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6)
- 2023(11418)
- 2022(9660)
- 2021(9227)
- 2020(7550)
- 2019(17100)
- 2018(17003)
- 2017(32110)
- 2016(17360)
- 2015(19649)
- 2014(19345)
- 2013(18701)
- 2012(17341)
- 2011(15950)
- 2010(16061)
- 2009(15034)
- 2008(14543)
- 2007(12792)
- 2006(11395)
- 2005(10406)
- 学科
- 济(66239)
- 经济(66157)
- 管理(45321)
- 业(40163)
- 企(31393)
- 企业(31393)
- 方法(26925)
- 数学(23791)
- 数学方法(23525)
- 中国(23086)
- 农(19774)
- 贸(19265)
- 贸易(19256)
- 易(18931)
- 财(17569)
- 制(15703)
- 银(13701)
- 银行(13681)
- 融(13634)
- 金融(13626)
- 业经(13392)
- 行(13303)
- 学(12595)
- 策(12389)
- 农业(12032)
- 体(11316)
- 地方(11282)
- 理论(10877)
- 环境(10094)
- 关系(9558)
- 机构
- 学院(238431)
- 大学(237040)
- 济(107469)
- 经济(105412)
- 研究(89598)
- 管理(85999)
- 理学(72330)
- 中国(71775)
- 理学院(71567)
- 管理学(70445)
- 管理学院(70009)
- 财(50954)
- 京(50736)
- 科学(49823)
- 所(45108)
- 研究所(40641)
- 中心(40168)
- 财经(39300)
- 农(37166)
- 经(35965)
- 江(35418)
- 经济学(34287)
- 北京(32824)
- 院(32416)
- 范(31413)
- 师范(31121)
- 经济学院(30848)
- 业大(30403)
- 财经大学(29123)
- 农业(29101)
- 基金
- 项目(151723)
- 科学(119702)
- 研究(116044)
- 基金(110530)
- 家(95997)
- 国家(95234)
- 科学基金(80398)
- 社会(74148)
- 社会科(70373)
- 社会科学(70365)
- 省(56338)
- 基金项目(55707)
- 教育(53941)
- 划(48828)
- 自然(48822)
- 自然科(47723)
- 自然科学(47706)
- 编号(47487)
- 资助(47158)
- 自然科学基金(46887)
- 成果(40640)
- 部(35227)
- 重点(34612)
- 课题(34382)
- 发(33575)
- 国家社会(31449)
- 创(31333)
- 性(30606)
- 教育部(30560)
- 中国(30542)
- 期刊
- 济(121433)
- 经济(121433)
- 研究(79543)
- 中国(51436)
- 财(37834)
- 农(35063)
- 学报(33647)
- 管理(33061)
- 科学(32110)
- 融(30273)
- 金融(30273)
- 教育(30050)
- 大学(25893)
- 学学(24219)
- 农业(24065)
- 经济研究(21874)
- 技术(20064)
- 财经(19706)
- 业经(18727)
- 贸(18317)
- 国际(18200)
- 经(17166)
- 问题(15910)
- 世界(14694)
- 业(13108)
- 坛(10963)
- 论坛(10963)
- 统计(10853)
- 技术经济(10511)
- 理论(10401)
共检索到379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夏斌 陈道富
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人民币将会在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在适当时机适度扩大浮动区间。当前,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经弱化,不能依赖汇率自发调整贸易失衡。中美应加强合作,共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应强化内需主导战略,与亚洲国家一起在经济和货币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世界贸易格局 国际货币体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雅丽
近年来,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外经济的失衡,一方面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攀升,人民币一直面临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过剩现象凸现,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投资过热、资产价格泡沫等现象。这一切都是和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失衡分不开的,特别与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而美国又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实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我国的宏观金融政策应该本着把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改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出路之一。遵循这一原则和方向,我国应采取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稳步提高基准利率、多渠道管理流动性、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等组合措施,以应对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失衡的内外经济。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 流动性过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雅丽
近年来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外经济的失衡,这与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而美国又在90年代以来长期实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我国的宏观金融政策应该本着把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改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出路之一。遵循着这一原则和方向,我国应采取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稳步提高基准利率、多渠道管理流动性、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等组合措施,以应对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失衡的内外经济。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 流动性过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颜海燕
文章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人民币汇率主权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汇率主权是经《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认的国家权利,中国应积极维护我国的汇率主权,在国际法框架内论证我国汇率政策的合法性,顺应国际经贸格局的变动趋势,寻求汇率问题的多边合作,并积极推进IMF改革,争取中国在国际货币政策形成中的话语权,以最大限度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汇率主权 美元本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孟秀惠
