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57)
2023(14075)
2022(11752)
2021(10885)
2020(9115)
2019(20786)
2018(20771)
2017(40158)
2016(22208)
2015(25159)
2014(25260)
2013(24838)
2012(22758)
2011(20329)
2010(20207)
2009(18516)
2008(17868)
2007(15634)
2006(13685)
2005(12262)
作者
(65119)
(53790)
(53197)
(50693)
(34425)
(25871)
(24371)
(21190)
(20482)
(19200)
(18399)
(18122)
(17143)
(17089)
(16691)
(16666)
(16191)
(16140)
(15415)
(15406)
(13399)
(13276)
(13031)
(12397)
(12062)
(11987)
(11980)
(11849)
(10910)
(10693)
学科
(86572)
经济(86462)
管理(59961)
(57962)
(49031)
企业(49031)
方法(38949)
数学(32016)
数学方法(31605)
中国(24234)
(23111)
业经(21102)
(20461)
(20352)
地方(17971)
(17194)
贸易(17187)
理论(16814)
(16726)
农业(15500)
(15309)
(15207)
(13960)
金融(13958)
技术(13912)
教育(13251)
(13130)
银行(13070)
环境(12800)
(12447)
机构
大学(314479)
学院(310996)
管理(120705)
(120010)
经济(117290)
研究(108239)
理学(104472)
理学院(103274)
管理学(101328)
管理学院(100799)
中国(78514)
科学(68961)
(68383)
(55302)
(53449)
(53153)
研究所(50770)
业大(48569)
中心(47626)
(45160)
北京(43274)
财经(43084)
(42772)
师范(42283)
农业(42061)
(39648)
(39215)
(36944)
经济学(35349)
师范大学(34266)
基金
项目(215929)
科学(168267)
研究(157069)
基金(154850)
(136462)
国家(135287)
科学基金(114584)
社会(96674)
社会科(91386)
社会科学(91359)
(84302)
基金项目(81986)
自然(75383)
自然科(73598)
自然科学(73578)
自然科学基金(72247)
(71750)
教育(71729)
编号(64451)
资助(63778)
成果(53119)
重点(48725)
(46983)
(46389)
课题(44876)
(44846)
创新(41740)
科研(41290)
项目编号(39918)
教育部(39863)
期刊
(131834)
经济(131834)
研究(92767)
中国(59463)
学报(53812)
(48509)
科学(48241)
管理(44832)
大学(40274)
教育(39124)
(38512)
学学(37586)
农业(34071)
技术(26170)
(25587)
金融(25587)
业经(21212)
经济研究(21151)
财经(20265)
图书(18504)
(18188)
问题(17734)
(17319)
科技(15733)
(14944)
理论(14883)
国际(14656)
(14623)
技术经济(14247)
现代(14116)
共检索到456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小青  
在国际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学者对于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来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长期探索和研究,我国学者尤其对国际能力、全球化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比较感兴趣,但这三个术语在高教研究领域的混淆现象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对这三个术语的概念、理论框架和测评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回顾和梳理,剖析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术语的混用问题讨论了三者是否可互用和如何选择使用。结论认为国际能力、全球化能力可能不适合中国;跨文化能力可使用,但仍需调适,加入"东方视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芬  张建民  
国际商务的失败一定程度上归咎于从业人员跨文化能力的缺乏。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上而下构建了一个跨文化能力四维理论模型,即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行动能力;其中,跨文化认知能力是基础,跨文化沟通能力是载体,跨文化适应能力是关键,跨文化行动能力是结果。在模型基础上,通过访谈、专家咨询、因子分析等手段,自下而上构建了跨文化能力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构维度,经分析具有较高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可以作为国际商务人员培养、招聘、外派等依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文娟  李政涛  
当代中国教育研究需要以全球眼光透析中国问题,包括"问题的全球性","眼光和视角的全球性","方法的全球性"和"思维方式的全球性"。研究者在跨学科、跨主体、跨语言、跨文体过程中,形成跨文化能力。学会"坐在中国身上"思考全球问题,创造中国经验和中国知识,为此需有中国自觉和中国立场,基于中国本土进行长期教育实践,形成全球视野下"国际化"转化能力与表达能力。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郝钦海  
随着经济全球化,当代大学生将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文化多元化、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冲突。如何构建跨文化人才的素质体系,如何培养适应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面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课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综述,借鉴国外学者的文化适应模式等理论,就国际化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妮妮  
采用自行设计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学习者(包括教师、学生)进行了调查测试,用SPSS17.0和Excel对数据进行相关度分析,从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言语交际行为、非言语交际行为和文化观念等方面测试其英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结果表明:受试者由于受汉语和中国文化负迁移的影响,习惯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出发,虽然外语学习者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但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掌握明显不足,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欠缺,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欣梅  王孙禺  乔伟峰  
本文聚焦工程科技人员的跨文化能力建设问题,提出了态度、认知和技能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并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外派的工程科技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工程科技人员跨文化能力虽然表现在显性技能上,但具有深层结构,受到个体跨文化认知、主动适应能力与尊重开放态度的综合影响。加强能力建设,补齐我国工程科技人员的跨文化能力短板,是当前工程教育改革亟待关注的命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孟凡臣  赵中华  
在评价企业吸收能力是否足以支撑企业成功转移所需外部知识时,应结合知识吸收和转移具体情形关注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对4家国际并购案例企业知识转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国际并购整合不同阶段,知识转移条件不同,知识转移的关键和重点也有差异。因此评价国际并购企业跨文化吸收能力应根据并购整合的不同阶段构建不同指标。基于对4个案例不同阶段知识转移关键和重点的探索,提炼国际并购整合不同阶段知识转移对企业跨文化吸收能力的具体要求,并据此构建各阶段评价指标,通过4家案例企业进行实证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启示和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宋昊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来描述国际商务人员的核心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内涵:跨文化意识、跨文化商务技巧和跨文化管理能力。并以Clackworthy的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CulturalLearningCurve)为蓝本,阐述不同阶段下跨文化能力发展的特点。最后简单介绍事实教学、分析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宇航  
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跨文化能力是新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实需要,也是高等财经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合理诉求。跨文化能力是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核心专业素质,应该重视其在专业素质生成中的独特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应该在课程体系建设、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实践教学、国际化校园文化构建和学生创业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提高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峻  武智  
目前高职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社会期望、工作需要和自身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应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注重教师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双向渗透和搭建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平台,同时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注重考核,应用互联网技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蒋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各国之间交往及相互依赖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跨文化能力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索跨文化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研究主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三个维度对跨文化能力的分类进行提炼和归纳。并依据对跨文化能力的分类,提出对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既要关注跨文化能力的结构,分别培养在跨文化交流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也要在培养的过程中关注跨文化能力的主体,将跨文化能力作为整体进行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樊葳葳  
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即只注意语法、语音和词汇的教学,忽略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指出外语教学应转向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包含素质教育在内的跨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卫岭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国际交往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改革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大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对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性研究,提出了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四大目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社会性发展能力。并据此构建了新的大学英语培养体系:培养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师主体、培养方法和手段、教学环境。在这四部分中,第一部分是行动依据和指南,第二部分是关键和保障,第三部分是实现目标的方法,第四部分是外在环境。四者之间互为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钟鸣  曾妍  
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当下,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和目标。本文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出发点,运用文献分析法,研究国内高等学校日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探讨我国高等学校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向和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