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0)
2023(10209)
2022(9148)
2021(8609)
2020(7248)
2019(16796)
2018(16833)
2017(32736)
2016(17729)
2015(19969)
2014(19822)
2013(19630)
2012(18082)
2011(16217)
2010(16141)
2009(14689)
2008(13998)
2007(11920)
2006(10274)
2005(9015)
作者
(49768)
(41073)
(40756)
(38922)
(26277)
(19723)
(18662)
(16264)
(15630)
(14617)
(14241)
(13537)
(13013)
(12785)
(12670)
(12434)
(12309)
(12197)
(11606)
(11588)
(10151)
(9953)
(9762)
(9370)
(9250)
(9177)
(9120)
(9036)
(8177)
(7978)
学科
(69081)
经济(69003)
管理(49368)
(45834)
(38632)
企业(38632)
方法(32604)
数学(27613)
数学方法(27290)
中国(17420)
(17205)
(16288)
(15795)
业经(15016)
(13815)
贸易(13811)
地方(13642)
(13436)
理论(13016)
(11918)
农业(11526)
(11286)
金融(11285)
(11161)
环境(10820)
技术(10713)
(10471)
教育(10463)
银行(10439)
(10340)
机构
大学(247860)
学院(244906)
管理(100089)
(95692)
经济(93545)
理学(87292)
理学院(86333)
管理学(84920)
管理学院(84488)
研究(81757)
中国(59624)
(53238)
科学(50608)
(42310)
(40476)
研究所(37084)
中心(36435)
业大(36179)
(35730)
财经(34498)
北京(33993)
(33562)
(33366)
师范(33313)
(31429)
(29949)
农业(27968)
(27875)
经济学(27520)
师范大学(27258)
基金
项目(171193)
科学(134036)
研究(127320)
基金(123517)
(106701)
国家(105810)
科学基金(91034)
社会(78090)
社会科(73886)
社会科学(73866)
基金项目(66499)
(66071)
自然(59738)
教育(58334)
自然科(58325)
自然科学(58313)
自然科学基金(57231)
(55966)
编号(53181)
资助(50862)
成果(43109)
重点(37726)
(37721)
(36025)
课题(35988)
(35379)
项目编号(33259)
创新(32853)
科研(32585)
教育部(32529)
期刊
(103159)
经济(103159)
研究(73928)
中国(41983)
学报(37557)
管理(35692)
科学(34863)
(32008)
教育(30016)
(29635)
大学(28485)
学学(26474)
农业(23108)
技术(20627)
(19763)
金融(19763)
经济研究(16614)
业经(16534)
财经(15640)
图书(14867)
理论(13298)
问题(13273)
(13167)
实践(12278)
(12278)
科技(12210)
(11481)
技术经济(11266)
现代(11180)
(10942)
共检索到350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齐童  王亚娟  王卫华  
视觉景观研究在旅游景区建设、城乡规划与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10年国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将其分为视觉景观质量评价、视觉影响评价、视觉景观偏好3个方面,阐述三者的基本含义、理论来源,重点介绍每个领域的研究主题、方法与技术,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及借鉴意义。在景观质量评价方面,研究重点仍在景观元素及特征对景观质量的影响,心理物理学方法居主导地位,呈现专家方法与之结合的趋势。在视觉影响评价方面,城乡建筑及能源设施产生的视觉影响为近期学者关注的焦点,GIS和3D可视化技术拓展了质量评价和影响评价的时空尺度,提高了精确性。在视觉景观偏好方面,学者从欣赏的主客体即人与景观两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深入挖掘人的自然、文化属性及景观特征对景观偏好的影响,并证实对景观的偏爱能够促进景观保护与土地合理利用。最后对近期国外研究状况进行总结,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及对国内研究的有益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俞孔坚  姜芊孜  王志芳  李明翰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陂塘等小型半自然、人工水体正在大量消失。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陂塘的相关定义、陂塘景观特征及其测度,指出陂塘景观是人们在农耕过程、土地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的水土资源,应对外部水环境的变化所形成的"水适应性景观"。陂塘景观具有雨洪滞蓄、旱涝调节、水质净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不同发展阶段下,陂塘景观应对的问题不同,景观特征有所差异,演变的总体趋势是从农业时代的水利乡土景观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破坏,再走向生态自觉下的多功能生态景观;变化趋势也说明了陂塘景观在上述多种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潜力。陂塘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应当建立在对陂塘景观的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最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常军  周德民  栾兆擎  张海英  
