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6)
- 2023(8366)
- 2022(6961)
- 2021(6083)
- 2020(5219)
- 2019(11713)
- 2018(11498)
- 2017(22012)
- 2016(11787)
- 2015(13436)
- 2014(13383)
- 2013(13219)
- 2012(12690)
- 2011(11743)
- 2010(12077)
- 2009(11810)
- 2008(11333)
- 2007(10286)
- 2006(9482)
- 2005(9112)
- 学科
- 济(70580)
- 经济(70494)
- 管理(38653)
- 业(31777)
- 企(27503)
- 企业(27503)
- 方法(20845)
- 数学(17768)
- 数学方法(17659)
- 地方(17013)
- 中国(15436)
- 财(15391)
- 制(15208)
- 业经(13376)
- 学(12678)
- 地方经济(12217)
- 融(12171)
- 金融(12169)
- 农(11547)
- 体(11449)
- 银(10707)
- 银行(10692)
- 行(10340)
- 贸(9960)
- 贸易(9954)
- 环境(9905)
- 易(9635)
- 体制(8823)
- 务(8321)
- 财务(8299)
- 机构
- 大学(180356)
- 学院(178786)
- 济(88885)
- 经济(87247)
- 研究(66854)
- 管理(63763)
- 理学(53468)
- 理学院(52891)
- 管理学(52256)
- 中国(51966)
- 管理学院(51907)
- 财(42785)
- 京(37351)
- 科学(35433)
- 所(33457)
- 财经(32741)
- 经济学(29786)
- 研究所(29629)
- 经(29536)
- 中心(29185)
- 江(27930)
- 经济学院(26383)
- 农(24517)
- 财经大学(24134)
- 北京(23886)
- 院(23776)
- 范(21775)
- 师范(21583)
- 业大(21500)
- 州(21466)
- 基金
- 项目(108967)
- 科学(86570)
- 研究(81603)
- 基金(80785)
- 家(69340)
- 国家(68818)
- 科学基金(58921)
- 社会(55720)
- 社会科(52952)
- 社会科学(52941)
- 基金项目(41536)
- 省(41048)
- 教育(36776)
- 自然(34845)
- 划(34285)
- 自然科(34002)
- 自然科学(33989)
- 自然科学基金(33388)
- 资助(33268)
- 编号(31165)
- 成果(26923)
- 制(25871)
- 部(25216)
- 重点(25016)
- 发(24502)
- 国家社会(24119)
- 课题(22753)
- 创(22350)
- 教育部(22306)
- 性(21814)
- 期刊
- 济(109710)
- 经济(109710)
- 研究(63141)
- 中国(37894)
- 财(34241)
- 管理(27278)
- 学报(24365)
- 科学(23252)
- 农(22943)
- 融(21801)
- 金融(21801)
- 大学(19552)
- 学学(18658)
- 经济研究(18658)
- 财经(18120)
- 经(15761)
- 教育(15390)
- 技术(15103)
- 农业(14817)
- 问题(14160)
- 业经(13846)
- 国际(12798)
- 贸(12613)
- 世界(10833)
- 技术经济(10038)
- 经济问题(8561)
- 改革(8539)
- 革(8539)
- 统计(8422)
- 经济管理(8385)
共检索到293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小湄 谭小芬
在当前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周期联动引发了学术界与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全球性冲击与外国经济波动的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渠道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归纳了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表现与驱动因素。通过梳理国家间的贸易联系、金融联系、直接投资联系以及国际生产网络对各国经济周期协同变动的影响,总结了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宏观渠道。同时,立足于微观企业的国际联系与跨国企业在国际经济周期联动中的角色,文章考察了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微观机制,分析了跨国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内部供应链以及技术转移与溢出效应在特质冲击跨境传导并上升为宏观波动中的作用。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当前全球经济联动的趋势变化,文章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宋立新 任厚 樊吉
本文就山西省朔州市的五个县域金融作个案研究,从微观角度分析经济周期问题。研究证实,就欠发达地区的县域金融而言,近年来的持续紧缩是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体现在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和农村信用社各机构类型上。紧缩的根源是经济结构调整、金融体制改革、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和特定政策安排等多方面。文章的基本结论是,县域金融的紧缩周期是长期性的,这一因素应该成为宏观政策制定的基本参考变量之一。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县域金融 金融政策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宇伟
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来看,立足微观主体行为开展研究已成为其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微观领域学者也日益关注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文章在对经济周期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宏观经济周期以及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相关研究,并对该领域未来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玉华 吴聃
来自经济体系外部的冲击,通过国际经济纽带在各国之间传导,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引起世界各国经济的大致同步波动,从而生成一轮世界经济周期,这种机制可以概括为“外部冲击—部门传导—国际传导”。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高明
本文根据现有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将经济体之间相互影响的诸多单一关系汇总整合成系统关系,构建出两国经济周期协动关系模型,再以中美两国数据为基础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形式修正,最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中美之间的需求管理政策博弈对策进行模拟。研究发现,虽然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但在与美国的宏观政策博弈的过程之中总体上仍处于劣势,因此中国在政策博弈中不仅要考虑经济规模、影响力上的相对优劣,也要考虑行动时序所带来的顺序优势和信息优势。经济规模与影响力上的劣势可以通过"随机应变、因时而动"而得到补偿。
关键词:
国际经济周期协动 政策博弈 中美经济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明侠
国际经济协调是指有关国际机构和世界各国政府为达到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目的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联合干预、管理和调节的政策行为。 战前,西方国家往往也共同采取一些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协调。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付频繁出现的经济危机,其国际协调的基本特点是特定性和临时性。并且在战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下,西方发达国家几乎都拥有各自的经济区域和势力范围,相互之间争斗甚于合作,国际协调的效果极其有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宜红 张鹏杨 梅冬州
