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5)
2023(7953)
2022(6780)
2021(6321)
2020(5398)
2019(12879)
2018(12863)
2017(24704)
2016(13740)
2015(16140)
2014(16497)
2013(16382)
2012(15683)
2011(14203)
2010(14525)
2009(13498)
2008(13791)
2007(12861)
2006(11200)
2005(10030)
作者
(40289)
(33634)
(33495)
(32331)
(21370)
(16135)
(15793)
(13088)
(12740)
(12304)
(11387)
(11317)
(10762)
(10743)
(10737)
(10626)
(10484)
(9861)
(9807)
(9738)
(8499)
(8417)
(8236)
(7816)
(7762)
(7756)
(7734)
(7632)
(6875)
(6872)
学科
(54380)
经济(54325)
管理(32846)
(30429)
方法(26242)
(23615)
企业(23615)
数学(22862)
数学方法(22676)
(19225)
银行(19080)
(17780)
(17106)
中国(15982)
(15864)
(13706)
金融(13704)
(13481)
地方(12318)
(11816)
贸易(11807)
(11488)
(11387)
制度(11382)
业经(10904)
(10882)
业务(10282)
理论(10237)
农业(10232)
(9227)
机构
大学(193743)
学院(192407)
(78379)
经济(76435)
管理(69395)
研究(66616)
中国(58179)
理学(57570)
理学院(56886)
管理学(55915)
管理学院(55542)
(42145)
科学(39456)
(38272)
(36112)
(34182)
中心(32968)
(32154)
研究所(30751)
财经(29394)
农业(28592)
业大(28124)
北京(27056)
(26562)
(26269)
(26231)
师范(25996)
经济学(24641)
(24538)
银行(23539)
基金
项目(118947)
科学(90660)
研究(90634)
基金(82023)
(70535)
国家(69908)
科学基金(58223)
社会(53748)
社会科(50734)
社会科学(50715)
(47402)
教育(43906)
基金项目(43144)
(39803)
编号(39254)
自然(36008)
自然科(35066)
自然科学(35054)
自然科学基金(34407)
资助(34404)
成果(33600)
课题(28103)
重点(27464)
(26970)
(26032)
(24375)
(23599)
大学(23285)
项目编号(23258)
教育部(23032)
期刊
(88374)
经济(88374)
研究(61835)
中国(44522)
(33893)
金融(33893)
(32677)
(30254)
学报(29374)
教育(28428)
科学(25542)
管理(23740)
大学(22139)
农业(20350)
学学(20192)
技术(19305)
财经(14779)
业经(13659)
经济研究(13451)
(12588)
问题(12274)
图书(12104)
国际(11912)
(11565)
(11437)
理论(10878)
实践(10004)
(10004)
(9868)
论坛(9868)
共检索到311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迎  张润芝  黄荣怀  
当今社会,学分银行建设作为实现终身学习重要举措之一显得日益重要。如何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土实际,开展有效有序的学分银行建设更是成为了我国时下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采用"6W分析方法"对国际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情况进行系统化分析,并重点对学分银行建设的三大核心内容,即学习成果认证的层级指标和规则,学分积累与转换的规则和工具,以及学分银行运营及组织架构的典型实践及研究予以剖析,研究不同层面的具体做法,以期为推动我国学分银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厉毅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学分银行作为终身教育"立交桥",它能够促进广大乡村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进学习型乡村建设。学分银行与学习型乡村之间也存在交互耦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从2017年起,推进社会培训成果存入学分银行,构建覆盖乡村的学分银行服务体系,加强培训项目和对象的分类标准建设,定期发布培训项目统计分析报告,并对学习成果的转换与应用进行了尝试。学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还处于探索创段,需要在宣传引导、标准制定、教育帮扶、高校服务、成果互认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冬喆  吴遵民  赵华  
建设学分银行,沟通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实现围绕个体一生提供终身教育机会的理念,已经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政策导向与基本共识。在我国,学分银行的建设也同样呈现出了积极创建的景象,但一哄而起、跑马圈地式的态势,亦使学分银行建设陷入了设置重叠、资源浪费的困境。为保证学分银行建设的良性发展,汲取与借鉴当代国际学分银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则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对部分国家及国际组织在学分银行建设与运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仔细梳理和深入分析,并通过比较研究对其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客观分析,以期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学分银行建设提供具体而客观的经验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令群  
本文从国家政策层面和局部实践层面,对当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剖析,指出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呈现出一种上冷下热、上慢下快、实践探索先于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的状况,并提出了当前学分银行发展的三大困境:标准的公认性、认证的合法性、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结合国家相关管理制度和建设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视角出发,尝试提出一种破局的解决方案,以期帮助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学分银行商业银行运营模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光彬  冯帅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指导下,反贫困的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文章基于银行系统扶贫实践与案例,从金融促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体系的发展中总结归纳中国扶贫经验,即全面提升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体系,将贫困地区纳入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社会大分工中。尤其是在中央统一规划、统筹协调下,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层层落实责任,通过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全力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贫困人群就业和生产发展,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打破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同时,通过对比典型国家扶贫模式,中国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扶贫新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飞龙  陆和杰  
