定条件下重启资本流动管理措施。本文对基金组织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一些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严宝玉 梁珊珊
本文回顾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的发展历程,简要梳理了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在二战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实践,认为发达国家的中介目标演进大致可区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中介目标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认为中介目标选择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密切相关,主流经济学理论为中介目标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建议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应根据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等情况选择和调整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演进过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峰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的结论高度依赖于模型的假定,不同模型对应该采取什么假定存在很多分歧。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对货币政策问题进行的大量理论研究中,不同的假定也深刻地影响着模型的结论。早期的研究采取比较严格的假定,认为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问题类似于封闭经济情形,主张采取稳定国内价格的政策和浮动汇率制,认为这样的政策可以实现弹性价格(工资)下的资源配置。在严格的假定被放松之后,上述结论则未必成立。
关键词: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货币政策 汇率制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列曲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黎平海
本文对一波三折的国际货币政策合作问题进行了探因,在三元悖论的基础上将其从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等维度来展开分析,并探究了国际货币政策合作的存在前提、必要条件、可否持续等问题。最后重申了加强各国货币政策信息交流、在货币政策领域率先展开内部协调、在共同政策目标上求大同存小异、加强各国央行危机管理和联动水平等应对思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应展宇
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提高宏观货币调控的有效性 ,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在过去的 2 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调整。本文在简单介绍中间目标选择一般理论之后 ,通过对西方国家中间目标演变的实践描述和理论分析 ,认为在中间目标的指标选择中 ,货币供给量指标将逐渐退化为监控指标 ,而利率、汇率指标的作用将可能再次凸现。此外 ,本文还探讨了西方国家其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比如信用总量 (扩展含义 )指标、通货膨胀目标以及资产价格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间目标 调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邢毓静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发展邢毓静自1944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签订和1945年10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直致力于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且通过提供短期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胜
本文拓展了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模型,在引入国际货币和不完全汇率传递的框架下重点考察了最优货币政策问题。研究表明最优货币政策不仅取决于国际货币的比重,而且还受到汇率传递程度、经济开放度、货币需求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货币份额的下降和汇率传递程度的上升都能提高宏观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从而改善纳什均衡的福利水平;然而国际货币的存在和不完全汇率传递却可以为两国的货币政策合作提供更多的福利改进空间。
关键词:
国际货币 汇率传递 最优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责以来,在经济约束和结构性特征异常复杂的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当局根据中国经济金融的实际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不断突破思想束缚,积极探索和初步形成了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政策体系和理论基础。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货币经济学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极大推动了理论界和决策者的深刻反思。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和宝贵经验,同时全面梳理了危机以来国外宏观经济理论的新进展、货币政策框架的新方向、货币政策操作的新模式和货币政策调控策略的新变化。事实证明,中国金融宏观调控所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责以来,在经济约束和结构性特征异常复杂的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当局根据中国经济金融的实际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不断突破思想束缚,积极探索和初步形成了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政策体系和理论基础。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货币经济学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极大推动了理论界和决策者的深刻反思。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和宝贵经验,同时全面梳理了危机以来国外宏观经济理论的新进展、货币政策框架的新方向、货币政策操作的新模式和货币政策调控策略的新变化。事实证明,中国金融宏观调控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央行的反思是一致的,有必要加以总结完善。这对于做好新常态下转型中的中国货币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青松
通过分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协调措施及其实施效果,提出了G20机制下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策略,即完善G20框架下的互评机制、提高其决策的有效性、建立G20机制下的多层次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框架和以G20为中心的全球金融治理架构。最后提出中国如何利用G20机制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桂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国的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货币政策更加相互依赖。若戈夫曾经提出在理性预期和资本完全流动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中货币政策的合作不会产生很大利益的结论,但是当今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这一结论不得不重新检验。文章中论证了之所以合作不会产生利益,是因为这种合作是出于外围国家的被动调整所致,从根源来讲,处于核心国家的美国是整个世界货币政策动态制定过程的始端,因此,国际货币政策的合作是动态的过程,只有从源头开始在本国货币政策制定时考虑他国利益,才能使得整个世
关键词:
货币政策合作 新开放经济 溢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强 韩立岩
就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改革二者的关系来看,货币政策改革要与金融市场发展协调进行,要认识问题并适时注意金融市场发展动向,恰到好处地推进货币政策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