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7)
- 2023(10548)
- 2022(9221)
- 2021(8360)
- 2020(7240)
- 2019(16921)
- 2018(17102)
- 2017(32648)
- 2016(18169)
- 2015(20829)
- 2014(21382)
- 2013(20969)
- 2012(19884)
- 2011(18450)
- 2010(18871)
- 2009(17774)
- 2008(17680)
- 2007(15981)
- 2006(14221)
- 2005(13178)
- 学科
- 济(93262)
- 经济(93167)
- 管理(45650)
- 业(39922)
- 方法(35211)
- 企(32205)
- 企业(32205)
- 数学(31015)
- 数学方法(30779)
- 中国(21790)
- 地方(21548)
- 农(20162)
- 财(19299)
- 学(18404)
- 制(18209)
- 业经(16984)
- 贸(15579)
- 贸易(15573)
- 融(15238)
- 金融(15230)
- 易(15057)
- 银(14171)
- 体(14163)
- 银行(14136)
- 地方经济(13801)
- 行(13639)
- 理论(13518)
- 农业(12676)
- 和(12312)
- 环境(11121)
- 机构
- 大学(266245)
- 学院(264906)
- 济(120032)
- 经济(117481)
- 研究(99247)
- 管理(93677)
- 理学(78494)
- 理学院(77574)
- 中国(76678)
- 管理学(76250)
- 管理学院(75752)
- 科学(57803)
- 京(57040)
- 财(56234)
- 所(52121)
- 研究所(46831)
- 农(46167)
- 中心(44450)
- 财经(43122)
- 江(41982)
- 经(38879)
- 经济学(38519)
- 业大(37499)
- 北京(36804)
- 农业(36128)
- 范(35303)
- 师范(34935)
- 院(34681)
- 经济学院(34446)
- 州(32853)
- 基金
- 项目(162610)
- 科学(125512)
- 研究(120653)
- 基金(115116)
- 家(100149)
- 国家(99326)
- 科学基金(82666)
- 社会(75578)
- 社会科(71545)
- 社会科学(71523)
- 省(63521)
- 基金项目(59815)
- 教育(56465)
- 划(53572)
- 自然(50786)
- 编号(49600)
- 自然科(49550)
- 自然科学(49531)
- 资助(48782)
- 自然科学基金(48627)
- 成果(42716)
- 重点(37358)
- 部(36754)
- 发(36342)
- 课题(35795)
- 创(32792)
- 教育部(31443)
- 性(31430)
- 国家社会(31161)
- 大学(30970)
- 期刊
- 济(142593)
- 经济(142593)
- 研究(87877)
- 中国(57381)
- 财(44426)
- 农(41935)
- 学报(41867)
- 科学(36529)
- 管理(34862)
- 教育(31855)
- 大学(31368)
- 融(31363)
- 金融(31363)
- 学学(29422)
- 农业(27431)
- 技术(24173)
- 经济研究(24085)
- 财经(22861)
- 业经(20061)
- 经(19874)
- 问题(18745)
- 贸(16485)
- 国际(15920)
- 业(14696)
- 技术经济(14336)
- 统计(14126)
- 世界(14103)
- 理论(12956)
- 商业(12327)
- 版(12244)
共检索到424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默竹 李俊久
现阶段国际货币体系的性质是全球美元本位制,美元的主导地位源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全球经济失衡、美元风险积聚、美国货币权力的风险,需要加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应是遵循"五性"原则,采取以利益一致为基础的集体行动,走制度化完善与机制化建设并行推进的路径,改革不一定以货币的多极化为终极目标;为谋求自身正当和合理的利益,中国需要在理念上广泛寻求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层共识,在行动上积极参与供给全球性和区域性公共产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勇
本文通过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史实,梳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回顾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希望从中获取智慧的启迪,并据此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个人见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问题是本位货币的选择,一个公平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摆脱对单一主权货币的过度依赖,由所有参与国共同管理,扩大特别提款权的发行规模和使用范围,是现实条件下能被各国接受的可行方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熊爱宗
本文从国会单个议员和国会整体两个层面通过二值选择模型分析美国国会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议案投票的影响。在单个议员层面,对议员政党属性、意识形态倾向、相关利益集团、所在选区利益四个因素的经验检验显示:议员来自民主党,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倾向越强,获得金融利益集团的政治捐资越多,将越支持基金组织议案,而选区金融产业发展程度则与议员的投票行为具有负相关关系。在国会整体层面,民主党成为众议院多数党对国会通过基金组织议案影响显著,美国良好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国会通过基金组织议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熊爱宗
本文从国会单个议员和国会整体两个层面通过二值选择模型分析美国国会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议案投票的影响。在单个议员层面,对议员政党属性、意识形态倾向、相关利益集团、所在选区利益四个因素的经验检验显示:议员来自民主党,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倾向越强,获得金融利益集团的政治捐资越多,将越支持基金组织议案,而选区金融产业发展程度则与议员的投票行为具有负相关关系。在国会整体层面,民主党成为众议院多数党对国会通过基金组织议案影响显著,美国良好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国会通过基金组织议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天倩 朱小梅
借助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现状,并指出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最大问题在于制度失衡导致的国际公共产品供需总量、结构及期限的错配,这种制度的失衡使得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呈现出不公平、不稳定、效率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的特点。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产权界定不清导致高额的交易成本、中心国家对于国际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产生了国际货币领域的"公地悲剧"、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长期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危机频发。因此,未来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或将历经短期的诱发性变迁和长期的强制性变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淑兰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暴露无疑。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将会成为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要力量。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其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话语权严重不匹配,这也成为国际货币体系运行压力的来源之一。本文先概括了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几个特征,着重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及其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表达了新兴经济体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诉求。最后本文提出了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新兴经济体 国际货币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李丹捷
