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57)
- 2023(6158)
- 2022(5257)
- 2021(4785)
- 2020(3836)
- 2019(8924)
- 2018(8842)
- 2017(16911)
- 2016(9111)
- 2015(10476)
- 2014(10581)
- 2013(10538)
- 2012(10487)
- 2011(10009)
- 2010(10645)
- 2009(9793)
- 2008(9498)
- 2007(8576)
- 2006(8008)
- 2005(7375)
- 学科
- 济(63734)
- 经济(63676)
- 管理(20891)
- 方法(17522)
- 业(17497)
- 地方(16687)
- 数学(14910)
- 数学方法(14753)
- 企(13180)
- 企业(13180)
- 中国(12767)
- 地方经济(12283)
- 学(11927)
- 业经(10327)
- 农(10276)
- 融(9927)
- 金融(9926)
- 贸(8886)
- 贸易(8879)
- 制(8508)
- 易(8505)
- 体(7718)
- 环境(7528)
- 银(7511)
- 银行(7494)
- 财(7489)
- 世界(7404)
- 行(7353)
- 和(7332)
- 经济学(7278)
- 机构
- 大学(145898)
- 学院(143566)
- 济(72087)
- 经济(70780)
- 研究(58891)
- 管理(48526)
- 中国(43650)
- 理学(40687)
- 理学院(40116)
- 管理学(39466)
- 管理学院(39186)
- 科学(32763)
- 京(31112)
- 所(30570)
- 财(30501)
- 研究所(27640)
- 中心(24534)
- 财经(23999)
- 经济学(23818)
- 农(22621)
- 江(22183)
- 经(21715)
- 经济学院(21077)
- 范(20907)
- 师范(20777)
- 院(20515)
- 北京(20261)
- 科学院(17865)
- 业大(17649)
- 财经大学(17627)
- 基金
- 项目(85809)
- 科学(67539)
- 研究(64546)
- 基金(62617)
- 家(54274)
- 国家(53856)
- 科学基金(44686)
- 社会(42895)
- 社会科(40634)
- 社会科学(40623)
- 基金项目(32003)
- 省(31639)
- 教育(29604)
- 划(27302)
- 资助(26187)
- 自然(26179)
- 自然科(25513)
- 自然科学(25503)
- 自然科学基金(25047)
- 编号(24972)
- 成果(22772)
- 发(20504)
- 重点(19974)
- 部(19955)
- 课题(18561)
- 国家社会(18357)
- 教育部(17315)
- 发展(17183)
- 性(17048)
- 创(16984)
共检索到237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航 赵景峰 吴航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不同流派都将国际经济合作当作重要研究对象。它们的国际经济合作思想在理论史观、立场和逻辑上各不相同,有着本质区别,现实说服力也有差距。马克思主义流派的观点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更加接近事实的本质。当前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是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应以国际政治经济学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国际经济合作思想作为指导,调整并改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动力、范围和模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志明
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着眼于推动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在失衡指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促进共同发展等问题上加强了协调与合作,达成了解决全球失衡问题必不可少的新共识。但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作出持久的艰苦努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 再平衡 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何剑
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何剑一、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合作问题探索的兴起和实践的发展,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一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对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玉华 叶绮娜
基于对世界经济失衡问题的基本判断,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相对均衡发展的图景、全球经济的需求结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适度发展以及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等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本文指出,世界各国尤其是中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国内均衡将是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最后探讨了美国、日欧、石油出口国与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其面临的挑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卫平 钟表
笔者从全球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近期加剧与次贷危机爆发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全球经济失衡与平衡、再平衡的进程进行了探讨。世界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使之从反映南北经济关系演化为经常账户的不可持续,本次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次贷危机的爆发集中体现了美国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全球金融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全球经济失衡实质。次贷危机既是对此前全球经济失衡过度积累的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反映,也是对过度失衡进行的破坏性调整和再平衡。平衡的实质是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再平衡的实质是对原有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模式进行调整,前者是质变,后者是量的调整而不是质的改变。人民币汇率不是再平衡的工具,对美元大幅升值单方...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次贷危机 平衡 再平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治宇 赵曙东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长期的低利率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是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贸易保护和美元贬值将是美国未来减少贸易赤字和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政策取向,在所谓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美国将会实现双向套利。作为持有大量美元外汇资产的美国最大逆差国,中国应该保持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稳定,逐步减持美元债券,加快生产与贸易结构调整,推动国际经济体制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杰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的以"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为主的世界经济再平衡战略,对全球以产品内分工和中间品贸易主导的价值链分工和贸易体系,造成了冲击性影响。中美之间的"科技脱钩"现象正在凸显,必将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原有分工定位格局和贸易体系造成重构性冲击。世界经济再平衡下中国产业链水平升级的主要模式有内需驱动型、全球市场竞争驱动型和创新驱动型。针对制约产业链水平升级的障碍,要正确判断对外开放和自主可控间的平衡关系,矫正对内开放滞后于对外开放的现象,调整各级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推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和高端人才激励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基伟