本文利用行业层面双边出口的增加值分解数据,从增加值贸易视角研究了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结果表明:GVC嵌入是促进经济周期联动的重要因素。从行业层面上看,同行业和跨行业的GVC嵌入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同行业嵌入对国内增加值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的促进作用较大;从区域层面上看,欧盟、北美的区域内价值链以及欧盟、北美和亚太相互之间的区域间价值链嵌入程度较高,对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较大;从国别层面来看,垂直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国家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影响最大。此外,对中国经验的考察也发现了GVC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总体上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GVC嵌入 增加值贸易 国际经济周期联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乐一 李星
当前国外对国际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判断、国际经济周期的传导分析以及国际经济周期的传导效果分析等方面。针对国际经济周期同步程度的变化,理论界还存在不少争议,主要包括各国经济周期相关程度高低问题以及同步性变化问题。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深入分析各主要传导途径的影响因素以及进一步寻找新的传导渠道。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效果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研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国际经济周期 贸易传导 金融传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伍戈
在探讨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原因的前提下,阐明了经济周期波动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传导机制,分析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联性问题。最后指出,当前应当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周期的变动,积极拓宽宏观政策分析的国际视角,并努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扩大内需的步伐。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国际传导 经济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湘雄 李浩
文章采用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英国和巴西1978~2011年的经济数据,建立VEC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并基于七国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得出结论:首先,大部分国家都显示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趋同性,但存在差别。其次,国际贸易及他国的经济对中国GDP同时存在着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贸易波动会在相当程度上引致GDP波动。最后,双边贸易往来对双边经济协动促进作用的大小一样,但各国固定效应不同。
关键词:
经济周期 传导机制 VEC模型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隋建利 刘金全 闫超
本文基于中国国内和国际旅游收人增长率以及GDP增长率年度数据,构建包括"旅游经济"与"宏观经济"的两因素"旅游与经济"系统,运用非线性MS(M)-VAR(p)模型,刻画"旅游与经济"系统处于"低速增长区制"和"快速增长区制"的多阶段性动态变迁过程,判断在不同区制中,旅游经济与宏观经济内在联动机制是否具有周期性特征。结论表明:(1)当"旅游与经济"系统处于"低速增长区制"时,具有较小的不确定性、较强的稳定性,旅游经济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呈现负向相关关系;当"旅游与经济"系统处于"快速增长区制"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较弱的稳定性,旅游经济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呈现正向相关关系。(2)由国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军
本文首次引入反映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模式改变和状态转移机制变迁的虚拟变量,对传统Markov机制转换模型进行了修正,由此解决了将Markov模型应用于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数据研究中国经济周期问题的难题。运用修正后的Mark-ov模型,本文对我国1953~2005年的年度实际产出增长率的数据进行了拟合,研究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刻画了我国实际产出增长的周期性变化。根据分析我们发现,改革前后我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特征比较明显,并且经济增长周期模式和经济周期性变化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Markov模型 状态转换 经济周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永宁 吴练达
标准RBC理论认为,面对真实冲击,由于代表性经济人理性地选择劳动跨期替代,宏观经济虽产生了波动,但仍属于帕累托改进。本文认为,由于现实世界并不是完全竞争的,收入结构呈现金字塔型,收入下层经济人的劳动替代往往是非自愿的,因此这样的劳动波动不可能是帕累托改进。事实上,正是没有考虑到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导致了"就业变化之谜",即RBC预测到的就业变化不如实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国强 王彬
本文考察能源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关系,计算和比较了能源价格与宏观经济中的诸多代表性关键指标的联动关系。从实证结果来看,能源价格更多在价格层面影响宏观经济,能源价格与经济增长、工业生产之间的联动性相对较低;从周期联动的角度来看,能源价格不构成经济增长、工业生产的长期决定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更多表现在短周期的尺度之内;能源价格与C PI、非食品C PI的联动,在长期更高,但与PPI的联动在短期更高。能源价格与宏观经济不同变量和在不同周期视角下的联动不仅折射出我国经济的内部结构特征,也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国强 王彬
本文考察能源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关系,计算和比较了能源价格与宏观经济中的诸多代表性关键指标的联动关系。从实证结果来看,能源价格更多在价格层面影响宏观经济,能源价格与经济增长、工业生产之间的联动性相对较低;从周期联动的角度来看,能源价格不构成经济增长、工业生产的长期决定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更多表现在短周期的尺度之内;能源价格与C PI、非食品C PI的联动,在长期更高,但与PPI的联动在短期更高。能源价格与宏观经济不同变量和在不同周期视角下的联动不仅折射出我国经济的内部结构特征,也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