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5)
- 2023(12782)
- 2022(11226)
- 2021(10831)
- 2020(9008)
- 2019(21304)
- 2018(21366)
- 2017(40249)
- 2016(23136)
- 2015(26239)
- 2014(26450)
- 2013(25627)
- 2012(23797)
- 2011(21399)
- 2010(21633)
- 2009(19481)
- 2008(18704)
- 2007(16650)
- 2006(14854)
- 2005(13360)
- 学科
- 济(82853)
- 经济(82747)
- 管理(58787)
- 业(54290)
- 企(44396)
- 企业(44396)
- 方法(38301)
- 数学(32870)
- 数学方法(32409)
- 中国(27354)
- 教育(23178)
- 财(22307)
- 农(22214)
- 学(21732)
- 地方(18236)
- 理论(17770)
- 业经(17328)
- 贸(16022)
- 贸易(16015)
- 易(15563)
- 制(15159)
- 农业(14936)
- 技术(13486)
- 和(13484)
- 融(13221)
- 金融(13218)
- 银(12934)
- 银行(12879)
- 务(12568)
- 财务(12501)
- 机构
- 大学(318494)
- 学院(312159)
- 济(117402)
- 管理(116916)
- 经济(114542)
- 研究(111743)
- 理学(100510)
- 理学院(99283)
- 管理学(97350)
- 管理学院(96794)
- 中国(78770)
- 京(70623)
- 科学(70002)
- 所(57595)
- 财(55270)
- 研究所(52334)
- 农(51170)
- 范(49871)
- 师范(49439)
- 中心(49178)
- 江(47247)
- 业大(46720)
- 北京(45851)
- 财经(43344)
- 院(40514)
- 师范大学(40355)
- 农业(40175)
- 教育(39946)
- 经(39393)
- 州(38352)
- 基金
- 项目(208894)
- 科学(163452)
- 研究(156891)
- 基金(147603)
- 家(129070)
- 国家(127893)
- 科学基金(107710)
- 社会(94252)
- 社会科(88939)
- 社会科学(88911)
- 省(82434)
- 教育(77945)
- 基金项目(77667)
- 划(71662)
- 自然(70237)
- 自然科(68551)
- 自然科学(68532)
- 自然科学基金(67282)
- 编号(65926)
- 资助(61950)
- 成果(56941)
- 课题(48472)
- 重点(48211)
- 部(47260)
- 发(45488)
- 创(43075)
- 项目编号(40729)
- 教育部(40616)
- 创新(39916)
- 科研(39833)
- 期刊
- 济(130379)
- 经济(130379)
- 研究(103939)
- 中国(67720)
- 教育(63673)
- 学报(51540)
- 农(45986)
- 科学(45931)
- 管理(42822)
- 财(41206)
- 大学(39135)
- 学学(35282)
- 农业(32277)
- 技术(29394)
- 融(26234)
- 金融(26234)
- 财经(20834)
- 经济研究(20468)
- 业经(19817)
- 图书(18209)
- 经(17792)
- 问题(17133)
- 业(16458)
- 理论(15376)
- 职业(15234)
- 科技(14314)
- 贸(14136)
- 坛(14048)
- 论坛(14048)
- 技术经济(14014)
共检索到476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献君
从2001年至2010年,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相关省市联合召开了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每届论坛都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发展新使命、新要求而展开理论探讨、学术争鸣。每届论坛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实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汇集了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顶级专家学者,吸引了一大批高校领导和研究人员,实现了三支研究力量汇合,不仅扩展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整体水平。特别是2003年增设的博士生分论坛,既培养扶持了高等教育研究的新生力量,同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原
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中,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方法的广泛运用,逐步被异化为以应用方法为核心的问题解决,从而造成研究中问题的淡出与方法的凸显,使"问题意识"仅成为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抽象概念,而非实践诉求。教育研究的本质是对生活的考察,而不是对生活的技术性分解,因此,要想实现教育研究的学术旨趣,必须对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进行认真的反思和审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方法 问题意识 反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劳凯声
人类是通过知识的生产、积累和传承,才得以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的。当知识生产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保存和传承知识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学科是人类对已获知识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科一旦定型,其结构就具有保守的特点并与实践相对脱节。当前学术界的一种不良学风是仅从学科体系所提供的一套概念范畴、公式原理、理论观点出发,在自己设定的领地里自说自话,使问题演变成研究者头脑中的思辨之物,最终隐匿了问题。为了把学科与问题、研究者与行动者连接起来,应当构建一种中观性理论作为桥梁。中观性理论是由研究者和行动者通过一种合作共同体的形式共同建构起来的理论范式,它要求研究者在选择和解决问题时,应当强调微观化的研究对象、目光...
