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44)
- 2023(16390)
- 2022(13920)
- 2021(13174)
- 2020(10879)
- 2019(25488)
- 2018(24754)
- 2017(48216)
- 2016(25574)
- 2015(28996)
- 2014(28670)
- 2013(28650)
- 2012(26374)
- 2011(23848)
- 2010(23771)
- 2009(22322)
- 2008(21090)
- 2007(18588)
- 2006(16344)
- 2005(14927)
- 学科
- 济(106003)
- 经济(105886)
- 管理(71563)
- 业(70824)
- 企(57125)
- 企业(57125)
- 方法(49779)
- 数学(43932)
- 数学方法(43575)
- 中国(36461)
- 融(30904)
- 金融(30903)
- 银(29459)
- 银行(29424)
- 财(28942)
- 行(28375)
- 农(26948)
- 贸(26096)
- 贸易(26076)
- 易(25533)
- 制(23514)
- 业经(22342)
- 地方(20022)
- 学(19324)
- 务(17792)
- 财务(17726)
- 财务管理(17689)
- 农业(17376)
- 企业财务(16836)
- 理论(16831)
- 机构
- 大学(364191)
- 学院(358974)
- 济(159243)
- 经济(156203)
- 管理(143773)
- 理学(123530)
- 研究(123436)
- 理学院(122269)
- 管理学(120472)
- 管理学院(119835)
- 中国(105033)
- 京(77492)
- 财(74381)
- 科学(70327)
- 所(60600)
- 财经(59786)
- 中心(58035)
- 研究所(54934)
- 经(54725)
- 农(52120)
- 经济学(50838)
- 江(50363)
- 北京(50068)
- 业大(48500)
- 经济学院(46061)
- 财经大学(45111)
- 院(44451)
- 范(43825)
- 师范(43478)
- 州(41156)
- 基金
- 项目(240928)
- 科学(190650)
- 基金(179036)
- 研究(178035)
- 家(154709)
- 国家(153511)
- 科学基金(132567)
- 社会(115558)
- 社会科(109855)
- 社会科学(109828)
- 基金项目(94081)
- 省(88818)
- 自然(84388)
- 自然科(82496)
- 自然科学(82479)
- 自然科学基金(81016)
- 教育(80185)
- 划(75605)
- 资助(74969)
- 编号(70992)
- 成果(57426)
- 部(55176)
- 重点(53094)
- 发(50650)
- 创(49771)
- 国家社会(48828)
- 教育部(48194)
- 课题(47784)
- 人文(46634)
- 创新(46579)
- 期刊
- 济(166896)
- 经济(166896)
- 研究(115319)
- 中国(69649)
- 财(54550)
- 管理(52220)
- 学报(51844)
- 融(51776)
- 金融(51776)
- 科学(49287)
- 农(46474)
- 大学(40222)
- 学学(37839)
- 教育(32974)
- 农业(31798)
- 财经(29881)
- 经济研究(28387)
- 技术(28376)
- 经(25564)
- 业经(24067)
- 贸(22128)
- 问题(21993)
- 理论(21041)
- 国际(20627)
- 实践(19012)
- 践(19012)
- 世界(17719)
- 技术经济(17545)
- 业(17230)
- 图书(16591)
共检索到547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程 李佳馨
基于TVP-VAR模型和波动溢出网络模型,测度了以原油、天然气和动力煤为代表的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此外还通过波动溢出网络刻画了风险溢出的方向和路径。研究表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强,然后依次是天然气和动力煤,三者对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是最强的;原油和天然气与金融市场的时变净溢出指数变化比较剧烈,而动力煤的这一指数变化则明显平缓了很多,在极端风险事件发生后,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输出水平显著增加;波动溢出网络在不同时期下存在明显的结构变化,具有事件驱动特征,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强度排序为新冠疫情时期、中美贸易摩擦时期和俄乌冲突时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雁冰 吴腾华
选取国内金融市场代表指数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代表指数,采用溢出指数法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金融市场代表指数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金融市场波动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2)中国债券市场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最大,其次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很小;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金属和工业原料价格的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波动影响最大;(3)在发生全球性极端事件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显著增大。根据结论,提出了中国应灵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完善和优化中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加快推进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等对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唐勇 朱鹏飞 林玉婷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基于波动溢出视角,采用高频数据,使用有向无环图和基于VAR的DY指数,并构建非对称溢出指数,对中国金融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的规模、大小、传染路径等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横向来看,不同的子市场在金融系统的波动溢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纵向来看,各个金融子市场的波动溢出具有时变性和非对称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对于资产优化配置、市场监管政策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娜 王珮瑶 解娜琳 刘精山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和风险传染日益增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愈发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更加显著。本文选取四种代表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通过计算已实现半方差将其波动率分解为好波动和坏波动以区分由资产价格上涨和下跌带来的波动,进而采用基于条件分位数的溢出指数方法,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且在不同冲击方向和冲击规模下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主要由坏波动驱动,而极端状态下主要由好波动驱动;第二,极端状态与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走势存在较大的差异,极端状态下风险溢出水平远高于正常状态;第三,方向性溢出在总波动、好坏波动上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且与国际金融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极端经济金融事件密切相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工业金属市场的好坏波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显著增强,外汇市场接收的溢出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防范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风险溢出,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汤怀林 张菁
