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3)
2023(6786)
2022(5651)
2021(4878)
2020(3942)
2019(8945)
2018(8625)
2017(16680)
2016(8537)
2015(9880)
2014(9631)
2013(9883)
2012(9754)
2011(9254)
2010(9479)
2009(8880)
2008(8344)
2007(7451)
2006(7107)
2005(6677)
作者
(28802)
(24238)
(24142)
(22775)
(15472)
(11592)
(10839)
(9325)
(9262)
(8524)
(8509)
(8024)
(7933)
(7924)
(7872)
(7573)
(7227)
(7048)
(6934)
(6685)
(6161)
(6023)
(6000)
(5802)
(5645)
(5405)
(5280)
(5042)
(5002)
(4805)
学科
(63480)
经济(63433)
管理(21711)
方法(19140)
(18638)
数学(16815)
数学方法(16707)
地方(16475)
(12668)
企业(12668)
(12290)
中国(12243)
地方经济(12192)
(11979)
业经(10947)
(9109)
贸易(9104)
(8690)
金融(8690)
(8624)
环境(7892)
农业(7820)
(7631)
(7528)
经济学(7095)
(6978)
(6933)
(6565)
(6555)
银行(6532)
机构
大学(139579)
学院(139495)
(73605)
经济(72471)
研究(59835)
管理(46862)
中国(45009)
理学(39490)
理学院(38976)
管理学(38386)
管理学院(38149)
科学(34986)
(31960)
(30499)
(29144)
研究所(29060)
(28935)
中心(24883)
经济学(24528)
农业(23015)
财经(22936)
经济学院(21718)
业大(21536)
(21366)
(21166)
(20821)
北京(19613)
科学院(19473)
(16934)
(16873)
基金
项目(87706)
科学(68409)
基金(64464)
研究(60833)
(58581)
国家(58169)
科学基金(47688)
社会(41002)
社会科(39057)
社会科学(39044)
(32858)
基金项目(32732)
自然(30072)
自然科(29329)
自然科学(29316)
自然科学基金(28791)
(28204)
资助(27470)
教育(25919)
编号(21927)
(21469)
重点(20774)
(19471)
国家社会(18231)
(17509)
成果(17425)
发展(17388)
(17172)
中国(16938)
创新(16683)
期刊
(90831)
经济(90831)
研究(49299)
中国(28291)
(26167)
学报(24206)
科学(21943)
(20378)
管理(19583)
农业(18356)
大学(18128)
经济研究(17643)
学学(17486)
(14022)
金融(14022)
业经(12854)
财经(12459)
技术(11857)
问题(11646)
国际(11248)
(11072)
(10705)
世界(10532)
(10373)
技术经济(9056)
教育(8528)
商业(8130)
统计(7642)
经济问题(7257)
经济管理(6487)
共检索到228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孟氧  
经济农业→技术农业→战略农业,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历史序列,它的逻辑顺序反映了历史的实际进程。当生产关系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时,经济农业就具有决定意义;当农业劳动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停滞不前,这时,发展技术农业就具有决定意义;当农业问题为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同问题,并且关系到某个国家、某类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和作用,这时,战略农业就具有决定的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建寨  张建华  孔繁涛  
近年来,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供需区域性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基于重心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移动方向、速度、距离等演变特征,阐述了两者的空间耦合关系,并探讨了应对政策选择。结果表明,1995—2012年,中国粮食生产、消费重心皆位于地理重心偏东方向,粮食供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粮食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明显大于消费重心,生产空间格局相对更加不稳定;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重心距离以2000年为界表现为先降后升,供需空间匹配性总体下降;无论是移动距离还是移动方向,两者变化与阶段性的国家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促进、食物消费引导等管理政策基本吻合。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戴永务  刘伟平  洪燕真  戴柯炜  陈梅英  
利用FAOSTAT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对近50年世界主要木本粮食生产和贸易变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世界主要木本粮食的收获总面积和年总产量均有所增长,但是年产量增长缓慢,且单位面积产量出现下降;中国和中东国家对世界主要木本粮食生产扩张贡献大,日本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木本粮食生产规模缩小;世界主要木本粮食的出口量小,出口增长缓慢,中国的板栗和柿子产量虽很高,但国际竞争力却不强;世界木本粮食的主要进口国变动不大,仍然以日本、法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明洁  
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我国南北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化 ,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面对干旱发展趋势和人口增长的压力 ,从我国未来对粮食需求的角度 ,审视了南北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得失 ,提出调整南北农业结构和重新发挥我国南方粮食生产优势的认识 ,并就粮食面积、粮食安全、粮食加工、粮食进口等关乎农业二、三非农产业结构发展 ,农民收益增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  陆文聪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首次从县域的视角对2007年中国2400多个县份的粮食生产区域格局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区域格局特征,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形成不仅与人均耕地面积、经济效益比、生产技术、非农就业机会、城镇化和人均GDP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与相邻县粮食生产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来保  
