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7)
- 2023(10138)
- 2022(8397)
- 2021(7512)
- 2020(5776)
- 2019(13170)
- 2018(12887)
- 2017(24652)
- 2016(12922)
- 2015(14494)
- 2014(14654)
- 2013(14898)
- 2012(14506)
- 2011(13702)
- 2010(14089)
- 2009(13218)
- 2008(12918)
- 2007(11510)
- 2006(10838)
- 2005(10579)
- 学科
- 济(81834)
- 经济(81771)
- 管理(29712)
- 业(27720)
- 地方(24361)
- 方法(23688)
- 中国(22541)
- 数学(20524)
- 数学方法(20426)
- 企(20416)
- 企业(20416)
- 银(19502)
- 银行(19494)
- 行(18598)
- 融(17068)
- 金融(17068)
- 制(16283)
- 农(16248)
- 业经(16026)
- 地方经济(15358)
- 贸(14236)
- 贸易(14221)
- 易(13702)
- 学(12579)
- 发(11861)
- 农业(11312)
- 财(10807)
- 环境(10672)
- 度(9670)
- 制度(9668)
- 机构
- 学院(194636)
- 大学(194391)
- 济(97861)
- 经济(95998)
- 研究(78069)
- 管理(67172)
- 中国(66349)
- 理学(54736)
- 理学院(54055)
- 管理学(53415)
- 管理学院(53037)
- 财(43910)
- 京(42378)
- 科学(41155)
- 所(39729)
- 研究所(35271)
- 中心(34737)
- 财经(33599)
- 经济学(32467)
- 江(30812)
- 经(30403)
- 经济学院(28934)
- 农(28685)
- 北京(28289)
- 院(27398)
- 范(26798)
- 师范(26585)
- 银(26293)
- 州(25351)
- 银行(25338)
- 基金
- 项目(113380)
- 科学(89320)
- 研究(87359)
- 基金(81429)
- 家(69320)
- 国家(68730)
- 社会(58253)
- 科学基金(58073)
- 社会科(55539)
- 社会科学(55529)
- 省(43153)
- 基金项目(40799)
- 教育(39203)
- 划(36312)
- 资助(34445)
- 编号(34224)
- 自然(32553)
- 自然科(31745)
- 自然科学(31739)
- 发(31651)
- 自然科学基金(31174)
- 成果(29379)
- 发展(26618)
- 展(26169)
- 重点(26163)
- 课题(25685)
- 部(25580)
- 国家社会(24985)
- 创(23085)
- 性(22752)
共检索到339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凌云 刘骏民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起源于货币虚拟化而引起的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的区分。这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大行国际货币发行的权利、而很少承担其应有的责任提供了条件,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长时间的失衡将加剧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从国际货币体系本身,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角度加以纠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芳 李霄阳
全球经济失衡具体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差额的持续恶化。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偏离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而引起的国际货币失衡问题,进而探讨了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了高度简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推导证明:在美国贸易地位下降而美元国际地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美国经常账户恶化将不可避免。该判断与历史经验相吻合。其次,本文构造了用于测度国际货币格局偏离贸易格局程度的货币失衡指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作者认为,只有提升新兴贸易大国货币地位,降低货币失衡程度,才能实质性地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李丹捷
本文在考察全球经济失衡内在逻辑和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失衡主要体现为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约束机制的缺失、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的失灵以及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资本流动,不仅导致和固化了全球经济失衡,而且使失衡态势进一步加剧。笔者认为,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矫正全球经济失衡,有效避免危机发生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道平 范小云
本文研究了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下的国际收支问题。分析表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过去30年间频繁发生的众多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该体系安排下,汇率调整很难解决储备货币发行国国际收支赤字和全球失衡问题;无论储备货币国选择国际收支盈余、赤字还是平衡的政策,都难以避免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不稳定。因此,缓解全球失衡、防范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显得尤为关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禹钟华 祁洞之
本文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背景,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回溯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历程,并结合其与资本主义两者间的本质关系,分析了其内在演化逻辑,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始终纠缠于公共产品属性和利益属性的矛盾之中,并与西方资本结合为一体,构建了以西方资本为主导的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在此基础上,对现时局势进行了多角度分析,针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构建,给出了带有中国思想特色的方案及原则。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资本主义 公共产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陈曦 曹军新
自20世纪末数字货币诞生以来,货币制度开启了从有形实物向虚拟数字过渡的新进程,央行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标志着数字货币由私人部门上升至国家层面。货币制度与国家货币发行权的掌控如影随形,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使我们有机会探析国家掌控货币发行权的实质。研究表明:货币形态的演进本质上是货币属性强度的结构性更迭;国家每一次统一货币的行为实质上都是对于货币形态与属性的双重强化;依据历史逻辑,国家掌控数字货币发行权的关键在于对"价值尺度"的把握。
关键词:
货币发行权 货币制度 历史逻辑 数字货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陈曦 曹军新
自20世纪末数字货币诞生以来,货币制度开启了从有形实物向虚拟数字过渡的新进程,央行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标志着数字货币由私人部门上升至国家层面。货币制度与国家货币发行权的掌控如影随形,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使我们有机会探析国家掌控货币发行权的实质。研究表明:货币形态的演进本质上是货币属性强度的结构性更迭;国家每一次统一货币的行为实质上都是对于货币形态与属性的双重强化;依据历史逻辑,国家掌控数字货币发行权的关键在于对"价值尺度"的把握。
关键词:
货币发行权 货币制度 历史逻辑 数字货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乔海曙 王鹏 谢姗珊
