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6)
- 2023(17109)
- 2022(14444)
- 2021(13436)
- 2020(11198)
- 2019(25485)
- 2018(25441)
- 2017(49441)
- 2016(27104)
- 2015(30452)
- 2014(30369)
- 2013(29370)
- 2012(26846)
- 2011(24163)
- 2010(24436)
- 2009(22933)
- 2008(22033)
- 2007(19549)
- 2006(17485)
- 2005(15809)
- 学科
- 济(102281)
- 经济(102132)
- 管理(81526)
- 业(75711)
- 企(63269)
- 企业(63269)
- 方法(42270)
- 数学(35691)
- 数学方法(35208)
- 农(30551)
- 财(30292)
- 中国(29855)
- 业经(25206)
- 制(24846)
- 学(21168)
- 地方(20894)
- 贸(20441)
- 贸易(20432)
- 易(19894)
- 农业(19714)
- 银(18370)
- 银行(18329)
- 理论(18199)
- 务(18181)
- 财务(18096)
- 财务管理(18058)
- 融(17717)
- 金融(17713)
- 行(17471)
- 企业财务(17065)
- 机构
- 学院(377575)
- 大学(377527)
- 济(151141)
- 经济(147664)
- 管理(147310)
- 研究(127294)
- 理学(126285)
- 理学院(124924)
- 管理学(122821)
- 管理学院(122136)
- 中国(96021)
- 京(80513)
- 科学(76073)
- 财(74148)
- 所(63225)
- 农(58073)
- 财经(57641)
- 中心(57448)
- 江(57182)
- 研究所(56961)
- 业大(53271)
- 经(52244)
- 北京(50910)
- 范(50651)
- 师范(50240)
- 院(46445)
- 州(45896)
- 经济学(45044)
- 农业(45041)
- 财经大学(42562)
- 基金
- 项目(250879)
- 科学(197589)
- 研究(189003)
- 基金(180762)
- 家(155692)
- 国家(154340)
- 科学基金(132940)
- 社会(118548)
- 社会科(112199)
- 社会科学(112176)
- 省(97656)
- 基金项目(95050)
- 教育(87086)
- 自然(84485)
- 自然科(82458)
- 自然科学(82440)
- 划(81960)
- 自然科学基金(80918)
- 编号(79218)
- 资助(74040)
- 成果(65948)
- 重点(55893)
- 部(55536)
- 课题(54760)
- 发(53506)
- 创(52043)
- 制(49026)
- 项目编号(48882)
- 创新(48490)
- 国家社会(48172)
- 期刊
- 济(173411)
- 经济(173411)
- 研究(117207)
- 中国(75017)
- 财(56780)
- 学报(55582)
- 管理(55522)
- 农(54640)
- 科学(51762)
- 教育(46545)
- 大学(42888)
- 学学(40054)
- 农业(37264)
- 融(37221)
- 金融(37221)
- 技术(32216)
- 业经(29102)
- 财经(27889)
- 经济研究(27291)
- 经(23817)
- 问题(22755)
- 图书(19867)
- 贸(18593)
- 业(18577)
- 理论(18552)
- 现代(17794)
- 科技(17379)
- 版(17000)
- 技术经济(16996)
- 国际(16947)
共检索到569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士斌
城镇化与工业化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关联特性,非农劳动收入与城镇化水平存在"S"形关系。当前中国实际上已迈入了由工业化和收入增长的阶段性特征而导致的内生城市化发展道路。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进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提高,内需市场也会随之扩大。因此,政府并不需要刻意采取措施直接推动城镇化进程,而只要通过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构建农民工收入持续增长的机制,以及为新市民发展城镇公共设施和公共福利,即旨在服务于城镇化可以更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投资与消费 关联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兰 方兰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水是其他生态稳定的基础,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发展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由之路。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分析水生态文明的内涵,通过规划引导、发展方式变革、水文化培育和水文明制度建设构建了水生态文明视阈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机制,提出基于城镇化质量提升机制的对策建议,从而建立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镇。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 提升 城镇化 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叶伟春
当前,我国将城镇化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据有关数据测算,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1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这对日用消费品、住房和汽车、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都会形成巨大需求。2002年~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幅度为1.35个百分点。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2008年和2009年城镇化率增长幅度下降到1.23个百分点,但2011年又回到1.35个百分点,大大高于上世纪90年代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一凡
城镇化不仅仅是单纯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镇规模扩大,更重要的是通过大中城市的发展带动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居住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真正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跨越,从而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但在当前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无所不在的"城中村"似乎有意无意地变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而实际上强化"城中村"治理是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有效渠道。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向南 金喜在
在我国进入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关键阶段,粮食主产区面临农业生产空间被挤压的风险。在保持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同时加快城镇发展,应选择体现其特点的特色城镇化之路,以县域拉动模式为主要实现路径,构建县域投资拉动、产业拉动、内需拉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提升县域在粮食主产区特色城镇化加速进程中的支撑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需重点把握特色城镇化路径的战略支点及动力机制,走产城融合、夯实产业根基、整合县域城镇群、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之路。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特色城镇化 县域 路径 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越峰
