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9)
2023(8926)
2022(7542)
2021(7239)
2020(5792)
2019(13133)
2018(12712)
2017(24181)
2016(12560)
2015(14156)
2014(13300)
2013(12947)
2012(11900)
2011(10862)
2010(10685)
2009(9897)
2008(9200)
2007(7559)
2006(6496)
2005(5826)
作者
(31627)
(26528)
(26325)
(25101)
(16745)
(12618)
(12024)
(10289)
(10061)
(9088)
(9043)
(8769)
(8260)
(8210)
(8166)
(8139)
(7945)
(7633)
(7525)
(7513)
(6571)
(6184)
(6096)
(6052)
(5970)
(5794)
(5764)
(5552)
(5200)
(5172)
学科
(52102)
经济(52044)
管理(31564)
(28606)
(22231)
企业(22231)
方法(20830)
数学(18255)
数学方法(18134)
中国(17695)
(15496)
贸易(15488)
(15220)
(13683)
(11448)
业经(10262)
(10197)
(10175)
金融(10174)
关系(9460)
(9232)
银行(9227)
(8993)
农业(8703)
环境(8221)
(8208)
(8193)
(7665)
地方(7538)
(7246)
机构
大学(169617)
学院(168998)
(81889)
经济(80734)
研究(63950)
管理(62377)
理学(53800)
理学院(53203)
管理学(52563)
管理学院(52250)
中国(49995)
(35385)
(34727)
科学(33938)
(30670)
财经(28219)
研究所(27943)
中心(27939)
经济学(27173)
(26188)
经济学院(24554)
(23173)
(23110)
北京(22730)
(22270)
师范(22132)
(21508)
财经大学(21419)
业大(20178)
科学院(18946)
基金
项目(114208)
科学(92100)
研究(87586)
基金(86405)
(75057)
国家(74542)
科学基金(63852)
社会(59170)
社会科(56311)
社会科学(56300)
基金项目(44680)
教育(40309)
(40200)
自然(38269)
自然科(37462)
自然科学(37452)
自然科学基金(36813)
(35546)
资助(34803)
编号(34281)
成果(27991)
(27543)
国家社会(26252)
重点(26146)
(25605)
中国(25316)
教育部(24467)
(24369)
课题(23625)
人文(23204)
期刊
(87959)
经济(87959)
研究(54171)
中国(32049)
(24710)
管理(23124)
科学(22430)
(21991)
学报(21560)
教育(18171)
(17177)
金融(17177)
大学(17125)
经济研究(16262)
学学(16016)
农业(15679)
国际(15418)
(14737)
财经(13968)
业经(13156)
技术(12710)
世界(12478)
(12299)
问题(11796)
(9252)
(7978)
论坛(7978)
技术经济(7450)
现代(7107)
商业(6829)
共检索到254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尼瓦尔·阿木提  孙文娟  
能源正在引致世界的每个组成部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纵连横,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的交流,并逐步推动了四大"能源生产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这四大板块奠定了当今世界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如何在这种格局中拓展能源利益,维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中亚五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中国与中亚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又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密切了合作关系,该地区有条件成为中国未来油气资源进口的重要战略后备来源,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本文着眼于国际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结合我国中亚能源合作目标,提出我国参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霞  
中亚这一能源热点地区的多边能源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中亚地区的能源地缘国家相互的地缘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亚的能源地缘格局,具体表现在中亚-里海地区油气管线走向的博弈。能源地缘国家相互之间在地缘上的认知分歧成为这一地区实现多边能源合作的最大挑战。中亚多边能源合作的前景取决于各参与国为改变相互地缘认知所作出的外交努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红强  王礼茂  
近些年来,中亚因其丰富油气资源和独特地缘战略地位引发了激烈的大国博弈,揭示和探究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对于理解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各国对中亚战略调整和制定中国利用中亚能源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中亚油气资源及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地位的基础上,以中国在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力量变化为主线,并结合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刻画了各演进阶段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和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局势,阐释了中国对中亚能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中国力量在格局演变中的变化。最后,从中亚能源出口国、进口国和输送过境国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秀成  皮光林  
随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分析了世界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演变历程,分别从中东、中亚—俄罗斯、亚太、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阐述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战略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方叶兵  王礼茂  屈秋实  杨艳  牟初夫  
在世界能源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度变革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日趋受到学界关注。为讨论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1998-201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了三个研究阶段及其特征,并从格局-机理-效应对能源地缘政治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国内在能源地缘政治的格局演化、驱动机制、主体客体、能源安全及其地缘战略、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在理论框架上不够成熟,逻辑体系上不够完整,在地缘要素、能源和地缘政治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定量分析较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方叶兵  王礼茂  屈秋实  杨艳  牟初夫  
在世界能源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度变革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日趋受到学界关注。为讨论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1998-201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了三个研究阶段及其特征,并从格局-机理-效应对能源地缘政治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国内在能源地缘政治的格局演化、驱动机制、主体客体、能源安全及其地缘战略、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在理论框架上不够成熟,逻辑体系上不够完整,在地缘要素、能源和地缘政治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定量分析较为薄弱,在地缘要素、能源综合性、经济、能源安全和尺度等研究视野略显偏窄。鉴于此,本文对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框架提出了一点思考,未来研究应在能源地缘政治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上更加重视,在大数据、模型化和可视化表达等方面得到完善和加强。网络化、地缘环境、新能源、石油结算货币将成为研究新趋向,多种能源的综合性分析应得到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地缘政治在中微观尺度研究应受到重视,全球能源治理将成为政策研究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礼茂  