从2000年起,我国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粮食价格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生产机制和价格机制初步建立,逐步扩大放开粮食市场的地区范围,条件已基本成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雅鹏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生产及保护问题王雅鹏一、粮食市场调节所引发的新问题和新特点(一)引导土地资源从粮食生产向其它生产流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种粮食的信条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都是自己的。"即种粮越多,自己余粮越多,经济剩余规律促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袁斌  陈超  
基于201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通过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中国粮食、经济作物、畜牧养殖产业的范围经济,以及农业生产的总体范围经济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农业总体生产存在范围经济现象,但不同省份之间范围经济程度差异较大;粮食作物生产与畜牧养殖均呈现范围经济,且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成本互补性,但经济作物的范围经济程度相对较弱;农户混合经营的方式也催生出"多元化经济"与"专业化经济"的矛盾。虽然农户混合经营的情况短时间内仍会继续维持,但还需专业化的分工以确保其规模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秉坚  
粮食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问题,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能否解决粮食基本自给是影响到改革与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大事。正如江泽民总书记1995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必须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叶天勇  
一、我国粮食生产周期波动的成因(一)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40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资的比重和增幅不大,农业生产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加之原有设施老化,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十分脆弱。自然灾害一直是引发我国粮食生产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二)生产要素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少,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差,粮食生产一直受生产要素投入的制约。投入农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等生产要素的增减能直接引起粮食生产的波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书海  郭梦瑶  
现有文献大多是定性地分析粮食生产弱质性的原因,并把弱质性视为粮食生产永恒不变的特性。笔者以相对劳动生产率系数作为粮食生产弱质性的测量指标,计算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取决于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战略,局部波动则主要由政府粮食政策的调整引起;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与粮食生产经济拉动效应中度负相关;粮食生产弱质性与第一产业比重高度负相关,与第二产业比重没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与第三产业比重高度正相关;粮食生产弱质性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琴  周振亚  罗其友  
[目的]研究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的时空分异规律,探究影响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的主导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的真实空间交互效应,以期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市级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 1)长江经济带粮食产量呈波动增加的态势,对全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不断下降,各省份粮食生产状况差异较大;2)粮食高产市域数量增加,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偏移,生产空间分布呈西南-东北趋势,整体呈收缩集聚态势;3)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直接效应来看,土地规模、化肥投入、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结构调整对本地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劳动力规模和人均GDP水平对本地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就业机会和非农产业地位对本地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从间接效应来看,土地规模、劳动力规模和人均GDP水平具有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粮食生产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他因素的溢出效应不显著。[结论]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空间集聚日趋明显,要继续加强高产集聚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高产集聚区域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要适当引导其他区域积极发展粮食生产,防止“去粮化”现象发生。同时,各区域要发挥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要素互补,并基于市场机制来调节长江经济带粮食供给与需求,以实现区域内粮食供需均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松南  穆月英  
为系统把握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在当前生产格局下粮地匹配特征,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通过分析2003—2019年全国31省(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粮食生产数据,系统分析了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和资源匹配程度,结果表明:稻谷和玉米种植逐渐向东北方向偏移,小麦种植逐渐向西北偏移;黑龙江和内蒙古等主产区在土地资源利用上不充分,导致土地生产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河南和河北的粮食生产发展速度超过土地资源开发速度,耕地压力巨大。从发展趋势来看,人地矛盾、政策影响等因素将进一步加剧土地资源压力,对粮食生产和土地资源匹配形成更大挑战。因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需要统筹协调,避免粗放式发展经营,缓解高土地资源压力产区的生产压力,丰富种植结构,实现粮食生产与土地资源的匹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