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81)
2023(20955)
2022(18183)
2021(16705)
2020(14185)
2019(32088)
2018(31747)
2017(60574)
2016(33185)
2015(37084)
2014(36617)
2013(35912)
2012(32692)
2011(29466)
2010(29789)
2009(27552)
2008(26340)
2007(22926)
2006(20106)
2005(17352)
作者
(96952)
(80891)
(80452)
(76500)
(51510)
(38960)
(36435)
(31689)
(30768)
(28689)
(27370)
(27265)
(25845)
(25446)
(25059)
(25040)
(24052)
(23957)
(23334)
(23177)
(20224)
(20060)
(19685)
(18577)
(18241)
(17947)
(17896)
(17771)
(16462)
(15940)
学科
(140559)
经济(140411)
管理(91466)
(85475)
(70471)
企业(70471)
方法(61851)
数学(53927)
数学方法(53060)
(34894)
中国(33753)
(31990)
(31745)
业经(29532)
地方(28444)
(24632)
贸易(24620)
(23875)
农业(23786)
理论(23496)
(22725)
(20455)
环境(20369)
(19871)
技术(19846)
财务(19775)
财务管理(19736)
(19635)
金融(19631)
(19304)
机构
学院(468544)
大学(468231)
(187584)
经济(183680)
管理(178312)
研究(159432)
理学(155123)
理学院(153324)
管理学(149947)
管理学院(149128)
中国(116584)
科学(102099)
(98793)
(83187)
(82658)
(81460)
研究所(74887)
业大(74515)
中心(71561)
(68070)
财经(67441)
农业(65290)
北京(61576)
(61531)
(61392)
师范(60771)
(57784)
经济学(57356)
(54844)
经济学院(51548)
基金
项目(324054)
科学(253020)
基金(233910)
研究(229360)
(207102)
国家(205438)
科学基金(174905)
社会(143691)
社会科(136167)
社会科学(136131)
(127660)
基金项目(122949)
自然(116446)
自然科(113790)
自然科学(113755)
自然科学基金(111693)
(108069)
教育(107494)
资助(97686)
编号(92509)
成果(74164)
重点(73517)
(70235)
(68900)
(67074)
课题(64614)
创新(62690)
科研(62487)
计划(60567)
大学(60004)
期刊
(203080)
经济(203080)
研究(133033)
中国(85862)
学报(82111)
(74219)
科学(72355)
管理(65349)
(62661)
大学(61206)
学学(58006)
教育(51986)
农业(51052)
技术(42510)
(37214)
金融(37214)
经济研究(34170)
财经(32458)
业经(32369)
(27962)
(26704)
问题(25918)
(23393)
统计(23369)
技术经济(23225)
图书(22754)
科技(22583)
业大(21545)
(21210)
(20797)
共检索到677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祚军  常雅丽  黄立群  
本文基于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借助菲尔普斯的"黄金律水平",研究了全球108个国家的最优储蓄率与实际储蓄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国家表现出最优储蓄率围绕实际储蓄率上下波动。考虑到各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差异,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以经济增长预期为变量的理想最优储蓄率,得出能达到国家预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储蓄率水平。最后,综合影响储蓄率的经济性、制度性、结构性因素,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储蓄率的各类因素,发现这些因素随着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储蓄率的作用发生改变。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贾非  王士香  
假设储蓄率外生于老龄化过程,并将老龄化因素加入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推理发现,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储蓄率的高低,即储蓄率越高,老龄化和养老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越强。进一步采用面板平滑门限回归(PST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果印证了上述结论。因此,储蓄率较高的地区应格外关注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向影响。由于将储蓄率外生化,上述结论揭示了储蓄率在老龄化背景下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新机制,从而丰富了关于储蓄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本文讨论经济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内生化的各种问题,包括有限寿命与无限寿命、确定寿命与不确定寿命、不确定寿命下的消费决策方法、不确定寿命下非预料死亡者的遗产如何处理、个人生命如何分期、个人如何预期未来收入等。强调了寿命假定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寿命不确定下个人消费决策的新方法,探讨了有关未来收入的趋势预期和水平预期,并分析了哪一种更接近实际。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斯  
本文以内生人口结构为视角,以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0-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设定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人口结构、储蓄率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人口结构对储蓄率和经济增长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中部地区与全国水平较为接近,各方面走势也与全国水平相似;经济增长使得少年抚养比出现持续性下降,除东部地区外,经济增长使老年抚养比也出现缓慢下降,但后续逐步趋于平稳;除东部地区外,少年抚养比的冲击使得储蓄率出现持续性上升,而老年抚养比的冲击使得储蓄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人口结构的变化会通过影响储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而未来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需要有更高的储蓄率进行应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郭整风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芦东  