金融科技驱动下货币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私人数字货币存在无法稳定履行货币职能、影响货币政策传导、难以监管等问题,强烈威胁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而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天然优势,法定数字货币使货币政策更为有效、金融监管更为精准,各国央行纷纷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应基于从二元信用创造机制渐进地向一体化信用机制演变这一逻辑,在演变过程中法定数字货币对传统纸币和商业银行存款产生了替代效应。为推动法定数字货币尽快发行与流通,应从技术层面为发行流通提供保障,同时确保法定数字货币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纯福
美元作为主权货币国际化,在适应并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其内在矛盾成为世界经济失衡、汇率大幅波动以及流动性泛滥的重要因素。解决美国主权货币国际化助推的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和巨额债务问题,需要美国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还需要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改革,从美元主导的单一货币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美元、欧元以及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人民币共同构成代表和主导北美、欧洲、亚洲等三大经济圈、覆盖全球经济体的国际货币体系。研究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内在矛盾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发展路线的历史逻辑,对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理论和决策参考价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海鸥 欧平
买入国债和买入外汇的货币发行都以有价证券为担保,但其经济意义却相去甚远。买入外汇的货币发行能应对我国目前的经济问题,但是,因为采取这种发行方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缺失,继续这种发行方式则会使我国管理层在缓解旧的矛盾的同时,面对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所以买入外汇的货币发行方式一定要尽快向买入国债的货币发行方式转变。
关键词:
货币发行 物资保证 外汇 国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丹 陈志昂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长期的、高额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持续经常项目顺差。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美国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会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并将最终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本文通过分析5种储备货币的面板数据得出结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的确会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但是这种影响却很微弱;对美元国际地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衡量网络外部性的变量,这意味着人们的习惯是决定美元国际地位的最主要因素。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美国当前的经常项目逆差还不足以对美元的国际地位产生大的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前
作为新兴事物,数字货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货币理论出现了"失语",需要新的解释逻辑。本文基于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范式,构建了基于交易费用与共识成本优化的逻辑框架,利用一致同意规则重新解释了物物交易、物"权"交易、商品货币、贵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到数字货币的货币演化。研究发现,货币是一致同意规则下的社会共识。让所有成员的铸币收益均等的货币方案,才能获得一致同意,成为公众广泛接受的真正货币。私人数字货币不符合货币一致同意规则,因此难以成为真正货币,更遑论取代满足一致同意规则的法定货币。展望未来,法定货币或将出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从而更好地降低交易费用和共识成本。本文探索性提出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AI模型和学习算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汉儒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的接踵而至,使得世界经济失衡原因与再平衡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本文回顾了世界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两方面的文献,并通过引入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系统性缺陷——"选票至上"的公共物品供给逻辑造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其次,国际货币体系是通过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传导机制最终造成了世界经济失衡的局面。因此,世界经济再平衡与美国政治决策机制改革只是同一逻辑的不同表述。最后,欧债危机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再平衡增添了巨大不确定性,当前再平衡进程受阻的必然结果是贸易摩擦和汇率争端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创练 王浩楠 单敬群
美国货币政策是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扰动因素之一,这种扰动同时具有隐蔽性和异质性特征,由此使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制定面临复杂的协调难题。鉴于此,本文在测算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29个经济体溢出效应基础上,构建国际政策协调或非协调模型,同时通过逆推的方式识别在协调或非协调情形下的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规则,并以此为基础测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规则协调与否的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美国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降低全球通货膨胀,但却导致部分经济体产出缺口下降和宏观杠杆周期上升;第二,美国货币政策向受其货币政策牵引更大的经济体输出金融风险;第三,当受美国货币政策牵引更大的经济体采取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时,美国货币政策对该经济体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福利损失都得到较大改善。结合各经济体特征可以发现,加强政府对经济体内部的干预能力,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降低美国货币政策对各经济体的负面效应,并以较低政策成本维护内部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这也为各经济体应对外部货币政策冲击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级官员说,1993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将增长近3%,而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达6%.1992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但他们预计1993年复苏将会加速.复苏将逐渐加速的理由有四: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通胀率低,短期利率达30年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的清偿力危机趋于解决,发展中
关键词:
欠发达国家 短期利率 清偿力 长期利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