文章从创建学习型城市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高度入手,参照国内外学分银行研究成果,以提升普通市民素养为目的,在广义学习的概念基础之上,提出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终身教育模式,并探索具有个性化的市民学习体系,与学分制相衔接,建设区域性的市民学分银行。其所建构的学习信息储存、学分认证管理、学分流通消费、学习信用管理等体系,不仅初步搭建了明晰的理论框架,而且在实践上,形成了可操作、可检验的应用系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素娟  
当前"学分银行"机制建设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但大部分研究侧重于对"学分银行"机制的经验借鉴式的描述和实践性的探索,局限于"学分银行"的本体范围内。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借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机制设计理论的视野进行"学分银行"机制研究,分析其运行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探索解决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资源配置不充足、配置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凤英   张岩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与运行嵌入多元化制度场域中,在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不同逻辑相互交织与作用下,产生了国家制度供需失衡与制度运行低效、地方政府在政绩追求下的“选择性执行”和尝试探索下的“多样形态”、学习者在发展逻辑与学历至上逻辑下对学分银行的低认可度等困境。在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下,加强国家制度设计、强化地方政策执行、精准配套支持跟进、提升学分的效用度能够有效化解学分银行建设困境,从而发挥学分银行制度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鹏  
2010年巴塞尔协议III发布以来,欧美各国在银行分类监管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对我国改进银行监管框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银行分类监管的概念起源《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以下简称《核心原则》)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在全球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蒋亦璐  
基于教育角度,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学习型城市建设在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及学习型社会形成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经合组织、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国际组织和英国、德国、韩国、中国四个国家实践的分析和梳理,得出全球学习型城市实践的三大基本走向:就"广泛裨益"而言,追寻社会软实力提升、教育各阶段协同发展、个体增权赋能;就"主要支柱"而言,强调"框架"打造、"内在"和"外在"提升;就"基础条件"而言,关注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各类资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承宗  谢翠蓉  
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模式“道德银行”目前出现了萧条的局面 ,当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 ,但是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道德银行模式无论从内涵还是从运作来分析 ,都与经济密不可分。要使道德银行能够继续发展 ,就必须打破道德银行与经济分离的格局 ,从道德银行与经济的结合上重新定位道德银行的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郭富强  
学分银行制度的推进是有关教育机构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合作的过程。在国家宏观政策框架下,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调动教育机构积极参与,是学分银行运行层面的现实问题。联盟是推进学分银行的有效方式。联盟按照"自愿参加、准入退出、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柔性"原则运行,通过联盟,孵化机制、孕育规则、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开展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尝试"以政府为主导,以联盟为基础,以资源共享为抓手"的运行模式,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黎明  
通过"银行"和"学分银行"、"学分银行"的国际借鉴、上海市"学分银行"创建的理论依据、上海市"学分银行"创建的框架设想等介绍了上海市创建学分银行的基本状况。提出了上海市学分银行创建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近期内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上海市"学分银行"创建的若干突破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岩  唐智松  
西部地区学分银行建设实践样态丰富,也存在着功能定位不清、认证转换标准不一、区域协同不够等问题。通过运用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在对西部地区学分银行政策文本和建设运行分析考察的基础上,梳理了西部地区十二省市学分银行建设运行现状,重点比较分析西部地区具有显著代表性的5家省级学分银行建设运行特点,发现西部地区学分银行兼具建设启动时间较早、建设运行时间跨度长、学分银行运行机构组织韧性强等特点;分析了西部地区学分银行治理模式,发现西部地区学分银行治理模式具有显著的分散化治理特点;对比分析了西部地区学分银行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学分银行功能定位、共建共享学习成果转换标准、确立区域共同愿景、打破人才成长壁垒、促进区域学习成果互认等优化西部地区学分银行建设的路径策略。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汤诗华  毕磊  朱祖林  郭允建  
"建立学分银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要任务。时至今日,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如何,是相关各方都关心的。本研究以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为主线,基于学术文献、报纸报道和政策文本,梳理国内"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与进展。理论探究方面,从国外经验借鉴逐步转向本土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学分银行的理论内核、功能定位、组成要素、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与构建策略。实践探索方面,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推动、合作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和学分银行试点探索。理论研究值得深入的领域还很多,成熟典范的本土经验尚未进入期待视野。本研究为相关各方整体了解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进步、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