本文认为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储蓄率的失衡。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三期迭代模型,解释了人口结构因素和收入增长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基于实证研究,对中国居民储蓄率在未来中期波动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一个理想的经济增长模型,应该全面反映储蓄率、技术进步率与产出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第一部分将说明,在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以上三者的相互作用未得到全面的反映。本文第二部分将提出一个全面反映以上三者相互作用的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不足之处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由以下两式组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小勇  杨传波  
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的关系能检验出经济究竟以何种方式增长。新古典模型预言了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率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形式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却对经济增长率有长期的增长效应。本文利用我国的经济数据分析出了储蓄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具有长期的增长效应,因此增加储蓄、鼓励对私人资本的投资仍然是帕累托有效率的政策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的倡导者Modigliani说,储蓄率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的情况下,生产率的增长提高1个百分点,趋于使储蓄率提高2~3个百分点。他用60年代40个国家的资料作了储蓄率与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线的斜率为2。他说如此程度的反应可证明是符合基本生命周期假说模型的结论的。(Modigliani《关于稳定政策的争论》,中译本第105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 本文就用基本的生命周期假说模型来考察这一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宇  蔡松锋  张亚雄  张鹏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政策举措。但对于这些政策的影响却很少有学者进行定量的研究和评估,因此,本文采用动态GTAP-Dyn模型测算了美国储蓄率上升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影响。模型结果显示,与基准情景相比,2015年中国经济和福利将获得小幅的正面影响,而美国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同时,我国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将会导致我国实际汇率升值。另外,该措施将会增加我国内需比重,降低对外需依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促进作用。从行业产出看,对我国行业有小幅的负面冲击,而对美国产业基本上呈较大幅度的正面影响。从中美双边贸易看,由于需求效应的影响,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减少。与此相反,替代效应导致美国对中国工业品的出口大幅增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正琦  王理政  
本文通过计算我国国民储蓄率和部门储蓄率,发现我国国民储蓄率自2010年后就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居民储蓄率下降是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随后,本文测算了我国的最优储蓄率水平,得出结论,虽然我国的储蓄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但总体上依然处于最优储蓄率的测算区间。最后,对储蓄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储蓄率的下降会显著降低投资率水平并增加金融风险,而且储蓄率的下降可能是一个长期且无法避免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龙  刘金全  
储蓄率具有宏观经济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效应方向相反。本文首先基于DSGE模型模拟分析我国储蓄率的宏观经济效应,进一步通过扩展的索洛模型求解以经济稳态增长为目标的最优储蓄率,并运用SV-TVP-FAVAR模型比较分析实际储蓄率和最优储蓄率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实际储蓄率长期高于最优储蓄率,实际储蓄率存在帕累托改进;(2)实际储蓄率和最优储蓄率均具有宏观经济效应,效应维度和效应极值存在差异;(3)最优储蓄率为产出的帕累托最优,实际储蓄率为通货膨胀的帕累托最优,"储蓄率走廊"可能为宏观经济的帕累托最优。新常态下,高储蓄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典型化"事实,中央银行可以考虑将"储蓄率走廊"系统纳入储蓄政策框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弟海  龚六堂  
本文主要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讨论了长期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决定问题。论文首先在一个离散的Ramsey模型中,严格论证了增长经济中消费函数的形式和长期储蓄率的决定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估算了中国和美国等国的储蓄率,得到了同各国实际储蓄率非常接近的估计值。最后,论文通过国别比较分析,讨论了导致中国现阶段储蓄率过高的原因,并对未来储蓄率的变化作了预测和分析。论文的结论是,导致中国目前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高资本产出弹性、高主观贴现率(高资本回报率)以及短视性预期存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庆虎  
人口增长与家庭储蓄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人口增长目标数据与CFPS家庭收入数据进行匹配,研究人口增长与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发现,设定合理的人口增长目标对家庭储蓄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以上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家庭和男孩家庭因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其储蓄率提升更为显著。这一结论不仅丰富了人口增长经济效应的理论体系,也为理解中国家庭储蓄行为提供了新视角,据此提出构建有利于全面放开“三孩”的生育激励政策体系、实施激发家庭消费活力的宏观策略、加大对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等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关昕宇  
2008年以来,辽阳市人口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加速特点,与此同时,居民储蓄率先升后降、逐级下行。调查显示,劳动人口占比下降是居民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负担加重,居民储蓄率将延续下降走势。居民储蓄率下降导致投资增速回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然不可持续。建议引导优化人口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使储蓄、投资、消费更好地匹配经济社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