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是湿地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并蕴涵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其生态变化备受关注。同时,湿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深入了解湿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是了解湿地生态演变规律和制定湿地保护对策的基础。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领域的主要研究理论、方法和成果,对包括景观格局指数、景观动态变化模型等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研究的制约因素,对驱动因子的选取及定量表征驱动力的模型研究等各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本领域相关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慧  沈渭寿  邹长新  
铁路建设需要设置取(弃)土场、砂石料点、施工营地等工程场地,这些工程场地如果设计不合理,必将对沿线景观造成破坏,进而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该文参考美国林务局的“视觉管理系统(VisualManagementSystem,VMS)”和美国土地管理局的“视觉管理(VisualResourcesMana-gement,VRM)”,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新建青藏铁路沿线景观特点和工程场地的位置、面积、所处的坡度、相对于铁路的距离、沿铁路方向的长度以及相对于本底景观的对比度,建立了新建青藏铁路沿线的景观视觉管理系统,定量分析和评价了铁路建设工程可能对高原景观带来的冲击,并为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牟红  
景观生态设计是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利用的最新设计理论,它通过对景区斑块,基质、廊道三要素的形状、大小及空间的设计、规划实现景区生态系统的延续性。但是这种以生态延续为先导的景区规划设计,往往不能反应在景观视觉效果上,二者的统一成为现实课题。重庆市云阳县“大龙缸”景区人类活动稀少.生物生态保持完好,旅游资源以自然山水、地貌的独特性为主,地貌结构元素使生物流受阻,适合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视觉化战略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凯  刘晓惠  
景观设计的本质是"看"和"被看",道路景观设计应汲取城市意象、环境心理和动态视景的相关理论知识,建立"道路一视景"的概念:本文综合考虑整合一体、环境契合、个性鲜明等景观视觉要求,从城市环境意象的构成要素入手,在视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不同地段环境特征的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吴丹子  李倞  王向荣  
【目的】城市滨河景观视觉质量对城市滨河景观品质和城市空间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筛选对城市滨河绿道视觉感知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通过视觉感知量化处理,实现智能化分析滨河景观,是未来滨河景观的发展趋势。【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模拟人的视觉感知,训练一套用于城市滨河绿道景观的图像语义分割模型,并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视觉景观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挖掘各项量化的景观特征与视觉感知之间的关系。最后,以北京二环水系为例,分析视觉感知下的景观特征,总结关于滨河绿道景观视觉感知提升的策略。【结果】(1)训练出的城市滨河绿道图像语义分割模型达到了0.93的准确率;(2)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在10项指标(绿视率(GVI)、蓝色视野指数(BVI)、驳岸硬质度(HRI)、滨河建筑密度(RBD)、桥梁可视度(BV)、干扰因素指数(IFI)、滨河自然开阔度(WO)、滨水围护度(WG)、道路宽广度(RWI)、乔灌草比率(RTG))体系中,有5项对视觉感知的影响作用显著,分别为GVI、WO、BVI、IFI和RTG,其中GVI、WO与视觉感知呈正相关,其余3项呈负相关;(3)北京二环水系绿视率北部高于南部,WO与BVI呈较为均质的状态,IFI整体较低,RTG呈现按河道划分的特征;(4)当提升视觉感知效果时,可重点从影响显著的5项指标出发,根据影响作用的强弱进行权衡。【结论】本文为研究城市滨河景观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测度方法,为人本视角的大规模滨河绿道景观的量化分析提供更多可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宋峰  宋蕾蕾  
