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1)
- 2023(8279)
- 2022(6363)
- 2021(5383)
- 2020(4321)
- 2019(9449)
- 2018(9373)
- 2017(18023)
- 2016(9390)
- 2015(10903)
- 2014(11002)
- 2013(10449)
- 2012(9806)
- 2011(9040)
- 2010(9466)
- 2009(8739)
- 2008(8300)
- 2007(7535)
- 2006(7174)
- 2005(6861)
- 学科
- 济(65820)
- 经济(65764)
- 管理(23358)
- 业(21784)
- 地方(18031)
- 方法(16839)
- 中国(16500)
- 企(16170)
- 企业(16170)
- 数学(14307)
- 数学方法(14240)
- 农(13326)
- 业经(12952)
- 地方经济(12360)
- 学(10541)
- 融(10038)
- 金融(10038)
- 发(9308)
- 农业(9100)
- 贸(8773)
- 贸易(8766)
- 制(8713)
- 财(8582)
- 易(8449)
- 产业(8212)
- 银(8002)
- 银行(7995)
- 行(7782)
- 环境(7732)
- 体(7404)
- 机构
- 大学(144837)
- 学院(144108)
- 济(75036)
- 经济(73801)
- 研究(56767)
- 管理(50217)
- 中国(42539)
- 理学(42104)
- 理学院(41602)
- 管理学(41014)
- 管理学院(40732)
- 财(31825)
- 京(30383)
- 科学(29969)
- 所(28135)
- 经济学(25510)
- 研究所(25255)
- 财经(25052)
- 中心(24409)
- 经(22720)
- 经济学院(22664)
- 江(21993)
- 农(20008)
- 院(19942)
- 北京(19713)
- 范(19464)
- 师范(19338)
- 财经大学(18375)
- 州(17134)
- 科学院(16808)
- 基金
- 项目(88449)
- 科学(70243)
- 研究(67802)
- 基金(64927)
- 家(56529)
- 国家(55641)
- 社会(47054)
- 科学基金(46957)
- 社会科(44639)
- 社会科学(44625)
- 基金项目(33055)
- 省(33034)
- 教育(29820)
- 划(27236)
- 编号(26151)
- 自然(26108)
- 资助(25881)
- 自然科(25480)
- 自然科学(25473)
- 自然科学基金(25017)
- 成果(22424)
- 发(21477)
- 国家社会(20747)
- 重点(20200)
- 部(19883)
- 课题(18805)
- 发展(18375)
- 展(18116)
- 性(17652)
- 创(17616)
共检索到237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洁
21世纪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处于急剧变动和重组的过程中,本文认为,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政治化与主权国家政治经济化双重趋势发展的矛盾状态,其结果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取决于矛盾双方的实力对比。加入WTO后的一年多时间,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并且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政策方针的制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的影响。催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中国经济自身的崛起与持续发展的愿望。认识到“两化”趋势的本质特征与外在表现后,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加以防御,保留回旋余地,力图避免出现恶果,促进局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卢凌宇 古宝密
“经济化”是当代国际政治的一个基本特点,指经济考量主导主权国家的外交政策,导致国际政治日益演变成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化”有两个表现:一是低级政治“经济化”,即环境、人权和意识形态等传统的低级政治议题被转化为经济议题,经济因素成为解决低级政治问题的关键手段;二是高级政治“经济化”,即诉诸经济手段解决军事、政治冲突,同时国际战争或恐怖袭击的目的往往也是捍卫或获取经济利益。国际政治“经济化”的外因包括联合国体制对主权国家版图的确认和保护、核武器的发展、两极格局解体以及消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内因则是政治合法性标准向绩效合法性转变。对于国际政治而言,“经济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国际政治的文明程度,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弃;另一方面,排挤和侵蚀了世界政治的非经济价值,带来人、国家和国际关系的转变。
关键词:
国际政治 经济化 合法性 全球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津
文章澄清了对政治改革“滞后”的误解,认为改革开放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原本就是一次政治转变,也就是“政治经济化”。政治经济化的必要性在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要改变过去政治运作的模式,二要把本来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主要是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经济。
关键词:
政治经济化 市场经济 改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彭文平
日本在二战后对东南亚国家实施的经济援助除了商业上的动机外 ,还带有很强的战略性。日本在战后对东盟国家的经济援助分 3个阶段 :第 1阶段是从战后初期到上世纪的 6 0年代末 ,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处于初始阶段 ,这一时期经济援助的经济意义占很大比重 ,但也含有一定的政治含义 ,且比较隐蔽 ;第 2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的“福田主义”的出笼到贯穿整个 80年代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这一阶段日本在外交上倾向独立 ,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化开始显现 ;第 3阶段是从冷战结束到现在 ,这个阶段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意图明显 ,直接服务于其政治大国战略。
关键词:
日本 东盟 经济援助 国际经济政治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丽
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现象日益加强,国际力量不仅影响国家行为,而且更深入到国家内部结构。国家经济政策处于应对国际经济力量和国内社会行为体利益偏好的双重约束中。受此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对外开放经济体的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在于国内政治过程。符合社会需求的决策机制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国际经济 国家安全 国内结构 决策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汉文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气候变迁为主要代表之一的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议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中心问题之一。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球范围的国际气候治理机制已经初具雏形。而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诸多重大问题,诸如国际机制的构建与效用、主权国家的行为与作用等等,将对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基本走向和根本面貌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何雨晴