本文在考察全球经济失衡内在逻辑和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失衡主要体现为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约束机制的缺失、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的失灵以及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资本流动,不仅导致和固化了全球经济失衡,而且使失衡态势进一步加剧。笔者认为,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矫正全球经济失衡,有效避免危机发生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国彪
由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姜凌教授和谢洪燕副教授主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基于区域国际货币合作视角的研究》一书,以美国次贷危机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崇仪
一部国际金融发展史,也是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历史.周新民教授主编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简称《体系论》)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一本系统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前景的.有理论深度、有特色的著作.在我国.以国际货币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专著较少,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个空白. 下面,拟对《体系论》作一评介. 一、国际汇率体制与本位制度改革的基本立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大庆
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指货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得到普遍接受、持有者很容易用它去交换世界各国商品的性质。要准确衡量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必须把使用量和使用范围综合考虑。以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来衡量,美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际货币,全面发挥了国际间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与国际货币体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微观基础,而后者对前者有反作用。从国际可交易性来分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键词:
国际货币 可交易性 国际货币体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袁辉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之间的潜在矛盾推动了货币形式的发展,并引发货币品质维护的新问题。通过聚集成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上层货币支撑着下层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充分性,后者则更加灵活地适应商品流通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需要,同时导致再生产不顾消费界限而达到极度紧张和普遍投机。任何货币形式都不能解除货币关系的固有矛盾,信用货币的内生创造和货币金字塔的持续扩张,从而金融体系的过度膨胀,必然以追求更高品质货币、货币等级全面收缩、重建货币基础和价值基础为归宿。因此,商品流通和资本主义再生产始终面临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内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及货币基础与金融体系之间矛盾的约束,尽管货币当局可以规训货币金融体系,并在危机时施以援手,但它无法消除危机。
关键词: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货币品质 货币金字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范章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在地区范围内和全球范围内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这种合作从企业层面上升到政府层面,在平时应以经济(或金融)监管为重点,增强有关制度、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及风暴,则重点应是如何联手和克服风暴。同时,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应以改革传统的决策权结构、推进监管国际化、确定国际储备基础的本位币和成立应急小组等为主要内容,并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以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
经济危机 宏观政策 国际合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国庆
针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国际上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改革方案,但每种方案都有不足,通过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可以发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缺陷实际上是稳定性差,要达到提升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稳定性这一目标:改革IMF;构建全球性新的金融架构;安排好区域性货币将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货币体系 缺陷 改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扬
本文回顾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各国为求自救所寻求的两条路径,即建立某种货币联盟和重新实行美元本位制。在分析美元本位制利弊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对于亚洲国家来说,唯一的出路在于效法欧洲,积极推进亚洲货币的一体化进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连平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以来,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争论,波澜起伏,所涉及的与体系本身有关的主要有三大问题:本位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这些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