景观是包含有自然和人文的自然地域内的综合体。在30多年的城镇化过程中,中国的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亟待发展出合理的景观分析和评估体系,为风景区景观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国外已经发展出一套较为成熟和系统的评估方法,来识别和评价景观的自然与文化特征,制定最适合于场地的保护和发展策略。因此本文主要将方法体系较为完善的英国的英格兰,威尔士和美国的俄亥俄州的景观评价方法给予介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警卫  杨士乐  张莉  
为探索环境声音对人们美学感知的作用,通过在城市公园中拍摄的20张照片作为视觉美学评价的媒介,选取五种声音与照片进行配对组合,以大学生为评判者对该组合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纯视觉的美学质量与添加了流水声及鸟鸣声的美学质量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添加了风声、古典音乐和现代轻音乐的美学质量差异不显著;把流水声设置在拥有自然水体,较高植被覆盖率以及较多大树的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流水声的美学效应,而把鸟鸣声放置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环境中能够更多地提升游人的环境美学体验;声音的视觉联想以及该联想与声音所处环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警卫  杨士乐  张莉  
为探索环境声音对人们美学感知的作用,通过在城市公园中拍摄的20张照片作为视觉美学评价的媒介,选取五种声音与照片进行配对组合,以大学生为评判者对该组合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纯视觉的美学质量与添加了流水声及鸟鸣声的美学质量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添加了风声、古典音乐和现代轻音乐的美学质量差异不显著;把流水声设置在拥有自然水体,较高植被覆盖率以及较多大树的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流水声的美学效应,而把鸟鸣声放置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环境中能够更多地提升游人的环境美学体验;声音的视觉联想以及该联想与声音所处环境的吻合程度对于人们的美学感知较为重要;声景观设计的关键在于选择或创建与声音的视觉联想相一致的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欧潮海  
"线"既是现代景观造型的必要元素,也是景观视觉表达的重要形式。线景观的视觉表述与传达就是指依据视觉线的特性,结合国内外景观设计实践阐述线景观视觉表述与传达的基本方法与内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漪南  赵芯  王宇泓  李方正  李雄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乡村景观视觉环境的影响因素,本文首次将VR全景图技术应用于景观评价的研究中,进行了新技术应用于风景园林领域的实践尝试。利用VR全景图技术对空间、场景高度还原仿真的特点,改进传统的SBE法,以城市青年人群为例,通过观测实验并进行打分,从而得出原始数据,对乡村景观视觉评价及景观要素偏好进行研究。首先,使用改进后的SBE法与SD法构建了乡村景观视觉评价模型,并确定了4个显著影响指标(建筑肌理感、植物种类、道路形态和卫生状况)。其次,根据VR全景图场景中偏好视域截图,进而从截图中归纳提取出9个景观偏好指标。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研究这9个景观偏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琼英  全华  
文章基于近年来水域景观危机频发的背景,深入分析了国内外水域景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历程,归纳出4条可供今后借鉴的经验,即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状态;完善体制,禁止污染;健全法规,严格执法;科学治水,重视专家作用。对比国际经验,笔者逐条分析我国相关政策,发现一些权力部门,在制订政策时,就留下许多"活口"(或称漏洞),为公权的寻租预留了空间。主管部门排污收费,治污赚钱的双重利益,导致水域景观环境的双重灾难,黑臭的程度加速恶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凤阳  王子强  
以历史街区的景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图式的角度,总结苏州地区视觉图式要素,探讨其在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组织中的运用。区别于常见的三大景观空间类型,本文提出图式视角下节点景观空间、街巷景观空间、整体景观空间和景观意境空间四大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类型,并通过传统图式符号景观化方法的总结,分别对四大景观空间的组织进行讨论,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总结的方法,为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姝  朱灿  
基于人体对景观环境的视觉感知反应,可以实现对景观要素与景观空间吸引元素的分析,提出贴近人们预期的设计建议。基于照片问卷调研法与情绪评价方法,调查与分析成都工业学院郫都校区师生在校园景观环境中对景观要素与景观空间感知的愉悦度。结果表明:植物、建筑、道路、水体和设施五类景观要素感知均为正向,分数在3.0~3.5。各景观空间感知以正向为主,分数在3.0~4.0,其中,愉悦度较高的空间多沿湖区与校园重要建筑分布。五类景观要素类型与空间愉悦度呈显著正相关,植物要素相关性最强。师生对自然要素丰富与审美特征较强的空间感知愉悦度较高。校园景观的建设与更新可通过符号介入来改善景观要素具体问题、满足需求以强化景观空间积极体验、生态优化来促进校园景观格局良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