新中国7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工业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历时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年均增速超过9.4%的"中国奇迹"。与中国的发展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代西方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断暴露弊端,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比照展示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对西方国家的全面超越。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和揭示国家治理的内涵,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中国崛起,进而指出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世界的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卫平
目前学界对乡村工业化及城镇化之研究,多集中于南方区域,而对深处内陆省份的山西乡村经济转型及城镇化的研究鲜有问津。基于此,本文选择1949年以来太原郝庄的乡村经济转型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地方档案,从新的角度探讨以下问题:乡村是如何实现经济变革的,在经济变革过程中国家与乡村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一乡村城市化的进程是完全现代式的抑或是传统与现代的联姻,城市化对中国传统的乡村秩序有何影响,乡村经济的成功转型与城市化经验对当代的新农村建设有何启示,郝庄的非农化有何不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立成 慕海平
南北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国际经济政治的影响陈立成,慕海平目前,由于南北经济区域集团化尚处于初始阶段,对国际经济政治的影响还较为有限,但随着这一趋势的加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以及国际秩序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佟家栋
国际经济学总是伴随着国际经济现实的发展不断地总结和发展。在世界经济正常运行的时期,研究世界范围内资源最优配置的国际经济学能够解释并作为国际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确立的基础。伴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在现有的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关系中,制度的局限性日趋突出化。主要表现在,决定经济运行的"普适规则"被否定;经济全球化所获得的财富日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财富分配不均导致了社会矛盾尖锐化,以致出现了难以调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全球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均科
将政治权力运作与国家审计监督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国家审计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国家审计的发展水平与社会民主和政治昌明有密切关系。不同政治权力结构下审计存在形式的差异常常有一定必然性;国家审计在党派之争中的中立性并不改变它对公众利益的政治倾向;国家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的拓展中增强了对行政权力的约束,使它的政治工具属性更为突出。
关键词:
国家审计 政治 权力 责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易文彬
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是政治经济学永恒的主题。自由主义强调市场的作用,现实主义重视国家的作用,然而国家的逻辑是权力,市场的逻辑是财富,财富本身又是权力的重要来源,历史上国家与市场经历了一个合作-竞争-合作竞争的演变过程,与此同时是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斗争史。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二者关系的演变及其理论,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极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国家 市场 合作 竞争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增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和部分OECD国家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稳步上升,然后上升幅度大大缩小,甚至略有下降。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此变化趋势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分析,认为:(1)政府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但也并非越小越好;(2)政府规模变化与政府职能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3)利益集团和官僚体制造成政府规模扩大;(4)选民的财政幻觉为政府规模扩大留下了余地;(5)政府规模过大不利于执政者的再次当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玉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包含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迫切要求,又发挥着巩固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功能。因此,从政治安全的角度审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意义、丰富内涵和实现机制。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国家政治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洪敏 陈崇仁
民族国家的构建与王朝国家对经济的整合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王朝国家对经济的不断整合,使得民族这种新的共同体逐渐凸显。当民族国家这种政治形式从欧洲向全世界推广时,带来的是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发展。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民族国家这种政治形式必须与市场经济进行整合,尤其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更需要市场的运作方式来整合国际、国内的资源和利益。国家间关系的日益复杂和国际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将使得国际政治与经济不断融合。这一系列的现代化变革都需要民族国家处理好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