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7)
2023(11671)
2022(10265)
2021(10141)
2020(8392)
2019(19737)
2018(19964)
2017(36782)
2016(21272)
2015(24380)
2014(24820)
2013(23720)
2012(22035)
2011(19955)
2010(20124)
2009(18137)
2008(17763)
2007(15606)
2006(13837)
2005(12252)
作者
(59198)
(48794)
(48643)
(46450)
(31298)
(23525)
(22425)
(19353)
(18715)
(17732)
(16998)
(16250)
(15509)
(15368)
(15020)
(14998)
(14970)
(14717)
(13969)
(13952)
(12409)
(12124)
(11729)
(11229)
(11145)
(10937)
(10889)
(10784)
(9804)
(9732)
学科
(73546)
经济(73452)
管理(54024)
(49559)
(41831)
企业(41831)
方法(34237)
数学(28820)
数学方法(28359)
中国(24449)
教育(23104)
(19738)
(18972)
(18134)
理论(17354)
业经(15806)
(14778)
贸易(14772)
地方(14644)
(14360)
(12983)
(12911)
技术(12702)
农业(12375)
(12032)
金融(12031)
教学(11243)
(11243)
银行(11206)
(11183)
机构
大学(295619)
学院(287817)
管理(108406)
(103629)
研究(101474)
经济(100886)
理学(93422)
理学院(92243)
管理学(90408)
管理学院(89863)
中国(69934)
(65572)
科学(63301)
(51948)
(49675)
师范(49341)
研究所(47329)
(47299)
中心(44437)
(43341)
(43144)
北京(42708)
业大(41523)
教育(41110)
师范大学(40410)
财经(37729)
(36915)
(35348)
技术(34989)
(34321)
基金
项目(191538)
科学(150206)
研究(147122)
基金(134315)
(115852)
国家(114731)
科学基金(97074)
社会(87080)
社会科(82121)
社会科学(82097)
(75246)
教育(74784)
基金项目(71020)
(65762)
编号(63133)
自然(62615)
自然科(61141)
自然科学(61128)
自然科学基金(59979)
资助(55738)
成果(54960)
课题(46346)
(43790)
重点(43738)
(41156)
(39364)
项目编号(39094)
(37996)
教育部(37970)
大学(36977)
期刊
(117112)
经济(117112)
研究(95008)
教育(66996)
中国(64137)
学报(45504)
科学(41044)
管理(39531)
(39117)
大学(35058)
(34404)
学学(31053)
技术(28948)
农业(28109)
(22524)
金融(22524)
图书(19151)
财经(17540)
业经(17286)
经济研究(17074)
职业(15960)
(14881)
(14871)
论坛(14871)
(14819)
问题(14536)
理论(14224)
科技(13305)
实践(13222)
(13222)
共检索到441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佐久间亚纪(Sakunla Aki)系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专任讲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近期发表过《美国教师养成制度的现状与问题——日美比较的视点》(2002年)等研究报告。本文是围绕国际视野中教师教育研究面临的课题所展开的讨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明  丁邦平  黄忠敬  
肯尼斯·M·沙科纳(Kenneth M.zeichner)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副院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者研究。沙科纳曾任密西根州立大学"美国教师教育和教师教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教育研究学会"教学与教师教育部负责人、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主任委员会委员。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而且将自己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本教师研究、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等专业实践的推进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本文围绕保健与体育的论题,梳理了日本学校体育的理念及其历史发展。日本的学校体育经历了"身体教育"、"基于运动的教育"、"运动教育"三个里程碑。今后的学校体育需要超越以往时代侧重于某个方向的局面,保持上述三种方向的和谐共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日本一桥大学中田康彦(Nakata Yasuhiko)教授从事"教师教育评价"多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教师教育制度的重建,各国的"教师评价"体现了哪些特征——这是他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日本教师教育学会编的《教师的生存状态》(2002年)搜集了他的探讨日本教师评价的问题的研究论文,本文就是围绕这篇论文展开的对话。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本文归纳了日本新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的要点及其实施的基本课题。日本新课程改革传承了培育"生存能力"的教育理念,力图通过中小学课时的增加、小学英语科的引进、各学科被削减的教学内容的恢复,倡导"习得"、"活用"、"探究"的学习活动,以及突出"国语能力"的跨学科培养,旨在形成每一个儿童的"扎实学力"。这是日本近30年来最大的一次课程改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娟  