目前国内需求稳步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回升明显,消费持续稳定恢复。而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一般难以直接作用于消费,往往需要通过各种传导机制,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收入。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扩大内需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机制,旨在为各地方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爱芝 汪洋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运用2010~2019年全国市辖区统计数据以及多期DID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新发展格局下新型城镇化试点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有效提升了居民消费,扩大了社会投资和带动政府消费。机制检验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通过收入效应、财富效应和公共资本效应加快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效应受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表现出双门槛效应;同时,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及国家级城市群的设立也会对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成效产生差异化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建强 郭险峰
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要明显提高。当前中国改革正进入深水区,新型城镇化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国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要避免走传统的政府主导城镇化的老路,不再以政府计划的方式来推进城镇化,而要由市场主导城镇化的进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主导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柱
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人口转移,提高农民的市民化水平,还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城镇经济发展的活力。目前,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育方法、质量评价等方面背离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探索一条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职业教育 市民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边杨 商圆月 李兰冰
在国际经贸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内需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国内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对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至关重要,而新型城镇化正是扩大内需潜力之所在。本文从"理论机制——路径探索"两个维度对扩大内需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系统性探究。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与扩大内需之间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农业人口迁移的消费需求规模扩张效应、城市生活品质改善的消费需求质量提升效应、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投资消费需求规模扩大效应、产业结构调整引致的投资规模量质双升效应等方面。基于扩大内需视角,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应关注以下几点:以城市生活品质建设促进要素集聚能力改善;以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整体功能提升;以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合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广
我国城镇化建设与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有紧密联系,二者双向互动、相互依存的特征决定了商贸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求与发展方向。城镇化视野下商贸流通企业运行受资源隔离机制及先行者优势的双重影响。因此,推进线上线下交互创新、提升企业资源独特性、提升服务精准优势以及推进智慧城镇建设是企业适应城镇化建设进程要求的运行模式,对促进商贸流通企业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城镇化 商贸流通 隔离机制 优势战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永强 李敬军
本文在对城镇化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建国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历史回顾,并聚焦1997年至2007年中国城镇化的这一快速发展阶段,根据1997、2002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从居民消费的视角,分析城镇化对于国民经济特别是银行业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通过居民消费的途径对银行业的拉动成逐年增加的趋势,但通过居民消费进而对GDP的贡献却在下降。建议加速城镇化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需,挖掘居民消费的巨大潜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红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规范实施机制、保障机制和分类实现机制四大内容,这些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实现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绍芳 王岚 石学军
新常态下,县域新型城镇化需要走产业创新、城乡统筹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创新驱动在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可持续发展、城镇和农村幸福指数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创新驱动对城镇发展的支持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应通过完善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信息化与县域新型城镇化融合机制、加强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和创新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县域 新型城镇化 技术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润国 赵青 王伟伟
如何将城中村改造与我国城镇化的转型发展结合起来,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策略,已成为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框架出发,本文在明晰新型城镇化与城中村改造关系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当前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而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对策,即依法治理,将法治思维贯穿于城中村改造的全过程;统筹兼顾,打造"五位一体"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以人为本,推进城中村居民市民化进程;集约发展,强化城中村内涵建设与功能提升;环境友好,培养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中村改造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