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导下,中国近几年连年实现双顺差、高储蓄,进而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其中美元资产占据很大比例。美国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近几年实行各种经济刺激政策且毫无约束,在帮助其经济走出衰退的同时,亦导致美元不断贬值,这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面临很大的缩水风险。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外汇储备过度增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外汇储备 美元困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李丹捷
本文在考察全球经济失衡内在逻辑和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失衡主要体现为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约束机制的缺失、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的失灵以及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资本流动,不仅导致和固化了全球经济失衡,而且使失衡态势进一步加剧。笔者认为,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矫正全球经济失衡,有效避免危机发生的重要途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路世昌 张添娇 杨阳
全球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从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两个纬度探究外汇储备、私人投资流动和国际储备资产需求等因素对不同国家经常项目均衡的影响。构建的跨国资产组合模型发现储备货币持有国的官方储备和外部私人投资流入对经常项目均衡有负效应,储备货币需求对储备货币提供国的经常项目也是负影响。使用1989—2013年58个储备货币持有国数据和1995—2011年7个储备货币供应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解决全球失衡问题,改变当前的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势在必行。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林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国际货币体系弊端。本文从"三元悖论"视角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美元本位加快向多极化体系的过渡。基于两国模型投资组合权重微观行为分析,对汇率波动与储备资产竞争等宏观经济条件进行了研究。结合美元汇率估值效应的经验事实与人民币汇率相关观点辨析,提出了后危机时代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估值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公衍照 杨明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史表明,中心和外围国家的国际收支结构是不同的,资源与财富注定由后者向前者转移,外围国家承担不同程度的福利损失。持续逆差将导致外围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和贫困的境地,进而打断经济发展进程;持续顺差将为一国开放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条件,但其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之前,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必将伴随着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及其福利损失,对外开放战略转型刻不容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汉儒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的接踵而至,使得世界经济失衡原因与再平衡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本文回顾了世界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两方面的文献,并通过引入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系统性缺陷——"选票至上"的公共物品供给逻辑造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其次,国际货币体系是通过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传导机制最终造成了世界经济失衡的局面。因此,世界经济再平衡与美国政治决策机制改革只是同一逻辑的不同表述。最后,欧债危机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再平衡增添了巨大不确定性,当前再平衡进程受阻的必然结果是贸易摩擦和汇率争端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道平 范小云
本文研究了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下的国际收支问题。分析表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过去30年间频繁发生的众多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该体系安排下,汇率调整很难解决储备货币发行国国际收支赤字和全球失衡问题;无论储备货币国选择国际收支盈余、赤字还是平衡的政策,都难以避免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不稳定。因此,缓解全球失衡、防范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显得尤为关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卫东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比较理想的情景是美元、欧元、人民币和SDR等几种货币共同主导、相对均衡的结构,这样可以解决过度依赖单一货币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当前,美元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使其宏观政策带来"非对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余万林
主权国家货币之间的竞争导致在国际上形成国际货币和非国际货币两大货币集团,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不仅具有国内公共产品的性质,也具有了世界公共产品的性质。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不断深化使得国际货币发行国和非国际货币发行国不得不在冲突中寻求协调和合作,这就产生了诸如外汇市场、汇率、借贷等等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需求。由于这两类国家结构性权力的差异,结果形成了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必须建立在这一分析框架下来思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晓龙
本文运用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方法,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对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以及货币危机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和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支配地位,使得美元汇率存在高估,美国出现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全球经济失衡。历史上,美国往往通过美元的贬值、升值和美元利率的下降、上升对失衡进行调整,引起世界范围的资本反方向流动,诱发新兴经济体发生货币危机。面对全球失衡的可能调整,中国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应保持谨慎和灵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