文章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汤怀林
本文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世进
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及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指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和DCC-GARCH模型,分析了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能源价格平衡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国际能源价格与我国能源价格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协整关系和双向波动溢出效应,短期内国际能源价格对我国能源价格的平衡存在着单向价格引导关系。最后从能源立法、加强消费国间的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衍生品、期货市场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保证我国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军 谢敏 熊正德
本文先从金融管制、信息溢出、投资者行为等入手分析波动间溢出效应存在的机理,然后运用多变量EGARCH模型,对利率与沪深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率与沪深股市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说明中国金融市场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姬强 胡旻 马嫣然 张大永 郭琨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对于数字货币的需求迅速增大,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全球数字货币的波动也可能对中国金融资产造成输入性风险。本文测度了全球数字货币资产价格波动对中国大类金融资产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动态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识别了影响全球数字货币与国内大类资产之间系统性风险的核心因素。结果发现,全球数字货币与国内金融资产之间具有一定的极端风险关联性,长期看,全球数字货币在该系统的风险传导中占主导地位,受国内金融资产的影响相对较小;短期看,下行风险总体关联性波动以及瞬时大幅上涨次数要高于上行风险总体关联性。同时,市场中的恐慌情绪是全球数字货币与国内金融资产之间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在DCC-GARCH、DCC-EGARCH、DCC-TGARCH方法下,采用中、美、日、德、英等国家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金融数据,实证得出如下结论:样本国市场利率和股指波动率呈现尖峰、肥尾、有偏的特征,更为符合t分布。样本国市场利率波动表现出显著的溢出效应、杠杆效应和联动效应。样本国股指波动率对中国股指波动率的溢出效应趋于增强,特别在美国金融危机后。样本国利率波动对中国股指波动率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和杠杆效应,但影响程度非常低。治理世界性金融风险,各国当局应加强政策协调性,合理进行风险分担。
关键词:
金融市场 波动溢出 动态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娜
文章采用构建的双变量EC-EGARCH模型研究多个证券市场对深圳证券市场的共同波动溢出效应,引入因子分析法消除多个国内外证券市场的相关性,对五个市场原始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波动溢出 EC-EGARCH模型 VaR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珂
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是研究金融市场信息流动、风险传递的重要内容。采用2009—2013年的日数据,基于VAR(1)-GARCH(1,1)-BEKK模型来分析中国主要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并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林 贺根庆 王伟
运用由协整、Granger检验及VEC-GARCH(1,1)-BEKK模型构成的递进式计量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发现市场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互动关系。多数市场间存在显著的价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股票市场占据主动位置,货币市场没有发挥好货币政策的传导功能,价格连动体系还有待发展完善。当前应构筑金融市场间有效的协调互动机制,着力于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推动货币市场的市场化建设,实施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宏观审慎监管,确保中国金融体系安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爽 王艺晓 黄玮强
本文基于TVP-VAR-DY模型,通过将市场波动分解为正向和负向波动,研究了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的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各金融市场风险溢出非对称性呈现差异化和动态化特征;静态分析发现同业市场的风险溢出非对称性最大,而外汇市场的承受风险溢出非对称性最大;动态分析发现债券市场风险溢出非对称性始终为正,股票市场承受风险溢出的非对称性逐渐减弱,黄金市场风险净溢出大多数时期为负值。本文研究结论对跨金融市场风险进行动态有效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颖 李佳彧
全球范围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高度关注。近年来,受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这一情况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围绕大宗商品的内涵和特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问题进行解读,分析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以中国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特点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影响机制、系统性风险影响。结合现实情况,从优化价格管理体制及方式、严密监控管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方面出发,有效防范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产生的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