在本篇访谈中,作为美国第一代物理教育研究从业者、美国物理教学领导者的迪恩·佐尔曼教授介绍了他进入物理教育研究(PER)的经历、职业生涯中主要的工作特征、对美国PER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看法和对未来PER的期望。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最早开始研究美国物理教育,并认为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将技术与学习模型应用于教学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好的工作;为适应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师范生教育与在职教师教育正在改变,而初级大学物理课程的调整非常缓慢,但相关研究正在开展;高校物理系执行PER非常重要,保持PER人员与非PER物理教师之间的联系是避免PER脱离课堂的关键;不同国家的很多教育基本问题是一样的,应加强教育研究国际合作和比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安彦忠彦(Yasuhiko Tadahiko)教授是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课程部会临时委员,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安彦忠彦教授多年来专攻课程论、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著有《学校课程的编制与评价》、《现代教学研究的批判与展望》、《新学力观与基础学力》、《初中课程的独特性与编制原理》等。2005年3月,承蒙他委托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信保敦子教授捎来他的《课程编制论》、《以课程开发推进学校改革》等新著,使笔者得以分享他的学术成果。本文以访谈形式梳理了近年来围绕"学校知识"展开的课程社会学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晓敏  
自2008年开始,日本诞生了第一批教师研究生院(日文为"教职大学院"),这一新型的教师教育机构以培养教师的高水准专业实践力为宗旨,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原则来编制课程,开展教学。市川博教授主持创立的帝京大学教师研究生院经过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严格审查于2008年获得认定。在市川博(Hiroshi Ichikawa)教授来我校访问之际,笔者约请市川教授就日本设立教师研究生院的背景以及教师研究生院的理念、课程和教学上的特点作答。市川教授早年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曾任教于东京教育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从事社会科教育以及教学论和教师教育的研究。2003年从国立大学退休后,受聘于私立的帝京大学。他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本文围绕儿童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的论题,分析了如何联系儿童的"认知型教师形象",去准确地把握他们所抱有的"假定型教师形象"与"理想型教师形象"的必要性。真真切切地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教师认知的发展脉络,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得以成功的秘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加仙  贾玉雪  
随着人类生物学研究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由生物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整合起来的新兴学科——教育神经科学应运而生。从生物学视角对学习和教育概念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在这个学科的发展中,超学科的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这个学科的实质以及推进超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日本的小泉英明院士领导的超学科队列研究为深入探索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本期特别刊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加仙教授等对小泉英明院士的访谈,以飨读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从2001年度开始,日本学校教育界吹起了一股"和文化教育"(Wa Culture Education)之风。本文就是笔者围绕"和文化教育"的话题约请日本兵库教育大学中村哲(Nakamura Tetsu)教授(和文化教育研究交流协会理事长)作答的访谈录。他强调,日本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形成儿童的扎实学力,而且要形成生机勃勃的"人类的生存力"。因此,日本的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和文化"(日本文化),使之像中草药那样润物细无声,在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春风化雨的作用。中村哲教授专攻社会科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和文化教育,著有《让‘和文化之风’吹遍学校》、《和文化——感悟日本传统的 QA 事典》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胡艳  袁丽  
本文是对佐藤学教授的访谈录,以佐藤学教授个人成长、学习、研究经历为线索,反映出佐藤学教授对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青年学者研究态度和研究方向的养成、教育研究的基本素养等问题的观念和建议。其观念和建议对我国教育研究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专业思考与专业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兵库教育大学教授中村哲(Nakamura Tetsu),多年来从事社会科教育研究,致力于"教育实践学"的构筑。近年来,作为日本"和文化教育研究交流协会"理事长,同时也致力于推进日本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的研究。他期望借助"和文化教育"和"教育实践学",使日本教育真正承担起新的文化创造的使命。本文梳理了"教育实践学"的理念、结构、课题与方法,展望了"教育实践学"的愿景。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日本教育界构筑"教育实践学"的诉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日本京都大学栀田叡一(Kajita Eiichi)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学、教育学。曾任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大阪大学教授、京都大学教授、京都女子大学校长。现任兵库教育大学学长、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委员(教师教育部会会长)。栀田教授的代表作有《自我意识心理学》、《教育评价理论》(3卷本)、《创新大学教育》等。他的学术研究的经历、教育行政的经验,以及他的一系列著作,奠定了他作为日本教育学术界权威学者的地位。本文围绕日本中小学教育中实施的形成性评价问题,梳理了提田教授有关教育评价的主要见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