世界生物液体燃料的生产格局是美国、巴西和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主要是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而巴西是以甘蔗为原料,欧盟则是以油菜籽为主的生物柴油。生物液体燃料目前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其对传统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还十分有限。但如果未来纤维素乙醇技术上有重大突破,随着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其影响会越来越大。未来"生物燃料欧佩克"和欧佩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将越来越激烈,彼此之间力量的消涨对未来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生物燃料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面临严峻挑战,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粮食的双重优势,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石油输出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又可以抬高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为提高农产品出口价格创造条件。同时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生物燃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其纳入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中,进一步对发展中国家施压。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宝龙  
在近十年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欧俄能源关系出现变化的背景下,中东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变迁和宗派地缘政治矛盾突出是导致叙利亚国内危机最终升级为地区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俄罗斯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加大支持力度,是基于能源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及其一贯的地缘政治思维做出的战略选择,体现了俄在中东的战略布局中对叙能源地缘政治地位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欧俄能源关系和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的背景出发,通过对俄罗斯、欧盟、中东三方能源地缘政治互动的分析,揭示俄介入叙利亚冲突的能源地缘政治逻辑。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一晨  白如纯  
非洲拥有丰富的战略资源储量,也亟需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已成为国际能源合作的重点区域。日本作为全球能源进口大国,高度重视通过能源外交保障自身经济安全。在此背景下,能源逐渐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日本一方面加紧完善国内能源经济政策机制基础,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对非能源外交,逐渐形成了在官民协作平台统筹下,以传统能源供给和清洁能源技术为重点的能源合作格局。但是,由于体量规模、竞争压力、企业意愿等现实因素制约,日非能源合作整体进展有限。随着2022年第八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成功举办,日本加强对非能源外交的趋势将愈发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郎一环  王礼茂  
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罗斯作为重振大国地位、"复兴国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从近年来俄罗斯能源地缘战略走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①从政治关系出发,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欧洲"大国目标出发,以"能源杠杆"制衡欧盟;③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与欧佩克国家竞争多于合作;④从油气出口多元化出发,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倾斜;⑤以能源合作调剂与美国的关系。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俄双方都很重要。为此中方应做到:①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②认真研究俄罗斯国情,充分认...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科  
随着国际能源供给的日趋紧张和能源价格的飙升,世界大国对能源的依赖也日显突出。能源资源储有量十分丰富的中亚地区,其地位和重要性也在世界能源供给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得到确认,大国对该地区的争夺渐呈白热化。美俄之间在中亚地区的争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控制权之争;二是石油与天然气运输线之争;三是对该地区军事主导权的争夺。俄美之间的争夺与斗争,不仅威胁中亚地区政治稳定,也给中亚相邻地区和国家、特别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带来安全隐患。中亚地区国家只有积极开展经济一体化合作,增加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才能使大国无机可乘,才能使该地区经济在安全轨道上健康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冬青  
能源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近年来,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而我国周边的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利条件。为此,中国应积极利用地缘优势,开拓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市场,建立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交流的长效机制,保障能源长期供给安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蒋新卫  
中亚地区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在中亚围绕着石油为主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已成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新疆毗邻中亚的区位条件以及辐射扇面宽广的地域几何形态,确立了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特殊地缘优势;中哈石油管道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时代的来临;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的能源合作为建设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晓鹏  成升魁  吴良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位置,油气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油气管道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压力。为了保障能源出口安全,中亚主要能源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实行了一套能源(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多样化战略。本文从相关性、多样性和国际关系影响这三个角度,利用2005—2013年的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能源贸易数据,测试了这套战略对地缘政治压力的缓解和规避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哈萨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市场多样化程度较高且市场之间相关程度较低,而出口国、过境国和进口国之间的关系对石油出口的影响较小;(2)天然气市场因为多样性不足且相关程度较高,导致国际关系能够对天然气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3)中亚能源出口国为了应付地缘政治风险,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法。哈萨克斯坦采用了典型的市场多样化战略,而土库曼斯坦采用了逆多样化战略来减小其风险敞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