关键词:
知识 学科 学术研究 问题意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宛晓春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要切实增强国际化办学的战略意识,纠正"身份"的认识误区,强化"角色"意识,立足自身特色,打造比较优势,完善国际合作机制,走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国际化办学之路。一、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任何一所大学都始终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知识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发展的。作为创新知识、培养人才、传承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秦玉友
由于教育理论中普遍主义倾向和对教育实践落后的自认,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理论本土化不良,呈现出表面化的特点。随着教育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教育理论本土化成为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教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教育理论本土化是本土教育实践的学术化,并从本土教育问题切入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实现本土教育理论创新的过程。教育理论本土化可以从观点层面、文化层面和方法层面推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叔子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有关省市举办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已走过十年了!一年一届,十年十届,我参加的次数在6次以上。正为这不平常的十年而深有感触时,收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的约稿函,函中开始的一段话,恰恰道出了我的感触,不妨照抄如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近年来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欠缺知识建构的批判力;欠缺研究结果的解释力;欠缺专业领域的聚合力。比较教育学科要获得新的突破,有必要从深层次上把握这个学科的本源,将"异文化情境中的教育问题"确立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比较教育研究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应该是基于证据的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应该是充满文化精神的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聂永成
世纪之交的教育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即问题意识。解释学语境下的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领会并使之成形的投射活动,问题就是揭示事物的意义,提问就是给问题预设某种开放性和某些边界限定,这就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前理解框架"对问题进行理解和解释。问题的首要性体现在对研究范式的依赖。真问题是教育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或实践中凸显出来的本土的现实的教育问题。教育研究面临的困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问题"及其研究范式,超越传统的研究边界,在对话中构建理想的"间"性,实现范式转向。
关键词:
教育研究 问题意识 范式转向 解释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白君礼
图书馆学研究有学科研究、问题研究两种取向,目前,以学科意识为主,而学科意识具有思维僵化、不重视活生生的现实、易造成一些重要问题和领域遗漏等局限性。这极大地制约了图书馆发展,成为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障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二者既有异同,又相互联系、统一互补,学科意识中有问题,问题意识中有学科。应以问题意识为主,以学科意识为辅。图书馆学研究应从"学科意识"转向"问题意识"。
关键词:
图书馆学 问题 学科意识 问题意识 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遭遇中西文化冲突,"求真"研究的无根意识与"求用"研究的功利化所造成的相互偏离,"求真"与"求用"的偏离,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殖民与反殖民困境,学术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等多重本土困境。但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在迷惘中没有停止探索,在此过程中,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本土意识由自发走向自觉,以文化自觉引领本土高等教育研究,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本土意识 社会责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方
从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出发,认为要做出高水平有创新性的博士学位论文,需从基础入手,开拓学术视野,增强问题意识,避免研究的片面性和重复性,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博士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各个环节,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提高,在积累中寻求突破。
关键词:
国际视野 问题意识 创新能力 博士生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正义
地方高校如何正确处理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个社会职能的关系,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也是加快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强化地方高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就是强化吸收和掌握高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理论、社会价值、成功经验乃至真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适应服务,变单一职能服务为全职能服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余晖
批判教育政策研究是当代西方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流派。近10年来,该流派对自身研究范式进行了元反思,重审批判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批判性”与“社会学”属性,并构建唯物主义后结构主义政策分析路径。在理论视角上,突破批判理论传统,构建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性概念框架,确立“政策实施”分析框架,引入人文地理学和生物-社会等新兴理论视角,深化时间社会学等传统概念视角。基于全球化、资本市场与技术变革背景,该流派形成国际教育测评、全球教育要素流动、教育商业化与资本逐利、教育竞争异化、数字教育治理等五大新兴问题域。推动批判教育政策研究发展的深层动力是对理性主义的超越,其实质是对政策过程中偶然性、失序性和非预期性因素的接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10月26日在杭州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吴德刚出席论坛。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主持开幕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导过程,绝非是"子弹"与"靶子"的线性传播关系,而是"强震"与"共振"的多元变量关系。如果教学双方不能从相互都认同的话题、都面对的问题开始破题,关注将不复存在,教学将只是自说自话。将理论的文本概念变成课程的人本演绎,既是网络在线教育保持"用户黏性"的基本方法,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应借鉴的教育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