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4)
2023(5486)
2022(4625)
2021(4276)
2020(3592)
2019(8093)
2018(8187)
2017(15080)
2016(8653)
2015(9879)
2014(10120)
2013(9871)
2012(9286)
2011(8411)
2010(8504)
2009(7744)
2008(7479)
2007(6751)
2006(5891)
2005(5300)
作者
(25643)
(21371)
(21334)
(20284)
(13708)
(10449)
(9749)
(8416)
(8221)
(7814)
(7351)
(7277)
(7014)
(6978)
(6929)
(6567)
(6340)
(6268)
(6203)
(6176)
(5614)
(5402)
(5294)
(5096)
(4834)
(4831)
(4824)
(4732)
(4576)
(4536)
学科
(32566)
经济(32521)
管理(19726)
(18803)
(12712)
企业(12712)
方法(12336)
(11612)
(11286)
数学(10393)
中国(10335)
数学方法(10241)
地方(9431)
收入(8788)
(8217)
(8206)
农业(8026)
(7546)
金融(7538)
(6687)
(6579)
银行(6558)
理论(6380)
(6337)
(6273)
贸易(6268)
业经(6258)
(6060)
教育(5343)
地方经济(5119)
机构
大学(119184)
学院(118857)
(47877)
研究(47344)
经济(46774)
管理(39930)
中国(35183)
理学(33706)
理学院(33216)
管理学(32538)
管理学院(32317)
科学(29126)
(26736)
(25121)
(24495)
(23135)
研究所(22941)
中心(21448)
农业(19259)
(19163)
业大(18897)
(17615)
财经(17543)
师范(17384)
(17241)
北京(16888)
(15908)
(15178)
经济学(14862)
(14581)
基金
项目(80030)
科学(61583)
研究(58979)
基金(56363)
(50881)
国家(50452)
科学基金(40962)
社会(36242)
社会科(34187)
社会科学(34177)
(31008)
基金项目(29221)
教育(27715)
(27091)
自然(25447)
自然科(24846)
自然科学(24832)
自然科学基金(24346)
编号(24254)
资助(23209)
成果(21256)
重点(18776)
课题(18216)
(18050)
(17828)
(15994)
国家社会(15443)
(15370)
科研(15263)
创新(15052)
期刊
(55279)
经济(55279)
研究(37835)
中国(28008)
学报(22963)
(22799)
科学(19395)
教育(18231)
(17392)
大学(17006)
学学(16029)
农业(15257)
管理(14404)
(12397)
金融(12397)
技术(10414)
经济研究(9182)
财经(8620)
业经(8369)
国际(8213)
(8024)
问题(7630)
(7540)
(7499)
(6762)
业大(6158)
世界(6089)
职业(5917)
统计(5843)
(5741)
共检索到190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宏  
扩大中等收入劳动者群体我国可选择由政府引导和推动的、自发与自觉相结合的路径。在初次分配领域,应通过政府减让税费扩大劳动报酬增长空间、推动劳动力市场建设、引导企业让渡利润以让职工按贡献分享发展成果、通过引导就业升级和扶持自主创业扩大中等收入劳动者来源、加强工资支付保障与正常增长机制,推动更多低工资劳动者进入中等行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文华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主体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当前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税负较重、医疗教育等支出过大等突出问题。如何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提高居民收入,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晓妹  
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增值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权重合理分配原则和实效性原则。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办学方向、师资队伍、课程实施、学生发展、学校文化、办学特色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62个三级指标。指标体系的实施由操作系统、工作程序和等级划分构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荣日  孙莱祥  宋彩萍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建设高水平的学科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学科评估是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学科评估基本上都采用绩效评估方法,而学科自主评估还未真正起步,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与学科绩效评估方法不同,学科自主评估注重评估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其主要目的是对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诊断,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曼  
从产业生态发展脉络的梳理出发,结合海洋产业生态特性,界定海洋产业生态化内涵;并在综述产业生态化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指标选择原则与指标体系构成两个方面构建包含海洋产业结构生态化、海洋产业组织生态化、海洋产业生产方式生态化、海洋产业技术生态化的指标体系框架,以期为定量评估海洋产业生态化水平、识别生态水平的区际差异并提出解决对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明秋  郎学彬  
对城市化质量的研究日益受到政府和有关专家的重视,但对其内涵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对城市化质量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城市化质量的具体涵义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城市自身的发展质量;二是城市化推进的效率;三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程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城市化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阐述了城市化质量评价的方法过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树海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正日益受到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但对其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以节约土地并体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统一为出发点,构建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的意义和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敏  郝晋珉  丁忠义  杨君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正确认识其内涵,建立科学的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土地管理决策的必要前提。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要素直接和间接投入的双重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任何能够增加土地投入水平、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城市土地利用行为或措施均应纳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范畴;同时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从城市建成区、城区用地类型区、宗地3个空间尺度,由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率3个方面的指标共同构成,较好地体现了城市土地不同空间层次的区位特点和不同用地类型的差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庄贵阳  潘家华  朱守先  
低碳经济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既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实际解决方案。虽然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日益成为共识,但各界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尚未形成共识,如火如荼的低碳经济实践也呼唤着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总结了学术界关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在对低碳经济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为维度的衡量指标体系,并结合现实需求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涛  郑强  
流通力最早由高涤陈提出 ,它包含基础性要素、结构性要素和体制性要素三个要素。城市流通力是城市流通领域 (市场交换过程 )本身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城市流通力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由六个部分构成 ,包括 :政府支持指标、总量指标、发展水平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现代化程度指标、对城市经济贡献指标。应正确理解源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涵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丽  左其亭  高军省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评估、有效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充分理解的基础上,(1)阐述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及其内涵;(2)构建了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即"543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5种资源类别、4个资源循环环节、3个层次,共70个指标;(3)提出了单指标量化、多指标合成的评价框架。本文积极探索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评估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曼  
从产业生态发展脉络的梳理出发,结合海洋产业生态特性,界定海洋产业生态化内涵;并在综述产业生态化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指标选择原则与指标体系构成两个方面构建包含海洋产业结构生态化、海洋产业组织生态化、海洋产业生产方式生态化、海洋产业技术生态化的指标体系框架,以期为定量评估海洋产业生态化水平、识别生态水平的区际差异并提出解决对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玄兆辉  曹琴  孙云杰  
世界科技强国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心目标,然而迄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在知识经济、创新型国家等相关概念研究基础上,阐述了世界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指出世界科技强国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高级阶段,提出世界科技强国所具备的5个核心特征。以此为基础,指出世界科技强国评价指标遴选应遵循的原则,构建了世界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有明  张薛梅  
深化内涵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在"后示范时期"进一步巩固示范建设成果,实现科学发展,保持前行动力的根本路径。其中,专业内涵建设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当通过构建科学的专业内涵建设指标体系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指标体系的功能,分析了指标体系诸要素及指标体系各要素权重确定的原则、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专业内涵建设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兰   王凯风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文章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归纳数字经济的基本范畴和内涵特征,发现其具有生产要素的价值创造效应、促进产业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媒介效应,以及推动全球资源供需契合的平台效应。选取全球范围内主流的数字经济测度方法进行述评和比较分析发现,鉴于基础数据获取、指标体系构建以及理论视角的差异,目前常见的方法包括指数法、增加值法和编制卫星账户等。通过对比这些方法的测度价值和应用意义,提出我国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和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