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尤其是中美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本文从美国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及可能的政策出发,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剖析其对主要经济体特别是对中国的影响,以期在大国经济政策博弈的条件下寻求一条能够兼顾各国共同发展的路径。本文认为:发达国家取消高新技术出口限制、推动自由贸易是经济再平衡的最有效办法,意识形态偏见是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美联储量化宽松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文末也给出了几条中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世界经济再平衡 技术贸易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汉儒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的接踵而至,使得世界经济失衡原因与再平衡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本文回顾了世界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两方面的文献,并通过引入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系统性缺陷——"选票至上"的公共物品供给逻辑造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其次,国际货币体系是通过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传导机制最终造成了世界经济失衡的局面。因此,世界经济再平衡与美国政治决策机制改革只是同一逻辑的不同表述。最后,欧债危机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再平衡增添了巨大不确定性,当前再平衡进程受阻的必然结果是贸易摩擦和汇率争端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健华 管涛 黄益平 郑超愚 丁志杰 丁剑平 欧明刚
近期,由交通银行《新金融》期刊主办的2010年交银国际经济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就"国际经济再平衡与我国的战略选择"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危机治理步履蹒跚全球复苏仍为可期》的主旨报告(全文另发)。《新金融》期刊副主编王辰博士主持了圆桌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国际经济再平衡过程中,我国经济远虑近忧兼具:短期内通胀压力较大,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更应警惕;经济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未来劳动力供给或由过剩转向不足。总体而言,我国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谭人友 葛顺奇 刘晨
文章基于1996~2009年40个国家/地区35个细分行业的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首先,以典型国家、行业为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扭曲了经济失衡程度,但对经济失衡方向无实质影响;中国经济失衡主要来自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中低端制造业贡献最大,中高端制造业的贡献逐年上升,发展商业服务业有助于缓解经济失衡。其次,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世界经济失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正向效应在发达国家的影响大于发展中国家;对商业服务业和中高与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大于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影响程度随着技术含量上升而增加。故世界经济失衡具有持续性,世界经济再平衡路径不是改变现有的全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茉楠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多,但世界经济依然并不平静,目前世界经济凸显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世界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二是各国经济复苏格局分化加剧多重风险,三是全球技术创新进步周期尚待开启。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严格说来,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由"老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之中。"新常态"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晓钟 冯勇
在当今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进程中,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它对国际经济合作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助力。本文从公共外交的理论解析出发,分析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公共外交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尝试提出国际经济合作视野下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公共外交 国际经济合作 路径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孟斌
致《国际经济合作》的读者们坎波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联合国成立至今的50年间,工业发展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的焦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正是担负着促进发展中国家工业进步这一使命的机构。对于占世界人口3/4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进 尹兴中
本文提出,在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将出现六大重要的特色,包括流动性过剩,美元地位持续波动,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新兴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绿色主义推动绿色产业革命以及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综合这些分析,我们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所面临国际经济与金融形势,将会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严峻和复杂,因此,中国政策界和经济企业界以及学术界必须做好准备,加强研究,积极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